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55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 鬧劇...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我寫什麽書啊?我不過是告訴你,哥哥,社會形製可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商鞅變法何來強盛的秦國?不廢除分封哪裏會有文景之治?沒有體察民情,科舉選材的變革,會有貞觀之治嗎?官紳如果不納糧,何來的康乾盛世?”
皇甫淳說的都是最普通的曆史,吳子玉焉能聽不明白,可是皇甫淳這些舉例卻是告訴吳子玉,人要與時俱進,國家同樣也是要與時俱進。
“世襲的法子,已經不可能再延續下去了,你能傳一代二代,最多能傳多少代?那些鼓吹歐洲君主立憲的文人士大夫,他們知道歐洲的君主立憲到底是什麽嗎?看看現在歐洲打的,有幾個帝王國王能夠出來指揮千軍萬馬?依靠的還是變相的共和體製,實際上,君主立憲的那套在前明就做過了,結果你也知道。”
“前明?那是君主立憲?”吳子玉不淡定了,表示不同意。
“一個皇上可以幾十年不上朝,除了君主立憲的體製外,你見過哪個帝王可以如此?實際上,早在北宋,我們的祖先就嚐試過對皇權的限製,比如,北宋宋太宗趙匡義就喊出了‘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口號,你以為僅僅是說說嗎?”
吳子玉聽皇甫淳如此一解釋,似乎也覺得,好像那個時候,這北宋玩的就是君主立憲啊,隻不過沒有那麽叫而已,到了明朝,那皇帝壓根就是擺設了,連禦批都不用了,根本就不理朝政,朝政由士大夫文人去管,這與當下歐洲的君主立憲有啥區別?正是這樣的體製,明朝完蛋了,法國的波拿巴王朝覆滅了。
“通達,你跟我說了這麽些,到底是個啥意思啊?我現在撐死了也就是個團長,與那些安邦治國的權貴們還相差十萬八千裏呢。”吳子玉試探著說道。
“很難說啊,如果上麵的權貴要一意孤行,我估計眼下的平靜就維持不了幾天了。袁世凱能夠有那麽高的威望,怎麽來的?是國人希望他當中國的華盛頓,如果他不當華盛頓了,想要去學趙匡胤黃袍加身,你琢磨琢磨,會出啥幺蛾子?”
“如果,如果那樣……”吳子玉低聲的喃喃囁努著,“至少有一半的青年軍人會對他很失望,越是有文化的下層軍官,越是會有更多的想法。”
“你有沒有想法呢?以你現在的位置,怕到時候就要擢升了,那個時候,你自己的態度千萬要穩住,我琢磨著,到時候會很亂,會出現很多想象不到的事情。”
吳子玉順著皇甫淳的話一細想,頓時冷汗涔涔,他抬頭看著皇甫淳,“到時候我們該怎麽辦?誰能給我們指點出一條路來?”
“我也不知道,目前肯定找不到。但是,我們寧可去找,去探索,也不要走回頭路,那條路已經被我們的祖先走了二千多年,路已經走爛了,不能再走了。”
吳子玉默默的點頭,然後端起酒杯一口幹了,顯然,這是一杯悶酒苦酒。
這一年,通往大同的鐵路終於通車了,葉恭綽被皇甫淳點撥後,真在袁世凱那裏露臉了,大總統讓那些文人大力的宣揚這個“豐功偉績”,相應的,詹眷誠鄺孫謀都獲得了表彰,而葉恭綽也順利的坐上了交通部長的寶座。而他家裏的煤炭買賣算是大大的發財了,同時,也在一開始的時候,由他審批,鐵路公司公款從天津某洋行,經張仁遜的手買了200輛貨車車皮,也讓黎元洪肥肥的賺了一把。
葉恭綽的表現讓袁世凱非常滿意,於是,除了繼續掛著交通部部長的名頭外,被袁世凱內定為稱帝大典籌備處會辦,已經成為袁世凱身邊信得過的紅人。
民國四年秋,師叔淩霄子仙遊了,小蘇子蘇結清拿著老道的遺書到京城來找皇甫淳,恰好這段時間皇甫淳在京城裏,幫助師父詹眷誠發行鐵路債券。
“師父臨終的時候收了我,我現在也算是道門中人了。”一見麵,小蘇子就拿出了師父簽發的道家度牒,這樣的度牒其實在各個道場裏,都是由掌門自己簽發的,那上麵的官印都是預先就蓋好了的,那年月,花錢,啥事都能辦。
皇甫淳也沒說什麽,道家上一輩走了,隻要不是橫死,意外,都稱之為仙逝或者仙遊,這點與佛家不一樣,佛家叫圓寂,意思是“了”。沒有功德的則是再入輪回,從頭再來。而道家修行的目的是升天,是登極樂世界,所以,叫仙遊,意思是可能升天了,可能去另一個世界繼續修行,但絕對不是去輪回。
“在京城,你就住在我這個院子裏吧,回頭我去給你找一所學校,你先到學校裏去讀書,以你這年紀都該上中學了,不過我擔心你考不上,咱們一級級來。”
“師父說了,我的一切聽師兄的,功課也要由師兄代師授業。”小蘇子說。
“學不學本門的功夫和術法你自己決定,你現在還小,搞不清楚,時代在變,我們道家也要變,不管道家的道術有多玄,關鍵還是要學識到位,你師父我師叔,那可是兩榜進士,當過知州的人物,我的師父也是,以你現在的學識,還入不了門的,先去上學吧,本門真正入門的年紀都是在三四旬開外,所以,你不用急。”
“是,我聽師兄的。”小蘇子好像放下了心事,輕鬆的換了口氣。
“這小子心事還蠻多的,他自己並不想學道啊。”皇甫淳心裏說道。
有了小蘇子,天橋這個院子算是正式有人常住了,小蘇子搖身一變成了這個院子裏的小公子了。皇甫淳還去成衣店給小蘇子換了一身學生裝,原來的道袍之類的是不能再穿了,頭發也讓理發匠給理成了短發,原來當道士的小髽鬏沒了。
在東四附近,皇甫淳又給小蘇找一間學堂,給小蘇子報了名,勉強算是考進了初中部。要說,老道淩霄子還真是不簡單,硬是拿著當年皇甫淳學過的西洋算數把小蘇子給教得七七八八,要不然,這算數肯定會考砸。
從居住的天橋到東四有十來裏地,為了這個,皇甫淳又去顧了一輛長包車,就是每天定點的接送,為了這,皇甫淳把小蘇子的照顧是由都委托給了小徐子。不在的時候,就是小徐子負責管著小蘇子的吃喝用度。
說話又到了年底,皇甫淳已經回到漢口了,叮囑小徐子,放寒假的時候,讓小蘇子做火車到漢口去,現在,這個拖油瓶不管也得管啊,是師叔的遺命。
說起來,詹眷誠負責的全國工程師,卻是對京城裏的事情躲避的厲害,全國工程師協會的會址也設立在漢口,這就很有講究了,擁護帝製的人在京城裏紮堆,反對帝製的革命黨集中在上海,詹眷誠幹脆兩邊都不搭,自己的居所也定居在了漢口,對此,皇甫淳是由衷的覺得師父高明。
正像皇甫淳預計的那樣,民國四年12月12日,袁世凱在居仁堂登基。
據後世一些人回憶,袁世凱折騰做皇帝的事情從當年十月就開始公開化了,原定是民國五年元月一日的,可是不知道袁世凱是著急了還是因為什麽,在1915年12月就把事情幹了,更有意思的是,登基的時候,除了那些擁戴之人穿著不倫不類的袍服外,袁世凱自己卻是穿著戎裝,還不戴帽子。
袁世凱是後來祭天的時候才身著怪異的皇帝裝,更耐人尋味的是,登基大典上,黎元洪和段祺瑞這兩個重量級人物沒有前來,可見,明白人還是有。
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廢民國年號,1916年起為“洪憲”元年。三天後,開始大肆冊封“功臣”,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黎元洪,被冊封為“武義親王”,還發文說,“凡我舊侶及耆碩 故人,均勿稱臣。舊侶為黎元洪、奕劻、載灃、世續、那桐、錫良、周馥等;耆碩為王闓運、馬相伯等;故人為徐世昌、趙爾巽、李經羲、張謇等。”
黎元洪有了皇甫淳預先叮囑,堅辭不就洪憲帝國任何官職,對袁世凱稱帝他可以默不作聲,但絕不接受武義親王的封號,關在家裏不出門。
幾天後,袁世凱再次封爵,先後有數百文武官員獲封,就連辮子軍張勳都被冊封為一等公爵,唯獨段祺瑞是啥都沒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