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62章 迷茫(1)
字數:4030 加入書籤
吳子玉一臉的凝重,這幾個學弟說的事情他當然清楚,可是他一聲不吭。
皇甫淳也不說話,那些學弟們說的那些書,他在印書館的時候就看過,可他當時也沒有看明白。裏麵的許多話既有道理,又有牽強的地方。
比如說嚴複的天演論,他就不怎麽讚成,把人類等同於野獸,還要說出那麽多道道來,他覺得那是道德倫理的退步,如果那樣,人與人之間是啥樣?
“我們想組建一個武學研究會,把我們這些年輕的軍官組織起來,從研究軍事入手,逐步的向經濟政治方麵拓展,也許,我們將來可以報效國家,報效民族。”
馮煥章大言不慚的表達著自己的想法,他是希望學長吳子玉能夠帶頭響應。
“單純的研究軍事,沒有問題,吾輩乃軍人,軍人研究軍事是做本行。”
吳子玉對研究軍事有興趣,他這個態表的也很有意思,實際上他是在婉轉的告訴馮煥章,“研究軍事沒問題,可談及其它的,那就另說了。”
吳子玉比馮煥章等人要大上十多歲,此時已經三十老幾了,麵對年輕人在這裏說著“犯忌”的話題,他做不到大義滅親,可也做不到與他們一起折騰,他隻能委婉的拒絕,同時,他帶著皇甫淳來,也是想讓皇甫幫忙聽聽。
皇甫淳此時心中是迷茫的,他是個書生,當然不會像那些底層軍官那樣的熱血。大道理好說,可具體如何去幹,難道就靠這些文化程度不高,好勝衝動的,連四書五經都沒讀全的人嗎?他不信,心裏沒譜。
皇甫淳的這個心態,正是當時國內大多數知識分子的寫照,他們對滿清政府不滿意,也想救國救民,可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麽去做。
一些在海外留洋的學子,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模仿外國人的方式,先後成立了華興會、興中會、光複會等早期反清組織、提出了“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口號,到了1905年8月,這些組織在日本聯合成立了同盟會,口號也改變了,宗旨是“推翻滿清封建統治,建立三權分立的共和製政府”。
這個時期的仁人誌士,他們雖然有熱情,有組織,有理想,但嚴格說起來,還是在摸索和探尋一條拯救中國的道理。以孫中山、黃興為代表的同盟會創始人,他們走的路子其實就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路子。
皇甫淳雖然博覽群書,雖然少年老成,可對於眼前這個幾個年輕軍人說的事情卻是不以為然,他受的教育使他信不過當兵的。
從古到今,當兵的能幹的事情是啥?不就是殺戮嗎?所以,曆朝曆代,對武將的限製都是非常大的,如果單靠這些武將就能解民眾於水火,皇甫淳是打死也不會信,要說他們以武犯禁,把朝廷攪合一陣,他信,可他認為那有意義嗎?
洪秀全的太平天國,就發生四十多年前,皇甫淳的老家桐城,當時也是受到波及的,整個江南膏腴之地,被禍禍的不成樣子,關鍵是,太平軍走的還是老路子,還是封建統治的老路數,到了晚期,與當時的滿清政府統治沒多少區別,窮人還是窮人,投機上位的人,反過來又欺壓原來的同類。
“通達兄弟,你覺得他們說的對不對?”吳子玉見皇甫不吭聲,就問了一句。
“我說不好啊,那些書我也有看過,可我總是覺得太過剛猛了,而且有些與倫理不符,與咱們老祖宗的中庸之道對不上茬口啊。”皇甫笑笑說道。
“通達老弟,我看你是讀書讀傻了,現下,許多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你還在這裏講究中庸?”鹿瑞伯有些不忿了,“我雖然沒考上科舉,可那些書我也都讀過,我覺得那些書裏說的很迂腐,就是那些說教害得我們民族和國家落後了。”
看著年輕氣盛的鹿瑞伯,皇甫也隻能報以苦笑。說起來,這鹿瑞伯年紀比他還大上一兩歲,可自己是舉人,鹿瑞伯連個功名都沒有,難說他不是為了這點私憤想鬧事,為了自己的委屈想變革。作為現任官,皇甫淳能說啥?
“瑞伯,不可造次!我們這一群人裏,也就是通達的功名最高,他的見識也很高的,沒看透的話他不會說的。”吳子玉出麵說話了。
吳子玉自打聽了皇甫淳的指點,再次到了天津後,由於他是有記錄在案的,正值當招了一群學兵,眼前這幾個其實都是在學兵營裏被他帶過的人,現在,這些人在下麵擔任著司務長、棚長之類的下級軍官。吳子玉開口,他們還是聽。
“我們的老祖宗曾說過,師夷製夷,眼下,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先學好本事,空談誤國啊。”皇甫淳想了想後才說道,“強國興民,不是簡單的幾句話就能說得清的,就說你們看的那些書裏,說到三權分立,請問,那裏麵可有軍隊?”
幾個大兵傻愣愣的看著皇甫淳,他們還真沒想過這些。
“以武犯禁和打天下不是一個意思,曆史上,以武犯禁鮮有好結果,我說的這個結果不是指個人的,而是指對曆史,對社會的效果。而打天下則不然,為什麽要打天下?因為不打沒有活路了,比如秦二世的苛政,比如隋末的勞役,比如蒙元的殘暴,等等,可現如今我們碰到的是什麽?除了內部的問題,還麵臨著外國列強的欺淩,我們到底要走什麽路?你們那幾本書說得清嗎?”
論起文化水來,論起鬥學識,鬥心智,鬥辯論,這些人還真不是皇甫淳的對手,皇甫沒有去認定他們對還是不對,隻是提出幾個問題,就把這些人問住了。同時,也暗示了這些人,打天下可以,以武犯禁不行。
什麽是打天下,什麽是以武犯禁呢?皇甫沒有具體解釋,可實際上也暗示了大家。搞暴動,搞軍事政變,那是以武犯禁,很難成功,就是成了,也落下千古罵名。什麽是打天下?民不聊生了,全國都鬧起來了,那隻管放手去幹。
皇甫沒有預見,不過是就事論事,他沒有想到,僅僅若幹年後,他的話一語成箴,眼前這幾個人全都投身於打天下的行列裏。
那天的飯局,也讓這些軍人知道了皇甫淳的厲害,最後,大家相約,一旦風聲起,大家首尾相望,自家兄弟,不負袍澤之誼。
也正是皇甫淳的這番話,讓吳子玉變得更加深沉和老練,他輕易不表露自己的政治觀點,除了對賞識他的曹大帥效忠外,對任何人都是禮敬有嘉敬而遠之。
說這吳子玉難道不是袁世凱的忠臣良將嗎?嚴格說算不上,因為隔得太遠了,根本搭不上天地線,等到吳子玉成為一方諸侯的時候,袁世凱早就撒手西去了。
回到南口鎮,皇甫淳第一時間要去找師父稟報,可惜已經是天黑了,於是,就叫了一輛洋車,哦,現在南口這邊也有這東西了。向師父在南口鎮的宅子奔去。
他剛到,遠遠就看見師父門房那裏還有一輛洋車,過不一會,一個身穿洋服,留著西式短發的男人走了出來,隨即上了洋車,然後離去。
皇甫淳看著那人離去,心裏卻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感覺。
“師父,這麽晚了還來打攪,請見諒!”皇甫淳先給師父行了禮,師道尊嚴啊,“我在天津與啟新洋灰廠的總務科長周鬆年見麵了,把您的意思說了,他們已經明白師父的意思了,從這個月開始,為我們發運多一倍的洋灰。另外,在天津德國洋行,我訂購了一批鋼板和其它材料,這是清單。”
剪輯成接過清單,認真的翻看起來,對如此結果,詹眷誠是滿意的。
“剛才我看到有客來訪,是師父的老鄉吧?”皇甫淳小心的問著。
“嗯,是從南邊來的同鄉,找我化緣的,我也沒那麽多,給了他一千塊大洋,算是聊表一下心意吧。”詹眷誠放下了清單,“唉!我是學工科的,實在是想象不出來他們那樣鬧會有什麽結果,軍費我是不出的,給一些陣亡人員家屬的撫恤,這個我還能理解,畢竟是死了人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