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17章 漢口行(9)

字數:3804   加入書籤

A+A-


    事情果然如同皇甫淳的預料,“開工典禮”舉行後,整個工程就癱瘓在那裏,壓根就沒有實際開工,連個爛尾都算不上。典禮後不到一個月就到了1910年了。

    說話就要過年了,詹眷誠等人滯留在漢口也是無奈,說起來他掛著川漢鐵路會辦的名頭,可是,他在臨時搭建的機構裏根本就沒有任何位置。作為搞技術的,他對鐵路的路線設計已經沒有再繼續修改的餘地了,無他,整個工程的預算、由誰承辦等等都沒有著落,就連機構裏人的薪水都不知道從哪裏支出。

    “師父,這說話就要過年了,您不如回老家去過年吧,說起來,您也是多年沒有返回廣東了,那邊一定非常歡迎您。”皇甫淳手裏捧著暖爐過來對詹眷誠說。

    “嗯,我也在想,該回家去看看了,要想走還得早點安排,從漢口回廣東可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其實,我已經給家裏寫信了,你師母帶著幾個小的已經從天津上船了,他們坐船回廣州,我本來還想等這邊有了消息後再走,看來等不到了。”

    “您也可以坐船的,從漢口到上海的船是下水,速度還是挺快的,有個三四天就行了,我叫上海的朋友幫你買去廣東的船票,這樣,用不了半個月您就能到家了,當年我去開封趕考,在路上可是走了一個多月呢!”皇甫淳說道。

    “這樣也好,你也跟我一起坐船,到了安慶你就可以下船了,這說話就過年了,你也是多年沒在家裏過年了,回去吧!這裏的事情一旦有變化,我會電報通知你的。”詹眷誠想想也是,於是當機立斷,做出了決定,“跟著我的那些工程師和技工等,也都給他們放假吧,這裏還有五千塊錢,你給大家發發。”

    說著,詹眷誠從自己的皮包裏拿出了一張支票遞給了自己的徒弟,然後就站在玻璃窗邊看外麵的長江,這個時候的詹眷誠,心裏可謂是五味雜陳。

    此時的詹眷誠在郵傳部裏掛著的名頭不少,品級也很高,如果坐在京城的衙門裏,那也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可是詹眷誠不願意攪合進官場,他的抱負就是修鐵路,在各地修鐵路,隻要與鐵路有關的事情,他都有興趣。

    就在這次前來湖廣之前,詹眷誠還以近五十歲的“高齡”,親自赴實地勘定自觀音堂經硤石、張茅一帶入陝必經的山區線路,製訂出分三段修建的規劃,後來的隴海鐵路基本上就是在這個規劃上進行修建的。

    眼下,詹眷誠掛著的職銜很多,在全國各地的鐵路工程裏,至少是一個“顧問”的頭銜,可是,具體到去幹的項目裏,沒有一個像當年修建京張鐵路那樣由他去擔任總辦,這總辦與會辦之間的差距可是大了去了,沒有總辦的會辦,那就啥也不是,眼下,光是會辦詹眷誠就掛了二個,一個是川漢鐵路,一個是粵漢鐵路,可是,一個都沒有落實,光拿錢了,啥事幹不了。

    說話就到宣統二年了,這京城裏的消息也是雲山霧罩。袁世凱被革職了,可是跟袁世凱很鐵的唐紹儀卻還留在朝裏。就在去年,唐紹儀還秘密的訪問了美國,受到美國總統塔夫脫的接見,可惜,啥事都沒談成。說起來也是運氣使然,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總統能答應滿清什麽?

    皇甫淳在上海的時候就聽說海軍大臣載洵要出洋考察,當時還是辜湯生去上海找一些洋人活動的,而開年後,載洵等人要經沙俄的遠東鐵路返回了,這在京城裏也是傳的神乎其神。

    京張鐵路完工後,詹眷誠其實就考慮將家眷送回廣東老家,他知道,京畿一帶修鐵路的工程不多了,即便是有也是小打小鬧,今後要幹大工程,非南方莫屬。

    南方商業發達,對鐵路的需求很強烈,僅僅廣東一帶,早在1904年就修建了潮汕鐵路,潮汕鐵路還是詹眷誠帶人去勘測和設計的,隻不過工程上他沒有管。

    而新寧鐵路是旅美華僑陳宜禧私人籌資和民間組織修建的,從1906年開始動工,直到1920年才算是修完的鐵路。

    新寧鐵路許多人不知道,其實,就是從台山鬥山鎮起,經衝蔞、四九、水步、大江、公益、新會至江門北街止的一段鐵路,全長130多公裏,極大的改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當今申遺成功的開平碉樓的興建,也是得益於這條鐵路的通車,大批海外建築材料通過鐵路從海邊直接運進開平。

    大革命時期,這一帶也是金山伯紮堆和富裕人家紮堆的地方,當年,進步青年到下麵去募捐,這一帶就是一個重點的地區。

    就在詹眷誠打算從漢口轉道上海回廣東的時候,他接到了朝廷的電報,要立即趕回京城裏接受朝廷的“恩賜”,誰能想到,廢除科舉的滿清朝廷,到了這個時候還搞了一次恩賞,宣統1910年元月,剛剛進入臘月,詹眷誠被授予工科進士第一名,也就是說,是工科狀元了。

    同時搜工科進士的還有鄺榮光等七人人,這些人裏,一起去美國留學的學童三人,除了詹眷誠是鐵路工程師外,鄺榮光和吳仰曾是學習礦業的,他們成為是我國現代礦業開發第一代工程師,其餘三位是學習造船和輪機的,可以說,這次的授工科進士的舉動是為這些當年無法參加科舉的學子“正名”了。

    無獨有偶,詹眷誠獲得工科狀元後,馬上就接到了廣東那邊的消息,他被選為商辦廣東省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注意,這是“選”,而不是任命,郵傳部這次也順應民意,“委派”詹眷誠去擔任公司總理,並兼任總工程師,臨了,還給詹眷誠拴住了尾巴,同時任命其為“學部一等谘議官和考試回國留學生主試官”。

    不想當官的詹眷誠最後還是掛了官職,他變得更忙了,連受邀參加“第八次萬國鐵路會議”都沒有時間去。最後,他是從天津匆匆坐船回到廣東過的年。

    皇甫淳陪著師父去了京城,此時,師父身邊還真沒人了,官做得大了,可身邊可信的人卻是不多了。不是說給他留了個私人衛隊嗎?是,馮化民小徐子這些人都在,可是,在郵傳部裏幹了幾天的詹眷誠覺得自己不需要,一竿子把這些人全都送到保定新軍軍官學校去讀書了,用詹眷誠的話說,給他們個出身。

    馮化民這些年輕人是怎麽也沒有想到,這跟對了人就是不一樣啊,一轉眼,他們都成了軍官生了。皇甫淳在京城的時候,還與這群人聚會了一次。

    從天津上船,皇甫淳也是陪著師父,這次,他要去上海轉船了,好在,此時的航運已經很發達了,師徒倆到了上海後才分手,詹眷誠叮囑皇甫淳,一定要留意他的電報,年後,他可能就要留在廣東了。

    新年很快就到了,皇甫淳這是幾年來第一次在家鄉過年。由於是現任官,也不差錢,這年過的很是熱鬧,隻是,老父親的身體似乎不是那麽叫人放心。

    翠兒娘家也變樣了,女婿有地位,族裏把原來占去的田產也換回來了,加上在縣城裏的買賣,可以說,眼下的日子過的相當不錯,把出家的大媽也接回來,幹脆就在家修行了,也算是娘家人不那麽孤單了。

    過完年,皇甫淳就接到了師父的電報,讓皇甫淳盡快趕到廣州去。

    在那個年代,去廣東可不是個簡單的事情。如果走旱路,沒有一個月是不可能到達的,要是走內河的水路,那差不多也是要20多天。

    旱路,是明代以後從梅嶺那邊開出來的,注意,那個時候是沒有107國道的,韶關和湖南宜章被南嶺給分割開,山高林密,等閑人可是進不去出不來。所以,想要到嶺南,得從江西那邊,翻過梅嶺才能進入,這條路是南宋時期,漢人難逃時發掘的,是當年客家人的生命線。

    在古代,去嶺南一帶走的最多的就是水路,是從洞庭湖進入湘江,然後溯江而上,經過靈渠,進入珠江水係的西江,然後順著西江可直達廣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