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27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首義...
字數:3974 加入書籤
皇甫淳先給黎元洪倒了一杯酒,然後自己也倒上,舉起酒杯,“黎大哥,佛家講究世間法和佛法,老百姓講究在什麽山唱什麽調,意思是一樣的。”
皇甫淳一開口,黎元洪就明白了他話裏的意思,可是他還是沒有食欲,舉起酒杯象征性的在嘴邊碰了碰,沒有說話,搖著頭,他知道外麵是有人在聽牆角的。
“到了你這一步,再去想自己已經毫無意義了,不管你是願意還是不願意,事情已經攤到你的頭上了,你想躲,能躲得了嗎?”皇甫淳自顧自的拿起了筷子,“生活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運氣不好,也可以說運氣不錯,想想明末的情況?”
黎元洪的目光裏出現了一絲亮光,他完全接受皇甫淳的說法。
“如果說你僅僅是順其潮流,做個傀儡,那才是你最大的敗筆和錯誤,放眼當下的湖廣,還有比你威望更高,能力更強的人出來支撐局麵嗎?”
皇甫淳一邊吃一邊慢慢的講,“如果你跳出原來的框框,你琢磨一下,會有個什麽結局呢?你消極的與革命軍周旋,最後,不說革命軍對你如何,朝廷那邊還能容你嗎?至少是個治軍失誤,引發叛亂的罪名,這個罪名,你擔不起。”
黎元洪點點頭,表示認可這個判斷。
“現在,對你來說,如果你還是想效忠朝廷,肯定是死路一條,而且不單單是你和你的家人受到株連,同時還有湖廣四千萬父老鄉親,沒有一個明白人領著他們,你認為他們會怎麽樣?能比太平軍好過嗎?”
聽到皇甫淳說到這裏,黎元洪的表情變得更加凝重了。
“如果你站出來,以你在湖廣各界的威望和人脈,指點一下百姓,哪怕是不成功,是不是也可以少受點罪?換言之,你改弦更張後,未必就是死路一條,反之,沒有生路,你的生門其實就在這武昌城。”皇甫淳說完放下筷子,不再多言。
不能不說,皇甫淳的分析是刀刀見骨,已經把黎元洪心裏的那點猶豫彷徨給徹底的摧毀了,剩下的,也就是如何去權衡政治上的利弊和與部下保持平衡了。
“通達兄弟,還有一個方麵你似乎沒有涉及啊,在漢口,可是有多處洋人的租界,他們的態度你就不考慮嗎?”黎元洪小聲的問道。
黎元洪果然不是傻瓜,他的思路其實也是很縝密的,太平軍是如何覆滅的他清楚的很,如果不是洋人支持,就是有再多的湘軍也是無濟於事,最後滿清朝廷是找洋人雇傭兵的洋槍隊才扭轉乾坤的,如果洋人支持滿清朝廷,那後麵的局勢就不好說,這也是黎元洪疑慮重重的原因之一。
“嗬嗬,老哥,你忘記了新學是從哪裏來的了?我知道你擔心發生太平軍的悲劇,在這點上,昨晚的起事與太平軍是不一樣的。這次的起事,從麵上是由於保路權而起的,可實際上卻是朝廷的腐朽體製維持不下去而爆發的。”
說道這裏,皇甫淳給自己又倒了一杯酒,“洋人的國家裏沒有滿清朝廷這樣的體製,他們是不讚成君王專治的,所以,他們最多就是作壁上觀,兩不相幫,最後誰贏支持誰,在我看來,他們很快就會表態,發表中立的言論。”
“如果真是如此,那這次起事還真是有搞頭了!”黎元洪的眼睛一亮。
“你不妨暫時不明確表態,但在內部,你要開始與部下們好好的說說,用不了兩天,這局勢就明朗了,眼下,革命黨還隻是占領了武昌,還有漢陽漢口呢?”皇甫淳點出了要害,“隻要革命黨占領了漢口,相信那些洋人為了自保都要表態。”
“啊!你說的有道理,漢陽、漢口沒啥兵力,革命軍去占領易如反掌。”黎元洪此時的心情已經相當不錯了,不過,他還是盯著皇甫淳說出了一番話。
“我就奇怪了,以皇甫先生之才為何作壁上觀?你似乎那一邊都沒有加入,如果我同意出麵,那麽你能當我的參議嗎?”
“人活在世上各有各自的緣法,我不是熱血型的人,同樣,我的師父也是這樣,我們都愛這個國家,愛這個民族,可是我們都是做具體的事務的,就好像在人世間,沒有廚子大家吃不了飯,沒有裁縫大家沒有衣穿,沒有人修鐵路行嗎?”
聽著皇甫淳的話,黎元洪頻頻點頭,表示認可。
“至於給你當參議,我看沒有必要,理由有二,第一,你的身邊不缺乏幫你參謀和策劃的高人,湖廣本來就是地傑人靈,你有那麽多學生,其中,剛剛與我說話的吳兆麟,他就是一個不錯的人才,看問題和分析事物並不比我差。第二,我在外麵是有好處的,正所謂旁觀者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你我兄弟相交,遇到事情,小弟就算是害怕,不也沒有退縮嗎?”皇甫淳的話說的還真是漂亮。
“我明白了,還是通達老弟你看問題深入啊!是的,我已經無法保住自己在朝廷裏的前程了,要想抱拳,隻能靠自己了,就像當年我在大海裏,隻能靠自己拚命才能上岸,否則,早就淹死了。還有一點你說的太對了,我是信佛的,我知道什麽是大慈悲,眼下,不管是過度一下還是其他什麽,是該有個人出來撐撐場麵。既然如此,那我就勉為其難吧!”至此,黎元洪已經下定了決心。
接下來,黎元洪感覺餓了,在皇甫淳麵前大快朵頤,吃得直打飽嗝。
當天晚上,黎元洪與皇甫淳再次暢談,時不時的傳來陣陣的大笑聲。
至此,吳兆麟心裏的一塊石頭才算是落地,也正是他與黎元洪的師生關係,在首義後的幾個月裏,一直擔任黎元洪的參謀長,統領湖廣軍裏的主力第五鎮。
第二天上午,皇甫淳離開武昌城,回到漢口。也就是這一天,10月12日,武昌革命黨人在漢陽再次發動起事,隨即,從漢陽和武昌兩個方向渡江攻占了漢口,至此,沿江的武漢三鎮全部被起事的革命黨占領。
這裏要說一下武漢這個稱呼的來曆。在曆史上,是沒有武漢這個稱謂的。而漢口,自古就是漢陽縣下轄的一個鎮,雖然很繁茂,可是行政級別卻是很低。
辛亥革命以後,1923年,漢口成為當時的北洋政府的直轄市,北伐以後,曾經成為國民政府的首都,並於1927年4月宣布將武昌、漢口合並為武漢市,當時的漢陽還是縣,屬於武漢市管轄。
發展到今天,武漢市有多大就不用贅述了,可卻出了一個有很大名氣的地名,卻是沒有具體的轄區的現象,這就是漢口,漢口是一個概念性的地名稱呼,卻沒有具體的行政區,這個現象據說在國內是獨一份。
皇甫淳當天晚上也接到了師父的回電,“注意安全,靜觀其變。確保圖紙資料,係吾等要務。”
皇甫淳看了後也是趕緊的行動起來,他要抓緊時間,把衙門裏的東西全部搬入租界,此時,皇甫淳已經不在乎花多少錢了。
辛亥首義,第一個受益者是袁世凱,10月14日,被攝政王載灃恨不得殺掉的袁世凱被起複。袁世凱根本就沒在乎湖廣事件,他認為,自己手上有六鎮新軍精銳,加上直隸、河南、山東等地的新軍,平息湖廣那點鬧事不是問題。
所以,袁世凱把湖廣起事作為一個籌碼與滿清朝廷進行討價還價,開出了八項要求,大有“你不同意我就不幹”的意味。
此時,人們才看出了滿清朝廷的虛弱,總理大臣奕劻本身就是個愛財昏聵之人,載灃此時也完全不知道東南西北了。而袁世凱提出要求的核心就是“立憲”。立憲後,他就會成為當之無愧的總理大臣。
10月18日,清軍南下部隊開始進攻漢口,在漢口外圍雙方開始了爭奪,到了10月底,漢口、漢陽相繼被清軍收複。這個戰鬥讓袁世凱趾高氣揚了,11月初,他從河南老家直接乘火車南下,到達孝感的蕭家港,算是正式出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