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20章 首義(3)
字數:3897 加入書籤
詹眷誠是剛剛從宜昌工地視察返回漢口,實話說,他在漢口的時間也待不長,他已經接到了部裏的電報,讓他盡快趕回京城,有要務要辦。
此時的華夏,新學已經成了氣候,出洋留學已經很普及。這可不像是詹眷誠當年去美國留學,就那麽一百多人,回來後,沒得選,都要被錄用。現如今,大批的學子留洋回來,也形成了一部分人的濫竽充數,朝廷可不傻,要“遴選”。
早在年初,詹眷誠就被任命為學部一等谘議官和回國留學生的主試官,注意喲,這可不是在郵傳部裏的差事,是學部的差事,可見詹眷誠此時有多忙了。
還有一件事也是被那昏聵的朝廷任命了,那就是代表滿清出席在瑞士舉行的第八次萬國鐵路會議,按照外務部的規劃,詹眷誠和同為留美學童的鄺孫謀兩人將赴歐洲出席會議,此時已經緊鑼密鼓的在安排了。
“好啊!為師的還真的要在漢口這裏有個住的地方才合適,總是住在旅社裏也不是個辦法,好,明天咱們就去看看。”詹眷誠很是高興。
作為一個單純的搞科學的人,詹眷誠是越忙就越是開心,這樣可以讓他不去想那些政治上的事情,也不用去參合官場裏的勾心鬥角。正因為詹眷誠這個秉性,他在官場裏沒有幾個朋友,同樣,也沒有敵人,他的官沒人眼紅,眼紅也沒用,那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幹的。
“師父,那我就去安排了,明天一早咱們就去看看。”皇甫淳連忙應道。
當年,在漢口的外國租界其實並不多,隻有五塊,分別是英租界、法租界、德租界,俄租界和日租界。原來比利時也曾經以購買占有一塊,後來被張之洞以82萬兩白銀贖回來了。在這些租界裏,德租界和日租界的麵積最大,有600多畝,相比較英租界和法租界都不大,可是,英法租界卻是最繁華的地方。
這些租界並不是同時租借的,隻有英租界是鴉片戰爭後攜取的,1861年就存在了,法租界是跟隨英國人一起進來,先是有個領事館,到了庚子事變後,才擴建為法租界。而俄租界是甲午戰爭後,靠調停有功攜取的。跟著就是日本人也來搶,德國也一樣,挾庚子事變影響,1902年逼迫滿清在漢口也給了一塊租界,隻不過,德租界是最短命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為戰敗,被民國政府收回。
俄租界占了415畝左右,這麽大的一片地,一年繳地丁漕米銀隻有83兩4分2厘,簡直就是白給,日俄戰爭後,沙俄國力衰退,國內矛盾激烈,加上沙俄不善於做生意,這租界裏幾乎是荒草叢生,一句話沒錢。
皇甫淳就是利用這個契機,在俄租界裏購買了一塊地,一年多後,詹眷誠再次來到漢口,親自設計和找人修建了一幢二層樓的西式洋房。那個時候正是民國初年,後麵我們還要繼續講述這裏麵的故事。
皇甫淳這次幫師父找的是一塊占地一畝半的空地,距離江邊不遠,詹眷誠在第二天看了後很滿意,於是,這個事情就定了下來。
由於這塊地是處在沙俄租界區裏,所以,當時這裏的地名都叫的很古怪。
俄租界在是1900年開始構築各條馬路的,那個時候起的名字都是用俄國名字,比如,後來的黎黃陂路在1925年以前叫阿列色耶夫街、夷瑪街,沿江大道原來叫河街,而著名的中山大道原來叫亞曆山大街,洞庭街原來叫鄂哈街,鄱陽街原來叫開泰街,而勝利街原來的名字是瑪琳街。
皇甫淳幫師父找的那塊地就在鄂哈街,後來給的門牌號碼是9號,現在是武漢市洞庭街51號。作為一個偉大工程師的舊居,仍然被後人保留著。
由於詹眷誠要去京城裏辦差,而在漢口的事宜就隻能讓徒弟皇甫淳操心了,這裏可不單單是買下那塊地的事情,在鐵路衙門裏的許多公文,往來信函等等,都得經皇甫淳先瀏覽後,能處理的就地處理了,不能處理的才會用電報告知師父。
駐留在漢口的皇甫淳也得到了家裏的好消息,自己的媳婦巧兒有了,到中秋的時候他就可以當爹了。隻要當了爹,皇甫淳就可以留須了。
盡管皇甫淳不是很喜歡交際,可是與黎元洪的友誼卻是直線上升。兩人辦公的衙門都在江邊,找個“劃子”就過江了。
皇甫淳為了上班方便,幹脆就在辦公附近的寶順巷租了一間民房,這一帶可是有不少華人富商居住的,主要是黃陂人,後來,這一帶也就改名叫黃陂街了。
黎元洪得知皇甫淳又來到了武漢,還在鐵路衙門裏上班,頓時高興的很,時不時的坐著學校裏的“氣劃子”過來找皇甫淳一起吃酒。啥是“氣劃子”?就是用小型蒸汽機推動的小汽艇,那個時候,漢口人叫那東西為“氣劃子”,因為那個東西冒白氣,有時還冒黑煙,可那東西比劃子快多了,也大多了。
輪到皇甫淳的回訪,就隻能去乘坐輪渡了。
說起漢口的輪渡,早在1900年,張之洞的愛將馮啟鈞就用兩條小火輪開辦了漢口到武昌的輪渡公司,後來曾經發展到7家商辦的航運輪渡公司,在解放前最高峰時曾經有40多艘渡船,可惜,日軍占領後,被炸的隻剩下2艘。解放時,國民黨封鎖江麵,渡輪再次受到破壞,直到解放後,輪渡大發展,過江的線路也增加了好幾條,往上遊可抵達金口,往下遊可到陽邏,即便是當今已經有了過江大橋、江底隧道等,輪渡仍然是百姓遊江的重要工具。
“通達小弟,哥哥我現在也是鐵路協會裏的軍方成員了,最近,朝廷關於川漢鐵路和粵漢鐵路是官辦還是商辦,爭論不休,我們那個鐵路協會的宗旨就是‘保路籌款’,你是鐵路衙門裏的高層,幫老哥哥參謀參謀,我們該如何搞?”
這天,恰好是禮拜天,正是滿清朝廷剛剛實行的一周休息一天的日子。
說起這禮拜天休息來,也是從新學開始的。在這之前,不管是衙門還是作坊企業,除了年假外是沒有休息日的。當然,年假放的時間在一個月以上。
19世紀末,在廣東率先興辦西學,由於是舶來品,模仿的模式就是洋教的製度,每周日休息,到了1902年,滿清朝廷下發了《欽定中學堂章程》、《欽定高等學堂章程》,明確規定學校星期日休息。
這個製度沒有被國人抵製,而且很快就向各界推廣開了,到了1906年,教育部、農工商部、外交部、陸軍部,甚至吏部、禮部也開始實行星期日放假。畢竟,這是大勢所趨,誰和放假過意不去啊。
到了宣統年間的時候,全國都有意無意的按照這個製度辦了,周日,黎元洪就乘坐他的氣劃子過來了,畢竟,他現在在督府衙門裏還掛著副都統的職銜呢。
說起黎元洪來,他實際上在張之洞人督撫時期就已經是湖廣新軍的領軍人物了,早在幾年前,朝廷兵部曾經舉行過三次秋操,分別是1905、1906、1908年,秋操地點分別在北洋的河澗、河南的彰德、江蘇的太湖等地,參加演習的清軍當時分為“北軍”和“南軍”。
北軍由北洋軍組成,號稱“北洋三傑”的段祺瑞、張懷芝、曹琨指揮。
南軍是從湖廣的新軍,由湖廣提督張彪為總統官。但實際上,真正的指揮者是黎元洪。在這幾次演習中,黎元洪指揮得體,調度有方,特別是第三次秋操,他指揮南軍在三次大規模演習中均擊敗北軍,因此聲譽鵲起,成為全國名將。
可以說,從1907年張之洞奉調入京之後,黎元洪實際上是湖廣新軍裏能夠真正一呼百應的首領。可老黎這人懂得退讓,對張之洞的提拔堅決不受,說自己不夠資格,力推張彪擔任湖廣提督和都統,他寧可屈居副職。
“黎大哥,何出此言?你不過是一介武夫爾,萬不可草率啊!”皇甫淳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