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章 修路難...
字數:3905 加入書籤
滿清朝廷就這樣垮了,緊跟著的就是國人剪掉辮子,這個時候皇甫淳卻是不用去趕場了,他直接把那個戴著假辮子的帽子拆掉了,一副渾身輕鬆的樣子。
民國緊鑼密鼓的籌建中,最後被袁世凱奪了勝利果實。對此,皇甫淳像大多數國人一樣,還是寄予很高的希望的,畢竟在袁世凱上位之前,也是被滿清朝廷打壓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武昌首義也有讓袁世凱出來主持大局的意思。
當時的局勢也隻有讓袁世凱出來才能“服眾”,這有些像黎元洪在武昌被逼出來當總督的意味。袁世凱在前朝宦海沉浮幾十年,門生故舊弟子部下太多了,至少,戰力最強大和武裝最先進的軍隊是掌握在其手上的。
滿清的遺老遺少此時紛紛逃往天津的租界裏,一時間,天津的租界成了前清達官貴人的避風港,成了他們繼續享受奢靡的享樂窩。對這些,皇甫淳像大多數國人一樣,沒有多少感覺和興趣。
起義後,師父詹眷誠給皇甫淳發來多封電報,讓皇甫淳一定要堅守在漢口。弄的皇甫淳過年的時候都沒有回老家,而家裏的妻子翠兒為他生了一個女兒,如果不是還在月子裏,皇甫淳是想讓翠兒坐船到漢口來的。
在漢口期間,皇甫淳也趁機在舊貨攤上找到了一些寶貝,這也是首義引發的一些餘波。武昌首義了,原來總督衙門裏的一些人為了逃難,把家裏的東西拿出來賣,如果是平時,許多好東西是能去當鋪裏賣個好價錢的,可一到戰亂的時候,當鋪第一時間就是關門歇業,誰不怕油兵散勇滿世界的搶劫啊?
皇甫淳花了不到200元就買到了二幅朱耷和石濤的畫作,這對皇甫來說,絕對是大便宜了。朱耷的畫當時世麵上還存世不少,可都是簡潔的“小作”,而最名貴的是包含著其書法的中堂畫,這樣的畫作可是比小作貴多了。
而石濤的畫作最著名的就是其山水畫,後世許多畫家畫山水,都是從石濤這裏學的,普通的畫作也是不值錢,隻有山水畫才是價格高昂。
過完年開春後,皇甫淳把這二幅畫和給吳俊卿題寫的畫作一起派人送到了上海,吳俊卿拿過去一看,差點就暈了,立即給皇甫淳發電報,“一萬元”,就仨字。
皇甫淳知道,吳俊卿隻要一轉手,獲利怕也是這個數。不過皇甫淳自打跟師叔學了一些江湖門道後,對搞錢已經看淡,吳俊卿已經年近七旬,他覺得沒有必要跟老人家叫真,於是就回了“然,送桐城”四個字。
有了皇甫淳這些錢,在桐城的皇甫家日子過的很是不錯。皇甫的弟弟也在過完年後,被師父詹眷誠推薦並擔保,送到美國去留洋了。現在,桐城老家裏還是人丁不旺,老父親也開始張羅續弦了,對此,皇甫看的很開。
此時,在湖北的鐵路建設卻是卡住了,辛亥首義的起因是因為修鐵路,可是推翻了滿清朝廷後,這鐵路卻還是修不下去。此時,滿清原來的衙門體製也被徹底的推翻,湖南湖北的叫法正式登上了曆史舞台。
袁世凱成為大總統後,四川宣布自治,軍政府在奉節卡住了,川漢鐵路至此徹底的停工,雖然換了天下,可是,各地的軍閥卻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皇甫淳守在漢口,到了端午節的時候,粵漢鐵路武昌至長沙段總算是開工了,而此時,長沙到株洲段已經通車,廣州至韶關段也在修建,此時,師徒倆是一南一北的忙活著。孫文辭去臨時大總統後回到廣東,五月,視察廣東的在建鐵路。
這是孫文第一次與詹眷誠相見,兩人都是廣東人,又都在海外呆過,一會說白話,一會說英語,聊的甚是歡快。正是這次見麵,孫文對修鐵路有了新的認識,乃至到北京對袁世凱說,“國民屬望於公,十年之內,大總統非公莫屬,鄙人要修十年鐵路,修出20萬裏來造福國人!”
孫文結識了詹眷誠後,對在華夏大地上修鐵路是抱有美好的願望的。而袁世凱對修鐵路也是情有獨鍾的,最大的政治對手放棄在政治舞台上博弈,去修路?袁世凱多少還是有些感動的。
很快,袁世凱授予孫文“籌劃全國鐵路全權”,出任中國鐵路公司總經理,年薪三萬大洋。正是這個授權和任命,孫文在詹眷誠的陪同下,開始視察鐵路。
1912年,正是南北合議的蜜月期,詹眷誠給皇甫淳發來電報,讓他盡快趕到京城去,他現在太忙了,身邊沒有一個得力的助手根本應付不過來。
就這樣,離開三年後,皇甫淳再次進京了,這次他是坐火車直接從漢口走的。
九月,正是秋老虎的時候,皇甫淳到達了京城,還是去了自己在天橋的那個院子。院子幾年無人居住,院子裏都長滿了草,當天隻能找人來打掃一下,自己去找了家旅社安頓下來,晚上坐著洋車去東城拜見了師父。
此時的總統府算是民國的核心中樞了,推翻了帝製,各個機構官員的任命倒是簡單了,無須去科考了,也不用一級級的爬升,更是沒什麽規矩和標準,此時的這個院那個院的都是臨時機構,隻要在上麵有人,隻要肯花錢,這官就到手了。
皇甫淳還是在詹眷誠的手下當協理,現在也沒有品級了,工資到是漲了,月薪800元,可以說高薪階層了。
“師父,好久沒看著您了,我給您老請安!”一進門,皇甫淳就要下跪。
“都民國了,你還搞那一套幹嘛?”詹眷誠開聲攔住了皇甫淳。
“到啥時候,這師禮都不能廢啊!要不,我給您鞠個躬吧!”皇甫淳說著就對師父鞠躬,他想給師母鞠躬,可是這個時候師母在廣州。
“通達啊,你來的正好,我現在太忙了,你過來就可以幫我在這裏頂一陣了。”詹眷誠說著叫下人給皇甫淳倒茶,“我在這裏呆的時間也不會長,要不是這邊要恢複張綏鐵路的修建,我也是不會在這裏呆這麽長時間。”
詹眷誠說的張綏鐵路實際上是京張鐵路通往西部地區的延長線。
早在京張鐵路通車後,當時的滿清朝廷就下達了繼續向綏遠修築的“敕令”,綏遠,在當時是一個省的稱謂,是塞北四省(熱河省、察哈爾省、綏遠省、寧夏省)之一。而省會當時叫歸綏,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
按照當時的設計,張綏鐵路要經過山西的大同,然後再向西,最後的終點是包頭。可是,京張鐵路通車後,這條鐵路卻是曆經坎坷,足足的修了17年之久,這與隻用了四年就修好的京張鐵路是沒法比的。
京張鐵路是當年袁世凱在朝廷中樞時候一力主持修建的,加上詹眷誠率領的精兵強將,雖然也受到諸多的阻礙,但是,還是一鼓作氣的修完了。
可是袁世凱在宣統元年就被“削職為民”,京城裏的那些滿洲人除了吃喝玩樂,任嘛也不會,最後還被盛宣懷給狠狠的坑了一把。
表麵上,盛宣懷是為了朝廷撈銀子,是找洋人借款辦差,實際上,盛宣懷這是為虎作倀,倒行逆施,最後,就是因為鐵路國有這個不著調的做法,把國人的怒火點燃,滿清朝廷沒了,盛宣懷也跑到日本去了。
1910年,張綏鐵路開工,當時,載灃寧可花天酒地的去辦海軍,辦新軍,也不肯從國庫裏拿錢出來修鐵路。沒錢咋辦?於是,鐵路公司發行債券,采用民間集資的法子。當時,為了帶頭,詹眷誠也咬著牙,將自己省吃儉用大半生的積蓄,十幾萬元,都拿出來買了債券。有了詹眷誠的榜樣,民眾紛紛解囊購買債券。
到了1911年10月,張綏鐵路已經修到了山西境內的陽高縣,可就是這個時候,辛亥革命了,工程中斷了一年。眼下,工程又要開工了。以詹眷誠的名望,工程的會辦還是詹眷誠,他現在已經是“四線六職”,眼下真的分身乏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