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第一枝

字數:1740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桃花薄劣東風,淒其夜雨,曉來依舊庭院。多情前度崔郎1,應歎去年人麵。
    湘簾乍卷2,早迷了、畫梁棲燕。最嬌人清曉鶯啼,飛去一枝猶顫。
    背山郭、黃昏開遍。想孤影、夕陽一片。是誰移向亭皋3,伴取暈眉青眼4。五更風雨,算減卻、春光一線。傍荔牆牽惹遊絲,昨夜絳樓難辨5。
    【注解】
    1崔郎:崔護,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縣)人。唐代詩人,官至禦史大夫、嶺南節度使。據唐孟榮《本事詩·情感》記載:崔護於清日遊長安城南,因渴求飲,見一女子獨自靠著婦已樹站立,遂一見傾心。次年清明又去,人未見,門已鎖。崔因題詩於左扉:“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湘簾:古時用湘妃竹製成的簾。宋範成大《夜宴曲》詩:“明瓊翠帶湘簾斑,風幃繡浪千飛鸞。”
    3亭皋:水畔較平整的地麵。《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注:“亭皋千裏,靡不被築。”。皋,水旁地。”
    4暈眉:指婦女暈淡的眉目。青眼:指女子如柳葉般的眼眸。
    5絳樓:紅色的小樓。
    【典評】
    《東風第一枝》是詞牌名,相傳是唐人呂謂老首創,本來是為了詠梅,又稱為《瓊林第一枝》。
    “薄劣東風,淒其夜雨,曉來依舊庭院”,薄情的東風,吹來了淒涼的夜雨,清晨的院子沒有改變模樣,可那多情的桃花卻都開放了。納蘭的這首詠物詞婉妁而跌宕,含蓄深沉,有種欲揚先抑的感覺。
    唐代孟槩的《本事詩》收錄了許多與詩歌有關和傳說故事,有一則與桃花相關。“相傳唐崔護清明郊遊,至村居求飲。有女持水至,含情倚桃佇立。明年清明再遊訪,則門庭如故,而人去室空矣。遂題詩雲:‘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位風流才子在清明時節外出郊遊,路過一個村莊時口渴難而。抬望眼,看到一位美麗的女子為他送水而來,倚著桃樹巧笑盼兮。第二年他又來到了這個小小村莊,庭院依舊,可那夢中人卻已經不在了。
    那個瞬間已成千古。這位儒雅書生無處訴說自己內心的傾慕之情,隻好將那份相思刻成一首小詩,在春日之下掛於桃枝的梢頭,幾分落寞幾分惆悵。
    所以,桃花有著十分鮮明的象征意義。假如那位唐代才子看到了納蘭的唏噓感慨,可能也會發出人麵桃花的歎息吧。情緒仍徘徊於“人麵桃花”的故事中,直到“湘簾乍卷”才醒悟過來,看見了梁間棲燕。此處納蘭並未點明,推想而來他當時看到的肯定是一雙燕子,所以才會出神,也許又憶起了從前與愛妻雙宿雙飛的美好時光吧。
    這時,清震的鶯兒立於枝間輕輕啼叫著,婉轉而輕柔,十分動人。它飛去時,那桃枝微微顫動著,像美人般楚楚動人。一個“嬌”字將鶯聲的細嫩、清亮描寫得十分生動。前蜀李殉的《望遠行》曾如是寫道:“瓊窗時聽語鶯嬌,柳絲牽恨一條條。”
    轉至下片,納蘭的心思從眼前的庭院延伸到了山郭,他想像著佇立在夕陽下的桃花會是哪般風采。可似乎又覺得桃花會比較孤獨,“想孤影、夕陽一片”,夕陽的餘輝印照著桃花,越發地悲淒了,所以詞人為桃花找到一株水畔楊柳作陪,令它顯得更迷離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