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年代_第72章 第七十二章心照不宣(3...

字數:3875   加入書籤

A+A-




    皇甫淳提前給在張家口的車站打了電話,作為修這條鐵路的第一批人,尤其還在那邊與一群蒙古人打過交道的他,在當地蒙古人中的威望是很高的。正是由於皇甫淳提前給那邊的蒙八旗開辟了一條新路,還給他們送過去一批槍支,使當地蒙古人的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至今,那些蒙古人還在念叨他。

    皇甫淳是直接給張家口車站的警務室打的電話,找的是這個警務室的總辦鄔絲茅,當年,跟著修路的那支隊伍,在鐵路京張鐵路修完後,也是改變了編製,成為運行鐵路上的警察,關寶珊自然是留下來當了鐵路警局的局長,而他的大舅哥鄔絲茅也跟著一起,留在張家口車站當總辦了。

    而馮化民和小徐子則是受到皇甫淳的委托,讓詹眷誠報送去了保定軍校,後來成為了吳子玉的部下,現如今,一個是營長,一個在吳子玉的大營裏當副官。

    民國後,這口外附近的蒙古人是最早融入漢文化裏的,當年的康保鎮總管瑞奇現如今已經是民國二年設置的張北縣的縣長了。這說起來,瑞奇在清朝的時候混的不咋地,可到了民國卻是混的風生水起,現如今,也隨著大流,漢姓姓白。

    接到老熟人的電話,鄔絲茅自然是沒話說,直接去找白縣長,瑞奇一聽是“恩人”皇甫淳找他借腳夫,二話沒說就從自己的衛隊裏挑選了幾個強壯高大的派了出去,還叮囑那些人,“皇爺叫你們怎麽幹就怎麽幹,不許瞎打聽,也不許慫包。”

    在白瑞奇看來,說皇甫淳是恩人,那是一點也不為過。皇甫淳幫助他們最先開辟了與鐵路的聯運,開辟了口外的商道,後來還給他送來了快槍,正是這批快槍讓白瑞奇的隊伍很快就壯大了,有了商道,有了錢,白瑞奇又擴張了隊伍,方圓幾百裏就沒有宵小敢來犯嘀咕了,周邊的蒙族人對其是頂禮膜拜。

    辛亥時,又是他站出來讓周邊的蒙人圍在一起,在大局還未定的時候就宣布中立自治,後來,外蒙那邊脫離,又是白瑞奇對身邊人說出“隻有傻瓜才會放著參天大樹不靠去依仗老毛子”,所以,現如今已經年逾五十的白瑞奇在當地可謂是“德高望重”,新設置的張北縣縣長自然也就是他的了。

    白瑞奇的衛士們對當地也是熟門熟路,牽著馬直接就上了火車,到了沙城站才下來,而皇甫淳早就等在那裏了,說起來,那幾個人十多年前都見過皇甫淳的。

    皇甫淳之所以叫上這幾個人,還是怕路上遇上流寇,這裏說的流寇可不是一般的土匪,而是在兵荒馬亂年月裏打散的潰兵,那些潰兵也是很有眼色的,如果你是一個人,還背著沉重的包袱,對不起,那就吃定你了。可要是你身邊跟著幾個五大三粗的人,還都帶著家夥,那些人就會蔫乎的溜開,絕對不會找麻煩。

    從沙城出來走的就是山道,好在有馬,還不算是很辛苦,等到了吳三家,已經是擦黑了,這吳三家其實就是在道觀邊上二十丈開外新修的幾間平房,這還是皇甫淳拿錢給吳三修的,目的也就是不讓吳三住進道觀裏去,在皇甫淳看來,道觀是清修的場所,世俗人最好還是別進去,至少是對師叔的不敬。

    如果單純的給錢蓋房子,就能讓吳三不去?這怕是有點懸,就是吳三不去,會不會有其它逃難的,族裏霸道的人去呢?肯定會有,靠吳三在那裏阻攔都不一定能行,為此,皇甫淳放出話了,那裏是玄門之地,局外人貿然進入是要出事的。

    皇甫淳的這個話可以說還是叫人信服的,起碼趙員外就信。當年,趙員外就是找老道淩霄子算過一卦,結果奇準不說,還讓他發了個不清不楚。

    後來,趙員外的一個族弟不信邪,想要到觀裏去參觀,話裏話外的意思是想占為己有,結果,去的當天就摔了一個跟鬥,生生的把腿摔斷了,從此,周圍的人都信了,再也沒人敢打道觀的主意了,隻有吳三定期頂禮膜拜後去打掃。

    那人不知道的是,他的事情趙員外當天就給鐵路上的關寶珊打了電話,他們現在都是熟人,許多買賣也是聯手在做,關寶珊一聽,就覺得得告訴皇甫淳。

    說起來,在那段日子裏,皇甫淳是做了許多好事的,關寶珊自己知道,要不是皇甫先生的指點好關照,就他家的那點家底,辛亥年不被掃地出門就算是萬幸了。正是皇甫淳的關照和指點,使現在的關寶珊位居京綏鐵路警察局長,不僅官位高,收入也是頗豐,在京城的老宅上早就翻新加蓋了好幾進房子了。

    到了吳三的家,皇甫淳笑嘻嘻的扔給了吳三一個大油紙包,這是他在沙城街麵上買的熟食,然後才叫吳三燒水做飯,最後還要在這裏住一晚。

    吳三家修的可不算是四合院,是那種沒有尖頂的“平”房,然後在兩側又加蓋了兩趟平房,前麵再圍上一個院子,這是典型的修路隊工棚的模式。皇甫淳之所以給吳三蓋這樣的房子,一來是實用,房間多,可以多住人,二來也是對周邊匪盜的一種暗示,能蓋這樣形製的房子,該是什麽人家?

    其實吳三啥人家都不是,在族裏也就是寂寂無名,可現在,都知道他靠上了鐵路的大佬,不僅給了地,還給了房子,可以說,一下子從赤貧的佃農變成了小小的自耕農了,有人羨慕,有人說他是前世積德修來的福分。

    跟來的那些蒙古漢子壓根就不知道這趟來到底是為啥,開始還以為是要出把子力氣,可到後來,任嘛活沒有,還是領頭的看出來,就是給皇甫淳保駕的,於是哥幾個就格外警惕起來,到了地方還專門留人在外麵放哨,皇甫淳也不管,反正最後他是會給錢打發這些人的,他們知道的越少越是安全。

    蒙古人好酒,皇甫淳除了買了一大包熟肉和兩支燒雞外,還買了一壇子酒,反正有馬馱著,吳三弄好了飯菜後,皇甫淳就叫大家來喝酒吃菜,就連那個放哨的也叫進來了,說,你再怎麽警醒,能比得上人家這裏的三條家犬嗎?

    的確,農村養狗首先就是防賊的,不管什麽時候,農村裏都會有狗存在。

    哥幾個當晚就住在吳三家,第二天一大早皇甫淳就到觀裏去燒香,這個不用人陪,他自己去的。吳三告訴那幾個蒙古人,那個道觀是皇甫先生師叔的,而且,他師叔是有弟子的,現如今在海內外雲遊,要不,他也不會過來給人家看場子。

    對皇甫淳的這份孝心,蒙古漢子很是欽佩,以為這幾天是人家師叔的忌日,大家也就啥也不說了,等在外麵就是了,直到二個時辰後,皇甫淳出來,這才告別吳三,大家上馬離去。臨走時,皇甫淳給了吳三二十塊銀元,吳三都跪下了。

    從山旮旯裏出來就到了鐵路邊上了,皇甫淳熟練的找到了一個巡道工住的的地方,在那裏是有電話的,皇甫淳用鐵路電話聯係了關寶珊,了解了鐵路上的運行鍾點後,然後這才拿出了200塊大洋給了那幾個蒙古漢子的頭頭。

    “感謝的話我也不多說了,多謝你們的陪伴,回去代我向白縣長問好。我這就坐巡道車前往青園站,在那裏我會搭上返回京城的火車,這一路上讓你們辛苦了,抓點緊時間你們在天黑前能趕到沙城,到了那裏,你們回去就方便了。”

    說,既然這附近有青園站,幹嘛費勁巴力的去沙城呢?這裏是有區別的,這裏的青園站最早就是一個五等車站,每天隻有一趟慢車停靠,皇甫淳那天出來的時候根本就趕不上了,他早就預想到這一切,所以他約李三到沙城。

    其二,皇甫淳也是怕李三知道自己最後的落腳地方,所以,把李三給支到沙城去了,這也是皇甫淳小心辦事的習慣。就算是將來李三在外吹牛,也不知道這裏的道觀,否則,他也不會找白瑞奇要蒙古人過來護駕了。找關寶珊要幾個警察不是更簡單?可皇甫淳不那樣想,他這人小心慣了,絕不冒險。

    要說關寶珊,現在那也是交通部裏響當當的人物了,他的衙門設立在豐台,現如今,上下班都是坐汽車了,可想而知,這老小子現在混的如何了。

    而另一邊,王七最後還是寫信給王克敏,稟報了宅子被盜的事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