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28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首義...
字數:4035 加入書籤
回過頭來看,如果複出的袁世凱指揮新軍一鼓作氣的攻打武昌城,那結果還真是不好說,畢竟,湖廣起義軍無論在兵力還是裝備上無法與清軍抗衡。
可袁世凱卻是沒有傻乎乎的去給滿清朝廷當槍使,他一方麵要求對自己的任命“必須通過資政院投票決定方才有效”,一方麵下令與革命軍隔江對峙。
在這段時間裏,雙方實際上是都不想打,袁世凱派出了和談代表,信誓旦旦的表示要在朝廷裏強力推行“立憲”,並對參與起事的人“既往不咎”。
反過來,革命黨這邊也發現這仗不好打,甚至是打不贏,派人前去遊說袁世凱,並且還給袁世凱發去了“以中國拿破侖、華盛頓”相期許的信函,在這個時候,無論是黃興、宋教仁,還是黎元洪、汪兆銘等,都公開做了上述表示。
此時,袁世凱也的確是大意和疏忽了,或許他也是有意的。
11月8日,南京第九鎮統製徐紹楨在秣陵關宣布起義,在此之前,陳其美帶領著青幫弟子也在上海起義,並自任為上海都督,徐紹楨起義後與陳其美遙相呼應,建立聯軍,隨即攻占了南京。
同日,四川保路同誌會宣布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由此,南方各省先後相應,到了12月上旬江南十四省已經完全脫離了滿清朝廷的掌控。四川總督趙爾豐被革命黨人砍下了腦袋,而在漢口的北洋軍麵臨著很大的麻煩。
要說明的是,後麵的起事、起義可都是正兒八本的同盟會革命黨人發動和組織的,那是有政治綱領和建國方略的。
至此,袁世凱才知,光顧著在朝廷裏搞內鬥了,眼見局麵無法控製,他隻能通過英國駐漢口領事葛福的斡旋,在漢口與武漢革命軍達成停戰協議。
由一群沒啥見識的下層士兵引發的首義,很快就在同盟會有識之士的引導下走向了“光明正大”,10月28日,黃興、宋教仁等同盟會高級幹部到達武昌城,隨即,黎元洪任命黃興為革命軍總指揮,全權負責戰事。
在這段時間裏,皇甫淳已經從原來的住處搬到了俄租界的一所房子裏,在這裏,他得守著那些圖紙和資料。那天,皇甫淳返回漢口,接著革命軍打下漢陽和漢口後,各國駐漢領事紛紛表態,宣布保持中立。皇甫淳的預言再次印證。
得到了消息的黎元洪這才公開走上都督的大舞台,他剛去的時候,有革命黨諷刺他是清廷的走狗,還留著辮子,於是,黎元洪大聲叫人拿來剪子,當眾把辮子剪掉,那些革命黨頓時無話可說,表示敬重。
如果僅僅是這樣,黎元洪未必就可以得到一眾各界人士的擁護,剪掉辮子後,他又亮出了絕招,直接把頭發一拉,原來,那根本就是個假頭套,在裏麵,黎元洪留的根本就是個寸頭,可以說,他比那些剛剛剪掉辮子的人進步的多。
“許多人拿這根辮子來辨認忠奸,說起來好笑!走出城門,看看四周的百姓,他們的辮子還在頭上,難道他們也是朝廷的賤狗?”黎元洪正氣凜然的說道。
至此,黎元洪在都督位置上得到了湖廣民眾的廣泛支持,政務也忙碌起來,在同盟會革命黨人進入之前,湖廣這一塊還真是靠他在一力支撐。
可是黎元洪總覺得還少點什麽,就在皇甫淳剛剛搬到俄租界的時候,他又派人前往漢口將皇甫淳接過江,他還是需要與皇甫淳談一談。
“老哥,這排場也太大了,現在可是有戰事啊。”看著豐盛的酒席,皇甫淳皺著眉頭說道,“再說了,你我之間還講究這個嗎?我們可是布衣之交啊!”
“無妨,這是我自己掏錢安排的,今天找你來,就是向先生討謀略的,我知道你胸有乾坤,這周邊都是我的親兵,有話隨便說,不要忌諱。”黎元洪說道。
“敢問黎大哥又遇到什麽難事?”皇甫淳小心的問道。
“實話對你說,這次的起事就是湖廣本地革命黨玩了一把彎管子的鬧醒晃,雖然是控製了三鎮,可是,我收到風,北邊可是調了二鎮人馬過來了,領頭的是北洋三傑之一的馮國璋啊!”黎元洪臉色平靜,可是眼神裏卻透出焦慮。
“就是這個事嗎?”皇甫淳麵帶笑意的問道。
“不,還有其它的,不過,你先給我說說這第一件事。”
“這嚴格說起來應該不算個事,就看革命黨的動作能有多塊了。”皇甫淳慢慢的說道,“如果隻有武昌城這一地起事,事情可能有麻煩,雖然湖廣不缺少豪傑,可是對新兵的訓練非短期可以成,所以,重點是響應的其它地方。”
“是啊,可我不是革命黨,這次起事也不是同盟會那些正宗革命黨所為,我與他們的聯係目前不順暢啊,讓其它地方響應……顧所願也無法請爾!”
皇甫淳用眼神看了看周圍,鄭重的對黎元洪說道,“黎大哥的擔心有道理,但不是最重要的,此時的民眾就像一堆幹透了的柴草,隻要有人一點就會燃起熊熊大火,我們在宜昌的同僚今天早上發來了電報,宜昌府的革命黨,不耗一槍一彈,已經在那邊起事,知府已經投誠,接下來的起事會更多。”
“哦?竟然有此事?”黎元洪聽罷大喜,竟然端起酒杯一口喝幹。
這時正是武昌首義後一個禮拜,公曆10月18日。宜昌府第一個響應首義。
“馮國璋雖然領命南下,可是他不會聽朝廷派出的陸軍大臣廕昌的命令的,這是袁大帥的鐵杆部下,他必定會在路過河南的時候去見袁大帥,而此時,袁大帥的算計估計不是在南邊,而是在朝廷。”皇甫淳又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還真是被你說對了!”說著話,黎元洪從旁邊的公務包裏拿出一個信封,“這是袁大帥的親信劉承恩給我寫的信,他與我也是有袍澤之誼的。”
“不用看,必是招安勸降的那一套。實際上,袁大帥是在利用這裏的局勢與朝廷討價還價,京裏傳來的消息是,朝廷讓袁大帥複出,可給的職位僅僅是個沒有地盤的湖廣總督,太小家子氣了,含義太下作了!”
黎元洪聽罷又笑了起來。的確,滿清朝廷這個事情做的著實是太寒磣人了。
袁世凱被免職前就已經是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曾經擔任過政務大臣、練兵大臣、督辦電政大臣、督辦鐵路大臣及會議商約大臣等等要職,是典型的中樞重臣,現在又玩一把當年對付曾國藩的手段,著實是看低了當下的國人。
曾國藩在曆史上屬於愚忠範疇之列的人物,兩榜進士出身,卻是在底層混跡十多年,如果不是出了太平軍的事情,他這輩子估計就是在基層為官了。
為什麽他會如此呢?因為朝中無人,不過是普通耕讀家庭出身,又為官清正,沒銀子送禮。能夠讓你在下麵混到從三品進京當官已經是給足了機會。
在太平軍起事之前二年,他先後擔任過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官運亨通,實際上就是一個消防員,你不是能吏嗎?哪裏出事,你就給老子去堵槍眼。
太平軍起事後,滿清朝廷迫於無奈才讓他回到家鄉去組建湘軍,從此才登上了重臣的序列。可是,盡管他立功甚偉,授予的官職最高就是直隸總督,虛職都可以給,什麽體仁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啦,內閣大臣和六部尚書一個都沒有給他當過,更別提進入軍機處了。
曾國藩是死在兩江總督的任上,死後朝廷才給了他一係列的哀榮,封侯,給諡號“文正”,等等,而他真正幹出對後世影響重大的一件事就是領銜湊請派學童去美國留學,皇甫淳的師父詹眷誠就是其中之一。
“袁大帥是在門檻上摔了一跤的人,他不會輕易就進入那老套的權謀陷阱的,我估摸著,他會給武昌這邊一點時間,這是你要好好利用的。”皇甫淳繼續說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