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40章 第一百三十九章 風雨...

字數:3983   加入書籤

A+A-




    金氏被夫家給掃地出門,這要是在滿清,金氏肯定能鬧得天翻地覆,可現如今,滿清沒了,整個地方上也沒有人做主,手上就那倆錢,在安慶那裏租賃了一間木屋,給老家的親人寫信,結果回信更是叫金氏無法活下去,家裏已經沒人了,老父母都在去年滿清倒台的時候作古了。作孽啊,滿清垮台,底層滿人倒黴。

    金氏根本就不適合在南方,話語都不通,想不開就準備投江,結果,被路過的皇甫涯給救了,當時,皇甫涯是送小兒子去上海讀留學前的預科,要到安慶這裏坐船,送完兒子一時半會也回不去,就在江邊閑逛,沒想到碰上了金氏的投江。

    金氏被救上來後還想尋短見,皇甫涯感覺蹊蹺了,找來了地保一問,才知道金氏是處境非常的悲涼。也是皇甫涯心善,信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幹脆就問金氏,願意不願意做填房,直接表明自己是個鰥夫,兩個兒子,一個在外做官,一個去上海讀書,如果金氏願意,他可以娶金氏為續弦。

    金氏當然樂意了,雖然皇甫涯年紀是大了點,可人好啊,家境也好,於是就點頭答應了。可是皇甫涯是個講究的人,不想弄的不清不楚的,先是去安慶府裏做了登記,將關家出具的“放書”在府衙裏做了備案。然後在安慶城裏給金氏弄了個宅子,反正皇甫涯現在不差錢,那年月,買個宅子最多200塊大洋。

    然後給金氏請了保姆丫鬟,還找媒婆上門提親,一切都搞的像模像樣。金氏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向長江裏一跳,就換來了逆天改命啊。

    讓皇甫涯高興的是,金氏不僅是天足,還略通文墨,一般的書信不在話下,原來,金氏的母親是大戶人家的丫鬟,打小就是陪著小姐讀書識字的,小姐出嫁,那邊的夫家就把這丫鬟賣給了金老爹,這在滿人裏也是常有的事情,滿人說的奴才那是真的奴才,不是說著玩的。所以,金氏打小就跟著母親學會識字。

    讓皇甫涯獲得意外收獲的是,原來的關家是中醫,家裏開著藥鋪子,金氏這幾年在關家也是無聊,跟著坐堂郎中也學了點三腳貓的醫術,還沒嫁過來的時候就寫了個方子,讓皇甫涯慢慢的調理,別說,挺有效的。

    老爹和繼母去上海“旅行結婚”去了。皇甫涯在家裏就張羅著過年的事情。翠兒還想買地,被皇甫涯給攔住了,“世道不穩,到時候,地可是背不走的。”

    “難道這世道還要亂?韃子皇帝不是退位了嗎?”翠兒小聲問道。

    “就是皇帝位置空了,想上去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咱們還是小心為妙,我有手藝,有本事掙錢,不需要在家裏搞那麽多地,那些地沒用。”皇甫淳說。

    “那好吧,可是家裏的銀子多了,放哪兒啊?”翠兒又出現了新問題。

    是啊,那個年代,家裏有錢放哪兒啊?翠兒是想不出辦法來的。皇甫淳也是頭疼。說,不能存進外國銀行嗎?可以,問題是好一點的外國銀行在安慶這邊沒有門麵,更別提在桐城了,可要是把銀子存到錢莊裏行不行?皇甫淳也是擔心。

    “如果不多的話,先存進錢莊裏,換出銀票來,我找時間去上海兌換出來後把錢存進外國銀行,現在,怕也隻有外國銀行牢靠點,可也不是所有的外國洋行都行,有不少外國銀行騙了錢後倒閉了。”皇甫淳最後說道。

    “家裏的進項不算很多,一年下來也就是二千塊所有,倒是你上海的朋友送來的支票,足足有七八萬塊了,都放在匣子裏呢,那東西有沒有期限啊?”

    “你收好就行,那些都是見票即兌的本票,沒有期限的,我走的時候你給我帶走就行了,家裏留著……等等,過完年,你跟我一起走吧,家裏有老爹和繼母,再花錢請個管家,能維持就行了。”說到一半,皇甫淳才想起,自己這次回來是要接家小跟自己走的。成家已經好幾年了,不能老是自己在外麵單著啊。

    翠兒臉一紅,“我走了,我娘就太孤單了,咋辦啊?”

    “去買倆丫鬟吧,你可是嫁出來的姑娘,你要是不跟我走……”

    “我跟,我跟,沒說不跟啊!”翠兒猛然想起了啥,趕緊的說道。

    “我先把你安排到漢口吧,我估摸著師父很快就要到漢口來了,我在京城的時間也不會太多了,最多就是兩邊跑,反正現在坐火車一天就到了。”

    小兩口到了一起,說起來就沒完,丫頭現在是吃飽了就睡,長的也是格外的乖巧。皇甫淳暗自歎息,要是太平年間該多好,自己現在是啥都不缺了。可是,他自己心裏明白,這太平的日子怕是沒幾天了,現在的大總統與革命黨是滿擰。

    年前,袁世凱在京城裏找洋人六國財團,以善後名義找洋人借款,完全沒有想著去找國會裏的那些人“谘議”一下,在封建製度下打滾幾十年的袁世凱,壓根就沒把那個國會當回事,指示陸征祥與外國銀行洽談借款事宜。

    袁世凱當時是急需銀子的,幾個方麵的開支讓他這個大總統很是頭疼,首先,他得加強軍備,否則擋不住其他軍閥的競爭。其次,結束南京那邊的臨時總統府,許多人要遣散,尤其是南方的軍隊,這些都要用銀子去買。第三,滿清借的許多外債到期了,當初上位時可是答應西洋各國都認的,舊賬是要還地。最後,還得履行對遜清皇室的優待條件,當初可是答應每年給還住在故宮裏的遜位小皇帝每年400萬兩白銀,折合成銀元可是有555多萬個袁大頭!這第一年就不給嗎?

    其實,袁世凱最著急的還是加強軍備,他北洋軍目前的兵力隻有12個師16個混成旅,這點兵力自保無虞,可要想打出去還是不夠的,所以,袁世凱最想幹的就是擴軍,按照他的計劃,北洋軍最後要擴編到30個師,60個混成旅。

    民國成立剛剛一年,總理衙門那邊的官像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而在南方,新成立的國民黨提出的政治理念完全不符合袁世凱的胃口,這邊提出的三權分立的構想,就是要製約大總統的權力,這讓袁世凱哪裏忍得了?於是,諸多國民黨人從權力中心辭職不幹了,而在當下,又要搞國會議員的選舉……

    皇甫淳看著從上來郵來的報紙,越看心裏越是不牢靠,他在年前,借給師父拜年的由頭,給師父寫了一封信,大體意思是讓師父暫緩北上,因為這邊的氣氛不對勁,他可以在節後帶著家小去漢口,先幫師父頂一陣。

    按照詹眷誠原來的構想,開年後,他就要到漢口這邊來主持湖廣鐵路的修建,往來兩地,他太知道修通粵漢鐵路的重要性了,沒有這條鐵路,廣東那邊就與內地完全隔絕,非常不利於兩廣與內地的交流,最主要的是,南方軍往來不便。

    當時的兩廣可謂是貧瘠之地,除了珠三角少量的膏腴之地外,大部分嶺南地區的土地都無法生產糧食,根本無法與盛產稻米的湖廣相比,隻有鐵路通了,湖廣的稻米才可以大批的南下,才能調動兩地的互通。

    詹眷誠也不是不明白,可是他能怎麽辦?到了這個時候,也隻能見步行步,他給徒弟皇甫淳回信,原計劃不變,不管誰當政,最後總是要修鐵路。

    對師父的回話,皇甫淳也沒有辦法繼續勸解了,也隻能是見步行步。

    年根上,皇甫涯帶著金氏從上海返回了桐城,滿滿登登的帶了一大車年貨,皇甫淳在家恭迎父母,表現的十分孝順,一派父慈子孝的氣氛。

    皇甫涯本來年紀就不是很大,還不到五十歲,現在有了續弦,像是迎來了第二春,帶回來的年貨一些是送給親戚朋友,送給新來的縣長,二是給自家的鋪子裏過年賣,反正,現在皇甫涯也看開了,沒有什麽文人不經商的顧及了。

    大年過後,皇甫淳就向父親秉明,要帶著家小去上任了,對此,皇甫涯也是無話可說,兒子已經給家裏請了管家、老媽子和丫鬟,還請了兩個壯實的後生在家裏看家護院,給的工錢都不低,對此,當老家的還是覺得滿意。

    “看來要出事了啊!”在到漢口的船上,皇甫淳看到了年前出的報紙。(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