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21章 第二十一章江湖人(3)

字數:3962   加入書籤

A+A-


    皇甫淳的暗示歸暗示,可他卻不是僅僅就想著到外麵去收進來,即便是將來出了幺蛾子,他也能對警察大言不慚的說是“地攤上撿的”,不怕查。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對那個年輕人盤盤道,在店鋪裏顯然是不行的,所以,他放了個餌出去。

    那年月,古玩行裏有規矩,地攤貨是百無禁忌,滿清那會兒,地攤貨賣不起價,還得想法子洗白包裝,否則送給誰也不成。可眼下是民國了,收藏愛好的已經不忌諱這些了,還認為到地攤上撿漏是個樂子。要是誰家丟的東西在地攤上發現了,那就認倒黴吧,誰叫你那東西叫棒槌給踅摸去了?你想贖回去?嘿嘿,掏錢吧您內!據說,這也是行裏的規矩,人家能還給你那就是麵兒。

    小夥子收拾好東西走了,頭都沒有回。皇甫淳看了看當天的流水,還不錯,到年根上了,各種紙的銷量增長不少,尤其是那大紅紙,這也是一些落魄文人要在年根前給人寫對子,寫賀壽的吉祥話必須的,捎帶著徽墨也走動了。

    電話響了,是女兒打過來的,小聲的詢問爹爹啥時候能回家吃飯。

    冬天,天黑的早,家裏的慧姑娘大概是餓了,這才給爹打了電話詢問。皇甫淳還真不能馬上回去,禮拜天,晚上來的客人多,他得守在店裏,想了想後才說道,“叫你娘先給你們做吧,爹在店裏還有事情,你啥時候見爹禮拜天早回的?”

    “爹!慧兒想你了,見天看不著您,弟弟也好想好想你。”女兒在那邊說道。

    “爹不會太晚的,這邊忙活完了就回去,聽你你娘的話,讓你娘做點好吃的。”皇甫淳隻能在電話裏哄著女兒,“慧兒大了,懂事了,要帶好弟弟,知道嗎?”

    父女倆在電話裏說了一小會,猛然聽到那邊有人在旁邊大聲說話,然後電話就掛了,皇甫淳知道,是老婆翠兒發現丫頭悄悄的給自己打電話了。翠兒對孩子的教育可是從來不鬆勁的,倒是皇甫淳在家裏對一兒一女很是寵溺。

    “皇老板,我這有個物件,幫我掌掌眼?”門口一個胖子大著嗓門喊道。

    “嗬嗬,原來是那爺啊!來來來,到裏麵談,外麵太冷,裏麵喝茶。”皇甫淳趕緊招呼前來的胖子,“你拿出來的物件就沒有差的,肯定有是好玩意。”

    這那爺,到底是個啥出身,皇甫淳也不知道,反正這人沒文化,皇甫是複姓,他閑麻煩,一直管皇甫淳叫“皇老板”,還以為這是尊重呢。皇甫淳知道此人不學無術,粗鄙無狀,也懶得跟他掰扯,在京城裏做買賣,做人做事都得小心。

    到了晚清的時候,京城裏一下子多了不少那姓的旗人,其實,他們就是葉赫那拉氏的後裔,最早就是葉赫部族的,是被努爾哈赤給打敗後收服的,葉赫的意思是在葉赫河邊的那拉氏,在清初的時候,那拉也被寫作“納蘭”。

    葉赫部族輸給了努爾哈赤後,首領把女兒嫁給了努爾哈赤做妃子,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皇太極。後來又出了個名人,那就是康熙朝裏的納蘭明珠。納蘭明珠有個兒子叫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的詞人,可惜,還死在了明珠前麵。到了乾隆帝以後,納蘭也好,那拉也罷,就沒什麽能人出來伸頭了。

    可是到了鹹豐年間,葉赫家出了一個厲害的女人,那就是影響晚清半個世紀的慈禧,在這裏,有一點要說明,慈禧這個叫法可不是諡號,而是徽號,是在同治繼承大統登基後給太後上的,所以,在其活捉的時候,許多折子裏就有稱謂。

    慈禧牛掰了,那拉氏頓時在京城裏就多了,不管遠的近的,總之,到處都能看到自稱是“那爺”的旗人,這個膀子,據說是慈禧弟弟桂祥家的家生奴才,主子在世的時候還當過把總,民國後,位置沒了,沒了進項,如今靠的就是賣東西。

    “來,瞅瞅,這可是個好玩意啊,我可是從主子轉手的老宅子裏刨出來的,給??,怎麽著也值個萬兒八千的吧?您甭皺眉頭,我不要您這兒出手,您給句話就成,回頭我去找曾次長,他說了,但凡您給句話他就收。”

    說著話,那爺拿出了一尊金佛,擺在裏間的小桌子上,還在那裏裝模作樣的。皇甫淳打眼一看就知道那物件值不了幾個錢,太新了,連“火”氣都還在。

    “那爺,這玩意您是打哪兒淘換來的?太急了,再放上幾年也許能值倆錢,現在可是不成。”皇甫淳笑嘻嘻的接著說道,“你說的曾次長是交通部的吧?當下的全國鐵路督辦,對不對啊?也許您不知道,我原來也是鐵路衙門的,你讓我幫您去瞞哄老主子?嘿嘿,我可是不敢啊,這東西不用我說話,走到哪兒都不成。”

    “你,你都沒細看,咋就知道這玩意是新作的?”那爺滿臉的尷尬像。

    “這東西是仿前清宮裏的物件做的,做的人是造辦處出來的吧?說起來,這是仿乾隆年間的格式,那是一百多年前的玩意,再說了,宮裏的東西是包金或純金的,而您這個是鎏金的,這能一樣嗎?不過我覺得這還是個好玩意,手藝是沒問題的,問題是年頭太短了,這是秋天那會兒做的吧?放上個十年八年的也許成。”

    說這滿清早時年間可都不是信佛的,比如,怡親王的兒子弘曉就號稱冰玉道人,雍正也是深信道家丹藥的,直到乾隆登基後,才偏向了佛教,於是,宮裏就先後製作了不少銅佛像和金佛像,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對最高人物稱呼為“老佛爺”。而供奉在宮裏的金像也是很講究的,不是純金就是包金的,很少有鎏金的,這也是因為乾隆那會兒喜歡排場,內務總管大臣也是不怕耗費的拍馬屁。

    後世不是有很多乾隆年間的鎏金佛像拍賣嗎?是的,許多,可真正的都在博物館裏,哪裏會流通到市麵上啊,能夠流通出來的都是當時乾隆拿出來賞賜的,或者就如同那爺手上的這個,放上個幾十年,那就是好玩意了,不過價格都不高。

    這鎏金和包金有啥區別呢?說起來這區別大了去了,鎏金是用水銀溶解黃金後,把液體的混合體均勻的塗抹在做好的銅胎上,然後把銅胎放在火上慢慢的烘烤,不一會,銅胎上就出現金燦燦的金色了,這就是最簡單的鎏金了。

    說起來,這世界上的物事還就是一物降一物,黃金是化學性質很穩定的金屬,因此在自然界裏也是少有的幾種純天然的金屬之一,可黃金就是怕汞,隻要遇到了汞就會立即被吸收和溶解。那汞是哪裏來的呢?就是朱砂經過加熱後,收集其蒸汽,冷卻下來就可以獲得純淨的汞,這可不是現代發明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秦始皇陵裏就有大量的水銀,而水銀就是汞的通俗叫法。

    包金的工藝就複雜多了,是通過機械力碾壓或高溫熔接,將極薄的金箔包在其它金屬胎體表麵,如果說是包個手鐲,簡單的刀把什麽的不難,可要給銅像包金,那就麻煩大了,製作起來要小心加耐心,還得要很多輔助的工具。

    包金和鎏金的差別大嗎?那更是大了去了,從附著的厚度上看,包金雖然也很薄,可是比鎏金厚多了,許多鎏金的銅像,由於年代久遠,擦拭過多,都會出現斑駁的脫落,而包金是不會的,除非你硬砸,強力破壞,一般很難剝落,而且,包金耗用的黃金可是比鎏金的多多了,當然製作出來的精美也要高出許多。

    “可是,皇老板,我這手頭上著實太緊了,能否通融一下?我不多要你的,你給20塊就成,如何?”那爺舔著臉說道,“回頭我找個真玩意給你補償一下。”

    “嗬嗬!那爺,您這可真是……我都不知道咋說了,要不這樣,我給你兩塊錢,東西呢您拿回去,算是我孝敬您的茶錢,您也瞅見了,我這也就是小本買賣,有好東西您隻管拿來,我一定給您好價錢,不用您找補,這年月啊,得人心換人心啊是不是?”皇甫淳滿嘴的恬哄人的味道,弄得那爺也隻好認了。

    那個金佛太新了,皇甫淳可是不敢收,收了就砸牌子了。古代,銅很值錢,可是到了民國這會兒,銅已經滿大街都是了,去哪個茶館,夥計用的不是銅壺啊?那個金佛像所破大天去也就值個三五塊大洋的,皇甫淳白給兩塊已經是好心了。

    送走了那爺,皇甫淳才穿好披上大氅出了們,外麵的天已經全黑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