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10章 漢口行(2)

字數:3855   加入書籤

A+A-




    皇甫淳的婚事在桐城算不得啥大事,可也不小,張家為了臉麵,恢複了翠兒和她媽的族譜,這樣也算是門當戶對了。

    大婚這一天,往來的親朋並不多,皇甫家的親戚本來就少,能來的更是沒幾個了。張家派了一個族裏的老人,算是給足麵子,好在皇甫淳壓根就不在乎這些。

    為了使嶽母生活的更好一些,悄悄的叫人送去了2000塊銀元,這樣,當丫頭出身的嶽母也能買上時機畝地,混個小康的日子了,不用再拋頭露麵的滿大街的張羅給人洗衣服補衣服了。

    翠兒不是那種國色天香的美人,也不是那種小家碧玉型的羸弱女子,她屬於那種長相端正,很耐看的女人,打眼一看很一般,多看幾眼就發現慧中帶秀了。

    翠兒現在算是嫁入“豪門”了,可是那種勤勞和恭順的秉性一點沒變,大婚的第二天就開始給家裏人做飯,看的皇甫淳是一個勁的心疼。

    “翠兒啊,咱們家可是請了下人的,這廚房的活計你就不用忙活了。”皇甫淳小聲的對妻子說道。

    “相公,我知道你說的,可是當媳婦的要孝順公婆的,剛進門,怎麽說也得給公公做一頓飯的,我媽說這是規矩!”翠兒滿臉通紅,低頭小聲說道。

    “別叫我相公,酸!太酸了!”皇甫淳撥棱著腦袋,“你可以叫我淳哥,直呼其名也成,要不,你就學著普通人家那樣,叫我老公好了!”

    “哪有你這樣的讀書人?真是羞死人了!”翠兒臉更紅了,“才多大啊,就叫老公?也不怕把自己叫老嘍?”

    “哈哈!我的娘子還真是個妙人啊!”皇甫淳開心死了,“好啦好啦,你隨便吧,等將來有了孩子,你就可以叫娃他爹了!”

    “哎呦!你這還是讀書人嗎?”翠兒受不了啦,轉身跑開了。

    對這個媳婦,皇甫淳可是真滿意。首先,這翠兒還不是文盲,還能識文斷字,在那個年代裏,這就不簡單了。其次,翠兒是天足,讓崇尚新學的皇甫淳非常開心,就是將來混戰爆發了,這跑反也方便很多啊。第三,翠兒的脾氣極好,乖巧聽話,還明事理。自打進門後,就開始操持家務,裏裏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條,就連原來的那個張姨都比不過。

    一個月後,老父皇甫涯就把家裏的財權交給了兒媳婦了,“長房的媳婦,我年紀大了,管不過來了,現在,又開了一家新的洋貨店,雖說是掛著親家的名義,可實際上還是得咱們自己派人去打理,這些事情你就多操心吧!”

    要說,這皇甫涯也不是拘泥之人,以他們這書香之家,女人是不可以拋頭露麵的,如果是在過去,有了這樣的家境,還真會這樣要求媳婦。可現如今,新學盛行,女子不僅走出家門,還有不少都進了學堂。兒子還是現任官,為了避嫌,這家裏的事情還真就得翠兒來管。

    皇甫淳這段時間過的是優哉遊哉,按照淩霄子給的線索,找到了師叔家裏親人的墓地,花了點錢修葺了一下。還去安慶結交了一些文人士紳。期間,吳俊卿還派人來找他,讓他給幾幅新作題字,對此,皇甫淳也不客套,拿了點潤筆。

    這吳俊卿為嘛要找皇甫淳給寫字?難道說他結交的眾人中就沒有高手嗎?還真不是。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寫在花上的字以融合為珍。吳俊卿的畫作裏鮮有別人題跋和寫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找不到人,而是找不到懂得畫意的知音,題上去的字往往是風馬牛不相及,不僅無法增色,反而還被毀了。

    還有一些文人的題字是平淡無奇,甚至是一些大路貨,這就讓吳俊卿有苦說不出,又不好意思說不行,所以,幹脆,自己寫。可都是自己寫的結果就是流於俗套,沒有碰到皇甫淳之前,吳俊卿為此也是苦惱了許久。

    現在好了,吳俊卿作畫,皇甫淳題字,兩人玩的是珠聯璧合,有時,皇甫淳點出的畫中意連吳俊卿自己都沒注意到,幾乎每次經過皇甫淳的題字,吳俊卿都能收到一些啟發,而且在文人雅會上,還白話給大夥聽,這樣,兩人合作的畫稿就變得一畫難求了,畢竟皇甫淳不在上海,派人往返一次最快也要七天。

    “回去告訴昌碩兄,這幾幅畫我就不寫字了,沒有新意,隨便扔掉算了。”

    這一天,吳昌碩派來的小廝一口氣拿出了十幾幅吳俊卿的新作,皇甫淳覺得這有些過了。不是潤筆多少的問題,而是許多畫作流於世俗,過於重複,沒有新意,沒有新意的畫作,他也是無法下筆啊。

    “可是這幾幅畫都是有人預定了的,您受累,幫忙寫上幾個字吧。”小廝說。

    “讓他自己想辦法,你把我原話帶給他就是了。”皇甫淳說完甩手走了。

    這些日子,皇甫淳從上海發行的報紙上得知,京張鐵路已經於秋分的時候通車了,朝廷擬定在中秋後舉行通車典禮。

    師父詹眷誠也給他寫了信來,告訴他,京張鐵路衙門正式撤銷了,可是,郵傳部下又設立了專門的鐵路司,詹眷誠也遞補為郵傳部丞,專門負責全國各地鐵路新建的規劃和勘測,現已經委派其為川漢鐵路總工程師和會辦,最近要去宜昌參加在那裏舉行的川漢鐵路開工典禮,希望能夠在漢口看到皇甫淳。

    要說,這一年還真是發生了一些事情。攝政王載灃在四九城裏更加順風順水了,年初扳倒了袁世凱,雖然沒殺成,可把袁世凱趕回老家去養老,也算是達成目的了,而就在京張鐵路通車典禮後的二天,中樞重臣張之洞也病逝了。

    皇甫淳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一周以後了,即便是這樣,他還是學著新派人物那樣,給張仁遜發去了“唁電”,並附上201元的帛金,對此,張仁遜後來對他人說,“通達的為人無話可說,這個人值得交。”

    立秋以後,天氣變涼,皇甫淳早早的就買了船票去漢口,他得先在那裏等師父,可不能叫師父等自己。可是他並不知道師父具體啥時候到漢口,不過是根據申報上的報道,大致估摸了一個時間,到達漢口的時候,是陰曆十月中旬,此時,天氣已經寒冷,身穿長袍的他,每天無所事事,四處閑逛。

    這一天,花了幾個銅板就坐了一個小船過江到了對麵的武昌,那裏與繁華的漢口可是不一樣,那邊是總督府所在地,許多地方衙門也都是在武昌。

    從餘家頭碼頭上岸,順著長江向上遊走,逐步就進入到了武昌這邊的人口密集區了。與漢口那邊不一樣,在武昌這邊的主要是服務於各個衙門的百姓,看看那些老地名就知道了,而且,武昌這邊多山,直到今天,在市區內還保留有蛇山、洪山、珞珈山、南望山等等有名無實的地名。

    順著江邊,皇甫淳慢慢的溜達著,這一帶是武勝門北邊,算是城外。

    此時的武昌可是近乎於四四方方的一座古城,由於地形問題,這座古城可是有著九個城門,而在最北麵的就是這個武勝門,就像京城裏一樣,城內是衙門辦公的地方,城外則是商販雲集的地方。

    走累了,皇甫淳找了家看上去還算是整潔清淨的小餐館,進去坐下。

    此地生產鯽魚,當地人管這種魚叫“喜頭魚”,圖個好口彩,皇甫淳要了一個喜頭魚的火鍋。

    說起這湖廣的火鍋與其他地方的也不一樣,小小的炭爐,上麵放著一個小鐵鍋,各種食材是預先放進去的,邊煮邊吃,不想其他地方的火鍋是邊下邊吃,這裏都是一次性的煮,當然,你想另外再加也行,不過得另外掏錢了。

    “這位小哥,麵生的很啊,不介意一起打個平夥?”一個胖乎乎的中年人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