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33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修路...
字數:4113 加入書籤
“我明白你說的了!”詹眷誠站起身歎了口氣,“漢朝後,混亂了數百年,才有李家統一天下,唐末後,漢民族又經曆了數百年才建立明朝,你會說我漏了宋朝,其實,宋朝算不得統一天下,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都是偏安一隅。”
別說,那個時候的文人對曆史還真是都熟悉,都有自己的眼光。在曆史上,漢民族統一的天下隻有漢朝、唐朝和明朝,其他朝代都是夾雜著各個地方割據的。
“師父,您也別太難過,我姑且說之,您姑且聽之。我們既不是前朝裏的清流,也不是現如今的政治人物,我們隻是想修路。就算是心裏再苦悶,日子還得過,我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怕您報的希望太大,隻要我們心裏明白,一切隨緣。”
“唉!也隻能如此了。”詹眷誠歎了口氣,猛然想起來了,“看來,我帶頭買鐵路債券將來是會有人罵了,罵就罵吧,能修一寸就算一寸!”
詹眷誠這話說的沒錯,張綏鐵路最初預算是2000萬銀元,可到最後硬是花了5649萬銀元,撥款隻有2200萬元,剩餘的全部是籌募負債而來,許多人買的債券最後連廢紙都找不到了,許多人罵聲連天,可惜,那個時候詹眷誠已經作古。
詹眷誠向皇甫淳交代完差事後就離開了,皇甫淳自己給張綏鐵路公司發去電報,向鄺孫謀說明了情況,根據詹眷誠的安排,皇甫淳是留守在豐台辦事處的。
皇甫淳與鄺孫謀也是熟識的,在修建京張鐵路的後半段時,鄺孫謀已經是詹眷誠技術上的副手,任副總工程師,隻不過,當時詹眷誠還是總辦,皇甫淳是在行政衙門這邊,技術上的事情是不過問的。
鄺孫謀得知皇甫淳又來了,非常高興,可是高興歸高興,第一件事情就是讓皇甫淳去交通部催要工程款,工地上已經好幾個月沒有發餉了。
此時,衙門的名稱也改了,叫京綏鐵路管理局,停工一年多的工程又開工了,可是,剛開工就麵臨著經費問題,鄺孫謀給皇甫淳下達這個指令也是無奈。
張綏鐵路原本的撥款裏有一部分是用京奉鐵路的餘利,而此時的京奉鐵路的管理權是在英國中英公司手裏,辛亥革命的時候,中英公司就借口停撥這筆款子。
到了,民國元年的時候,大局已定,可是中英公司仍然找各種借口停止撥款,致使修路的情景就是糊弄了孫文,孫文走後,工程又停下來了。
鄺孫謀知道皇甫淳在搞關係方麵堪稱鬼才,要不然老同學詹眷誠也不會走到哪兒都帶著,現在,已經派給自己了,他當然得用了。
皇甫淳接鄺孫謀的電報後也是頭疼,不過他還是去交通部找人活動。
說來也巧,此時的交通總長是葉恭綽,也是廣東番禺人,可以說是詹眷誠鄺孫謀的老鄉,不過,他此時正是青壯時期,時年三十一歲。
葉恭綽與皇甫淳一樣,也是舉人出身,比皇甫淳要早上一屆,靠著家裏的關係,進入京師大學堂化學館讀書,在皇甫淳進京的時候,他已經官派去日本留學。詹眷誠把皇甫淳帶進京張鐵路衙門的時候,葉恭綽已經是郵傳部裏總務股幫稿,負責盧漢鐵路事宜了。雖然在官階上也不算高,可畢竟是在郵傳部衙門裏。
皇甫淳在京漢鐵路衙門裏當差的時候,也在郵傳部見過葉恭綽,當時,跟著師父一起去的時候,他們之間總是用廣東白話交談,可以說也混了個臉熟。
這天,皇甫淳拿著鄺孫謀發來的電報,去過去的郵傳部,現如今的交通部了。
“請問,我能否拜見部長先生?我是京綏鐵路管理局的協理皇甫淳,我找部長先生有要事稟報,煩請通秉一聲如何?”
到了交通部,皇甫淳抱著小麵,向在外麵簽押房裏的門事說著笑話,不經意間,一張10元的銀票悄悄的塞了過去。
“哦,原來是協理先生啊!您稍等,我去幫你稟告一聲,看看部長先生是否得空!”那個門事收了銀票後,滿臉笑容的說道。
民國了,稱呼都改了,見麵也不叫大人了,都叫先生。那個門事其實就是後世裏的門房或者是秘書之類的小人物,論起官職來,那是比不了皇甫淳的,可是,這宰相的門房七品官,縣官不如現管,他不去通秉,皇甫淳還真就見不著部長。
葉恭綽此時也是焦頭爛額,說起來,鐵路是國家的重中之重,眼下,東邊的津浦鐵路大部分路段已經修好通車,唯獨卡在濟南附近的濼口大橋了,在濼口,鐵路要通過大橋跨過黃河,根據計劃早就該通車了,可時至今日,還卡在那裏。
“皇甫淳?我認得他,請他進來。”葉恭綽一聽皇甫淳的名字就樂了。
早年,葉恭綽和皇甫淳都一樣,在郵傳部裏當個小官。這還是他事先納捐了個通判的品級,否則,也是進不了部堂衙門的,說起來,也是個正六品,不過他的正六品比皇甫淳授銜的早,皇甫淳是鐵路快結束的時候才被師父爭取來的。
當年,葉恭綽看到皇甫淳年紀輕輕就身著六品官服,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舒服的,現在好了,自己已經是堂堂的部堂大人了,你皇甫淳不還是個協理嘛。得在這小子麵前顯擺顯擺,讓他知道自己也是一個人物。
“部長先生好!”一進門皇甫淳就鞠躬行禮,“屬下前來是有要事稟報的。”
“通達啊,咱們之間不用如此,你是詹眷誠的徒弟,也就與我們廣東佬又關係了,算是一家人,來來,坐,有事情慢慢說。”葉恭綽高興的招呼皇甫淳坐下。
交通部,算是洋務運動的產物,在這裏,格外的洋化,一般的時候,主要官員都是身著洋服的。在這裏,要解釋一下,洋服不等於是西服,後世叫的中山裝在這個時候也叫洋服,中山裝是孫文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才叫的。
民國新建,沒有特定官服,為了與滿清區別,在官場上就流行穿被叫著“東裝”的洋服。其實,這種服裝是從新軍軍服演化而來的,不過是把布料的顏色換成了灰色、黑色或者藍色等。由於這種服裝是從東瀛傳過來的,所以叫東裝。
早期的東裝,在衣領和口袋上有差異,1923年,孫文在廣州任大元帥,將原來的東裝做了修改,從這個時候起,中山裝算是正式定型了。
國人習慣著中山裝,這個習俗一直流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直到今天,仍然在特殊的場合下穿著。另外就是穿長袍了,天冷的時候還要加上一個坎肩。這個坎肩被滿人叫成馬褂,實際上是一個東西。老蔣死後穿的入殮服裝就是長袍坎肩。從這個角度上看,他還真不是孫文的繼承者,從心裏是不崇拜孫文的。
“葉部長,張綏鐵路說話就要修到大同了,這意味著山西的無煙煤就可以暢順的運出來了,前景非常可觀啊!”皇甫淳開口說道。
“好啊!好啊!你們做的很不錯!”身穿東裝的葉恭綽很大度的笑了。
“可是,現在工程又要停工了,鄺總師發來電報,如果再不撥款,工程就幹不下去了。”皇甫淳說著話將鄺孫謀的電報呈上,“我來就是催款的,請見諒。”
本來滿心歡喜的葉恭綽,沒有想到皇甫淳這變化的也太快了。他躊躇著沒有吭聲,正在腹中琢磨如何答對皇甫淳。
“我知道當下各方麵要錢要餉的地方很多,您這手中無錢的老板不好當。”
“還是通達你明事理啊!既然你已經這樣說了,我看讓鄺總師再熬上幾日,我這裏現在的確是周轉不開啊,就我心裏來說,這張綏鐵路的修建遠沒有粵漢鐵路和津浦鐵路全線打通重要,畢竟西北是荒蠻之地嘛!”葉恭綽順著話說道。
“葉部長,事情或許也有轉圜的,張綏鐵路是京張鐵路的延伸,京張鐵路通車已經兩年,獲利頗豐,你為什麽不把京張鐵路獲得的紅利勻出少許接濟一下張綏鐵路呢?說起來也是以路養路吧?再說了,這京張鐵路可是大總統當年力主興建的,您如此做,不正是為大總統樹碑立傳嗎?”皇甫淳這是拉大旗作虎皮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