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校場比箭

字數:5752   加入書籤

A+A-




    眼下,杭州城正在戰時,除守城士兵和巡隊各領任務之外,各隊自行操練。

    韓世忠隊中士兵知道用戰馬換了個白麵小生來,各個心中都不服氣,故意在校場上立起箭垛操練射箭,更是不冷不熱地說著閑話。

    花榮也不多話,拿出自己的短弓,默默站到箭垛前,隔著六十步連射六箭全部正中箭垛。花榮所持黑漆弓,弓身雖然短小力道卻是不差。

    朝廷弓弩院所造弓弩,弓胎由竹木製成,一麵裝牛角片,一麵裝筋。筋和角都需用膠粘在弓胎上,弓的力量主要來源於筋,以牛筋為最佳。

    由於牛筋用量過大,而牛又是主要農具。因此,匠人在製作弓弩時,隻能在關鍵部位用牛筋,其他部位用馬筋、羊筋替代。

    北宋淳化五年,宋廷專門就此事下詔,允許以羊筋代替牛筋製造弓箭。披筋時要把牛筋撕成一縷縷的細絲,然後一層層粘在竹製的弓臂上,披滿一層要晾半個月,然後才能繼續披下一層筋。

    弓弩所用牛角按尺寸可以分為大小兩種,同樣的重量下,大牛角的價錢比小牛角貴出一倍還要多。由於大牛角比較昂貴,多數情況下,工匠隻能選用小牛角做弓。

    小牛角製成的角片較窄,為了保證弓身的強度,弓臂必須製造的比較厚,稱為泥鰍弓。而大牛角製成的角片較寬,弓臂不需要太厚,因此成品弓身扁平,稱為螞蝗弓。

    為防水侵,製成的弓身要用黃樺皮或桃皮包裹,也可以直接髤漆。直接髤漆的弓便稱黑漆弓,上完一層漆後,如果是晴天要晾十天,陰天則晾二十天,晾幹再上一層。

    宋康定元年定製,步軍弓的強度分為十鬥、九鬥、八鬥三等。騎軍弓的強度也有三等,由於騎兵身處馬上,不便借力,因此弓的力度要稍微小一點,強度分為九鬥、八鬥、七鬥三等。

    花榮這支黑漆弓,乃是全部選用上等牛筋、牛角精工細作,弓身雖然小巧但卻有九鬥之力。

    弓弩乃是宋軍主戰兵器。因此,禁軍選用及平日訓練教閱,皆以弓弩鬥力為準則。而射箭的準頭則為“射親”,凡軍中教射,先教射親,次教射遠。

    按“射親”的準則,以九鬥之弓六十步外六射全中,在禁軍之中已是十分優異,但也不算出類拔萃。

    隻聽一聲輕哼,人群中走出一人,卻是韓世忠隊裏的“十將”李猛,主管隊中的弓弩手,是軍中出名的神射手。

    李猛自語道:“六十步射親,禁軍將士人人皆能,何足道哉?”說話間拿出一把一石二鬥的勁弓,走出百步開外,張弓搭箭毫無拖帶,一枝點鋼箭破風而出穩穩釘在箭垛之上,入垛三寸。

    以一石二鬥之弓百步穿垛,如此箭法足以入選內宮禦龍弓箭直,不由引得圍觀長行兵士鼓掌喝彩。

    花榮有意用李猛豎威,緩步走到李猛身問道道:“這位大哥,我觀你箭法精熟不如你我比上一局如何?”

    李猛生得人高馬大,雙臂又粗又長,天生一副射手身板。放眼整部五百將士,除韓世忠天生怪力能開弓三百斤外,還無人能出其右。而韓世忠雖然膂力驚人但射親準頭太差,所以論射箭還是他李猛第一。

    李猛哪能將花榮放在眼內,想也不想便答應下來,問道:“怎樣比你說吧?”

    花榮卻回道:“咋們就比百步之外射親。以你的箭垛為‘的’,每人三箭,中‘的’多者為勝。現在垛上有你一箭,便算你一箭,你看如何?”

    李猛心中想到:“這小白臉真是傻得可以,他手中黑漆弓不過九鬥之力,能射百步已是極限,若要射親難上加難。此處暫且不提,我於這百步射親乃是十射十中本領,早就利於不敗之地,他如何能夠贏我?”想罷邊說道:“好,一言為定,三箭判輸贏!”

    花榮隨即說道:“你先射,箭靶上已有你一箭再射兩箭便罷。”

    李猛勝券在握輕哼一聲,捏起一支點鋼箭張弓便射。豈料,箭在半途卻被一支輕巧羽箭追上,攔腰被射為兩節,李猛怒目回瞪卻見花榮笑看自己。

    李猛雖然心中有氣卻也無處發作,先前也未講明沒有此種射法,如今隻能吃啞巴虧。

    點鋼箭箭頭沉重,因射親百步之遙當以穩為重,所以李猛才會選擇此箭,沒想到反而被花榮輕巧的羽箭追上。

    李猛也非庸才,知道花榮還會有此一招,於是再次放箭時刻意將箭頭抬起老高,心道:“我這箭從天上直直落到箭垛頂上也算是射中,我看你怎麽追。”

    箭垛與人頭齊高難以看其全貌,因此這一箭需要射手憑著感覺出箭,難度極大。李猛輕敵之心盡去,這一箭射得格外認真。

    點鋼箭蓄足力道脫弦而出,射到半空數十丈高,眾人仰視羽箭幾乎直上直下。羽箭出手李猛方才鬆了一口氣,心道:“這一箭感覺極好必能中‘的’”。

    眾人心弦全部係在了這支箭上,這一箭算計完美幾乎直直自空中垂落到箭垛上。在這箭尖幾乎觸到垛頭之時,又是一隻輕巧羽箭半路殺出將點鋼箭射為兩節。

    李猛幾乎難以置信,花宋怎能對點鋼箭的落點、時機算計得如此精準,差上毫厘便會擦肩而過。

    此時華容還剩一箭,以他剛才的手段看來必中無疑。不過李猛心道:“現在箭垛上已然有我一箭,即使你花榮再中一箭也不過與我平分秋色而已,你雖然箭法高強能攔下我的箭,可再怎樣我倆一人三支箭,你還能多出一支不成。”

    之見花榮張弓搭箭,將弓拉圓,十分認真地瞄了片刻,啪的一聲脆響,羽箭離弦而出。

    九鬥之弓,若射百步之“的”確實有些不易。羽箭劃過一道弧線穩穩落在箭垛之上,而其落點恰與李猛第一箭的落點完全相同,竟將李猛羽箭齊根切斷,遠遠望去,箭垛之上隻剩花榮一支羽箭。

    人群沉默了片刻,轉瞬間爆出熱烈的喝好聲。以九鬥之弓於百步之外,竟能如此精準真乃神技,萬軍之中也無人可比。

    李猛見花榮有此神技心悅誠服,拱手施禮道:“小兄弟確是我輸了。”

    卻聽韓世忠說道:“服個屁,咱們隊隻看誰殺的敵人多。再說,要比射遠肯定是你小子贏。大家都是好兄弟,以後上陣殺敵都是過命的交情。”

    眾人正在說笑取樂,卻見張大錘送了戰馬回來,湊到眾人跟前說道:“我剛剛聽說,方臘躲到桐廬附近去了。而且據說朝廷已經放出話來,誰要是能砍了方臘的腦袋便授兩鎮節鉞。”

    眾人又將目光轉向韓世忠,調侃道:“五哥,機會來了。”

    韓世忠聽罷卻隻是笑而不語,又聽李猛說道:“弟兄們不要玩笑,捉方臘那麽大的功勞,怎麽會落到咱們兄弟的腦袋上。再說了,五哥手下就這五十多人,方臘身邊數萬大軍,無兵無將怎麽捉?”

    卻又聽張大錘說道:“聽說這差事已經派到了劉延慶的腦袋上。”

    李猛一拍大腿說道:“我就說嘛。這劉延慶可是童貫的進人,五十多歲的人了還跟著童貫來打方臘。人家人家什麽官職?馬軍副都指揮使。眼下方臘兵敗如山倒,退守到了桐廬,這是現成的便宜,當然由他來占了。”

    張大錘也說道:“我說呢,咱們東路大軍攻打這杭州城的時候怎麽沒見他的影子,咱們兩邊都快打殘了他才跑過來。”

    旁邊另有一人也附和道:“這有什麽稀奇?咱們熙河軍專門負責肯硬骨頭,他劉延慶留著牙專門等著吃現成的肥肉。咱們王大將軍也就是能掙點小功,這大的軍功當然是等著童大總管來領。”

    此時韓世忠卻說道:“你們幾個別廢話。劉延慶老將軍乃是將門之後,也在西北打過仗,曾任鄜延路總管,我也曾在他麾下效命。此人雄豪有勇,曾經帥兵大敗西夏承德軍;逼降河湟吐蕃首領益麻黨征,確有些真實本領。”

    李猛卻笑道:“別管怎樣說,反正和咱們兄弟也沒啥關係。”

    宋翊對軍中之事不甚了解,因此也插不上嘴,但他偷眼觀瞧,卻見韓世忠一副滿懷心事的樣子,心道:“難不成這韓世忠還真動了什麽心思,此人膽量巨豪,難保又會幹出什麽出格的事來。”

    韓世忠遣散眾人,命他們各自操練,自己則心事重重地回到營帳之中。

    此時杭州失守,方臘叛軍形勢急轉直下節節敗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方臘所帥本部人馬從富陽、新城、退守至桐廬、青溪縣一帶,據地而守等候援兵。而方七佛正在台州一帶與宋軍交戰。

    不久,朝廷下令,授劉延慶①為六路軍都統製,總領京師禁軍及熙河、涇原、環慶、鄜延、秦鳳、河東六路軍圍剿方臘。劉延慶遂命王淵②為先鋒帶領本部人馬攻打桐廬。方臘退守群山之中閉門不出,雙方陷入僵持狀態。

    備注

    1劉延慶

    保安軍人,世為將家,雄豪有勇,數從西伐,立戰功,積官至相州觀察使、龍神衛都指揮使、鄜延路總管。遷泰寧軍節度觀察留後,改承宣使。破夏人成德軍,擒其酋賞屈,降王子益麻黨征。拜保信軍節度使、馬軍副都指揮使。從童貫平方臘,節度河陽三城。又從北伐,以宣撫都統製督兵十萬,渡白溝。

    延慶行軍無紀律,郭藥師扣馬諫曰:“今大軍拔隊行而不設備,若敵人置伏邀擊,首尾不相應,則望塵決潰矣。”不聽。至良鄉,遼將蕭幹帥眾來,延慶與戰,敗績,遂閉壘不出。藥師曰:“幹兵不過萬人,今悉力拒伐,燕山必虛,願得奇兵五千,倍道襲取,令公之子三將軍簡師為後繼。”延慶許之,遣大將高世宣與藥師先行,即入燕城,幹舉精甲三千巷戰。三將軍者,光世也。

    渝約不至,藥師失援敗走,世宣死之。延慶營於盧溝南,幹分兵斷餉道,擒護糧將王淵,得漢軍二人,蔽其目,留帳中,夜半偽相語曰:“聞漢軍十萬壓吾境,吾師三倍,敵之有餘。當分左右翼,以精兵衝其中,左右翼為應,殲之無遺。”陰逸其一人歸報。明旦,延慶見火起,以為敵至,燒營而奔,相蹂踐死者百餘裏。自熙、豐以來,所儲軍實殆盡。退保雄州,燕人作賦及歌誚之。朝議延慶喪師,不可不行法,坐貶率府率,安置筠州。契丹知中國不能用兵,由是輕宋。

    未幾,複為鎮海軍節度使。靖康之難,延慶分部守京城,城陷,引秦兵萬人奪開遠門以出,至龜兒寺,為追騎所殺。光世自有傳。《宋史 劉延慶傳》

    2王淵

    熙州人士,(今甘肅臨洮),為人輕財好義,善騎射,勇謀兼備。崇寧年間,應募從軍討伐西夏,屢立戰功,被朝廷授以熙河蘭湟路第三將部將,權知鞏州寧遠寨。

    後又因,羌人作亂,王淵受經略司之命討伐有功,獲遷同總領湟州番兵將兼知臨宗寨主。宣和三年,方臘聚眾造反攻克杭州,王淵率本部番兵三千隨軍討伐,時年四十五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