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一代梟雄魂斷校場

字數:408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呼嘯江湖 !
    待到亥時左右,大牢中進來一人,此人氣宇軒昂,一看便知非等閑之輩。他擺擺手,要身後跟隨的隨從退後,自己獨自來到了張士誠的牢房前,隔著柵欄對張士誠說:“張士誠,我奉吳王之命,前來看你,李善長這廂有禮了”。說著對張士誠施了一禮。
    張士誠鼻子哼了一聲,眼睛望著牆壁,沒有理睬。他知道這李善長乃是朱元璋手下有名的舌辯之士,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其地位不劉伯溫之下。
    李善長碰了個不軟不硬的釘子,顯得十分地尷尬。隻好賠著笑臉說:“吳王氣量恢宏,能容萬物,他有意網開一麵,特著在下前來勸說,不知你的意思如何”?
    “哈哈哈……”。張士誠聞言不由得大笑起來說:“他朱元璋能容萬物,隻怕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那小明王被他沉屍江底,那個不知,誰人不曉。這般手段怕是我老張也做不來的”。
    李善長並不甘心,又說道:“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吳王說了,隻要你能真心歸順,定能善待於你”。
    “呀……呸”。張士誠咬牙切齒地說:“歸順誰,我也不會歸順於他。他不就是個皇覺寺出來的小禿驢嗎,我乃頂天立地的漢子,怎能和這種人同為一伍。叫他趁早死了這份心”。
    聽到這裏,李善長不由得連聲冷笑說:“想當年閣下連續三次投降元朝韃子,又怎稱得上頂天立地四字,在下我都替你汗顏。俗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今平江城已破,不正好說明了這一點。閣下也是個明事理之人,無須我在此饒舌。試問天下群雄之中,有幾人能像吳王那樣解民於倒懸,救民於水火的”.
    聽了李善長的一番話,倒真的勾起了張士誠的滿腹心事,自己雖說是一個販私鹽的出身,舉旗造反也是元朝韃子所逼無奈。雖胸無點墨卻也能審時度勢,網絡一批智能之士,與自己在這風雲變幻的歲月裏,縱橫馳騁呼嘯江湖。漸漸地打出一片天地來。期間雖幾次與朝庭苟且,又幾次反將出來。亦是想在這群雄環伺之下,借助元朝的力量,求得一時偏安,以便積蓄力量待機而動,人人都說我乃反反複複的小人,又有誰識得我的苦心。思想自己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雖擁有江浙的豐腴之地,卻不知體恤民情而失基礎,雖有智能之士,卻不能納其言,有失察天下大勢而無進取心。整日裏歌舞升平醉生夢死。以致軍備廢馳人心渙散。與朱元璋相比,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他那份陽剛之氣和非凡的見識。而將這大好江山,拱手送給了這皇覺寺出來的禿驢。心中委實大大的不甘。因而隻是呆呆地望著李善長出神,半晌也說不出話來。兩顆淚珠隻在眼眶中打轉,真個是眼角眉梢都是怨,一腔怒氣無處泄。
    李善長見張士誠沉吟不語,還以為被他言語打動,於是接著說:“若依閣下的所作所為,就是死上一百回也不為過。螻蟻尚知惜命,何去何從,閣下自己掂量吧”。
    張士誠把頭一昂說:“不就模豎是個死嗎,老子並不懼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張從揭竿而起的那天開始,便想到了今天。你夤夜到此,到底為了什麽,就說個明白吧。”
    李善長微微一笑說:“閣下真是個明白人,既以知道我來的目的,我就直說了吧。當年小明王在汴梁兵敗之時,曾埋下了一批寶藏。聽說這張藏寶圖就在你的手中,你不防把它獻……”。
    李善長話還沒有說完,便被張士誠厲聲打斷:“呸,看你人模狗樣的,卻原來和朱元璋那兔崽仔是一路貨色。我早就知道你他媽的沒安好心。你回去告訴他,圖確實在我手裏,但叫他到陰曹地府去拿吧。我有死而已,不必多言”。
    李善長被張士誠一頓臭罵,早以是臉紅脖子粗了。真個是斯文掃地,氣得他指著張士誠連說:“你,你你你……”。接著一甩手,朝牢房外走去。
    望著李善長離去的背影,張士誠開心地大笑起來。
    第二天,平江城不少地方還在冒著濃煙。往日繁華的平江城,被一番腥風血雨的洗劫後,今天已不複存在。連東升的太陽也顯得那樣地暗淡無光。
    滿街都是奔跑的一隊隊明軍士兵,一馬車一馬車的屍首,正在被送出城外,血水順著“吱吱呀呀”的車軲轆,灑滿了一地。
    此刻在西校場中如臨大敵一般,到處是刀劍出鞘的士兵,真可謂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校場的兩邊俱是徐達、常遇春的隊伍。黑壓壓的約有一二萬人。朱元璋的大纛正在校場正中的旗杆之上,飄得“嘩嘩”作響。從點將台往東西兩側,各排有五百名虎背熊腰的刀斧手。
    站立於點將台上的朱元璋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身後擠滿了一大群文武隨從。個個都還沉醉於這來之不易的勝利當中。
    昨晚李善長回行轅向他複命時,便將會見張士誠的經過敘述了一遍。見勸降無效後,他在心裏暗暗地罵道:“這王八蛋是吃了稱鉈鐵了心。須怪我不得”。於是當即便動了殺心。
    這時傳來了三聲號炮,隻見朱元璋將手一揮,威嚴地說了聲:“帶上來”。
    張士誠在一大群將士的押解之下,來到了點將台下。他用眼瞟了一下台上趾高氣揚的朱元璋,心中已是萬念俱灰。隻得昂首挺胸,裝得好像全沒把朱元璋看在眼裏。
    “士誠兄,別來無恙,一向可好啊”?朱元璋用眼角瞄了瞄台下的張士誠,隻見他蓬頭垢麵,昔日那張飛揚跋扈的臉上,滿是憔悴之情,一代叱吒風雲的梟雄,竟然落得今天這般下場,真個是令人可悲可歎,這雖是天數使然,亦是人患所致。心底不免泛起幾絲淡淡的傷感之情來。於是嘿嘿地笑了笑道:“士誠兄,當年你我同舉義旗,在戰場上刀對刀槍對槍的廝殺,大碗的喝酒,大塊的吃肉,那是何等的逍遙快活,”。
    張士誠聽了這番話,不免笑了笑說:“快活?你現在不就快活得緊麽。天下人誰不知你朱元璋手腕子的厲害,翻手為雲,複手為雨。這樣虛情假意的話就不要對我老張說了”。他停了停接著說道:“常言道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昔日裏陳友諒敗於你手,今日我也被你所擒。這是蒼天無情,讓我等敗於你手”。
    朱元璋正色道:“錯!你至於有今天,既不是你身邊謀士不用心,也不是你手下將士不用命。而是你便變得貪圖富貴,驕奢淫逸。不知體恤下情,把天下百姓當成草芥,任你魚肉。視天英雄為無物,以為可以隻手遮天。你安得不敗”!朱元璋用手指了指著台下的張士誠,接著說:“士誠兄,當年我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時,你不在背後捅刀子,也算是有情於我。今兒個欲放你一條生路,隻是你要當著眾將士的麵立下誓願……”。
    “哈哈……”。張士誠不待朱元璋說完,仰天一陣狂笑後說:“我雖是販私鹽出身,卻也知道廉恥二字。士可殺,而不可辱。要我臣服,做你娘的清秋大夢去吧”。
    朱元璋知道事以至止,以無半點挽回的希望,不由得冷冷地說道:“你不過是個市井中的無賴之徒,井底之蛙怎識得天威昭昭。今日被擒你還有何話可說”?
    “我雖是市井之徒,也強似你這皇覺寺的小禿驢。老天有眼無珠,怎麽會讓你這等小人得誌”。
    平素裏朱元璋最恨的就是有人罵他禿驢,今兒個這張士誠揭他的瘡疤,他心中雖是怒極,表麵上卻是顯得滿不在乎。他一字一句地說道:“張士誠,當年你我同舉義旗的時候,想的就是要驅逐韃子,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沒想到你幾次三番與韃子勾勾搭搭,到處搜刮民脂民膏,害得眾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你不亡才天理不容。今天你兵敗被擒,是咎由自取。你還有什麽話說”。
    張士誠怪眼圓睜朗聲說道:“國亡即我亡也,我也是堂堂一國之君,豈有受製於他人的道理。自古有誰不死,隻不下是早晚的問題。今天我老張抱必死之心,你不必多言了”。
    朱元璋聞言,在心中暗道:“這小子也還算得上是個人物。”於是把手一揮道:“既如此,那我就賞你個全屍吧,來人,將他拉下去吧”。
    朱元璋話音剛落,早從兩旁過來五六人,將張士誠拉到中央的大纛之下,在他的脖上套上了弓弦,兩邊一使勁,不一刻,便將張士誠活活勒死,一縷魂魄便飄飄渺渺地往望鄉台去了。想不到一代梟雄便這樣了結果了性命。
    張士伏誅之後,長江以南基本平定。從此,朱元璋一麵派出錦衣衛中的高手,暗暗尋訪小明王留下的秘密。一麵派出大軍占領徐州,進入山東。與元朝爭奪天下。沒幾年,果真如劉伯溫所言,平定了天下。南麵稱君,建立起了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