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21章 首義(4)
字數:4053 加入書籤
黎元洪略有吃驚的看著皇甫淳,“難道說協會裏提出的口號不對嗎?在我們的土地上,我們自己修鐵路,這有何不對?難道非要找洋人借錢?洋人的錢是那麽好借的嗎?張大帥當年為了贖回路權,可是沒少賠銀子!”
顯然,黎元洪對原來的官辦借錢是心有不忿的,他並不是對眼下的爭論沒有自己的觀點,隻不過還在醞釀中,沒有以軍方的身份發布。
的確,在庚子年之前,滿清修鐵路全都是外國人來修的,鐵路修好後,路權和經營權全部在洋人手上,賺的錢都被洋人拿走。這個事情國人早就看出來了。
當年是國窮民貧,借錢修路實屬無奈,可現如今不一樣了,民間資本已經發展起來,再讓洋人撈錢似乎就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了。這就是官辦還是商辦的爭論。
按理說,這些年滿清財政收入相當不錯,就在這一年,朝廷的財政收入已經達到了三億兩,可以說是不差錢的,即便是有庚子賠款,那也不算什麽。
可是,年輕的攝政王載灃雄心勃勃,要重建海軍,讓自己的親弟弟,年僅24的載洵擔任海軍大臣,要在未來七年裏添置8艘戰列艦、20艘巡洋艦。
這些軍艦全部要從德國購買,單是這一項的計劃就要耗銀1.7億兩白銀,也就是說,一年的財政收入大部分都要買軍艦,還有新軍要養,新武器的引進和製造,哪裏還拿的出錢來去修路?
官辦拿不出錢來,昏聵的滿清朝廷就又想用老法子把鐵路路權賣掉,換取西方洋人來修路,洋人來,自然就得由朝廷銜接,這就是官辦的實質。
皇甫淳看著黎大哥搖頭,此時,他從附近館子裏叫的幾個菜已經送過來了。
“黎大哥,天熱,先來碗酸梅湯,你我邊喝邊說。”
“通達,你把話說清楚,不說清楚我不喝。”黎元洪倔起來了。
“好吧,我說的不中聽的話你可不許生氣,是你來問我的。”皇甫淳自己端起酸梅湯喝了一口,“這個事情要從幾個方麵去看,從大的方麵上說,修鐵路是造福民眾的,這一點啊,不管誰修,最後受益的是百姓,對不對?”
黎元洪點點頭,皇甫淳這個話說的沒毛病,他此時也端起碗喝了一口。
“可從獲利的角度看,那就不一樣了,錢被外國人賺走,誰心裏也不痛快,可是真正鬧心的不是百姓,是那些要商辦的商人。”皇甫淳直視黎元洪,“百姓不懂得那麽多,關心的是鐵路修好了就方便,而商人關心的是鐵路這個搖錢樹不能落在別人的手裏,對不對啊?”
黎元洪稍加思索,無奈的點點頭,他不得不承認皇甫淳說的有道理。
“如果,商人本身資本雄厚,無需去籌款和發股票,那麽朝廷就是想去讓洋人修路都是不可能的,光是朝廷裏的那些大臣們就敢出來反對。”
“現在就有一些官員提出了反對,他們質疑朝廷裏有奸臣!”黎元洪說。
“事情不是那麽簡單,鼓吹商辦的商賈們自己本身的資本是有限的,他們要向普通百姓籌資,用發行股票的方式集腋成裘,如果單純是這樣,也無可厚非,可是商人是什麽?是無利不起早的一群人,在發行股票的時候,就有波瀾起伏,鐵路八字還沒有一撇,一些人就通過股票買賣套利了,你說,朝廷能不知道嗎?”
“啊?還有這事?我也買了一些股票了,是不是也賺錢了?”黎元洪問道。
“你的股票賺不賺我不知道,你得去市場上看看,可這個事情朝廷肯定知道,他們願意下麵的商賈玩這個把戲嗎?肯定不願意,與其給這些商賈,還不如他們給洋人,自己還能拿點好處,你忘記了滿人的說法了?寧予外邦;不予家奴。”
“啪!”黎元洪一掌拍在桌子上,好在這個八仙桌是硬木的,桌上的碗碟隻是輕微的晃動了一下,換成當下的桌子,那些碗碟非跳起來不可。
“說到底,還是個利益誰拿的問題,當下,朝廷動向不明,朝局並不穩定,攝政王年輕氣盛,可當下的朝廷手中並無兵啊,如果天下大亂,你說說看,你願意帶兵去勤王嗎?”皇甫淳說這個話的時候聲音變的很小了。
“朝廷裏的事情我不懂,可你說天下大亂是啥意思啊?上次你也跟我提過這些,可是,我看不出有啥苗頭啊?就靠那幾個革命黨?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哈哈哈……”皇甫淳笑了起來,“大哥,革命黨幹的是啟蒙,是宣傳新時代,真正將來鬧事的,還是你這樣的軍人,你沒那個心思不等於別人沒有啊。”
皇甫淳的話頓時把黎元洪給點醒了,他抬頭說道,“是啊,眼下在湖廣新軍裏就有不少人在活動,可這些人都是好人啊!怎麽就……應該不會吧?”
皇甫淳搖搖頭,用有些可憐的眼神看著黎元洪,隨即才拿起酒瓶子,“好啦,黎大哥,咱們還是喝兩口,把汗出透了,人也就涼快了。”
黎元洪點點頭,此時,他已經脫掉了外衣,就穿一件汗衫,就這,汗衫已經被汗水浸透,說起這漢口來,夏天的那個熱可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曾幾何時,漢口是四大火爐之首,夏季的高溫足夠讓掉在地上的雞蛋很快凝固。隨著現代化建設,周邊的水係和山形都發生了變化,這才改變了當地的夏季氣溫,讓出了火爐的首位,據說,就要從火爐名單裏除名了。
倒上漢汾,兩人就開始吃著爆炒的“大不椒”。“大不椒”,是漢口一帶的方言,知道大不椒的人也不多了。在夏季,又是是三伏天,當地種植的辣椒是別具風味的,下鍋與肉絲爆炒,幾米外的人都能被辣味熏的打噴嚏,可就是這種辣椒,別具香味和辣味,現在,這種辣椒已經不多見了。
“眼下,革命黨借籌款保路的名義,在南方發動百姓,而在北方,朝廷擔心袁大帥尾大不掉,直接革職了。袁大帥可是新軍的創始人,新軍裏的那些將軍都是他的老部下和袍澤,攝政王這一手看似模仿聖祖仁皇帝拿下鼇拜,實則是公報私仇,根本就是昏招。”
“如何講?對京城裏的事情我們下麵知道的不多。”黎元洪問道。
“聖祖仁皇帝拿下鼇拜是因為鼇拜專權,無視皇權。可是袁大帥是那樣嗎?袁大帥處處小心,幾年前就交出了兵權。攝政王拿下他就是為給自己的哥哥光緒報仇,他認為是袁大帥出賣了光緒帝,可實際上真是那樣嗎?”皇甫淳說。
“那實際上是怎麽樣的呢?當時我不清楚上麵的事情,事後想想,戊戌變法要搞的新政和洋務,現在不都在搞了嗎?為什麽還會把皇帝圈禁起來?”
“要搞新政和洋務是表麵文章,核心的矛盾是帝後爭權,袁大帥當時不肯附庸新黨,根本原因是新黨的手段太激進了,反過來說,如果新黨成了,那也是要見血的,就新黨那些理想化的文人,最後能鬧成啥樣?”
“那你是支持後黨的嘍!”黎元洪用怪異的眼神看著皇甫淳。
“不不不,不是那個意思,你沒想透。”皇甫淳喝掉杯中的漢汾,又給自己倒上一杯,“我也是近幾年才想明白的,如果說僅僅是為了新政和洋務,朝廷裏不會有那麽多大官去支持後黨,一個老太太,再有本事,她已經不管朝政了,憑啥就能拿下在為的皇帝?這需要一大堆官員的支持,事實上也是,帝黨的人就那幾個,還都是耍嘴炮的,你說,張大帥能看不明白嗎?他為什麽不支持不參加帝黨的活動?說道底,還是一個人心問題,做人的底線問題。”
黎元洪被皇甫淳給忽悠的暈了,隻給皇甫淳倒酒,他知道,皇甫淳隻有喝點酒才能說出許多閃光的東西來,現在,機會難得。
“帝黨裏有幾個人絕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在以孝治天下的華夏,康有為等人竟然蠱惑光緒帝去暗殺老太後!焉能不敗?”說道這,皇甫淳有些激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