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41章 第四十一章方孝義(4)

字數:3914   加入書籤

A+A-


    皇甫淳也沒有想到方孝義一去就能有那麽好的位置,在警局裏,也就是起草一些文案,給往來衙門寫寫公文,這樣的事情對前清舉人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皇甫淳更沒有想到的是,方孝義上班不到三個月就升任文牘科的科長了,月薪也從三十元增長到了一百五十元,可以說,方孝義算是走對路了。

    這天,重陽節,下午的時光,方孝義帶著自己老婆到天橋皇甫家來拜訪了,拿了不少禮物,大包小包提著,搞的皇甫淳和翠兒都不好意思了。

    “嫂子這是啥時候來的?咱們可是多年沒見了!”一見麵皇甫淳就趕緊叫翠兒出來陪著,“這是賤內翠兒,也是咱們桐城老家的,你們到一起說說話。”

    這也是老規矩,皇甫淳自然不能慢待了方家嫂子,皇甫淳前些年回家的時候還去看望過她,也不為別的,就是幫方孝義捎帶點東西,這一晃,方家嫂子已經快四十了,沒法子,方孝義找的是個“女大三”的媳婦,說起來還是翠兒的同宗堂姐呢,人家方家和張家在桐城可都是大戶,不像皇甫淳家是小門小戶的。

    “啊!你嫂子是前兩天才坐火車過來的,我寫信讓她把家裏分的那些家產都賣掉了,讓她帶著孩子到京城裏來,他們本來就是跟著我四處走的,原來在保定也是跟著的,現在,老家的那些東西不要了,也不像跟那些白眼狼繼續來往了,我想好了,就在這四九城裏紮下根來,咱不圖大度大貴,混個溫飽不是問題。”

    方孝義在旁邊絮叨著,兩家原來在桐城的時候走的並不緊密,可今天方孝義擺出的架勢可是一種過命的交情了,無他,這次皇甫淳是真的幫了他的大忙。

    皇甫淳趕緊招呼他到後院去,他這房子蓋的可是比方孝義剛買的宅子好多了。方孝義讓媳婦把老家的田地和院子全都賣了,這才有了點活錢到京城買了一處宅子,幾個月來,他思前想後,覺得還是得出來才行,要不,自己的兒女跟他一樣最後還是個土包子,隻有走出來,兒女才能見世麵,至於今後的發展就看機緣了。

    “難得啊!我們兩家可是地道的桐城老鄉啊!”坐下喝茶的時候,方孝義感歎的說道,“說起來,桐城人現如今在外麵做官的不多了,可是在外麵謀生的還是不少,現如今不實行科舉了,都學新學,我女兒也是剛剛考上了南開女子學堂,前些日子已經去天津了,剩下個小子也是在燕冀中學讀中學了,時間過的真快啊!”

    “是啊是啊,我的女兒都上小學三年級了,我也過了三十了啊。”皇甫淳說。

    “說起來,我還是得感謝你這同年加同鄉啊!現在,我在警局裏幹的舒心,差事也簡單,就我那兩把刷子在警局裏還是無出其右的,看來,我原來是走錯路了。我想好了,今後不管有多難,我就跟這兒紮下了,我要讓自己的兒女將來上洋學堂,讓他們將來不要像我一樣的因為沒有見識而落榜不第……”

    “嘿嘿,就是我們在那次中了進士又如何?”皇甫淳端著茶杯笑了,“當年甲辰科一共中了273名進士,這才幾年啊?還在台上的有幾位?都過氣了。”

    “我可是聽說甲辰科的榜眼朱汝珍現在還在宮裏當南書房行走呢。這都多少年了?說起來,他還是太迂腐了,連狀元劉春霖都在民國總統府裏當秘書了,他還死守著小朝廷幹啥?”方孝義說到這裏搖搖頭,“不過他們這頭幾名可也都落 不少好處,都被送出國去留洋了,說起來,我們還沒有出過國呢。”

    “想要出國還不簡單,隻要兜裏有錢就能出去,問題是,出去幹嘛啊?就說你吧,一句洋文不會,你出去還得找個通譯,要不,你連吃飯都找不到地方。”皇甫淳笑嗬嗬的跟方孝義打岔,“不過你我的兒女是可以走出去見世麵的,這也算是能夠彌補一下我們這一輩的遺憾吧!所以,你我得想法子給他們多攢錢。”

    “這個我知道,我現在的差事不錯,每個月的收入也不錯,而且,還時不時的有外快拿,嗬嗬,通達兄弟,你可是幫了我大忙了。”方孝義真誠的感激道。

    “方大哥,我提醒你啊,你在警局總務科可是個敏感的地方,做人千萬小心,你們那個衙門也是很特殊的,你心裏要有個數。”皇甫淳善意的提醒道。

    “這個我知道,誌清兄弟也跟我說了,我們這行啊,不管誰上台都用得著,所以,不怕砸了飯碗,隻要把主子伺候好了,我們就有口飯吃。”方孝義說。

    “下麵的人是這樣,可是你們的頭頭就未必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換一個掌權的,你們的頭頭就得換人,所以,對頭頭要小心留意,千萬別貼的太緊了,還有啊,你現在幹的這行當,用過去的話說就是刀筆吏,平時留心留德,一個字能讓人雞飛狗跳,一個字能叫人感恩涕零,這個分寸你要把握好。”皇甫淳又說道。

    “是啊!這不,剛剛就有出紅票的,現在也不興砍頭了,說是要拉出去吃槍子,我是文官,看不得這個,那文書也是照本宣科的官樣文章,說起來,幹哪行都不容易啊,前些日子,我碰見了原來在兵部衙門裏的同僚,他那時還高我一等呢,結果現在在菜市口那邊賣菜呢,說起來都唏噓的很。”方孝義說完歎口氣。

    兩人正說著話,李誌清和小蘇子前後腳的也來了。現在,小蘇子可是不敢胡來了,有皇甫這個大師兄管著,他得老老實實的在大學裏上課,不過這小子的文章寫的不錯,已經先後在一些雜誌報紙上發表了豆腐幹大小的文章,對此,皇甫淳還是很鼓勵的。而那個李誌清已經是警局裏緝拿罪犯的大拿級人物了,原來不過是掛個副局長,現在可是實錘的副局長,隻不過管的還是刑事案件。

    “你們倆的事情都辦完了?”看到這倆人,皇甫淳就問道。

    說起來,今兒是重陽節,按照老禮,那是得給先人掃墓的,許多人以為掃墓隻是清明,其實不然,掃墓是分春秋兩次的,為什麽呢?因為這兩季是氣候交替的坎兒,比如,經過一冬的雨雪寒風,墳頭多少受損,清明就得去重新培土加高,要不那墳頭就塌陷了。重陽也是一樣,夏季雨水大,烈日毒,到了重陽的時候,也得去給墳頭修修,要不抗不過這冬天的風寒冰雪,來年去找墳頭都難。

    重陽恰值秋高氣爽的節令,所以,許多人家在修墳後也順便逛逛,哪兒最方便逛啊?還不是墓地附近的山頭?於是就有了重陽登高的說法。

    皇甫淳是一大早就去師母家,他早就預備好了馬車,接上師母一家去萬泉莊那邊給師父祭拜掃墓,說起來,師父詹眷誠一晃已經離開一年多了。中午時分才把師母送回宅子,然後他才回到天橋自己家,沒想到方孝義卻帶著媳婦來了。

    小蘇子是一大早坐火車去了山上的廟觀,給師父淩霄子掃墓,然後又坐火車返回來的,而李誌清卻是沒有這些麻煩事,他在家裏又不是老大,父母還健在呢,不過是上午在局裏給有事的同僚替替班,下午沒事了就奔皇甫家來了,又想蹭飯。

    說起李誌清常來蹭飯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李誌清能在皇甫這裏學到不少新東西,尤其是那些從西方翻譯過來的偵探書,這是李誌清當下最愛看的。其次,是翠兒嫂子做的飯的確好吃,翠兒的做法與北方人的粗糙做法是完全不同的,這翠兒畢竟是南方人,做飯做事很是精細,哪怕就是下碗麵條也是湯水分明,不像北方人那樣,一勺臊子麵蓋上去就算完事,人家這邊可是分的清楚,吃的精細。

    皇甫淳開店也一年多了,錢也是沒少賺,以他的眼力,時不時去各個地攤上撿漏不是啥難處,而現如今許多丘八將軍想要與那些文官打成一片,不踅摸點文雅的玩意不行,像前清八旗子弟那樣的遛鳥鬥蛐蛐的玩意是上不得台麵的,你得多少玩點高雅的,不信?看看你那些北洋的將軍們,但凡有點名氣的都會留下“墨寶”,為得啥?給自己臉上抹點文化色彩唄,別說,有幾個寫的還真不錯。

    “現在在京城裏當家的是直係,可實際上各地軍閥又紛紛抬頭,別以為一次直皖作戰就可以結束這種爭鬥,我猜測,用不了多久,這些人還得撕巴起來。”

    吃飯的時候,皇甫淳意味深長的對方孝義和李誌清說道,小蘇子呢?早溜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