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89章 衣錦還鄉(1)

字數:3704   加入書籤

A+A-




    按照滿清的規矩,皇甫淳在乘坐火車輪船的時候都是可以享受優惠的。

    在儒學盛行的時候,有功名的文人本身就很特殊,比如,曆史上的免稅免賦,見官問案也無須下跪,等等,而晚清的時候,有品階的官員乘坐火車和輪船是免票的,至少也是要給一個很大的優惠。

    按照大清製度,皇甫淳一路上都是可以去官方的驛站住宿,到了那裏,隻要出示了吏部的文牒,你就可以享受免費的待遇。六品官在京城裏是個小蝦米,可到了下麵,那就是一個不小的品級了,一個上縣的縣令也不過是七品,不是那麽緊要的道台才是六品。

    從明代開始,官場裏的品階其實蠻有意思的。這當官的有正序官和雜項官的區別,所謂正序官一般是指擔任地方父母官的職位,而雜項官往往是管理與地方行政沒直接關係的官職,比如鹽茶道、河道等等,在品級上也是很好區分的,往往單數的是正序官,比如七品的知縣,五品的知府,三品的巡撫和一品的閣老。

    雙數的變化就很大了,授予的範圍也很廣,詹眷誠就是二品,還有在上海搞洋務的盛宣懷此時也是二品,到了下麵,省裏有四品的臬台,州府有六品的道台,縣裏有從七品或者六品的縣丞、縣尉等等。

    在中樞,不是啥閣大學士啥的,也不可能是一品,就算是這個部的尚書那個部的尚書,最高從一品,可要是掛著大學士的名頭,那就是正一品了。

    袁世凱牛掰吧?可他的品階在複出之前,最高的時候也就是在擔任外務部尚書的時候才升格為從一品,在此之前,他不過是個正二品的直隸總督,還是庚子事件後二年才實授的。戊戌變法的時候,他不過是一個正三品的按察使。直到滿清覆滅,袁世凱也沒有“官居一品”。

    同為總督位置上進入中樞的張之洞,由於是正途出身,被授予體仁閣大學士,這就成為正一品了,總督出身的人裏,隻有李鴻章是文華殿大學士,這是文官裏品階最高的,而為晚清收複西北的左宗棠隻不過是東閣大學士,是一品官裏地位最低的,這也是因為左宗棠不是進士出身,三次會試落第。

    到了晚清,官場上的那些品階其實已經不重要,尤其是那些文華殿、武英殿、體仁閣、東閣這些名譽高於實際的虛職,繁文縟節太多,沒有皇帝的聖旨別人也搜不了。徐世昌是搭上了末班車,從東三省調任郵傳部後,為了籠絡和安撫他,成為最後一個體仁閣大學士,也是攝政王載灃辦的一個特例。

    從漢口四官殿碼頭上船後就在洋火輪的服務生引導下去了頭等艙,這時的輪船與火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輪船上的頭等艙就像是一個旅館的小房間,有床,有桌,有盥洗室,可火車上的沒有,好一點的頭等艙裏有個可以放下來的折疊床,差一點的,就是寬敞一些的皮座位而已。

    坐了一天一夜的船,皇甫淳是在第二天清晨到達了省府安慶,他要從這裏再雇用馬車回桐城,說起來離家不遠了,可那也有差不多200裏,路上還得在懷寧歇一晚上,說起來,皇甫淳離家不易,這回家也不簡單。

    此時已是盛夏,江南的盛夏熱的邪乎,找來的車夫跟皇甫淳商量,“我們要起早貪黑才行,白天的日頭太毒了,中午的時候隻能找地方歇息。”

    “無妨,你做好準備即可,反正現在的白天也很長,咱們慢慢走,二天趕不到咱們就三天好了,反正我出的路費是不變的。”皇甫淳說道。

    車夫眨巴眨巴眼睛,點點頭認了。說這車腳行裏,租賃大車也是有講究的,如果你要是貪小便宜,按天租車,那這路上就看著車夫磨洋工吧,多磨一天就是一天的錢啊,所以,有些往來的商販就變法子了,他們按次出錢,不管你走多少天,我都是這個價,還略比按天租的高點,讓那些車夫在路上撒著歡的跑。

    皇甫淳在張家口那邊經營運輸都大半年了,哪裏不清楚這些道道?輕飄一句就把車夫整了個沒脾氣。

    本來,皇甫淳還想去安慶新學校裏看看自己的弟弟皇甫厚,可是一打聽,人家那邊放暑假了,就在前一天與桐城來的學子結伴回去了。

    皇甫厚比皇甫淳要小上四歲,眼下是在安慶師範學堂讀預科,這也是弟弟努力,從桐城的中學堂脫穎而出,在那個年代,能考上省裏的師範學堂如同科舉裏的鄉試,整個師範學堂每年的招生名額不足三百人。

    車夫是個行家,經常跑這條線的,實際上,洋務運動以後,江南的商貿發展速度也是嚇人的。現在在長江上有了火輪,往來的速度快捷了很多,各種貨物的進出使安慶碼頭格外的忙碌,配套的向四外發射的大車運輸也就繁榮起來。

    這一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還真不少,有的是拖貨的,有的是送人的。送人的大車上都會在四角用竹竿子支撐起一塊葦席,用來遮擋狠毒的陽光。如果想拉貨,這些葦席就會被拆下來,大車上有沒有座位?嗬嗬,那是不可能的。

    起早貪黑是夏季跑運輸的慣例,天剛蒙蒙亮,大車就出發了,走到巳時就在附近找個涼棚歇了。而在涼棚裏歇息的可絕對不是一個兩個大車夫,到了這個點,甭管你有多牛,都得歇息,人要歇,馬也要歇息啊。

    在涼棚的後麵就是馬歇息的地方,在那裏,有馬槽可以喂馬,還有水槽,給馬飲水,那些飲馬的水都需要從井裏打上來放溫乎了才行,否則,馬喝了涼水就會生病。現如今馬車之所以多了,也是因為新軍崛起,原來的騎兵少了,北邊的幾個大馬場都在頭疼馬駒子的銷路呢。

    這種路邊涼棚其實就是類似後世的路邊店,有招呼車夫的就有招呼客人的,皇甫淳給了一個大子,一碗涼麵外加一壺涼茶,還有一個竹躺椅可以打個盹。

    第三天傍晚,終於趕到了桐城,這一趟車夫是賺了,因為皇甫淳是一個人包的車,行李又不多,車輕馬跑的自然快,給的租金也不少,一路上皇甫淳很順利。

    按照父親來信說的地點,皇甫淳總算是在老街靠外的地方找到了“新宅”,家裏還有了傭人,門房老張不認識皇甫,可從那長相上看也明白了八九,趕緊往院裏跑,去向老爺通秉。

    皇甫離家的時候,家裏很窮,隻有在街麵上的一處鋪子,前麵賣文房四寶,一家人住在後麵,那個時候,家裏也沒什麽人,除了父親弟弟,就是請來做飯的一個遠房的表姨,表姨在這裏幫閑也不是白幹的,是要皇甫涯捎帶手教她的兒子讀書的,算起來,張家小子也是皇甫淳的表弟了。

    現如今,皇甫淳在外做官,家裏沒有點排場就說不過去了,再說了,皇甫淳這幾年可是沒少往家裏寄錢。於是,皇甫家在這裏買了宅子,在鄉下還買了幾十畝水田,這門房老張其實就是表姨的丈夫,看來,都到皇甫家來幫閑了。

    在過去,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麽一些在城裏生活的人家還要在鄉下買地,自己又不種,可稍微有點資產的家裏都這樣幹。實際上啊,買地就是為了自己吃飯。買的地自己不種,租出去,每年收租收的是糧食,這就是全家一年的吃的,比起到糧鋪裏去買著吃,便宜很多,也穩定很多。

    實際上現在的農村裏基本上也是如此,許多人外出打工,自己分的田就請人來種,給多少租金或者交多少租子已經不重要了,但是,至少老家裏的父母,回家過年的時候,那是可以吃到當年的新米的,這在城裏可是辦不到的。

    “淳兒!你回來了?好好!”皇甫涯滿臉喜色的從屋裏走了出來,跟在身後的是次子皇甫厚,“長高了,也壯實了,更是成熟了!好啊!好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