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39章 第三十九章方孝義(2)
字數:4113 加入書籤
聽了方孝義後麵的話,皇甫淳開始一愣,隨即明白方孝義話裏的意思了。
那些鬧事的散兵肯定是搶了方孝義身上的錢財,然後還想著其它的,要麽是帶著他走,要麽就是殺了他滅口,可是大夏天的,殺完人藏不住,本來是個逃兵,抓住了也就是打上幾十軍棍,要是背上了人命債,那些人可就不是一般的潰兵了。
他們認識方孝義,方孝義又說自己是被開了的,他們就知道,方孝義是不會找人報告他們的事情,加上方孝義肯定是巧舌如簧的一通忽悠,又是賭咒又是發誓的,要不人家也不會那麽輕易的放過他,至少帶著他向西走出百十裏後才能放。
實際上方孝義還真是被人家給裹挾著走出了五十多裏後,這老小子找了個機會才溜走的,正是因為已經遠離鐵路線,他也隻能靠腿走出來,原來腳上穿的靴子也被那些潰兵給換走了,給了他一雙踢死牛的老布鞋還算是有點良心。
就這樣,方孝義後來走到了涿州才算是扒上一列運煤的貨車,結果到了豐台就被趕了下來,苦熬了兩天沒吃東西,就差要飯了,思來想去,還是找皇甫淳吧。
方孝義想著,就是去找皇甫淳,也不能直接去他家,就自己這身……別叫皇甫淳家裏的嚇著,再說,他也丟不起這個人,於是就奔皇甫的鋪子來了,哪怕皇甫不在,他也能讓鋪子裏的夥計給自己一口吃的,這個他還是有把握的。
哥倆算是把方孝義的事情掰扯清楚了,看看日頭也快偏西了,皇甫淳瞅著方孝義算是緩過來了。這時,旁邊成衣鋪子裏的師傅也來了,給方孝義量了量身量,拿了皇甫淳給的三塊大洋,這是要給方孝義弄個裏外三鮮啊,樂顛顛的走了。
“晚上就跟這兒吃點,也住在這裏好了,這裏有十塊錢,你先拿著,趕明兒起早去電報局給家裏報個平安,是留是走,你自己個琢磨好,你要走,我找人給你買車票,你要留,那你得想好了今後幹個啥事由,說起來,你都是奔四的人了,你家的丫頭都上中學了吧?一大家子人可都指著你哪!慎重,慎重啊!”
方孝義被皇甫淳說的無語,他比皇甫還大四歲呢,按照那年月的算法,他都三十七了,可以說,這十幾年他在京城算是白混了。從前清的舉人,到後來保定軍校的小吏,雖然沒有吃啥大苦頭,可實際上也是沒啥前途。
說起來,方孝義也是個文化人,那年月,前清遺留下來的舉人能有幾個?可這方孝義從落榜之日起就沒看中自己原來的那個身份,他到京城裏去活動,當時想著的就是“棄文從武”,可惜,他沒那個命不說,也不說那塊料。
在前清,皇甫淳後來都混了個正六品的官職,可是方孝義最後不過是一個從八品的小吏,等快到民國的時候,有又活動到了保定軍校裏,這回想明白了,不為官隻為財,去幹軍校裏的軍需官,這軍需官實際上就是管著一幫學生的吃喝拉撒睡,看上去似乎能撈不少,可是,那個時候的軍校有多少學生啊?辦校了12年,總共才有一萬多學生,就算是每個人給你方孝義都孝敬,能有幾個錢?
所以說,方孝義在保定混的也就是個小康溫飽,要說錢他是真沒有多少。
民國後,靠土地發財已經不可能了,鄉下的地主還在,可地主想要手頭寬綽,那必須要在城裏開買賣,方家也是如此,田裏的收成就那麽多,家裏的老人也都不在了,沒有老人的家誰來主事?按排行該是他方孝義,可是方孝義在外當差十幾年,家裏的事情就沒管過,人家老家的人不會等你啊,你不回來怪誰?
幾天後,方孝義倒是穿的光鮮了不少,新衣裳嘛,可是他的心情卻是糟透了。
“怎麽了老哥?你這幾天的臉色可是不大好啊。”這天,皇甫淳看到從外麵回來的方孝義,連忙關心的問道,“是不是又有啥難處了?有難處隻管說,我這裏多的沒有,幾十塊錢還是騰挪的開,要不,我先給你去買張車票?”
“通達啊!我這回是真崴泥了!”方孝義愁容滿麵的說道,“我想喝點,不用準備啥好菜,炒個黃豆就成,我這心裏憋屈的厲害,這日子沒法過了!”
“哎呦!哥哥你可要往開嘍想,千萬別整這個景!成,今兒我不回家了,我就在店裏陪著哥哥喝兩口,有啥話你跟我說,說起來,咱們桐城當年進京趕考的舉子裏就剩咱倆了吧?那老哥幾個好像都不在了。”皇甫淳給方孝義說著寬心話。
“在老家還有倆,不過都七十多了,當年他們趕考的時候就五十多歲了。”方孝義有皇甫淳陪著說話,心情似乎好點了,他歎口氣又接著說出一番話來。
“老家那邊出變化了,我爹幾年前就不在了,去年,我媽也不在了,那個時候我軍務繁忙沒趕回去。到現如今,在家裏說話算數的是二房的,也不知道是找了誰給他撐腰,他們把家分了,給我留了一百畝地和一個單進的院子,兩個店鋪都沒有,我媳婦發來電報,讓我趕緊回去,說再不回去,家裏啥也落不下了。”
“那你趕緊回去吧,你媳婦說的沒錯啊!”皇甫淳想想後勸道。
“我要還是個少校軍需官,那我回去肯定成,可我現在是個啥?回去?我拿啥跟他們說?我這還指望他們給我寄錢來好還你的賬呢!現在倒好,全泡湯了!”
到了這個時候,皇甫淳才算是明白方孝義是掉進夾縫裏了,左右為難。
“這個事情啊你也別著急,俗語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啊,這個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是,你好歹也是個科班出身的舉人,幹別的不行,去學校當個老師不成問題,許多前清的秀才可都是去當老師了!”皇甫淳又開始滿嘴跑火車的安慰人了。
“特麽的我是舉人,不是秀才!”方孝義又有些惱火了,的確,當秀才的去教書的不少,可是當舉人的去教書……很少,至少他還沒聽說過。
“成成成,那個啥,咱們也別格家裏吃了,走走,我帶你去附近的德義齋,那館子不錯,這會兒正是他們的淡季,打折,咱們去了也能舒坦的當回大爺。”
“德義齋?還淡季?打折?你這都是什麽啊?我可不吃齋的!”方孝義說。
“唉!你這舉人可真是白瞎了,齋的含義就是吃齋念佛嗎?”皇甫淳鄙視的看著方孝義,“這個字在上古時期就有了,那個時候佛教在哪裏都不知道!”
“啊?還有這一說?喂,我小時候塾師可沒跟我說這些!”方孝義說道。
“塾師教的自然是應景的,他要是行,不早就高中了?這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各人的道理,齋字的原意是‘戒潔’,也就是在進行各種儀式的時候,要把自己清理幹淨,要注意各方麵的衛生,後來演化到精神上麵……”
“什麽叫精神上麵啊?你這說的也太玄乎了吧?”方孝義攔住皇甫的話頭。
“是你不學無術!比如,祭祖祭天的時候,你心裏不能想著亂七八糟的齷齪事,這就是精神方麵。後來佛教傳入,這個字被他們借過去了。其實,齋這個字在許多文人的概念裏就是安靜和素潔,所以,他們管書房啥的叫‘書齋’,給自己隱居的地方叫啥啥齋……”皇甫淳的一番話讓方孝義見識到了他的學問。
“我明白了,你這附近不是還有個榮寶齋嗎?那可是著名的南紙店!”
“是啊!這齋字透著文雅高潔,所以,一些開飯館的也借來用,到底是不是素菜,不能看是不是有齋字,而是要全麵的看,比如素芳齋啦、五芳齋啦等等那是素菜館,可是德義齋這樣的肯定不是!從字麵上看那就是咱們老祖宗的東西,做學問,學新學,說破大天去你離不開這德、義倆字,所以啊,這德義齋是專門給學校裏的老師或者是有錢的學生準備的,現在是暑假期間,沒開學,那館子可不就是淡季了?咱們去了當然打折了!”說到這裏,皇甫淳哈哈大笑起來。
實際上大部分齋菜館還都不喜歡叫啥齋,叫齋的就未必是素菜館,可見,國人對老祖宗的東西分的很清。方孝義當年的塾師教搞的其實就是後世說的“應試教育”,是專門針對科舉裏八股文來教習的,至於精細到皇甫淳這樣?沒有。
兩人說著話,準備出門去德義齋,迎頭碰上了李誌清過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