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張遼戰敗?

字數:6816   加入書籤

A+A-




    “明天上午準備攻城,不過這次攻城隻需出動一半的投石機,一半的雲梯車,還有一半的井欄,軍隊的進攻也不用太過猛烈,此次攻城由你負責。”朱儁思考了一會兒說道。

    “將軍,這是何意?”張遼不解的問道。

    “無需過問,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就好了。”朱儁沒有解釋。

    同樣都是漢末三傑,朱儁的脾氣與皇甫嵩不同,朱儁出身寒門,一身本事都是在戰場上通過無數戰役練出來的,所以他的脾氣有些專橫獨斷,很少與屬下進行戰事商議。

    對於朱儁的脾氣,張遼也隻能就此接受,雖說朱儁脾氣不好,但是作為將軍,卻能夠按照功勞選拔屬下,有此一點,也足以讓手下將士為其效力。

    張遼領了朱儁的軍令便下去安排各路校尉開始準備,明天一早他們便要攻城。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連月亮都剛從天空落下。

    此時張遼已經率領前鋒部隊抵達了安邑城外,按照朱儁的要求,他此次並未調動大軍主力,而隻是調用了前鋒部隊。

    朱儁的軍隊主要分成五個部分,其中中軍由朱儁率領,實力最強,精銳程度最高,其它四支隊伍則分別為前鋒部隊,左翼部隊,右翼部隊,還有後勤補給部隊。

    其中前鋒部隊的戰鬥能力略弱於右翼部隊,強於左翼部隊。

    安邑雖然是座大城,但由於遠離湅水河流,所以並沒有護城河的保護,不過也正是如此,楊奉才更加小心。

    張遼通過傳令兵向各處軍候下達命令,指令著手下的士兵在安邑城外搭起了井欄,由於井欄過於龐大,所以隻能原地搭建。

    當然除了搭建井欄的,其它的士兵則開始推著雲梯車,也有些士兵扛著簡易的木製梯子,其實朱儁軍中的雲梯數量足夠進攻安邑城牆,但張遼隻能調用一半,無可奈何之下,他隻能這樣做。

    當然與這些士兵一道的便是投石機的使用,不過由於投石機數量的缺失,第一波的進攻並沒有給安邑城內造成太大的損害。

    安邑城內的楊奉此刻並不在安邑西城門處,按理來說,對方既然選擇進攻安邑的西城門,楊奉作為城中的主將,此刻應該在西城門處指揮大局,可是楊奉實在太畏懼朱儁的威名了,所以他也隻能乖乖的躲在後方,甚至都已經準備好逃跑的戰馬。

    安邑城西城門處有四個守將,分別為李樂,韓暹,胡才,還有一個徐晃,另外三個與徐晃不同,他們都是自帶兵馬,加入到白波賊之中,唯獨徐晃是楊奉派來的將領。

    四個守將維持著最基本的平衡,李月,胡才,韓暹負責守住城門,徐晃負責後勤安置。

    麵對著朱儁前鋒部隊的進攻,李月和胡才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李月,韓暹負責督戰城牆上的守城士兵,但凡有一人退卻的,他們的督戰兵便會殺掉退後的士兵。

    胡才負責鞏固城門以及後方士兵的供給,但凡李月向下方傳達守城士兵不足的時候,胡才便會讓一支部隊前往城牆之上,繼續守城。

    至於徐晃,空有一身武藝,此刻卻待在後勤軍營裏,整個人鬱悶極了。

    楊奉派他前來本想約束李月,胡才,韓暹三人,可惜那三人狼狽為奸,反倒趕走了徐晃,若楊奉親自在西城門處指揮大局,李月,胡才,韓暹絕不敢這樣作為,畢竟白波賊真正的主帥隻有楊奉一人。

    可惜楊奉太慫了,自己不敢來前線指揮作戰,隻敢派徐晃前去,既然如此,那就怪不得李月,胡才,韓暹三人了。

    張遼萬萬沒有想到,他所率領的前鋒部隊居然還是壓製住了安邑城的守城部隊,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白波賊真正的精銳部隊此刻正在縣府裏保護著楊奉呢。

    麵對著朱儁的大軍,楊奉從一開始就做好了跑路的準備,連向哪裏跑的路線他都已經想好了,而且他手下的大將也不隻是徐晃等人,徐晃更像是棄子,用來迷惑李月,胡才,韓暹等人的。

    白波賊雖然是楊奉一手建立的,但是由於李月,胡才,韓暹三人帶兵加入,這三人隱隱之間已經與他產生了對抗,即使在這安邑城中,一半左右的部隊都是屬於李月,胡才,韓暹三人的。

    不過張遼的部隊雖然成功壓製了守城的部隊,但也僅此而已。

    李月,韓暹在一開始畏懼朱儁的大軍之後,看見朱儁大軍不過如此,便少了一些畏懼,開始有條不紊的指揮了起來。

    此戰從早上激戰到中午,雙方都有些困乏,張遼見目的已經達到,便鳴鼓收兵。

    帳中的朱儁聽到張遼匯報將士受損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在意,隻是讓他安排將士們休息,過兩天繼續再戰。

    張遼有些苦悶,這一仗打的著實憋屈,雖然從一開始他就沒想到攻破安邑城池,但至少也要打到對方害怕為止,可今天這一仗,對方越到後麵,越不害怕朝廷的軍隊。

    接下來的幾天,張遼的任務還是進攻安邑縣城,隻不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安邑城內的守將從一開始的畏懼到後麵的習以為常,他們居然有些懊惱曾經因為害怕朱儁的威名,而放棄掉了另外的五座城池,然而這一切與徐晃都沒有關係,因為他還在後勤處,即使安邑城後勤處就在西城門處。

    皇宮大殿內,大司農正在和大臣們討論征用二十萬民夫的事情,為了說服諸位大臣,他讓手下主要官員準備大量的資料,不過這些農業相關的資料對於幾乎從未接觸過農業的大臣而言,實在太過遙遠了。

    “陛下,為了一件不太確定的旱災,動用這麽多的人力物力,是否值得?”京兆尹司馬防說道。

    對於這群百官而言,今年夏天是否有旱災的確不確定,但對於張明而言,人生模擬器可是直接將結果告訴了他,所以他其實根本沒有選擇。

    “大司農,你給諸位大臣說說水渠建立的好處?”張明看向了大司農,又點了點頭。

    這件事情,張明不好直接開口,他作為皇帝,對農業的了解還不如這群百官呢,說出去的話也說服不了眾人。

    “諸位大臣,請看。”大司農讓手下官員搬來了一幅地圖。

    “此次水渠一旦修成,再加上龍骨水車,今天夏天,即使滴雨未降,依靠著渭河,涇河以及其它的幾條河流,京兆地區也能夠順利度過大旱。”

    “至於今年夏天是否會迎來大旱,諸位大臣隻要多問一下農夫,便可知曉。”

    還沒有等其它官員發話,張明先開口了。

    “朕雖然不曉農業,但也曾聽過一句諺語‘瑞雪兆豐年’,然而去年冬天一場雪都沒有下,如今民間到處流傳著今年即將大旱的消息,諸位大臣難道真的等大旱了在做準備嗎?”張明質問道。

    關於民間的流傳還真不是張明瞎編的,現在的時間已經快到早春了,關心農業的人本就越來越多,再加上水車事件的推波助瀾,現在民間都議論起了此事,畢竟農業與百姓之間真的息息相關。

    在農業方麵,諸位大臣還真的沒法反駁大司農的觀點,因為人家是專業的。

    看著諸位大臣有些猶豫的表情,張明繼續開口道

    “朕知道諸位大臣擔心什麽,無非就是怕朕過度動用民力,從而跟國賊董卓一樣,惹得民生怨起。”

    這句話,即使是百官之首的楊彪,也不好當著百官的麵說,不過他們的確有此擔心。

    “國賊董卓征用二十五萬的民夫修建郿塢,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為此他到處搜刮糧食和錢財,甚至連朕的皇宮,他都不放過。”

    “朕此次征用二十萬的民夫修建水渠,不僅為了度過今年即將到來的旱災,更是為了長遠考慮,而且此次征用民夫,朕不僅不讓他們自帶工具,還會發放新的農具,同時會給那些民夫發放糧食補助,而且事情完成之後,朝廷的工具也會送給他們。”

    聽著陛下的安排,百官有些羞愧,說到底,這件事情本來就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們的擔心雖然有理,但陛下已經拿出如此多的東西用來補貼民夫,他們也不好說不。

    “陛下,既然是為了大漢的未來,臣也應該有所表示,臣願意貢獻一萬石的糧食。”楊彪大方的說道。

    這件事情,陛下已經做了這麽多的準備,肯定不是百官三言兩語便可以說服的,既然如此,楊彪也不再吝嗇。

    “陛下,臣也願意貢獻八千石的糧食。”廷尉鍾繇說道。

    鍾繇看到楊彪表示,便迅速明白了,他們這些世家,最不缺的就是糧食。

    百官接二兩三的表示讓張明都有些意外,他此次的目的也隻是為了讓百官同意修建水渠而已,卻沒想到還有意外之喜。

    除了此事之外,張明還將陳倉之事告訴了百官,並且當眾賞賜了賈詡千金,將賈詡升任侍中一職告訴了百官。

    眾人這才看向了默默無聞的賈詡,除了六曹尚書認識賈詡之外,其它人都還不認識賈詡。

    不過一計除去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便再也沒人小看賈詡的才能,畢竟這三人的威名,百官還是不敢輕視的。

    賈詡對著眾人表示了一下,便再度沉默了下來。

    朝會結束之後,崔明將百官的表示統計了一下,這一次光百官的貢獻,就有將近十萬石的糧食。

    而征調民夫開鑿水渠一事便正式交給了大司農和軍部攜手完成,大司農則主要負責開鑿的地點和要求,而軍部則負責征辟民夫。

    其實征辟民夫並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董卓擅權期間,征辟民夫簡直就是家常便飯,不過此次征辟民夫,特殊的是,朝廷會按期為征辟的民夫發送新式農具以及糧食。

    第一批征辟的民夫拿著已經領到的糧食和新式農具,他們試了一下新式農具,發現果然比起之前好用太多,就拿鐵鍬來說,以前的鐵鍬鏟到地裏要廢很大的力氣,而且遇到堅硬的石頭,根本不敢用力,因為一用力就容易斷裂。

    但新式鐵鍬卻完全不同,不僅非常鋒利,可以輕鬆刺入地麵,而且堅硬無比,尋常土石頭一碰就碎。

    皇甫嵩不僅管理軍隊了得,管理民夫一樣在行,此事也隻有交給皇甫嵩,張明才能夠徹底放心。

    所幸朝廷並不缺糧食,這也是張明敢於征辟二十萬民夫的原因,他可不想因為民生怨起,從而毀掉朝廷好不容易在民眾心中建立起來的光輝形象。

    長安周邊小縣由於已經被徐榮清理了起義力量,而且還在縣衙旁邊留下了一支五百人部隊,取代了原有的私兵,所以地方征辟民夫的行為便隻能由這五百人朝廷軍隊主要負責。

    至於各地縣令縣長,隻是負責接受朝廷的糧食和新式農具,看似掌握了錢財大權,但實際上背後卻有錦衣衛的眼光盯著,所以倒也不敢過分貪汙。

    麵對這種情況,張明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太學才剛開始修建,朝廷的詔書也還沒有發布,想要更換各地的縣令還需要等待太學生的到來。

    不過好在這些縣令已經不能擁有自己的私兵了,對於朝廷來說,光這一點,就能夠省去大量百姓的賦稅。

    河東郡戰場上,這已經是張遼第五次無功而返了,雖然每一次進攻都隻派出了前鋒部隊,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還是讓朱儁軍隊士氣下降了不少。

    安邑城西城門議事廳內,此刻,李樂,胡才,韓暹,徐晃正在討論著下一步的行動。

    “看來朱儁也不過如此啊”李樂首先說道。

    “李兄,莫要大意,這隻不過是朱儁的部將張遼,朱儁還沒有采取任何行動。”韓暹回應道。

    “韓兄,你怎麽跟楊奉一樣膽小啊,在座的誰不知道,這個張遼便是朱儁手下的第一大將,恐怕是那朱儁怕攻不下安邑城,毀損了自己一輩子的威名,所以才讓張遼替他行動。”胡才戲謔的說道。

    “徐兄,你說呢?”胡才再次戲謔道。

    “我隻是負責糧草的,哪裏知道朝廷的軍隊如何?”徐晃不留情麵的說道。

    “也是,守城這種小事不用麻煩徐兄。”胡才哄笑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