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83章 盤根錯節(1)

字數:4031   加入書籤

A+A-




    “啊?這是不是也太糊塗了?新君還沒登基,就屠戮重臣,他就不怕天下大亂嗎?”皇甫淳是真的有些驚愕了,他想過最壞的,可沒想到攝政王如此糊塗。

    “從鹹豐開始,滿人裏就沒幾個明白人了,能夠熬到今天實屬不易啊,如果不是幾個能臣能吏的死忠,不是洪天王最後倒行逆施,嗯!這滿家的天下早沒了!”

    淩霄子的話讓皇甫淳想了很多,他也覺得,滿人竊國280年,也算是夠了。

    “趙道台從奕劻的官家那裏聽說了,攝政王都安排好了,想對袁世凱動手,可是新軍的都統段祺瑞帶著新軍的一個鎮到達了南苑,在那裏開炮了,說是那邊有兵變,天知道誰這麽大膽子敢兵變,那明擺著是給袁世凱撐腰來了!”

    淩霄子說到這裏,詭黠的一笑,“跟漢人玩這心眼,滿人還是嫩了點啊!”

    “可是,袁大帥不還是出缺回原籍了嗎?能說明什麽?”皇甫淳問道。

    “袁大帥不過五十許,正直壯年,他有的是時間等,現在的新軍,多半是由漢人統領,就是有幾個滿人掛在那裏,也不過是個幌子,下麵的兵丁能聽滿人的?”淩霄子看著皇甫淳,“就說你的保安隊吧,明麵上關寶珊是隊長,可是沒有你點頭,那些隊員有幾個能聽他調遣的?失去了民心,這天下還能坐幾天?袁世凱就是看透了這個,人家先溜開了,你們宮廷裏愛咋鬥就咋鬥,待到一日大風起……他袁世凱能不出山?才怪,他出來了,你知道這朝局又會是個啥樣子?”

    “您說的對,眼下,管事的都是漢大臣,那些滿大臣一個個都是酒囊飯袋,在下麵督撫位置上掛個虛銜,充充門麵的。”

    皇甫淳如此說也是有原因的,這些日子,他南下北上的,跑了不少地方,但凡遇到卡殼的,漢族官吏就會指點他,給那些掛名的滿人送倆,這事就成了。

    說起來,華夏文明不是沒有給滿人機會,給了,時間還不短。

    在清朝,許多文人士大夫之所以堅持對朝廷效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滿清進關後,是以承繼華夏正宗道統的麵目出現的,範文程第一個喊出來愛新覺羅係北宋宗廟之後,他自己是範仲淹的後裔,在進入北京後,所有的官製、禮製以及科考等等,全盤承繼華夏文明,要不然,那麽多文人學士能夠臣服?

    那剃頭的事情是怎麽說?最早進關時,滿清並沒有剃頭的一說,後來,多爾袞受到一些旗人的蠱惑,認為,完全漢化是對祖宗的不敬,是數典忘祖。

    說起來,滿人當時與漢人比起來,基本上都是處於學習的位置,唯獨在這服飾和剃頭上多少還具有些許的優勢。客觀的說,滿人的剃頭要比漢人那種法式優越,方便,而服飾上更是,按照滿人服飾加工,耗用的布料都要少很多。

    多爾袞正是想用服飾和剃頭來告訴天下,這江山是他們滿人的。

    程朱理學、王陽明等人的哲學思想出現後,在漢文人主流思想裏,誰做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國泰民安,是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蒙元時期,漢族士大夫鮮有出仕的,一方麵是蒙元頑固的抵製漢文化,另一方麵,漢族士大夫瞧不起蒙元的野蠻無知和土包子的行徑,羞於與其為伍,所以,蒙元時期,國內極其不安定,蒙元的統治實際上連一甲子都不到,短短的百年蒙元,前前後後竟然先後有十五位皇帝,可見,其內部的爭鬥也是一塌糊塗,

    滿清進關後,前期的治理基本符合漢文人的治國思想,因此,得到了大批漢文人的歸附,先後出現了眾多的名臣和能吏,可是滿人那種小肚雞腸是胎裏帶來的,他們是少數,總是擔心自己的江山不穩,越是擔心,就越是出狀況。

    後世的今天,許多人說華夏落後,沒有把科技發展起來,殊不知,在明朝的時候,華夏的科技文明科學技術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就以繪畫創作來說,同時期的畫作,東西方的放到一起,就可以感覺出東方人是在思想,而西方是在臨摹和崇拜神靈,不可同日而語。

    西方的科技基礎數學也是從十七世紀中後葉開始的,也就是在這之前,華夏的《九章算學》《周髀算經》等諸多算經被阿拉伯商人帶到了歐洲,如同他們把印度發明的阿拉伯數字帶到歐洲一樣,從而才出現了歐洲的現代數學。

    不要以為上麵的說法是道聽途說,是作者杜撰,事實上,華夏的算學著作,從戰國時代一直延續到後世,那可是有著實在的曆史記錄和遺留下來的文物的,而西方吹噓的這個米德那個多德的,說是他們發明了什麽幾何啊代數啥的,可誰看到過真實的曆史遺物?好,就算時間太過久遠,你們歐洲拿出一本中世紀的文物總可以吧?沒有,完全沒有。

    大批的傳教士到達中國後,將華夏的諸多發明和科學技術帶回去,首先就是造船術,沒有華夏的造船術,西方的大航海就是零。

    為什麽阿拉伯商人最早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呢?這也與他們在華夏學習和掌握了大型海船的製造有關,奧斯曼帝國的建立,也與他們從華夏學去的造船技術有關,在那個時候,歐洲的造船是間接的從奧斯曼帝國那邊學過去的。

    華夏為什麽落後了?就是因為滿清王朝的閉關鎖國,滿族帝王的鼠目寸光。華夏人的聰明才智有多厲害?僅僅不到百年,就已經讓當今西方防不勝防了,設下各種障礙來阻止華人的學習,可你能阻止,卻無法讓華夏人自己發明啊,曾幾何時,華人每年注冊的新專利新發明已經是世界第一了。

    回到小說。皇甫淳在老道這裏過了年,到了初二,他得去給師父拜年了。

    也就是在大喪之前,詹眷誠的大女兒出嫁了,嫁給了他的學生王金職,也是他現在手下的得力工程師,畢業於香港大學的工程學博士。皇甫淳去拜年的時候,正好碰上了這小夫妻倆回門。

    這個大女兒可是被趙登禹給綁過一次的,還是皇甫去解救的,所以,一看到皇甫就讓王金職給皇甫行禮,還要給皇甫“紅包”。

    按照廣東人的習俗,隻要是沒結婚的“青頭仔”,遇到成家的,不管立業沒立業,過年期間是都可以索要紅包的,不是有那句口頭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紅包裏多少不限,是個吉祥的好意頭。

    “師姐!萬萬不可,你不能拿我當青頭仔啊!我可是堂堂的六品堂官呢!”

    皇甫淳一副道學的樣子,逗得師姐是咯咯直笑,好彩這是在家裏,要是在外麵,保不齊就有人告密,沒準還得被參呢。

    “好啦,都不是外人,你們兩個,去後麵陪你媽媽打上兩圈麻將,我和通達有話說。”詹眷誠走了出來,一副老子加老師的樣子。

    小夫妻倆離開後,下人送上了茶水,詹眷誠在自己的書房裏與皇甫淳說話。

    “山雨欲來風滿樓啊!郵傳部陳尚書也被奪職,眼下是由吏部侍郎李殿林臨時署理。多虧咱們提前有了準備,要不然,咱們現在可真是抓瞎了!”詹眷誠說。

    “喔,藍批的折子下來了嗎?”皇甫淳小心的問道。

    “沒有那麽快,可是陳尚書陳大人已經派人過來給我打了招呼,他要我力求本分,堅持把鐵路修完,我對陳大人的事情很是難過啊!”詹眷誠有些唏噓了。

    不能不說陳璧陳大人在郵傳部這一年半裏可是做了不少事,陳璧上任後,利用手上充裕的款子,首先是把京漢鐵路的經營權收了回來,提前把借比利時的修路款子還了,多給了點,這樣才把經營權換了回來。跟著,改訂滬寧路章程,收回用人權。同時,奏準由郵傳部以優惠價收回靠近邊境的商辦電線。經他努力,郵政在都會郡城大半設立,航業也在長江內海漸次推行。

    就是這個能吏,身上卻是有著袁世凱的標簽,袁世凱被開革,他也保不住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