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17章 第十七章結識新友(5)
字數:4005 加入書籤
說起這自來得,不是老時年間的人還真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駁殼槍,辛亥革命後,黎元洪在漢口的時候,給了皇甫淳兩把,當時皇甫淳就給是師父一把防身,可是詹眷誠如何會弄這些?所以,這槍其實後來都是由貼身保鏢盧誌城背著的。盧誌城後來去留洋,這把槍就一直鎖在詹眷誠家保險櫃裏。
詹眷誠去世後,皇甫淳去清理那幢小樓的時候,才把一些帶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放在箱子裏帶回家。後來到了京城,這些東西放在師母那裏也不合適,放在自己家裏也不合適,直到有了這個鋪子,皇甫淳才放在這間屋子裏的炕櫃裏。
當時,黎元洪是送給皇甫淳兩把,另一把皇甫淳都沒有開封,直接就送回老家的老宅裏,放進了一個瓷罐裏,就是那種後世叫著“將軍罐”的瓷壇,把槍用油紙封好,封好壇口埋在了老宅柿子樹下了,皇甫淳從來都沒有想著去看看。
說起這自來得,在當時的北洋軍各個部隊裏已經很流行了。在北伐之前,這樣的駁殼槍幾乎是一水的進口貨,仿製的事情還是在進入到抗戰時期以後的事情。而皇甫淳送給李誌清的這把是第一代駁殼槍,是原汁原味的毛瑟手槍。
一戰期間,德國戰敗,其武器也被限製,原來的毛瑟手槍,就是駁殼槍,槍管的長度是133毫米,最後被限製到不得超過100毫米,於是,到了民國七年以後從海外進口的駁殼槍槍管長度都很短,這些槍是廣泛的裝備於北洋軍基層軍官中的,而後來西班牙等國改進的更長管的駁殼槍則是讓許多部隊成立了手槍連,尤其是在南方沿海一帶的地方軍隊,實際上,那是把駁殼槍當成衝鋒槍用了。
“這裏還有三百多發子彈,一並給你了。”皇甫淳又拿出了一個大紙盒子,“不過我可跟你說,這槍現在可是個稀罕物,你平時不要漏出去,萬一被誰看上了,你自己掂量掂量,以你的能耐能不能保得住,別沒來由的去惹麻煩。”
“我知道大哥的意思,懷璧其罪嘛!這槍的確是好槍,徐大總統的警衛使的就是這樣的槍,可好像槍管沒這個長。”李誌清一邊看一邊說道。
“現在從德國進來的槍管都被限製了,巴黎和會上對德國的武器限製是很大的,別說是不許造軍艦,不許造大炮了,就是連槍管的長度都被限製。”皇甫淳對李誌清解釋道,“你這支槍是歐戰開始前由北洋軍從德國買的,那個時候沒有限製,所以,這槍是個稀罕物,而且,槍管長了後,這槍就打得準打得遠。”
皇甫淳說的沒錯,歐戰剛剛結束,現在從歐洲弄過來的駁殼槍幾乎清一色都是短槍管的,連那個可以當槍托的木匣子都沒有了,外麵就是一個皮槍套。駁殼槍在後來的軍閥混戰中得到了認可,於是,各路軍閥都找外國人訂購,有的還自己弄樣子仿製,市麵上的槍型也就變得五花八門琳琅滿目了,這都是後話。
李誌清是千恩萬謝的,一搖三晃的走了,要不是有洋車,他李誌清一準回不去。皇甫淳自己也是歪在後屋的炕頭上呼呼大睡了,酒喝多了,回不去家了。
第二天,李誌清就開始讀那本《歇洛克奇案開場》的書,書中的故事情節固然很吸引人,可是裏麵破案的種種手段和推理也讓李誌清大開眼界,從那以後,這李誌清還真就在偵查破案上小有名氣了,雖然民國的京城與倫敦不一樣,可是理都是一樣的,把握住犯罪人的心理就能破案,這在世界上都是通用的。
到了禮拜六,下班後李誌清買了去天津的火車票,雖然那個時候的火車不快,可還是比其它交通工具快多了,當時,從京城坐快班火車,兩個鍾點就可以到了。
李長泰在天津算是住下來了,他也找了人去打聽做買賣的事情,晚上,家裏人都睡下了,可是老兒子卻是回來了,弄得李長泰披著厚厚的棉大衣起來。
“回來前也不打個電報,都這會了,吃了沒有?”李長泰過來問兒子。
“在火車上吃了一碗麵條,還行。”李誌清說著從提包裏拿出了那把駁殼槍,“爹,這槍您認識不?看看這成色,還真是九成新呢!這是皇甫大哥送我的。”
“嗯。”李長泰拿起槍來,把掛在脖子上的老花鏡戴上,然後慢慢的看著,
“這是民國元年從德國洋行進來的那批槍啊!沒想到我還能在你這裏看到。”李長泰說著話把槍放下了,“當時一共進了200吧,本來是打算給旅團長們用的,可是這槍太大了,後坐力也很厲害,不好控製,最後,這批槍被袁大帥賞給義和的南方軍了,黎黃陂那裏就分到了差不多五十支,能夠流落到皇甫先生手上就不奇怪了。正好,明天我約了黎黃陂去茶樓裏聽曲兒,到時候你跟我一起去。”
“這槍可是好槍,下麵的軍官可喜歡了,可現在發過來的都是短管的,不能不說,皇甫大哥對我是真心不錯。”李誌清說著又拿出那本書來,“他還送了一本關於偵探的書給我看,我這些日子得空就看,現在已經是看第二遍了。”
“噢?看來你們交往的不錯。沒拜把子吧?”李長泰盯著兒子問道。
“沒,可皇甫大哥說,隻要心在,那些形式不重要,看人家給的東西,一個指點我今後咋當警察的,一個是給我保命用的,我覺得大哥的心到了。”
聽了兒子的話,李長泰還真是覺得自己的兒子這才離開自己幾天,這就變的成熟了。心裏一高興就拿起桌子上的鈴鐺搖了搖,管家立即披著衣服跑進了堂屋。
“福泉啊!你受累,給我們爺倆整點小菜,我打算喝點。看看廚房裏還有啥,弄點花生米或者醬鹵肉就成。”李長泰說著遞給管家福泉一塊大洋,算是小費了。
這李長泰的正房早就沒了,仨兒子倒都是正房所出,後來討的小,除了一個丫頭外就沒了。當年在北洋新軍裏,像李長泰這樣苦出身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出身草根,身上沒有滿清旗人那種三妻四妾的想法,就是袁世凱,後來討了一妻九妾,可那也是後來發達之後幹的事情,在沒有發跡之前,他也是很守規矩的。
後來有人說段祺瑞是六不將軍,實際上,當時的新軍將領裏都很自律,一半不討小的,就是討,也是討一些煙花女子,為什麽呢?這不是很丟臉的嗎?這裏就有個竅門了,煙花女子多不能生養,弄回來也就是比下人高上那麽一點點,不生養就杜絕了自己百年之後的嫡庶之爭,像馮華甫、黎黃陂這些人幾乎都是這樣。
李長泰夫人沒了後,才討了二房姨太太,那個年代的人都睡得早,加上姨太太在家裏沒有地位,老爺起身出去了,最多是在樓上偷眼看看,見是三公子回來了,老爺跟兒子說話,自然也就啥都不管了,回去自己睡覺了。
福泉當然知道廚房裏有啥,大戶人家的廚房裏,能夠馬上拿出來的東西可是不少,別看那個時候沒有冰箱,可是能夠放上點時間的東西並不少。李長泰要的花生米就炸好了放在瓷罐子裏,還有幾塊醬鹵肉,這些都是長期預備的。
幾碟小菜端上來了,酒是長期放在灶台邊暖著的,這些都不難。當福泉端著盤子,把這些都在李誌清的房間桌子上擺好,李長泰揮揮手,福泉機靈的避開了。
“爹,皇甫大哥跟我說了件事,我不知道是否幫他。”李誌清一邊給自己老子倒酒,一邊說著,“他請我去幫忙查一些古玩的下落,事情是這樣的……”
李長泰一邊嚼著花生米,一邊聽兒子說小蘇子被騙賣古玩的事情,聽完之後,李長泰沉吟了一會說道,“如果你能幫他查到下落就去查,反正又沒有叫你去幫忙要回來。那個錢鬼子著實是很壞的,你爹我在步兵衙門找他要倆錢都難,那是個隻看上麵臉色,不管人情世故的家夥,隻要不暴露你自己,盡管去幹。”
“可是,我是在想,皇甫大哥難道說就隻想知道東西落在哪兒了?他有財力去找錢鬼子贖回來嗎?我怕皇甫大哥最後弄不回來還惹出麻煩。”李誌清說。
“你太小看皇甫先生了,他都能指點我們,你還擔心他?你能想到的,難道他就想不到嗎?”李長泰搖搖頭說道,“世上可是有不少人深藏不漏的,皇甫先生能夠與黎黃陂交好,又能拿到段總長的字條,這是個普通人能幹出來的事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