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53章 第五十三章糟爛的政局(...

字數:4116   加入書籤

A+A-


    外蒙那邊發生的變化,讓京綏鐵路的建設變得格外緊要,所以,皇甫淳也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幫助鄺孫謀盡快的把鐵路修完,功夫不負苦心人,京綏鐵路終於在民國十年的五月一日全線通車了,此時,距離剛開始動工已經足足有12年。

    “通達啊!京綏鐵路算是修完了,可是整條線還是沒有完啊,按照原來的計劃,這條鐵路可是要修到包頭的。現在,又是資金問題無法落實。”

    在京城的六國飯店,鄺孫謀把皇甫淳叫了過來陪他一起吃早餐,這鄺孫謀是留洋的,對於這西式早餐很是鍾愛,隻要有機會就會擺擺樣子,皇甫淳也就跟著蹭一頓,說起來,鄺孫謀也是一個花甲之人了,皇甫淳還真是以師叔待之。

    “您該不是又想叫我幫您去討要資金吧?鄺師叔啊,我現在可是不在位啊!”

    “那不是啥問題,不在位可以叫你在位嘛!交通部那裏我還是說得上話的!”

    “師叔,我可是在丁憂啊!這還沒滿三年呢!”皇甫淳一副苦瓜臉的樣子。

    “丁憂怎麽啦?可以奪情嘛!大不了我給徐大總統寫個條陳,相信徐大總統是會馬上批複的,你回來,還是當襄理如何?現在薪水都漲了,到時候給你開二千大洋一個月如何?這不比你成天在鋪子裏守攤好得多嗎?”鄺孫謀說道。

    “那您是不是先跟我師母打個招呼啊?這個話您能開口嗎?”皇甫淳狡黠的看著鄺孫謀,“我師母現在身邊隻有兩個小兒子,都在讀書,我這可是隔三差五就得過去問安的,要是跟著您去了歸綏那邊,這個話怎麽解釋啊?”

    聽了皇甫淳的話,鄺孫謀還真就是低頭不語了。說起來,當年把詹眷誠從廣州的那裏拽出去的關鍵人物也是鄺孫謀,是鄺孫謀推薦詹眷誠出來修鐵路的,自己修鐵路的許多法子和技術,也是後來跟著詹眷誠才算的完善了沒有學完的學業。

    “自打師父離開後,師母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作為師父唯一的弟子,要是離開京城的時間長了,這個就說不過去了,不如這樣,我給您守在京城了,還是按照老規矩,掛個啥顧問啊的名頭,您給不給薪水無所謂,需要我跑腿的時候我一定會去跑,平時我就不去公司裏坐班了,如何?”皇甫淳給了鄺孫謀台階。

    “好吧!看來,你小子是既要盡孝,還想盡忠,從古至今不能兩全的事情被你小子給玩了個提溜轉!我那師兄果然沒有看錯你,既然不坐班,薪水就按照八百一個月好了,我們廣東人喜歡這個口采,現在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交通部裏活動,想法子把前期的款子撥下來,這樣我那邊也好準備。”鄺孫謀這是退了一步。

    聽了鄺孫謀的話,皇甫淳的臉上更是為難了,“當下,北洋政權就沒個定性,一會是這個當總理,一會是那個當總理,就說這交通部吧,葉恭綽眼下要是還在總長的位置上,那好說,我去忽悠他,可現在新上任的總長叫張誌譚,對此人我可是完全不熟悉啊!你叫我如何去忽悠?這個事情看來急不得,我慢慢留心吧。”

    話說到此,鄺孫謀知道再議論下去也是沒有結果,隻能點點頭,“盡人事看天命吧!吾輩想要做成點事情,必須得有水滴石穿的功夫才行啊!”

    其實,皇甫淳是知道張誌譚是誰的,隻是,他還不能直接的說出來。這張誌譚與上一任的葉恭綽不一樣的是,張誌譚是個北派人物,與直係靠的更近,他也是前清時期的舉人,更重要的是,他是直隸豐潤人,也就是後世的唐山市豐潤區。

    在豐潤,張家可是有名的,其中就有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而這個張誌譚就是張佩綸的侄子,他的父親張佩緒就是張佩綸的親弟弟,如此順下來,皇甫淳焉能不知道其人呢?他的鋪子可是叫“張記書局”呢。問題是,原來的那個張老板典出鋪子後就作古了,而張誌譚這一脈皇甫淳還真是不怎麽熟悉。

    那個年代的大家族都不簡單,往往過了三代後就花開多枝,比如這個張誌譚在家裏就排行十一,他自己也有八個兒子二個女兒,稍微不注意,親戚之間都連不上,不過到了後世,這張家出了一個有名的丫頭,那就是作家張愛玲。

    皇甫淳知道師叔鄺孫謀的心思很急,而在當下,許多事情是急不來的。在此之前,鄺孫謀修建從大同到歸綏的鐵路就是皇甫淳給葉恭綽出的點子,用京張鐵路的收入去幹的,現在鐵路修完了,新上任的張誌譚就下令停掉了這個撥款。

    眼下的北洋政權算是直係在掌權,這張誌譚就與吳子玉走的很近,頗有些當年伯伯張佩綸給李鴻章出謀劃策的味道,也正因為有了張誌譚這樣的文人謀士圍在身邊,吳子玉一時半會都想不起在關鍵時刻幫他出點子的皇甫淳了。

    說起這些北洋的將領來,幾乎個個家裏都有“謀士”,實際上也就是前清那會兒的“師爺”,皇甫淳一直不原意去幹那樣的角色,這也使得吳子玉不得不尋找原意幹的人,而這張誌譚就屬於這類人,結識了吳子玉後,從原來的輔助官一下子就成了交通部的總長,大家都知道,這交通部在當時可是肥的流油啊。

    “師叔,這段鐵路修完了,您老也該回老家去看看了,趁著現在一切未定,回去省親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以您現在的地位,不回去不是錦衣夜行嗎?”

    “是啊!我也該休個假了,可是這邊的事情我放心不下啊!”鄺孫謀說。

    “您老隻管放心,在這京城裏不是還有我嗎?我向您保證,如果那些丘八沒有在今年掐起來,我一定想法子說服張誌譚,讓他繼續用現在已經通車的收入作為後續鐵路修建的經費,不過是數量多少而已,但是,有盼頭總比沒期望的好。”

    “嗯,今天就是這句話讓我聽著舒坦,不過還是要盡可能的多要點,修張家口到大同的鐵路時我還不到五十歲,可你看看,現在我都六十多了,再拖下去我是等不起了啊!”鄺孫謀不無傷感的說道,“我是希望在有生之年把這段鐵路修完,這樣我也能閉上眼睛去見我那同學了,當年,我們去了那麽多人學習,隻有他和另一個人是學成畢業的,我們……都沒有拿到畢業證啊,想起來真慚愧。”

    對這第一批送出去的學童,皇甫淳也是有所了解的,真正學成回來幹了本行的隻有自己的師傅詹眷誠,其它人,要麽沒有畢業,學了個半拉架子,要麽回來改行幹了別的,學非所用,如此算下來,成功率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幾天後,鄺孫謀還真就去了南方,這邊的一攤子……除了公司的幾個人外,下麵幹活的工人都遣散了,而那些工程師也都去了別的地方謀差事去了。

    鄺孫謀走的時候,原來的公司還是繼續掛著牌子,可是人員就沒剩幾個了,與其說是公司,還不如說是一個留守處,皇甫淳被鄺孫謀聘任為留京辦事處的主辦,而在歸綏和沿途的那些辦公地點全都交給鐵路運行公司了,那些股東們也都紅著眼睛盯上了鐵路運行後的收益,至於後麵還怎麽修?沒人管。

    這天,皇甫淳從留京辦那邊回來,見到李誌清正在後屋喝茶等著他呢。

    “誌清兄弟,是什麽風把你給吹過來了?今兒清閑?”皇甫淳說著脫掉大褂,“這天可是一天比一天熱了,回頭叫夥計去買幾個西瓜回來……”

    “大哥,你說的那幾樣東西我最近可是有消息了。”李誌清看了看外麵沒人才說道,“你說的那個人最近好像得罪了什麽人,正在想法子開溜呢。”

    “你這沒頭沒腦的說的啥啊?我聽著暈乎!”皇甫淳啞然的看著李誌清。

    “咳!是我沒說清楚,就是那個騙了你師弟寶貝的那家人,那個姓王的!”

    “哦,你是說王克敏?他現在不還是在銀行裏當著大班嗎?”皇甫淳說。

    “對對對!就是他,最近是直係當政,讓他搞點錢,可是這家夥就是不給,雖然有王士珍罩著他,可現在王士珍也不出來示事了,人家也不怎麽在乎了。”

    “我記得他可是與日本人往來密切啊!難道說他沒有去找日本人?”

    “日本人現在把重點都放在關外的張作霖那裏了,現在奉係說直係分配不公,已經吵起來,就差直接翻臉了,我看他們之間早晚也得掐起來!”李誌清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