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14章 漢口行(6)
字數:4068 加入書籤
黎元洪和皇甫淳也許是投緣,兩人居然聊的興起,黎元洪也是難得遇到像皇甫淳這樣學貫中西的文人,而且很平易近人,他自然是極力的想多聽點。
“通達老弟,來,喝茶,咱們繼續聊。”黎元洪說著。
皇甫淳點點頭 “傳統的帝王世襲,最大的麻煩就是接班人的問題,看似一代代的傳承,可是,在中間往往會出現斷代,需要從旁係援引,而子嗣艱難就更麻煩了,弄到最後就是獨門銃,沒得選,你想想看,這樣選出來的人算是人才嗎?”
“哎呦,還真是這麽回事啊,我聽說,就連傳了幾十代的孔聖人家,也出現過旁門入嫡的事情啊!”黎元洪還真是知道,他當年可是在山東當海軍,當地的啥民間傳說聽不到啊。
“子嗣少了,麻煩大,子嗣多了就沒麻煩了嗎?曆史上上演了多少次爭嫡奪嫡的事情啊?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的兒子是輪番挨個都當了一回太子,有的廢了又立,立了又廢,就是本朝康熙年間……你是知道的,對不對?”
“是啊是啊!看來你說的沒錯,這帝王製還真是有這個天然的問題,可是,共和製或者說邦聯製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這個我說不好,實際上啊,我自己也是迷糊的,我隻知道帝王製肯定是不行了,你就看看朝廷裏這近幾代,鹹豐帝隻有一子,同治帝無嗣,光緒帝無嗣,當下的宣統帝才多大?誰能保證?同治、光緒還有老佛爺在後麵垂簾,可眼下呢?當年有那麽多名臣重臣幫著,現在你看看還有誰?”皇甫淳歎口氣說道。
黎元洪頓時愣住了,他可沒有皇甫淳那樣的學識和腦子,被皇甫淳如此一說,也是覺得……說的還都對,自己還真是長見識了。
“至少,實行共和製以後,在選擇下一代領頭人的方麵是有優勢的,你想想看啊,競爭的各個黨和團體,怎麽說都不可能隻有幾個人吧?就以美國合眾國來說,他們的總統就是從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選出來的,那可是都有好多萬人的,根本不用擔心下一代的子嗣問題,也許,這樣的法子能管用。”皇甫淳又說
“難道說那些在黨的都可以當總統?那不亂套了?”黎元洪不解的問。
“如果像以前的帝王製,那還真是會亂,可要是大家把規矩定下來,把方式規定死,誰犯規,全黨共誅之共討之,那能亂嗎?起碼美國目前玩的還行。”
“對啊!規矩是人立的,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嘛!”黎元洪豁然開朗。
“在立規矩上我們多少還是有很多偏差的,比如說,軍人幹政的問題,曆朝曆代都是通過文官壓製武官的方式,可是在律例卻是沒有明文描述,朝廷的律例都是針對百姓的,這就不對,律例說起來的是針對所有人的,可實際上卻是做不到,如果律例裏規定死了軍人不得幹政,那國家是不是要太平許多?”
“這個……嗬嗬,軍人、武將離開是朝廷頭疼的事情,沒有不行,太強也不行,關鍵是武將自己要明白,該退的時候就得退。”黎元洪微笑著說道。
“就像你一樣,急流勇退,可是人的野心和貪念是不好說的。”皇甫淳知道黎元洪的心思,“武人讀書不多,讀書多的就不去幹武將了,這是曆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可是現在這個局麵要改變了,軍人也要上學了,你不就是在辦學嗎?”
“這倒是,目不識丁的丘八今後是沒有出路的,靠一刀一槍拚殺出個富貴的事情是不會再有了,當今軍事上的發展與原來完全不同了,是火器時代啊!”
說起新軍來,黎元洪的話就多了,一條條,一件件的說,反過來皇甫淳要當聽眾了,也正是兩人這種百無禁忌的聊天,讓皇甫淳進一步了解了新式軍事領域裏更高級一些的知識,以前,聽吳子玉、馮煥章這些人說的都是基層軍官的道道,可這黎元洪此時已經是將軍了,他對皇甫淳說的東西自然不一樣。
兩人在這家小店裏,從中午一直待到晚上,晚上吃不動火鍋了,黎元洪讓店家送了兩大碗香噴噴的熱幹麵上來,於是,兩人吃著麵,繼續說著話。
“其實呢,這朝廷製度的事情也是慢慢演化過來的,就拿英國的君主立憲來說吧,當王室無法去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時候,它就無法實行王權了,實際上,君主立憲是一種妥協的產物,也就是說,是各方協商後的一種結果,至今也不過200多年而已。而在這個製度發展過程中,英王室是明智的,不參與和幹涉國家管理,必要時候還利用自己的聲望去鬧一把,所以,英國君主立憲算是成功的。”
“那我們就不可以學英國那樣嗎?”黎元洪繼續問道。
“不是說不能學,現在立憲派不就是在學嗎?可實際上,當下的滿清朝廷與當年的英王室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不是不想學,是學不來啊。”皇甫淳歎氣道。
“此話怎講?”黎元洪不明白了,“不就是照葫蘆畫瓢嗎?”
“嘻嘻,英王室族群不固定,人丁也不旺,弄得不好還得把女人搬出來當女王,上一個庚子年,英國炮艦開到我們的廣州,那個時候就是女王。”皇甫淳樂嗬嗬的笑著說道,“可你看看現如今四九城裏,有多少黃帶子、紅帶子?把皇權束之高閣了,那旗人幹嗎?這些八旗子弟,成事不足,可壞事是有餘的啊!”
“對啊!你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了!”黎元洪笑了,“的確,是不好搞哦!”
“如果要改天換地,老百姓就要吃苦了,不說別人,就你這樣的武官怕也是不樂意看到百姓遭殃,所以,你說的靠武力改朝換代是不大可能的,可如果是另一種模式的變化呢?事實上,當下的社會已經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變更,隻不過朝廷裏還在那裏一葉障目,混不知罷了。”皇甫淳又從另一個角度說開話題。
“另一種模式?還能如何去改天換地?曆史上哪次不是刀槍相見?”
黎元洪是真的不能理解皇甫淳說的話,他很認真的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
“時代變了,如果像曆史上那樣大規模的進行改朝換代,別說國人不樂意,就是覬覦我們的西方列強也不樂意,要不然,他們憑啥出動洋槍隊幫助朝廷平定太平軍呢?華夏亂了,西方人就占不到便宜,要是洋人也攪合進來,尤其是東邊的日本人,他們對我華夏可是虎視眈眈啊。”皇甫淳說著對黎元洪眨巴眼睛。
說起日本人,黎元洪可是親身跟對手幹過的,差一點小命就扔在黃海裏了,皇甫淳的暗示他自然是明白的,於是點點頭,“你繼續說另一種模式。”
“當下,朝廷對下麵各省府的控製已經遠不如從前了,甚至可以說,廢除了科舉,朝廷都不知道如何選官了,這就使得當下的官場與原來不一樣了,你在官場裏,難道說這個感覺還沒有嗎?”皇甫淳一針見血的點出了要害。
“我這樣說不是認為不該取消科舉,取消科舉固然是一個趨勢,那麽,科舉沒有了,展開了新學,新學畢業的學子與原來的科舉取仕的區別在哪裏?”
“這個……我還真是沒有想過,再說了,我也沒參加過科舉。”
“新學是學齡教育,這是從西方學過來的,在新學校裏,你找不到三十歲的學生,可是在科舉的時候,年近五旬的考生並不少見,科舉中舉後,年紀大的就可以到各地擔任小吏,而進一步考進士的就可以當官,可是新學的畢業生能直接去當官嗎?好像缺少點閱曆和為官之道,這就造成了近幾年來官場上的怪現象,沒有功名的,捐官的都要去當一方大員,你對這個應該深有感觸吧?”
聽了皇甫淳的話,黎元洪的臉色變得難看了,“照這樣說,科舉不該取消!”
“不,不是不該取消,而是應該做好相應的對策,毫無準備的一刀切,結果就是官場上的混亂和斷代,看看當今的大學士,能與張大帥他們相比嗎?”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通達,你是真的看明白了,可這樣的官場能夠與你說的另一種模式有關嗎?”黎元洪感歎的說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