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徐榮的新任務

字數:6703   加入書籤

A+A-




    自從公車司馬令將尚書台所有的奏章都呈上宮中之後,張明現在的壓力可是巨大,雖然這些奏章已經有了尚書台的批示,但畢竟數量實在太多了,他一個一個的看過去也是非常辛苦的。

    張明這幾天除了睡覺在寢宮內,其它時間大多都是在高門殿批閱奏章,可謂是非常勤懇了。

    所以張明決定下一次早朝便要解決這個問題,他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批閱奏章上,更何況這些奏章已經有了尚書台的批示,他絕大多數也隻是看一些批示內容,看一下這些尚書台官員批示合不合理。

    雖然賈詡剛成為尚書侍郎,但他的批示是張明最先關注的,為此,張明還特地讓宦官從一批雜亂無章的奏章中翻出賈詡批示的奏章,不得不說,賈詡的批示還是挑不出毛病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從賈詡的批示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格非常穩重,不會采納一些激進的方案。

    比如有一封賈詡批閱的奏章,這份奏章是鄭縣的縣令所呈遞的,奏章上說,鄭縣糧庫被之前的牛輔叛軍洗劫一空,所以鄭縣縣令希望繼續增加賦稅來維持鄭縣的運作,賈詡並未同意,而是讓鄭縣縣令堅持朝廷之前的賦稅,若覺得縣衙無法運作,則可以砍掉一些私兵。

    賈詡當時就是在牛輔軍中,他清楚的知道鄭縣的情況,牛輔的軍隊的確在鄭縣洗劫過,不過鄭縣非常窮,鄭縣縣令卻豢養著兩千左右的私兵,後來這些私兵都被牛輔收入了軍中,現在鄭縣縣令之所以哭訴,完全是因為鄭縣縣令想要恢複之前的私兵編製。

    然而鄭縣需要這麽多的私兵嗎?很明顯,不需要,鄭縣所在的位置是在華陰縣往東,霸陵縣往西,可以說,有這兩處屏障,鄭縣其實是不需要這麽多私兵的。

    鄭縣縣令的做法明擺著是為了擴充實力,但是這種擴充方式是淩駕於鄭縣百姓之上的,鄭縣戶籍萬戶,但經曆了董卓和牛輔的雙重洗禮,如今人口不過三萬,這麽一些人口需要養兩千左右的私兵,著實困難。

    況且即使鄭縣縣令豢養這麽多士兵,然而麵對著牛輔軍隊的到來,卻不敢抵抗一二,還白白將軍隊送給了牛輔,不僅可憐還可恨。

    張明對於賈詡的批示很滿意,他早就想收回這些縣令手上豢養私兵的權力,奈何關中河東郡又出現了白波賊叛亂,以至於關中各地縣令更加岌岌可危,如果朝廷不能解決白波賊,想要收回縣令豢養私兵那就是癡人說夢。

    在任何朝代,豢養私兵都是砍頭的重罪,然而黃巾起義,讓漢靈帝將豢養私兵的權力下放,以至於天下大亂,諸侯並起,對於那些已經擁有私兵的縣令而言,朝廷想要收回權力談何容易。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平定河東郡的白波賊叛亂,關中這一帶,必須保證絕對的安全。

    賈詡其它奏章的批閱大多也是非常的謹慎,這倒是符合張明的預期,他早就了解過賈詡的性格,如今借助賈詡批閱的奏章,更加確定無疑。

    至於其它的奏章,張明會讓宦官挑選一些重要的,與家國有關的奏章,他主要看的都是這些奏章。

    不過即便如此,張明也是勞心勞力,尤其長安戰後,各地請奏的奏章實在太多了。

    這天下午,張明正在批閱奏章的時候,李儒來到了高門殿。

    “不知李侍中來此何事?”張明放下手中的筆,揉了揉太陽穴。

    “陛下,臣有一事通報,臣昨日傳信徐榮,今日早上他便抵達長安城,如今已經在皇宮外等待了。”李儒躬身說道。

    徐榮的身份太過敏感,畢竟曾經也是叛軍,所以李儒並沒有帶著他直接進入皇宮,而是暫時留在了皇宮之外。

    “快請快請。”張明欣喜的說道。

    此次長安之戰,若非徐榮早日歸降,恐怕此戰的難度會急劇上升,徐榮不降,李肅的離間計就很難成功,李蒙,王方不退的話,那長安城外李蒙,王方的軍隊加上徐榮的部隊,就會多出七萬左右的士兵,到時候,長安城能否守住尚未可知。

    “是,陛下。”李儒應聲答道。

    很快,李儒便帶著徐榮走進了高門殿中。

    徐榮身高八尺有餘,雖然穿著常服,但全身的氣質無不透露出大將的氣魄。

    “末將徐榮拜見天子。”徐榮躬身喊道。

    “徐將軍客氣了,此番若非你棄暗投明,恐怕長安城已經淪落。”張明感慨道。

    “陛下言重了,臣隻不過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而已,效忠天子本是臣等的義務,隻是臣一時鬼迷心竅,才做出錯事,望陛下寬恕。”徐榮也客氣的說道。

    徐榮從李儒那已經對當今天子了解了一番,當今天子性格寬厚,不計前嫌,是個不錯的君主。

    “建威將軍,在此次戰爭中,你幫了朕不少忙,不知道你想要什麽賞賜?高官厚祿,金銀珠寶,美女佳人,朕都可以給你。”張明大方的說道。

    建威將軍這個名分便是天子當時允諾給徐榮,時間雖然過去了這麽久,但天子依舊沒有忘記,徐榮有些感觸。

    徐榮思考了良久,說道“臣不敢有所奢求,臣做一切隻不過是為過去的自己恕罪。”

    徐榮的這句話,張明自然是判斷不出真假,不過也無所謂,反正他是一個實在的人,所以該賞賜的還是要賞賜。

    “來人,擬召。”

    “朕特拜徐榮為安東將軍,秩比一千石,食邑一千戶,賞千金,封關內侯。”張明朗聲說道。

    徐榮聽後大喜,建威將軍隻是個四品將軍,但是安東將軍卻是個三品將軍,這已經大大出乎了徐榮的意料、

    本來徐榮對建威將軍的封號就已經很滿意了,比起他跟著董卓的時候,即使最好的情況下,也隻不過是個中郎將而已,現在卻直接成為了三品將軍,這讓他進一步慶幸自己的決議。

    “謝陛下。”

    徐榮從宦官手中接過詔書,反正看了幾眼,才收了起來。

    “陛下,臣還有一事稟報。”

    “說”

    “臣在藍田縣還有士兵三萬,但是藍田縣糧食不足,所以恐怕難以養活三萬士兵,臣不知道如何處理?”

    徐榮並沒有說要如何處理此事,這件事情非常的敏感,他身為安東將軍,手下擁有三萬的士兵,這已經非常離譜了,即使如呂布,皇甫嵩手下都沒有這麽多的士兵,因此這件事情必須要處理,至於如何處理,那全憑陛下的意思。

    而且最重要的是,依靠著如今的藍田縣不可能養活三萬的士兵,所以裁軍已經幾乎是必然的事情,至於怎麽裁,徐榮說的當然不算。

    “徐將軍,不如這樣,長安城附近的縣城還沒有徹底安定下來,將軍可以率軍替朝廷清剿這些縣城的起義力量。”

    “同時將軍在這些縣城安排五百名的精英士兵,作為各地縣城的保護力量,一旦這些縣城縣令有所動靜,便報告給朝廷。”

    張明暫時還沒打算裁兵,長安城雖然已經安定了下來,但關中各縣城其實還有起義力量在作祟,這些起義力量讓各地陷入到爭鬥之中,並不利於農業的恢複。

    張明的想法簡單來說,就是借助剿匪,用朝廷的軍隊來替代掉地方的私兵,這樣的話,各地縣令便不敢在私自豢養私兵,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朝廷軍隊的掌握之中。

    當然之所以選擇徐榮的軍隊,其實道理也非常的簡單,那就是朝廷沒有充足的軍隊了。

    朱儁帶走兩萬五千名精銳士兵參與討伐白波賊,來來回回起碼需要一個月,剩餘的士兵守護長安城,呂布的士兵當然可以動用,但呂布目前的走向還不清晰,長期駐兵地方的行為還是交給靠譜的人比較好,至於長安剩下的禁軍和親兵,那可都是用來保天子的,不可擅動。

    徐榮的軍隊也算是訓練有素的軍隊,素質不低,更何況徐榮一心向往朝廷,也沒有啥野心,所以這個任務交給徐榮的軍隊是最好不過了。

    “是,陛下。”徐榮應聲答道。

    徐榮自然聽得出來陛下的話中之意,他身為安東將軍,為朝廷效力在所難免,陛下的方法雖然分割了他手下的士兵,但這些士兵實際上還是受他的指揮,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暫時不用擔心糧食的問題了。

    “臣立刻回去率兵清除各地的起義力量。”徐榮請求道。

    “來人,為安東將軍送上符節,從現在開始,安東將軍便為天下各縣清除蕩寇。”張明大聲說道。

    “是,陛下。”

    徐榮從宦官的手上接過符節,從現在開始,他便是朝廷的將軍。

    “臣一定不負陛下的期望,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說完之後,徐榮便離開了高門殿,拿著詔書和符節向著藍田縣的方向走去。

    李儒在一旁看著徐榮和陛下的交流,他一直都沒有發言,如今見到徐榮離開之後,李儒終於開口了。

    “陛下,此舉未免太托大了,臣知道陛下的意思,可陛下有沒有想過,如果徐榮再次叛亂,整個關中地區都會受到影響。”李儒緩緩的說道。

    剛才徐榮在的時候,李儒已經有些想法,但奈何徐榮在場,他也不好駁斥陛下,所以才未發言反駁陛下的行為。

    “李侍中,朕當然想過這個問題,隻是一來,朕覺得徐榮不會再次叛亂,此次他既然在長安城被牛輔大軍包圍之時選擇歸降朝廷,說明徐榮是心向朝廷的,在叛軍優勢情況下,徐榮都可以歸降,更何況,現在朝廷強勢的時候呢。”

    “二來,朕覺得即使徐榮再次叛亂,也隻不過影響到一些縣城而已,即使沒有徐榮的影響,這些縣城遇到叛軍的時候,也是一觸即逃,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三來,這也隻不過是朕的臨時之計而已,等各縣安定下來之後,朕自然會調走徐榮駐守各縣的部隊。”

    陛下接連說出三點原因,倒是讓李儒挺吃驚的,相比於陛下的大膽任用,李儒隻是希望更加謹慎一點。

    “臣明白陛下的用意,隻是陛下完全可以等朱將軍征討白波賊回來之後,再行此事。”李儒知道此事的重要性。

    張明歎了口氣,他當然可以慢點來啊,隻是朱儁來回時間實在太長,別看他現在年齡還小,時間多的很,但是時間越往後,各地的離心情況越嚴重。

    就張明最近看到的地方奏章,袁術都妄圖想稱帝了,袁紹也有心思想立他人為帝,自己這個皇帝,從大義上來說並不是光明磊落的,自己也隻是董卓設立的而已,所以難保各地的一些諸侯不會產生類似的想法。

    大漢雖然還有著一定的號召力,但這種號召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隻會越來越弱,這個世界終究還是講實力的,如今連關中各地對於朝廷的詔令都不一定百分百執行,更何況關中以外的地方呢。

    所以張明不打算等朱儁征討完白波賊,再行相應的地方管理措施。

    “李侍中,朕問你,為什麽董卓擅權期間,十八路諸侯要討伐董卓?難道這群人真的想要迎合朕的統治嗎?”張明反問道。

    李儒作為聰明人,張明與其說話的時候,不用考慮太多的東西,更何況李儒本身也不是什麽好人。

    李儒身為董卓的第一謀士,當然知道十八路討伐董卓不是為了迎回天子的統治,實際上,十八路的諸侯除去一些實力弱的,其它的諸侯都隻是想當第二個董卓而已,尤其是盟主袁紹,從大將軍何進招募董卓,袁紹進京除十常侍起,便已經有了跟董卓類似的想法。

    在十八路諸侯的進逼下,董卓一退再退,先失汜水關,後失虎牢關,洛陽的兩大門戶全都被打開,李儒火燒洛陽城的建議,才遏製住諸侯們的進一步進攻,否則以洛陽城的繁華,恐怕諸侯們在洛陽就會為爭地盤而打起來。

    大漢天子比起董卓擅權,多了一些名義上的優勢,但這些優勢不足以遏製住已經瀕臨崩潰的大漢江山,想要止住大漢江山的分裂情況,靠的隻有軍隊,靠的隻有實力。

    所以必須要讓關中的諸縣看到朝廷的實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