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65章 迷茫(4)

字數:4063   加入書籤

A+A-




    國家屢屢受到西方列強欺負,都知道要變革,可是到底怎麽變革?普通老百姓不會去想那麽多,有口飯吃就行。可是文化人就不一樣了,他們愛想,他們在探索,至少,擺在儒學士子麵前的就是,老祖宗的那些四書五經不成了。

    “師叔,咱們都是讀四書五經的,可是,靠溫良恭儉讓絕對無法使咱們國家富強,遇到了一支餓狼,喂飽它也許還能混過去,可要是遇到一群呢?庚子事變這才幾年啊?原來以為對付了東洋人就算完事了,可您看看後來?”

    淩霄子不說話,皇甫淳說的這些他都清楚。

    庚子事變後,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在第二年二月十四日批準《議和大綱》,並頒布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政策,這樣的提法老百姓不明白,可淩霄子、皇甫淳這些飽學之士焉能看不明白?這就是賣國啊!

    甲午年戰敗,割讓了台灣,前明都那樣了,寧可丟了帝位也沒有割讓一寸土地,更別提曆史上的那些有名帝王,無不是開疆列土的,可到了慈禧手上,開了賠款割地的先河,作為士大夫出身的淩霄子,他不感到恥辱才怪。

    “這二年來,我學了不少西學,我覺得,在格物上,西學所長正是我們所短,老祖宗早就說,師夷製夷,所以,當下新學流行是勢在必然。”

    淩霄子點點頭,認為皇甫淳說的對。

    “可是西學裏關於社會倫理方麵的論述也很厲害,我猛一看的時候都覺得害怕。”皇甫淳說著走到屋裏去拿了兩件長衫,一件給師叔淩霄子披上,另一件自己披上了,進入秋季,晚上就涼了。

    “我沒看過多少西學,就是你上次拿來的那一本《天演論》,裏麵有些說法我也是不認同的。你說的靠儒學救國可能不行,但是,靠天演論治國就行嗎?”

    “來欺負我們的列強有不老少,他們自己的政體也不盡相同,有的有國王,有的沒有,叫總統,還是輪流當,搞什麽競選。這些東西也傳進來了,咱們沒有了皇帝能不能行?幾千年了,咱們信這個啊,突然沒了,能行?”

    皇甫淳還真是迷茫的很,學儒,讀書,行禮,最基本的是什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沒有了君主,這還談什麽“禮”?

    “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這樣的君不要也罷。”冷不丁,老道說道。

    皇甫淳驚愕的看著師叔,他沒想到師叔會如此的說話,算不算偏激?

    “曆朝曆代傳承下來,都或多或少的解決一些前朝的問題,趙高專政,讓秦朝二世滅亡,漢末宦官禍害朝廷,方有漢獻帝那樣的笑話,故,後朝多嚴令太監不得幹政,即便是在明朝出現了劉瑾、魏忠賢那樣的宦官情況下,大明朝覆滅卻不是因為宦官,而是因為東林黨,因為黨爭,因為內鬥!”老道慢慢的說著。

    “我仔細的想過了,曆史上世襲帝王為什麽時間都長不了呢?關鍵就是在於這個世襲傳承上,遠的不說,從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開始,就子嗣艱難,弟繼兄位的可不是一次,朱厚熜繼了朱厚照的位,還不是親兄弟,到了朱由檢也是繼承哥哥朱由校的位,也是因為子嗣艱難,再看看當今?”

    吧嗒一聲,淩霄子手上的茶杯掉在了地上,好在這院子裏長滿了草,入秋後,這些草已經變得泛黃,要不然,那個紫砂杯子肯定摔碎了。

    “從鹹豐帝開始,就隻有一個單傳,同治就不用說了,連個丫頭都沒有。康熙爺15歲就當爹了,林林總總生了26位皇子,怎麽同治就連個丫頭都生不出來?慈禧把自己妹妹的兒子扶上帝位,是真的為了朝廷還是為了她的葉赫家?”

    “是啊,當今皇帝似乎也是無子無女啊!”淩霄子沒來由的感歎道,“皇室的繼承已經如此混亂,形成的朝臣也是昏聵,這樣下去,恐無法維持了!”

    “可我華夏要改天換地,老百姓又要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啊!”皇甫淳說。

    “唉!天道輪回,萬般不由人定,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當下,新學流行,火器犀利,一旦打起來,怕是史書上也找不到先例,我輩讀書人……現在我才明白黃景仁為什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意思。”

    “也不盡然,腐儒酸儒肯定是無用的,想我朝名臣林則徐、左宗棠等人,你能說他們不是書生嗎?”淩霄子不同意皇甫淳的話,“聽了你對外麵的介紹,現如今要造反的似乎也都是書生,古語說,君子一怒血濺五步,一旦文人想明白了,那可是要比匹夫厲害多了。”

    淩霄子這話不就是後世的寫照嗎?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我等不是出類拔萃的人傑,我們充其量就是讀過書的布衣,自己想不明白就不要去亂想,還是那句話,達則兼濟天下,貧則獨善其身,這裏的貧並不是說窮困潦倒,而是說你沒有機會去展現自己的抱負……你有抱負嗎?”

    老道本來說的好好的,突然這樣問起皇甫淳,把個皇甫淳問得一愣。

    “大的肯定沒有,我就一俗人,從小苦讀書,就是為了混個溫飽,不是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嗎?我不奢望,能混個一任縣令就足矣。”

    對皇甫淳這個回答,淩霄子也無可非議,早年的他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那你現在似乎已經達到目的了,你在鐵路衙門這個協理的位置,可是比一任縣令強多了,家裏是不是已經買地了?”淩霄子換了話題。

    的確,這兩年,皇甫淳在鐵路衙門的俸祿可是不低,除了留下一些日常用度,幾乎全都寄回給老家父親了,老父苦熬了半輩子,總算是見到錢了。

    “是,家父買了五十畝水田,一家的生活算是有了著落,最近寫信給我,讓我回家去完婚呢,說是給我說了一房媳婦。”皇甫淳說到這裏有些臉紅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是應該回去一趟了,現如今你可以坐火車先到漢口,再從漢口坐船到安慶,這樣會方便很多。”淩霄子說道。

    “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眼下,工程正在裉節上,我哪裏好意思向總辦大人請假啊?熬過這陣子再說吧。”皇甫淳苦笑了一下,“天晚了,咱們歇吧!”

    這晚上是皇甫淳最後一次與師叔長談,第二天,老道收拾東西,去鎮上買了必要的東西後,就去自己的道觀修行了。皇甫淳在修路期間,時不時的去探望老道。也許是老道真有本事,也許是走了鴻運,反正老道的香火還不錯。

    一開始,皇甫淳還想給老道送生活費,結果人家不要,還要反過來給他錢,於是,皇甫淳就不再送錢了,往往是搜羅一些道家經典等送過去,對此,老道喜歡的很,直到這條鐵路修完通車,皇甫淳才去正式告別。

    轉眼就到了戊申年,春節剛過,光緒皇帝的弟弟載灃就擔任了軍機大臣,時年隻有25歲,這幾乎創造了有軍機處以來最年輕軍機大臣的記錄。

    也就是在這年的五月,居庸關八達嶺隧道全線打通,整個修路工程進入了西邊的平原地帶,鋪開的工程規模大了許多。

    京張鐵路穿過了軍都山後,後麵的修建就簡單多了,雖然有幾十座橋梁要修,可畢竟那個最大的沙河大橋是緊跟在隧道打通以後,皇甫淳在天津的活動也基本上解決了工程進度用的洋灰和鋼材,不能不說,皇甫淳這種填平補齊的差事幹的不錯,對此,詹眷誠是十分的滿意。

    也是這一年,國民要求立憲的呼聲高漲,6月,預備立憲公會鄭孝胥、張謇、湯壽潛等聯名致電清憲政編查館,“切願王爺、中堂、宮保上念朝事之艱,下順兆民之望,乘此上下同心之際,奮其毅力,一鼓作氣,決開國會,以二年為限。”,

    立憲,不僅是漢民的願望,甚至連旗人也加入了,全國鬧起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