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題文姬圖①
字數:2053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納蘭全詞 !
須知名士傾城2,一般易到傷心處。柯亭3響絕,四弦4才斷,惡風吹去。
萬裏他鄉,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對黃沙白草5,嗚嗚卷葉,平生恨、從頭譜。
應是瑤台6伴侶。隻多了、氈裘7夫婦。嚴寒觱篥8,幾行鄉淚,應聲如雨。
尺幅9重披,玉顏千載,依然無主。怪人間厚福10,天公盡付,癡兒騃女。
【注解】
1文姬:漢代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生卒年不詳。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是漢朝大文學家蔡邕之女。博學能文,負有才名,通曉音律。傳世有《悲憤詩》二首。
2傾城:代指美女。
3柯亭:古地名,即柯笛亭。在現浙江紹興西南,以產良竹著名。傳說蔡文姬的父親曾經用柯亭之竹製笛。晉伏滔《長笛斌》:“邕避難江南,宿於柯亭。柯亭之觀,以竹為椽。邕仰而盯之曰:‘良竹也。’取以為笛,奇聲獨絕。曆代傳之,以至於今。”
4四弦:琵琶有四弦,因此得名。此處是指蔡文姬所彈奏的琵琶。
5黃沙白草:形容塞外的蒼茫景色。
6瑤台:用美玉建造的樓台。也泛指雕飾精致的樓台,指神話中神仙的住所。
7氈裘:古時北方的少數遊牧民族用動物的皮毛製成的衣服。
8篥:一種古代的管樂器,形狀與喇叭相似,以蘆葦為嘴,以竹作管,聲音悲愴,羌人所吹。唐劉商《胡茄十八拍》第七拍:“龜茲愁中聽,碎葉琵琶夜深怨。”
9尺幅:指小幅的紙、絹,或者用小幅的紙、絹作畫,後世泛指文章、畫卷。披:陳述、披露。
10厚福:有福氣的。
【典評】
詩中主角蔡文姬,名琰,字昭姬,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稱文姬。其父是著名的蔡邕,為東漢大文學家、書法家,並精通音律。文姬自小受父親影響,不但博學能文,善詩賦,而且通音律。初嫁河東衛家,夫妻二人十分恩愛,可惜不到一年丈夫吐血而亡,蔡文姬回到娘家。適時正值東漢末年,北方匈奴眼見朝廷腐朽、兵力薄弱,趁機大肆擄掠。就這樣,蔡文姬和被擄走的婦女們一起被帶到了南匈奴。
那時蔡文姬剛滿二十三歲,正是年輕美貌的青春年華。她飽受著塞外蠻兵的粗魯淩辱,看著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漫天黃沙,心中洶湧著無限憤恨和不滿。
納蘭的這首題畫之作,就是描寫了文姬被擄走時的情景。
“須知名士傾城,一般易到傷心處”,意思是:名士和美女有一個相同之處,那就是多愁善感,極容易動情。
“柯亭響絕,四弦才斷,惡風吹去”。納蘭在這句中用到兩個典故,“柯亭響絕”是說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曾經避難於柯亭,這個地方盛產竹子,他買下一根竹子製成笛子後,果然音色清麗,繞梁不絕。“四弦才斷”是說在蔡文姬幼時,父親在夜色中彈琴,結果不小心弄斷一根琴弦,大概六歲的蔡文姬立刻聽出斷掉的是第二根琴弦。父親本不以為然,以為她隻是碰巧猜對罷了。於是他故意弄斷了另一根琴弦,而蔡文姬又準確地聽出那是第四根,所以後人也稱蔡文姬作“四弦才”。“斷”,指斷了的弦,此處“四弦才斷”暗指蔡文姬的喪夫被擄之痛。
“惡風吹去”,蔡文姬被擄走後嫁給了彪悍的匈奴左賢王,盡管無法適應異族的風俗習慣,還是被迫生下了兒女,可見此處的“惡”並非單指氣候的惡劣。
從“萬裏他鄉”直到“應聲如雨”,是蔡文姬在寒荒塞外生活時的經曆和心情。本應該是漢家的貴婦,怎知卻“非生非死”?吹著悲愴的篥聲,思及故鄉,淚水像雨點般砸在了異族的土地上。末尾三句更是表達了對上天的不滿,偏偏讓那些“癡兒呆女”得到“人間厚福”,自古紅顏多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