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是中國人最重要的養生

字數:156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脾虛的女人老得快 !
    隻要你看過中醫,一定知道十之八九的醫生會囑咐你“別受寒”“不要吃寒涼的食物”。寒涼—— 這幾乎是中醫對待所有疾病的統一禁忌,包括治療一些熱病,即便使用了寒涼的藥物,都還要在藥方中加幾味溫性的佐藥,絕對沒有哪種疾病讓你可以放縱地喝冰水、吃冷飲,這為的是保護脾胃之氣,不折傷陽氣。由此可以看出,中醫最重視的就是人體的陽氣了!這是生命和死亡的根本區別,也是一個人有沒有生機的關鍵。
    《黃帝內經》中說:“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把人體的陽氣比作自然界的太陽,萬物生長靠太陽,人的生命靠陽氣。明代名醫張景嶽對此加了個更生動的注解:“生殺之道,陰陽而已。陽來則物生,陽去則物死。”也就是說,人體有病,就好比體內是一片陰冷潮濕的地方,隻要太陽一出來,一切就好了。
    對現代中醫臨床最具指導價值的,當屬漢醫學大家張仲景,他的《傷寒論》,其中的很多方子一直沿用至今。張仲景說的“傷寒”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傳染病“腸傷寒”。《傷寒論》也不是講治療傳染病的,而是用來指導治療各種雜病的“大內科學”。既然是雜病,病種就很複雜,病性也會不同,卻命名為“傷寒”,就是因為張仲景秉承了《黃帝內經》的思想,同樣非常重視陽氣,保護陽氣,避免陽氣受傷是他的治病準則。更有趣的是,在對性質不同的各種疾病的治療中,張仲景用得最多的藥物,正是最可以和緩、保護陽氣、溫陽散寒的生薑。《傷寒論》全書記載有113個方子,用生薑的方劑達50多方,占全書方劑的一半之多,再次體現了張仲景在治療過程中對陽氣的重視。
    人之所以能活著,是因為他的功能正常,功能正常才能保證身體可以獲得足夠的能量,功能和能量是活人和死人的關鍵區別。死人也可以五髒俱全,甚至可以捐獻器官,但他已經失去功能、沒有能量了,“人死如燈滅”形容的就是人在死亡時能量的徹底消亡。
    所以,中醫治病也好,養生也罷,歸根結底就是在養陽氣,養這個人體裏的“太陽”。隻不過是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養,如藥物、食療、運動,甚至作息時間的調整,但不管用什麽手段,都以達到保護陽氣為目的,所以,所有深諳中醫學精髓的醫生都會在治療過程中強調保溫,避免受寒。
    我見過一個年輕女孩子得大腸癌的例子,她才20多歲,家裏人也沒有類似的家族史,癌症被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晚期。醫生細究她的生活習慣才知道,她從小就嗜食冷飲,這種習慣已經持續了十幾年,幾乎到了每天“無冷不歡”的程度。就是這個習慣讓她早早就罹患了癌症,就是冷飲把原本未必強健的陽氣活生生地挫敗了下去,使她的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維持細胞正常地生長,繼而轉變為癌症細胞。
    我在前麵強調了,女性養生的關鍵重在補氣。可能很多人會問,你現在又說重在保溫了,到底哪個重要?回答是:都重要,關鍵是看你處在哪個階段了。氣虛是陽虛之先,如果氣虛得不到控製,功能不足的問題總是得不到解決,就會往下發展,由氣虛變為陽虛。從這個角度看,處在氣虛階段時重在補氣,為的是避免氣虛變成陽虛。但一旦氣虛發展到了陽虛階段,無論醫生建議你選擇保溫的養生方式,還是選擇溫熱藥物、食物的治療,都是為了扭轉陽虛,至此,治療就顯得更為緊迫了,因為陽虛比氣虛的問題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