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師命難...

字數:4070   加入書籤

A+A-




    “通達啊,我知道你的心眼多,你有點子就直說,在我這裏不用遮遮掩掩的。”詹眷誠強忍著腹部的不適繼續說道,“國家羸弱,遭受洋人欺辱,著實難受啊!”

    “是啊!師父,我是這樣想的,以民國的能力,想要完全收複東北和中東路是不現實的,可要我們把那些條款落到文件上也是不可能的,我們承擔不起千古罵名,所以,我想我們可以變通的提出,第一,我們在中東鐵路上的駐軍護路權,第二,我工程技術人員在鐵路上的工作權力,我想,這兩點他們會答應。”

    “難道日本不能派兵護路嗎?日本人覬覦這個已經不一天兩天了。”

    “不一樣啊,我們沒有排他性的提出獨家護路啊,他們想派就派,關鍵是我們能派,這就足夠了。另外,日本人想派的話不是那麽容易,他們派了,英國、法國和美國要不要派?如果英國法國派不出來,美國又不想派,那日本派兵就會受到其他列強的掣肘,這就是咱們古人說的二桃殺三士……”說到這裏,皇甫淳眨巴著眼睛,“師父也可以利用您在國際上的地位,利用您與美國代表的友誼,把這個意思透露出去,條款最後隻要加上民國駐軍護路就行。”

    詹眷誠的眼睛眯縫起來,點點頭,“你說的有道理,二桃殺三士,好!”

    “至於說我國工程人員的進入,那更是順理成章,如果他們禁止,那麽所有的華人都不得進入,他們那些管理人員就是掃地倒水的都得從海外找,他們幹嗎?所有,我想這一條也能通過,隻要通過了,那就可以為我們今後的鐵路運營培養出大量的工程技術管理人才,這個對我們的好處很大的。”皇甫淳又說道。

    “對!這一條我們必須堅持!我們不能學印度,那邊的鐵路是修了不少,可是沒有一個是印度本地人在管,結果,整個印度被殖民的都快滅種了!”

    詹眷誠說的沒錯,作為英國殖民地,印度在那個年代幾乎就是英國的海外領地,而印度本身在被英國全麵殖民之前也是一盤散沙,先後遭到過波斯、蒙元、荷蘭、法國等國的殖民,原來的印度到底是個什麽?直到今天也是沒人說得清楚。

    有了皇甫淳的點子,詹眷誠在談判中充分展示了既堅持原則,又婉轉靈活的特點,最後,在那個到後來影響民國東北布局的國際協議上爭取到了駐軍權和華人工作權,可以說,這是用另一種方式維護了東北的存在。

    在清末民初,有三個人對保持國家領土完整是功不可沒的,第一個是左宗棠,據說抬棺出兵,收回新疆,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西域的國家領土完整。

    第二個是那個皖係的那個怪傑徐樹錚,在詹眷誠與洋人談判時,徐樹錚率領一部分皖軍逼迫外蒙取消自治,到19年年底,外蒙撤銷自治,回歸民國版圖。

    第三個就是詹眷誠,通過談判,確立民國在東北的權力和利益,使國際社會和組織明確,東北係中國領土,如果沒有這個協議,日本在東北怕是要更猖獗。

    到了三月底,談判告一段落,而詹眷誠的腹疾更嚴重了,月底,終於扛不住了,靠吃進口的阿司匹林已經無法應對,不得已請假,要回漢口去養病。

    從哈爾濱登上火車,斷斷續續的走了一個禮拜才到了山海關,在這裏,詹眷誠似乎知道自己今生可能再也來不了這裏,他讓皇甫淳去安排,他想到山海關附近的長城去看看。以詹眷誠此時的威望和地位,這個要求太好滿足了。

    詹眷誠乘坐的專用車皮在山海關車站甩了下來,皇甫淳去與鐵路方麵聯係打招呼,然後找了當地鐵路護路隊的人,帶領他們去附近長城看看。當年詹眷誠在京張鐵路搞的護路隊模式已經在各個鐵路上普及,這也是許多人沒想到的。

    詹眷誠抱病再次登上長城,皇甫淳在旁邊攙扶著,時不時的給師父輸入一點內力,否則,以詹眷誠當時的病況,根本無法下地走路。

    看著周圍的群山,看著連綿的長城和穿牆而過的鐵路,詹眷誠浩歎萬千。

    “通達啊!人的生命有長短,各自的命運有沉升,可是我想建路網的夢想怕是要破滅了,這令我抱恨終天啊!”說到這裏,詹眷誠的眼眶濕潤了,隨即又昂頭說道,“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也算是無憾了!”

    “師父,瞧您說的,您眼下正在壯年,我們快點回到漢口,在那裏是有洋大夫的,您這病能治好的,到時候,我還是跟著師父您去修鐵路!”

    皇甫淳強忍著沒有哽咽出來,作為道家傳人,他多少懂得點醫道和相術,此時,他看師父的身體情況著實不善,可又不能直說,隻能隨著師父的話說。

    “唉!國家多難,民族多難啊!”詹眷誠的話語裏充滿了悲愴,“通達,我們是小人物,可是小人物也要愛國愛民族,需要我們的時候要義無反顧。好吧,我們走,看看什麽時候能夠趕回漢口,這一路上不會太平和順暢的。”

    皇甫淳沒想到師父會看的如此透徹,進入民國八年,直皖兩係的爭鬥幾乎白熱化,加上駐紮在東北的張作霖,也開始拉起一支獨立於直係皖係之外的武裝,而調兵最頻繁和密集的地區就是在京津直隸這一帶,說起來這裏是有火車連接方便交通,可此時的火車調度幾乎全部被軍閥控製了,就連老外也很無奈。

    那些外國鐵路大班們能答應嗎?嚴格說,民國軍閥的內鬥就是外國列強挑唆起來的,皖係的段祺瑞身後有日本人支持,直係馮國璋那些身後站著的是英法老牌列強,各自有各自的目的,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而且,一戰剛剛結束,各國列強在分贓上正吵的不可開交,所以,他們使館告訴所有在華人員,低調,順應。

    到了天津,車皮又被甩了下來,皇甫淳去詢問,甭管你是鐵路啥關係,反正,這個時候京津之間的交通斷斷續續的,不是說走不了,而是要等。

    4月18日,一行人終於回到了北京,詹眷誠強忍著腹疼去麵見了上台不久的大總統徐世昌,報告遠東鐵路會議的初步解雇以及與外藩交涉的情形。

    “我已經盡力了,麵對咄咄逼人的列強,硬頂是沒用的,隻能用他們說的理由反駁他們,我們爭取到了在東北鐵路的駐兵權和國人進入鐵路上班的工作權,有了這個尾巴,隻要國家強盛起來,將來什麽都好說。”詹眷誠說話的時候已經大汗淋漓,麵色極其蒼白,可以看出來,他是在努力堅持著向徐世昌稟報。

    “這次你們幹的好!現在國是艱難,能夠爭得一點算一點,對此我是放心的。”

    “還有一件事情要向大總統秉明,鄙人最近舊病複發,實在是難以支撐下去了,特向大總統請假,回漢就醫,待身體好轉我再來聽候調用。”詹眷誠說道。

    看著詹眷誠的確是麵容憔悴,加上此時的詹眷誠依然是須發皆白,徐世昌也不好意思了,“君乃辦大事之人,務宜為國惜身,加意調攝,你可放心回去調養!”

    從總統府出來,皇甫淳就把師父直接送到了火車站,當天就離開了京城。

    這一路上,前前後後花了差不多20天才回到漢口,第二天詹眷誠就住進了當時最好的“仁濟醫院”,為了給師父治病,皇甫淳調動了一切人脈,忙前忙後。

    皇甫淳為什麽不把師父直接送到上海的醫院去呢?這裏就有個說法了。首先,當時在上海的洋人醫院並沒有漢口的洋人醫院名氣大。其次,在漢口的人脈可以支持詹眷誠能獲得最好的治療,如果在上海,皇甫淳還得去拐著彎找人。

    當時在華的教會醫院有不少,上海的第一家西式醫院也叫“仁濟醫院”,開立的時間比漢口的要早許多年,可是兩家醫院並沒有隸屬關係,而漢口的仁濟醫院在治療水平和名聲上是超過當時的上海仁濟醫院的,無他,上海的外國人太容易轉道去香港或者印度治療了,而在內地的漢口,就沒有上海那麽方便了。

    辛亥革命後,漢口仁濟醫院已經有病床60張,形成了規模,而在漢口,又是九省通衢之地,可以說,在醫療發展上的需求是遠遠高於靠海的上海。而後來在全國富有聲明的協和、同濟醫院等等,那都是北伐戰爭以後的事情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