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42章 第四十二章守常兄弟(1...

字數:4125   加入書籤

A+A-




    “不是吧?還要打?”方孝義漏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而李誌清卻是默默點頭。

    “通達哥說的有道理啊!我們在街麵上就碰到好幾次兩係軍人相互不買賬的事情,直係是老牌的軍隊,可是那奉軍現在都不叫奉軍而叫奉係了。”李誌清說。

    “這有啥區別?奉不就是說他們是奉天那邊的嗎?”方孝義還真是個棒槌。

    “不一樣啊,以前叫他們奉軍是因為他們僅僅是在東北那邊發展,而叫奉係則是說明他們收編了一些皖係的人馬啊!也就是說,他們在關內也有人追隨了。”皇甫淳輕聲的給方孝義解釋,“我聽秦子文說,被湖南人趕出來的張敬堯好像就投靠了張作霖,他收攏了被打散的皖係人馬,張作霖好像給了他一個師長的位置。”

    “這個我們也聽說了,有好幾個原來藏在關帝廟附近的皖係軍官,就是被奉係的人拿著張敬堯寫的信跟著走的,我們這些警察也沒有辦法。”李誌清說。

    “這樣說起來,更是天下大亂了啊!”方孝義似乎明白了,“原來有袁項城壓著,那些軍閥都還不敢動,可現在,連北洋三傑都趴下了,這事情……”

    “對啊!原來的幾大頭目還講究一些,可是這些老帥們死的死病的病,剩下這些新起來的將領……事情真的很難說啊!”李誌清搖搖頭歎息道。

    “這北洋軍從一開始走的路數就是家天下,正是因為他們這樣,所以才有了今天之變。”皇甫淳端起酒杯來泯了一口,“當年,有袁項城鎮著,下麵的人不敢亂來,可到後來,袁項城搞了個登基,他就算是不死,怕也鎮不住了。”

    “袁項城要是在,起碼段合肥就不敢那麽跋扈,當年袁項城要稱帝,他不也是隻敢以辭職來表態嗎?他辭職了,他的手下可沒有辭職,還不是接受了袁項城的諸多冊封?實際上,丘八就是丘八,那些老帥們在,下麵的還是不敢太鬧的。”方孝義此時也說道,“現在好了,段合肥下野了,馮國璋死了,王世珍也當起了老好人,根本不管事,你讓那些沒人管的小崽子們能不出來鬧事嗎?”

    其實,皇甫淳對這北洋老一派人物是知之甚深的,畢竟他在一年多前還是在台麵上忙碌的,他知道,今日的禍種實際上就是老一輩的腐儒思想給慣出來的。

    說起這北洋最早的一批幹將來,還真是要比後來的那些軍閥強多了,這些人裏多半都是本來想走正途,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成為武將的。就拿北洋三傑之首的王士珍來說吧,他曾經被尊稱為北洋之龍,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在最關鍵的時候犯了一個莫大的錯誤,事後不僅他自己懊悔,就連史學家都不拿正眼看他了。

    是什麽事情使當年名氣遠比北洋之虎和北洋之狗的北洋之龍王士珍在後世的各類書籍中不顯呢?一般對對曆史有點興趣的人都知道段祺瑞和馮國璋,可是鮮有幾個人知道王士珍的,固然有王士珍當時不在風口浪尖上的原因,而他在民國初期幾次站錯隊才是他不被後世書寫的真正原因,人家是晚節不保,他是糊塗。

    大家知道的是王士珍參合了張勳的複辟,也擁戴了袁項城的稱帝,這都可以說是他封建思想在作祟,可是當袁世凱向他征詢重用蔡鍔的意見時,王士珍說出來的話就不那麽出以公心了,而是完全為了他們北洋係小集團考慮了。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北洋係雞犬升天,其實在那個時候直皖兩係的已經暗中湧動了,段祺瑞和馮國璋明爭暗鬥,弄得袁世凱也覺得麻煩,民國四年,也就是在一九一五年,段祺瑞以辭職相威脅,袁世凱就考慮重用在京擔任經界局督辦的蔡鍔,為此袁世凱找王士珍相商,王士珍的一席話徹底的打消了袁世凱的念頭。

    王士珍這樣說,“鍔乃南人,且對總統頗異之,如用之,北洋諸人心將寒。”

    王士珍當時是既不想得罪段祺瑞,同時也不想讓軍權落入北洋係之外的人手上,所以,他說出了那樣的話,還用“北洋諸人心將寒”的語句,把袁世凱給徹底的繞進去了,從此不在提蔡鍔的事情,最後,他的倒台和病死,都與蔡鍔有關。

    如果當時蔡鍔能夠在袁世凱身邊擔當重任,最起碼可以製約袁世凱的稱帝,如果袁世凱不稱帝,老老實實的做民國的“華盛頓”,也許曆史就要重寫了,可惜,曆史是沒有如果的,袁世凱也好王士珍也罷,都無法擺脫他們固有的曆史觀,說這是封建社會的慣性也行,說是封建餘毒的繼續泛濫也對,反正他們都錯了。

    一年後,袁世凱臨死時大呼“他害我!”可沒人知道這個他到底是誰,後世有人說這是指他的兒子,可焉知這裏指的不是王士珍呢?在袁世凱身邊諸多謀士謀臣裏,有幾個是可以讓袁世凱完全信任的?那幾個可以讓他信任的人裏,但凡有一個出來給袁世凱說道說道,剖析剖析,袁世凱會傻得去當皇帝?

    縱觀民國初年的幾任總統,要說功績最大,成效最高的還是袁世凱,可是,他最後的登基把這一切都給毀掉了,還讓他遺臭萬年了,真是造化弄人啊。

    哥仨喝完酒,又開始喝茶,反正方孝義和李誌清都是警局裏的高官,根本不在乎啥宵禁不宵禁的,難得有機會在一起吹吹牛,暢談一下時局國事,換個地方,沒人能談,就是方孝義和李誌清哥倆到一起都沒法談,隻有在皇甫淳這裏,哥倆才啥都敢說,也敢問,這就是皇甫淳的本事,也是皇甫淳的魅力。

    就在這個時候,家裏的老媽子過來傳話,說是有個先生找老爺。

    皇甫淳現在是老爺了,沒法不是,三十多歲了,家裏又趁倆錢,翠兒嚴守婦道,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請人也是不行,於是,原來給看房的老媽子又回來了。

    “哦,我出去看看。”皇甫淳站起身向大門走去,剛剛伸出頭就看到了熟人,“哎喲!是守常兄弟啊!我聽說你升教授了,來來來,裏麵坐,哥幾個喝茶呢。”

    來的正是陳乾生的好友李守常,此時已經是北大教授了,見到皇甫淳很是高興,一聽還有人在一起喝茶,那就更是開心了,兩人笑著向客廳走去。

    “今兒不是重陽嘛,學校裏也是要放假的,我這是從老家回來,剛下車,想起你這地兒來了,還是你師弟蘇結清告訴我的,我到胡同口一打聽,感情這裏的人都知道你,說你是個心腸好的老板,哈哈,我就過來準備蹭頓飯吃了。”

    “一個堂堂的大學教授,還跑到我這小戶人家來蹭吃蹭喝?太不講究了。”

    兩人是一路走一路相互打趣,說的兩人都哈哈大笑,看上去還真是好友。

    “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北大教授李守常,這兩位都是警局裏的人,這是方孝義,是我在桐城的老鄉,也是同門的舉子,這個是李誌清,眼下警局裏刑偵方麵的大拿,說起來也是機緣巧合,大家都是重陽放假,都到我這裏來蹭飯了。”

    皇甫淳毫不在乎的調侃著哥幾個,方孝義李誌清倆人卻都恭謹的站起來向李守常抱拳行禮,大學教授,那可是不得了啊,那是有大學問的貴人啊。

    這個時候,皇甫淳他們是吃完飯在喝茶,再吃?吃得下去嗎?皇甫淳也就是那麽一說,隨即叫老媽子給李守常下上一碗打鹵麵,再給他沃倆荷包蛋。

    李守常也不客氣,等到麵端上來,也不在乎哥幾個看著,唏哩呼嚕的一通海吃,還要了幾頭大蒜嚼吧嚼吧,那樣子特舒服,順手把自己帶來的基本小冊子遞給了皇甫淳,李誌清也抓過一本看了起來,而方孝義則是端坐著喝茶。

    “這上麵說的對啊!守常大哥,這小冊子能給我帶回去看嗎?”李誌清問道。

    “這些本來就是給通達哥的,他是個有智慧的人,讓他看看,也許會有更深的理解,我啊,這是下車後順道從旁邊的書局裏買的。”李守常說道。

    聽著李守常的話,皇甫淳眨巴著眼睛沒有說話,他知道李守常剛才說的都是客套話,當年在四九城裏有幾個書局他皇甫淳還不知道嗎?車站邊上根本沒有,想必這次李守常就是來找自己的,見有生人在,不好直說罷了。

    “你們兩個也該走了吧?都要上燈了,再說了,方哥的媳婦可是小腳哦,走夜路不方便,這樣,我叫胡同裏的張師傅用洋車送你們兩口子。”皇甫淳趕人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