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63章 第六十三章以茶會友(2...

字數:4090   加入書籤

A+A-




    “大哥,打茶圍是指去青樓飲酒作樂,隻是比那眠花宿柳強那麽一點點,咱們是文人,是正經文士,那樣的地方自然與我們無關,你不知也屬正常。”

    “你們似乎都知道,那是不是你們也涉獵其中了?”馬幼漁臉色一變,目光炯炯的掃視幾個兄弟,“一個二個的,都忘記了家訓了嗎?”

    “瞧大哥說的,沒殺過豬,還沒見過豬跑嗎?”皇甫淳適時的出來解圍了,“就是偶爾因為一些原因必須去一次兩次,那又如何?萬綠叢中過,片葉不沾身嘛!實話說,我在鐵路衙門應酬的時候,那樣的場合可是沒少見。”

    “不要拿《牡丹亭》裏的故事跟我說,我知道那個意思!”馬幼漁說道。

    “嘻嘻!幼漁先生,我說的可不是《牡丹亭》裏的,而是《金剛經》裏的啊,兩者在境界上可是不一樣的!湯顯祖不過是借了佛家的一句話而已。”

    皇甫淳雖然笑嘻嘻的,可連稱呼都變了,顯然,他是在諷刺馬幼漁的迂腐。

    “啪啪!”馬叔平高興的鼓起掌來,對皇甫淳說的典故他是清楚的,“湯顯祖寫《牡丹亭》的時候,借《金剛經》裏這一句,做了一首詩,最後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這本來是描述男女堅貞不屈的情愛的,可是現在……唉!”

    “哈哈哈……”皇甫淳被馬叔平那一聲長歎給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皇甫淳的小聲掩蓋了馬幼漁的尷尬,他是學文的,主攻方向又是語音標準,對於其它雜學他顯然不如皇甫淳和自己的四弟馬叔平,剛才他的確是搞錯了。

    “通達兄說的是‘萬綠’而不是湯顯祖詩句裏的‘萬花’,一字之別含義是完全不同的,這點讓在下著實佩服啊!”老五馬季明頗有感觸的說道。

    本來馬幼漁已經被皇甫淳的笑聲給遮過臉了,可是五弟卻實打實的點出了他誤解的地方,這讓馬幼漁的老臉又熱了起來,表情也有些不自然了。

    “幼漁大哥萬不可認真啊,這說起來,我們玩古董的人往往雜學多,精專少,有時為了求證一些物件的真偽,也不得不摳摳字眼,琢磨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皇甫淳又適時的替馬幼漁圓場,本來還想說“也許大哥對佛家一道生疏”的話語,可又一想啊,還是別那樣說,自己也不知道這馬家是不是真的不熟悉佛教,沒來由的去猜度人家是不對的,所以也就把話咽了下去,沒說。

    “這點我同意,大哥總說我喜歡看雜書,我那也是沒辦法啊,就說眼下吧,那些太監個個都在盜賣宮裏的物件,尤其是以字畫和瓷器為多,還有許多珠寶,珠寶那些東西沒啥好說的,不過是裝飾品,談不上有多深的文化內涵,可是那些字畫和瓷器就不一樣了,最近,我已經幫好些人去看過了,實話說,有些我還真不摸門。”馬叔平接過話頭,猛然想起了什麽,轉身拿起一個畫筒。

    “你瞅瞅我,把要辦的事情都忘記了。來,我這裏有一幅畫,說是郎士寧畫的,這個洋畫家的風格我不熟悉,看不準,說這畫的價格也不高,可郎士寧是名人啊,如果確定是他的畫,這就值得保存和研究了。”說著話,馬叔平拿出了畫筒裏的卷軸,然後就站了起來,“來,通達,你昨兒個可是答應過我的。”

    五弟馬季明很配合的過去幫助四哥抻開了卷軸,一副雙駿圖出現在畫麵上,看上去非常逼真,而且畫風與國人的文人畫迥然不同,馬幼漁看得直點頭。

    “怎麽樣?350塊銀元值不值?”馬叔平很世俗的問了一句。

    “不值!此畫是近些年學習西洋畫法的人偽作的。”皇甫淳看了一會後說道,他用手摸了摸畫麵,還用鼻子伸過去聞了一下,“這畫是叔平兄買的?”

    “不,是學校裏的一個教授買的,他說看上去還是不錯的。”馬叔平說。

    按理說,這馬叔平也是博古通今的人,可他熟悉金石雕刻,卻對書畫方麵差一點,在這個方麵,他也知道自己的短板,正因為吃不準才帶來讓皇甫淳看看。

    “通達,你說說這畫不對的道理,讓我們也見識見識。”馬幼漁也來了興趣。

    “第一,這郎士寧在華五十餘年,都是在宮裏當畫師,所以,他的畫很難流傳到民間,但,也不是絕對沒有,而他的畫風顯然是結合了西洋畫和我們的畫技,根據我對清廷的一些了解,當年康熙留下他,就是因為他畫馬很獨特,雖然不是傳神的畫法,可是逼真的很,所以,流傳在民間的以神駿圖為主,後來的乾隆欣賞他畫的狗,所以,郎士寧五十歲後基本上不畫馬了,這個落款是不對的。”

    隨著皇甫淳的說話,馬叔平立即找到了落款,上麵竟然是乾隆十八年。

    “還有啊,郎士寧是西洋意大利人,他不善漢文,所以,他的畫作要麽是沒有落款,要麽是由當時的禦書房行走代筆,這裏的落款卻是沒有注明。”

    馬家幾個兄弟聽皇甫淳如此一說,都理解的點點頭,他們都知道,這漢字的書寫必須要有童子功,否則,寫不好的,寫出來的風格也不一樣,而這郎士寧來華的時候已經二十老幾了,不可能有童子功,可這落款上的字明顯是有童子功的。

    “另外,這個畫用的紙張是近幾十年才流行的新法製造的,紙漿在成紙之前要用漂白粉浸泡,而在乾隆那個年代是沒有漂白粉的,為了讓畫紙顯得白淨,紙漿要經過多次淘洗,選用上好精細的各種原料,經過十幾道工序後,得一年時間才能製成。而這個紙張略顯粗糙,顯然,是現在一些用洋法生產的宣紙。”

    說著皇甫淳又仔細的撚了撚畫軸下麵的一個地方,“我在看一些青史的書上說,乾隆年間,宮廷作畫用紙主要用的是高麗紙,這個紙顯然不是。”

    “這個你也看得出來?還有,你剛才還聞了聞,這有什麽說法?”馬叔平驚愕的看著皇甫淳,“通達老弟,我還真不知道你對宣紙還如此的精到啊!”

    “古法生產的宣紙裏,為了防蟲蛀,是加了些許藥材的,新鮮的時候不大容易聞出來,可是一百多年過去了,宣紙的基料和裱糊的漿料早就幹透,那藥味就會慢慢的顯現出來,正是靠這個味才能驅蟲防蟲啊。”皇甫淳隨口說道。

    “你難道去過紙廠或者是造紙的作坊?對這些如此熟悉?”馬幼漁問道。

    “唉!在下出身清貧,家裏祖傳的一間南至鋪子,到我父親已經是三代經營了,你們說,我對這宣紙能不熟悉嗎?那些造紙的作坊就沒有不想法子提高產量降低花費的,現如今有了從西洋弄回來的各種藥劑,加進去是事半功倍的,原來要一年才出上一批,現在,半個月就成了,要不現在的宣紙會那麽便宜?”

    “哦!原來如此,通達說的有理啊!”馬幼漁點頭欽佩的說道。

    “看來老趙這次是要破財了,可是這郎士寧的東西怎麽會有人去作偽呢?”馬叔平不解的問道,“按說,郎士寧的這個畫風並不受到國人所喜,畫意似乎也單薄 點,這作偽出來畫作要是賣不出去砸在手裏……不是虧大了?”

    “能虧什麽?一張宣紙不過幾個大錢,動筆畫畫而已,憑著看過的記憶,隨手描畫出來一點不難,重要的是,這人學過西洋畫法,隻不過他不知道這種帶有立體感的法畫是在不到一百年前才發展起來的,在此之前,就是西洋畫裏也是沒有的,即便是有,也很初級。你們剛才看這畫很傳神是不是?就是立體畫法的影響。而很早就來到了東方的郎士寧他是沒有學會這種畫技的。”

    清朝末期,許多華人留洋海外,幾乎全盤接受西洋的畫技,殊不知,對當時的歐洲畫派來說,熟練掌握光線明暗,三維立體畫法的人其實也不多,真正發展起來也就是在皇甫淳說話的這個時期,在歐洲保存下來的文藝複興時期的壁畫、油畫等等,也都是平麵的畫法,有的根本就是白描,從達芬奇開始,光線的明暗和陰影、遠近的視角差異等繪畫技巧才逐步的出現,真正成熟是在十九世紀的末期,從單純的畫家技能逐步發展到了繪畫的視覺理論。也正是這些新理論的出現,才吸引了一批華人前往歐洲學習現代繪畫,其中就有徐悲鴻等著名畫家。(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