第一百二十五章 處理戰時事

字數:6392   加入書籤

A+A-




    這幾天,身為廷尉左監的法衍可是煩惱極了,他的本職工作原本隻是負責詔獄,審理官員犯罪。

    然而前一段時間長安城戒嚴的時候,陛下讓北軍負責長安城的治安,隨後北軍又將這些破壞戒嚴的世家子弟和百姓都交給了廷尉,這可不是一個好的差事。

    以往官員犯罪的時候,依據漢朝的法律,審理起來並不困難,這次涉及到這些世家子弟和百姓的事情就非常的麻煩,按大漢的法律,沒法審理,因為大漢並沒有規定戰時戒嚴製度,但是若不審理的話,陛下那邊也沒法交代。

    回到府中的法衍悶悶不樂,即使連吃飯都沒有了力氣,身在一旁的法正看著父親的樣子,不禁問道“阿父,孩兒看你愁眉苦臉的,不知道是在擔憂什麽嗎?”

    法正自幼極為聰慧,深得家傳,所以每每法衍遇到難題時,他都會有他獨到的見解,因此法衍非常喜歡自己的這個孩子。

    “陛下在戰爭發起的時候,曾經下過戒令,命北軍負責長安城內的治安,凡是戰時破壞長安秩序的人,不問緣由,一律先抓起來。”

    “隻是,為父本以為北軍會將這些人抓起來交給長安令審理,畢竟涉及到長安城的治安問題,隻是沒想到,北軍將這些人全都塞給了為父,這一下子就讓我非常難辦。”

    “這群人之中大多數都是世家子弟,還有一些百姓,若是比照漢律處理,嚴懲這些百姓並不為過,但是這些世家子弟,難道也要嚴懲嗎?”

    身為廷尉左監的法衍以前審理過許多的官員,這些官員比起這些世家子弟其實地位更高,彼時的他公正無私,自然可以按律處理,但現在麵對的可不隻有世家子弟,還有百姓。

    其實要是按照長安令的做法,嚴懲百姓,輕懲世家子弟,法衍也不會為難,但他向來公正無私,自然不會做出這樣的判決,但若是不這樣做判決的話,他便會得罪不少的世家。

    所以猶豫許久的法衍也沒法做出決定,扶風法氏雖然也是世家,但並不是大家,想要做出一口氣得罪不少世家的判決,他還是有些難以抉擇。

    “阿父,你怎麽會想不明白呢?陛下既然將這件事情交予阿父處理,必然不認可長安令的做法,所以才會選擇阿父負責審判這件事情的。”法正思考良久之後說道。

    “阿父,我雖然沒有見過陛下,但孩兒猜,陛下之所以做出此事,想必目的絕不是為了單純的懲罰戰時破壞治安的人。”

    “阿父,這一次,北軍總共抓了多少人?”

    法正突然問道,他想要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

    “這一次抓的人還挺多的,有二十七個人,其中二十二個都是世家的人,還有五個普通百姓,不過這二十個世家的人,年齡都不大,經過為父的審理,發現他們隻是沒有將戒嚴當回事,至於五個普通百姓,都是當地的地痞。”

    法衍一五一十的將審理結果告訴了法正,經過他的審理,發現這些人以前經常做這些事情,這一次也不例外而已,隻是運氣不好,趕上了戒嚴,按理說,當時長安城主要大街都是北軍把守,這群人居然還不知好歹的出來生事。

    “阿父,看來陛下注定是要拿人開刀了,隻是他們運氣不好,趕上了而已。”法正歎息的說道。

    法正當時也聽說了朝廷頒布的戒嚴法令,所以那時候的他便拉住了他的好友孟達,因為以他好友孟達的性格,難保不會戰時做出一些破壞長安治安的行為。

    “阿父,你身為廷尉左監,按照漢律擬一條新的法律交給陛下,然後依照新的法律審判便可以了,不用在意究竟是百姓還是世家子弟。”法正說出了他的提議。

    “怎麽說,為父還是沒太明白。”相比於法正的聰明智慧,法衍的智慧就普通多了。

    “阿父,擬一條關於戰時如何處置破壞治安的人的法律交給陛下,然後等待陛下許可,有了陛下許可之後,阿父再按照法律審理。”

    “這樣一來,阿父還是公正無私的廷尉左監,雖然依舊會得罪世家的人,但畢竟得到了陛下的同意,世家的人也不會為難阿父,因為一旦為難阿父,便是不把陛下放在眼裏。”

    法正解釋道,在他看來,此次得罪世家的人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唯一的辦法便是盡量減少自家風險,通過擬一條新的法律,可以將部分職責轉嫁到陛下手上,這樣的話,世家的人便隻能忍痛吃下這次苦果。

    法衍沉思了一會,總算是想明白了,他連忙讓管家準備奏章,他要親自上書陛下。

    法衍在奏章上寫下了新的法條,大致意思是,凡是在戰時破壞治安的人,依照破壞程度,分別處以徒刑和笞刑,嚴重者最高處以死刑。

    法衍拿著寫好的奏章,讓管家準備車馬,他需要前往宮中,親自上書陛下。

    經過一層層的通報,法衍終於來到了高門殿,並遞上了他的奏章。

    張明將奏章拿在手裏看了許久,然後問道“為何要親自上書?”

    相對於法衍,張明其實更關心的是他的兒子法正,不過既然法衍已經來到了此處,他也想看看法正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臣覺得處分這群戰時破壞治安的人,需要嚴格的法律規定,所以考慮良久,臣擬出了一條新的法律,求陛下同意。”

    漢朝的法律並沒有“法不溯及既往”的法治原則,這就意味著,即使是法條出現之前犯過的錯誤,也可以用後出現的法條來治罪。

    “朕準了。”張明隨即便在奏章批下了同意。

    “謝陛下。”法衍滿意的離開了高門殿。

    張明若有所思的感慨,看來想要用戰時戒嚴的方式來約束世家是不太靠譜的方式,因為戰時的場景並不多。

    張明最初的想法便是借助戰時戒嚴抓一些世家官吏,來震懾百官,可惜的是,聰明的百官全都待在家裏,一點都不出來惹事,以至於北軍抓的大多數人都隻是世家子弟,雖然依舊可以嚴懲,但意義並不大。

    既然此法不可行,那張明就沒必要太在意如何處理這些戰時破壞治安的人呢,反正法衍已經做好了措施,直接讓法衍執行就好了。

    想要震懾百官,就必須等到更好的時機,這些百官聰明著呢,除了像王允這種想要牢牢掌握尚書令權力而得罪陛下的人,其他的人大多數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朝廷管理嚴了就配合收斂一下,朝廷管理鬆了就多貪汙一些。

    依照新的法律,法衍很快便處理了這些人,他的處理結果依舊那麽的公正無私,連司馬防的兒子司馬馗都被處以了徒刑。

    因為這個結果,司馬防對法衍恨之入骨,不過畢竟是自家孩子年輕太小,做了錯事,人證物證都在,法條也在,所以司馬防也不敢刻意為難法衍。

    司馬朗和楊修發完了呂布軍隊的軍功獎勵便回到了軍部,隨後與皇甫嵩匯報了此次軍功獎勵的數額,此次軍功獎勵總共發出去了十五萬石的糧食和兩萬兩的黃金,並把兩支隊伍的軍功薄也一起帶了回來,作為備份,留在了軍功處。

    司馬朗作為軍功處的官員,意識到不僅僅隻有大型戰役才有軍功獎勵,一些小的作戰,甚至是平時的軍隊訓練,也應該有相應的軍功獎勵。所以他準備撰寫一份更加全麵,更加合理的軍功獎勵方案。

    至於楊修,考慮到軍部急缺人手,皇甫嵩則交給了他一個任務,讓他負責此次軍隊征討白波賊的糧草供應。

    為此,皇甫嵩特地向陛下轉達了訴求,不過陛下的回複非常簡單,軍部的人員調動由軍部尚書全權負責,以後這種事情可以不用申請。

    皇甫嵩對於陛下的信任非常感動,於是他便安排了楊修作為此次軍隊征討白波賊的押糧官,主要負責押運和監督任務。

    從這一刻開始,皇甫嵩才意識到軍部的權力有多大,通過軍功處控製了軍隊的錢財來源,通過後勤部控製了軍隊的糧草,還有武器裝備部,隻不過征討白波賊的軍隊不缺少武器,所以暫時發揮不了作用,這些的存在就意味軍隊即使在外活動,也很難擺脫朝廷的影響。

    楊修拿著宮中的腰牌前往府庫中開始清點糧食,他計算了一下兩萬五千名士兵一個月所需要的糧草,清點過後便前往軍中,與朱儁交流之後,便帶著運糧隊伍前往府庫運走糧草。

    從運走糧食的那一刻開始,楊修便跟著朱儁的隊伍一同出征白波賊。

    至於朱儁此次出征的隊伍,除了原有的三名校尉,陛下又指定了三名校尉,而他自己又任命了四名校尉,所以此次出征總共有十名校尉,每位校尉領兵兩千人,而他自己則領兵五千人,總共兩萬五千人自此完成部署。

    對於陛下派來的三名校尉,張遼,張猛,成廉,朱儁都挺滿意的,除了張猛有些衝動以外,其他的兩名校尉算得上英雄。

    軍中原有的三名校尉則是梁衍,郭典,王淩,都是皇甫嵩原本的部下,對軍中事務也算熟悉,而朱儁自己任命的四個校尉則是他從軍候中挑選出來的,也是軍候中的佼佼者了。

    這一行兩萬五千人在長安休息一晚之後,便會啟程從長安東城門出發,前往河東郡一帶進行剿滅白波賊運動。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與上次鎮守長安不同的是,這一次,張明可並沒有去前線的想法,當然就算他想,估計所有的大臣也會攔住他。

    自古以來,皇帝親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經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就曾經率兵32萬親征過匈奴,結果被匈奴40萬大軍圍困在白登上七天七夜,若不是陳平的計謀,恐怕漢高祖就要隕落在白登山上了。

    漢高祖親征雖然被圍,但最終還是保住了性命,保住了尊嚴,然而後世宋朝和明朝的親征簡直就是笑話,簡直把國家的尊嚴全都丟掉了,所以張明不敢有親自指揮軍隊作戰過把癮的想法。

    藍田縣

    徐榮命令手下親信準備一些車馬,他要前去長安城麵見天子,這兩天,李儒傳來了消息,讓他準備一下,即刻進入長安城,所以此刻的他有些欣喜。

    徐榮除了欣喜還有些焦急,他之所以焦急是因為藍田縣的糧食有些不足了,當初朝廷軍隊撤走的時候,一把火燒掉了藍田糧食庫,雖然還留下了一些,但那些糧食哪裏夠三萬軍隊食用。

    等徐榮一行人抵達長安城的時候,當著城門校尉的麵,拿出了手中的詔書,才進入到了城中。

    進入長安城中的徐榮並未直接前往宮中,他打算先去李儒府,等他抵達李儒府的時候,才發現李儒正在府中休息。

    “李文優,你讓我好等啊,牛輔軍隊早已經撤走,為何讓我現在才來長安城?”徐榮有些生氣的說道。牛輔軍在驪山被殲滅的事情,他還不知道。

    “徐將軍,切莫著急,你不知道,牛輔軍撤走之後的三天內,長安城才解除了戒備狀態,忘了跟你說了,牛輔已經死了,他的軍隊遭到呂布軍隊的伏擊,已經全軍覆沒了。”

    “我之所以這兩天才傳信於你,就是因為長安現在穩定了下來,所以你的到來不會有太大影響,雖然錯過了陛下犒賞三軍的機會,不過你的功勞,陛下不會忘記。”李儒慢慢悠悠的說道。

    李儒能夠理解徐榮的急切心理,現在的徐榮雖然已經歸順朝廷,但畢竟曾經也是叛軍,因此急需要一個名義,徐榮有陛下的詔書保證,但他的部下可沒有陛下的詔書。

    “這樣吧,徐將軍,既然你已經來了長安城,那今天下午,我便帶你前往皇宮麵見陛下,要記住,現在的天子不是當初董卓擅權時期的天子,所以不要無禮。”李儒囑咐了一番。

    董卓的部下中,徐榮還算是比較尊敬天子,其他的如李傕郭汜,樊稠,牛輔等人在之前董卓擅權期間,可從來不把天子放在眼裏。

    “是,知道了。”徐榮應聲答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