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97章 淞滬遊曆(5)

字數:4224   加入書籤

A+A-




    皇甫淳漏的這一小手,的確還是足可以跟這裏的人吹吹的。沒有經過鄉試會試的人,他們的字往往都是不那麽規整的筆體,有人說是臨蘇軾的,有人說是臨米芾的,還有說是自創的,能夠在公整小楷中化出來趙孟頫的筆韻的多是經過正途出身的官員,所以,在當時,隻要看看題跋或者落款的筆跡就能判斷作畫者是官身還是閑雲野鶴,不經曆多次科考,手上那筆小楷是練不出來的。

    在書法界裏都有一個認識,學書先學楷,說的就是你得先能對付考試,否則,你就是龍飛鳳舞的狂草一氣,那又算個啥?還不是個落魄文人。

    自打隋朝開科舉以來,對於卷麵的字體要求也是幾度變化,最早對書寫的字體是沒有要求的,但是,考生為了讓閱卷人看的清楚,使用的多是隸書和楷書。

    到了北宋後,這個要求更鬆了,因為在北宋的科考裏製度裏,有專門謄抄卷子的人,當然,為了識別準確,還是沒有人把草書弄上去,隻不過各家的書體不規範,這才出了蘇軾的蛤蟆體,黃庭堅山穀體,蔡襄的楷書體。

    元代無科舉,不說也罷,可元代卻有趙孟頫,那也是一代書法大家。

    到了明朝,恢複了科舉,老朱要求,都要把字寫的端端正正的,而且必須是楷書,隸書都不行。於是,所有學子都下狠心去苦練楷書,否則,哪怕你寫的文章花團錦簇的,也是要名落孫山的。

    到了明成祖朱棣,幹脆,給專門應用到考試上的書體起了個“館閣體”的名稱,這比單純要求楷書還嚴格,原來,你隻要寫楷書就行了,可館閣體最根本的是要求你的字體一定要橫豎都對齊,不得有錯落。

    使用楷書館閣體的科舉卷麵的要求,後來一直延續到了清末科舉終結。其實,就是在當年黃埔軍校招生的時候,看到寫小楷的也是要加分的。

    吳俊卿隻考過一次秀才,他的縣令品階是捐的,所以,我們在後世看其書法作品裏,很難看到其漂亮的楷書和行書,畢竟沒有嚴格練過。

    “好好!這四屏風我要了,我出二千塊。錢會長,你就別跟我爭了!”

    王一亭說著話從袖子裏拿出支票本,在上麵就劃拉開了。他是上海的大買辦,能用支票可是件倍兒有麵子的事情。

    看著台子上的四屏風,錢慧安著實是眼饞了,已經年紀不小的他舔舔嘴唇,心裏琢磨著另外的念頭。王一亭既然說了那樣的話,這個麵子他得給,可是……

    “吳兄,你今日雅興正濃,不如你我唱和一回如何?”錢慧安謙恭的說道。

    “錢會長的提議甚好,無奈我今日已經耗盡元神,來日可好?”吳俊卿回道。

    看著兩個千年老妖的一問一答,皇甫淳沒來由的樂了。

    “怎麽?皇甫先生覺得我們兩個老沒羞?”錢慧安有些不快的問道。

    這錢慧安不是官場中人,原來就是個賣畫的,不過是年紀大,在上海積攢了足夠的人脈和關係,這才被大家抬出來當會長的,他可是不懂得官場裏的套路。

    “誒,錢兄無須惱火,皇甫先生不是那個意思,他大概是要點化我們什麽。”

    吳俊卿畢竟是混過官場的,一看皇甫淳的表情就明白,定然是有些名堂要說。

    “談不上什麽點化,不過是覺得……二老如果能夠在特定的場合下‘唱和’,必將獲得更大的成功,比如,說話就要到七巧節了,按照習俗,這一天應該是有廟會吧?提前預告出去,到時候,海派畫家齊聚一堂,現場作畫……”

    “著啊!真是個好主意!”吳俊卿還沒有表態,錢慧安那邊就已經輕輕擊掌了,“隻是,現場畫畫的難度可是不低啊,萬一卡住了,那就丟人了!”

    “哈哈哈!”皇甫淳這次不藏著掖著了,哈哈大笑起來,“錢老先生果然是實誠人,如此思路還真是童叟無欺啊!殊不知參加科考都要打腹稿,難道說你們畫畫就不可以預先勾勒個雛形來嗎?而且也不難!”

    說著話,皇甫淳一指台子上的四屏風,“這裏是春夏秋冬,換個花樣不就是梅蘭竹菊了嗎?能有四屏風就不能有歲寒三友嗎?還有大四喜,滿堂紅……”

    “服了!服了!怪不得我等當不了官,這腦子就是不一樣啊!”吳俊卿掏出絲帕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他不是熱的,是被皇甫淳給臊的。

    “我這也是從西洋書裏看來的,我們鐵路衙門搞的還就是洋務,實話說,科舉那東西,教的僵化,學的也僵化,不學新學不行啊!”

    皇甫淳笑吟吟的也擦汗,把個吳俊卿感動壞了,他清楚,那是皇甫淳給自己打掩護呢,於是,他立即就對王一亭說道,“畫你拿走,我們要喝涼茶!”

    “對對對!你們幾個,趕緊把王先生的畫收拾好,該裱的拿去裱,該收的趕緊收,我們幾個去涼亭那裏坐坐,叫門房去買幾個西瓜送過來,用井水鎮一下!”

    錢慧安總算是明白了,這年輕人可是給他們書畫善會送了大禮了,那個點子簡直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啊。

    書畫善會是幾個月前才開張的,幾個月下來,生意不鹹不淡,充其量算是勉強維持,今日把吳俊卿約來,實際上就是商議如何擴大業務的,沒想到,皇甫淳誤打誤撞的來了,還給善會出了個好點子。

    “敢問皇甫先生,你……識得洋文?”

    王一亭安排自己的手下去辦事,陪著眾人向涼亭走,有意無意靠近了皇甫淳。

    “略懂一二。”皇甫淳坦然的說道,“我是跟衙門裏的一些洋學生學的,在我們衙門裏,諸多工程師都是從海外留學回來的,他們的洋文都還不錯。”

    兩人邊走邊說著,王一亭時不時的還冒出兩句洋濱腔,聽的皇甫淳是莞爾。

    幾人坐下,王一亭從一個門子手上拿過了一張當天出的英文報紙,笑著對皇甫淳說,“皇甫先生,這是今天的洋文報紙,你給看看,上麵說了些什麽?”

    “一亭啊,可不能這樣啊,你這容易引起誤會。”皇甫淳還沒有接過報紙,吳俊卿就插話了,“皇甫小友,你可別誤會,一亭隻會說幾句洋話,真正的洋字碼是認識不了幾個的,他這不是考校你,是想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麽,平時,他都是要回去叫家裏的洋學生給他讀報的。”

    當時,上海最流行的英文報紙叫《字林西報》,是由一群在華的英國商人在租界辦的,最早主要是登載一些船期廣告和貨物廣告的,一個禮拜也就出一期。

    1901年,英國地產商人馬立斯用地產抵押入股,全麵收購了字林西報,開始了新的辦報方式,涉及麵很廣泛,也從周刊變成了日報。由於不受滿清朝廷的管製,什麽消息都敢登,什麽話都敢說,一時成為立憲黨人熱衷了解形式的報紙。

    此時的王一亭是極力支持立憲運動的,所以,他很關心時事政治。

    “沒有關係,就是考校一下也是無妨的。”皇甫淳笑嘻嘻的接過報紙,打開瀏覽的片刻才說道,“沒有什麽重大新聞,不過是說立憲派領袖岑春煊在滬治病,還有一條說的是京張鐵路將不日試運行,朝廷將派要員親臨考察,雲雲。”

    “這後麵的版麵說了什麽?我看這個照片上的人好像是皇弟載洵啊,剛加了郡王銜不久的。”王一亭指著皇甫淳拿著的報紙反麵說道。

    皇甫淳翻過來一看,“哦,這裏說朝廷成立了籌備海軍衙門,皇弟載洵是籌備海軍大臣,嗯,將在下個月出訪歐洲,要去考察那邊的軍艦。”

    “哼!醇親王家還在抱殘守缺,不肯放權,早晚是要憋出事情來的!”王一亭聽皇甫說完就狠狠的小聲說道,猛然發現皇甫淳在盯著他,就有些害怕了。

    “沒有關係的,我不是行政官,不管這些不該管的事情!”皇甫淳說道。

    “那你支持立憲嗎?或者說不支持?”王一亭反問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