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聽雨

字數:1614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按此調《譜》《律》不載,疑亦自度曲。
    誰道破愁須仗酒,酒醒後,心翻1醉。正香消翠被2,隔簾驚聽,那又是點點絲絲和淚。憶剪燭3幽窗小息。嬌夢垂成,頻喚覺一眶秋水4。
    依舊亂蛩5聲裏,短檠6明滅,怎教人睡。想幾年蹤跡,過頭風浪,隻消受一段橫波7花底。向擁髻8燈前提起。甚日還來,同領略夜雨空階滋味。
    【注解】
    1翻:同“反”。
    2翠被:翡翠羽製成的背帔。
    3憶剪燭:出自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意為剪剔燈芯。後來用“剪燭”作為長夜促膝而談的典故。元楊載《題火涉不花同知畫像》詩:“鵝鵬裘暖鳴鞭疾,翡翠簾深翦燭頻。”
    4秋水:秋天的水,用於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眸。
    5蛩:蟋蟀。
    6短檠:一種古時的短柄小燈。唐韓愈《短燈樂歌》:“一朝富貴還自恣,長檠焰高照珠翠;籲嗟世宇無不然,牆角君看短檠棄。”
    7橫波:水波閃動,喻指女子眼神流動神色。
    8擁髻:捧持著發髻,是女子心情悲涼時的姿態。
    【典評】
    詞人開篇一個反詰:是誰說的消愁就得喝酒?醒酒後,心反倒醉了。
    愛情這個題材占了納蘭詞的絕大部分,可見他的癡情之深。全詞筆法靈動,時而實景時而虛寫,忽此忽彼,婉轉悱惻。身邊無人相伴,形單影隻,窗外卻下起了淒冷的秋雨,那絲絲縷縷剪不斷的憂傷嗬,滴落在心上的到底是雨絲還是眼淚呢?
    回想起從前的那個秋夜,搖動的燭影跳躍在西窗上,你剛要入睡又被幾番喚醒,星子般的眸子閃現著朦朦的情意。如今蟋蟀悲鳴,燈光或明或滅,再無人驚擾,卻絕難入睡。回想近些年的經曆,幾度風雨坎坷,更令我無比懷念與你相守的時日。渴望著在燈燭前與擁髻的你互訴衷腸,卻歸期遙遙,讓我們共同來感受這纏綿悱惻的秋雨。
    納蘭善於化用典故,“憶剪燭幽窗小憩”一句,出自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李商隱於遙遠的巴蜀之地為遠在長安的妻子寫下的詩句。唐人詩詞或華美或雄厚,這種平實卻不減深情的文字並不多見。每次於深夜讀起,心中都會湧出一些細微的感傷,它們具有最直指人心的力量。可是這種小傷感的詞句一旦進入納蘭詞後,便會生出大悲痛,不亞於蘇東坡《江城子》“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的沉重。也許是因為李商隱與妻子隻是暫時分別,“共剪西窗燭”並無難以實現;而納蘭的妻已魂歸碧落,就算再深情的言辭也無法換來一聲回應,隻是納蘭內心的慰藉罷了。
    借酒消愁愁更愁,納蘭懂得,可孤苦的秋夜若再無酒相陪,要如何入睡?這首詞柔柔娓娓,幾分心酸幾分黯然,秋夜便更添了蕭索悲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