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老夫子眼中的天選之人!

字數:5835   加入書籤

A+A-




    交通。

    朱林沉吟片刻,苦笑著搖了搖頭。

    自從做了這煤礦開采的生意,朱林越加感覺交通對於一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有多麽重要。

    大明的道路係統和以前的朝代相比好了不少,但在朱林這個現代人看來卻是極其落後。

    宋濂笑道:“朱公子,你這幾句話中有些老夫明白,可偏偏這造機車……怎麽講?還有,何為機車?”

    宋濂並未因為自己年長,在文壇中地位很高,官場中人脈很廣,就自以為是,遇到不懂之事,依舊不恥下問。

    朱林點點頭道:“宋老先生,小子請問,當今世上速度最快的運輸工具是什麽?”

    “這……”宋濂想了想,道。“馬車日行兩三百裏,牛車滿載,能日行百裏。舟船順流而下,似乎也不慢……至於說最快,莫非是那傳說中的汗血寶馬?”

    “不然。老先生,牛馬雖然優於步行,可是載量有限,日行百裏也算不得快。您有沒有想過,咱們人類自己可以發明一種器械,能日夜不停的奔跑,速度甚至達到每時辰一兩百裏呢?”

    朱林問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宋連立刻搖了搖頭。“莫不成,你是在說諸葛孔明的木牛流馬?那不過是書中臆想而已,至今未見實物。老夫倒是見過像雞公車之類的手推車,但那速度可比牛馬慢多了。”

    朱林笑了笑,並沒說話,而是走到房間另一邊角落,將燃著火的爐子掏了掏,往水壺裏又重新加了涼水。

    宋濂奇怪的看著朱林。

    沒一會兒。

    水壺蓋被開水蒸氣推得嘩嘩啦啦作響。

    宋濂忙說道:“朱公子,你這是想要喝熱茶?這水開了,趕緊倒吧。”

    “宋老先生,您試試用手頂住這個蓋子。”

    朱林指了指壺蓋。

    “哦!”

    宋濂走了過來,雖然將蓋子從上往下頂住,但是多多少少還是能感受到水汽的推動。

    “朱公子,此乃何意呀?”

    宋濂更加奇怪。

    朱林說道:“你發現沒?蓋子在水蒸氣的噴湧下不斷向上發力,我們是不是可以設計出一種機械,利用這種力幫我們做事呢?就像水車利用水的流動力,我們則是要利用這水汽的向上力。”

    “什麽?”

    宋濂愣住了。

    朱林又走到牆壁上,用手拍了拍一張圖冊:“宋老先生,這是我設計的蒸汽機!在大明現有材料上,隻需五天就可以製造出來。要說缺點,嗯……可能就是找不到好的橡膠材料了,傳送帶質量堪憂。”

    朱林無奈聳聳肩。

    雖然他腦海裏有初級蒸汽機的圖紙,畫出來容易,製造不難,但要想機器長期運行,這個時代的一些材料終究是無法滿足製造要求的。

    宋濂一言不發,走到了朱林所畫的這張圖紙前,眼睛睜得越來越大。

    他猛地轉了過來,指著屋裏的這些玩意兒和圖紙,驚訝道:“不會吧?朱公子,屋裏這些……都是你自己造出的,而不是購買來的玩具嗎?”

    朱林點點頭。

    嘶!

    宋濂一動不動地僵立在了原處。

    朱林請宋濂坐在椅子上。

    “宋老先生,我所說的機車就是這種靠蒸汽作為動力的蒸汽機車!在固定線路上鋪設鐵軌,蒸汽機車運行在鐵軌上,後麵拖著可裝人物的車廂,隻要動力允許,想拖多少車廂就能拖多少,運送的物資數量和速度遠遠不是牛車和馬車能相比的。”

    “一個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物資交流之上,物資運用越頻繁,交換頻率越高,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就越快。遼闊的大明有著各式各樣的豐富資源,尤其是礦藏,如果將這些資源探明,加以利用,還愁大明經濟發展不好嗎?”

    “隻要大明經濟發展起來了,像什麽教育軍事都可以在有錢的基礎上盡情發揮。這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勘探資源建造機車,使各地物資得以交換的真諦。”

    朱林不急不忙著。

    宋濂從最開始的愣神到不斷點頭。

    漸漸的。

    他看朱林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他生長在極為混亂痛苦的元朝。

    可是。

    縱觀元朝一百年國祚,要說哪方麵做得好,或者說歪打正著的,那就是文化領域。

    元朝地域麵積極為遼闊,是人類曆史上地域麵積最廣闊的國家。

    正因為麵積廣闊,統治者疲於應對各種問題,而偏偏最難解決的就是思想教育文化的統一。

    統一有統一的好,利於穩定。

    但另一方麵也管製了思想的開拓性。

    元朝正是因為無法做到教育文化的統一,反倒出現了文化百家,如果不是元當局過於殺戮,人口銳減,社會不安,文化領域出現百花齊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

    別看宋濂七十歲了。

    但他的思維依然活躍,當朱林一句一句的將構想說出時。

    宋濂立刻意識到了朱林所說的遠景有多麽的誘人和偉大。

    “所以啊……”朱林最後道。“在經濟領域中,不讓各地的資源流動起來,全國就是一潭死水。如果將來有可能,我希望在這方麵做一些事。”

    “難吧?”

    宋濂忽然苦笑。

    “難。”

    朱林也跟著苦笑一聲點點頭。

    兩人相視一笑。

    難點就難在於洪武大帝的統治政策。

    大明初年。

    當朝對戶籍管製極為嚴格。

    老百姓想要出個村都得要有村裏的信函。

    一些流動商人從南到北一圈走來,各種各樣的過關憑證就得一籮筐了。

    而且。

    如果不對官府運行熟悉的,想要拿到過關憑證還不是件容易事,人口流動速度極慢。

    人口都不流動,那相關信息資源的交換效率就更低了。

    兩人笑完。

    宋濂忽然臉色一沉,用警告的語氣說道:“朱公子,你這些話應該沒跟別人說過吧?”

    “沒來得及。”

    朱林攤手笑道。

    “那就先別說了,尤其是涉及到人口流動,這是皇帝的安民之策。你若說出你的法子,那就是跟皇上反著來,他會不高興的。你年紀還小,等大了,能做一些事了,勢必會讓皇上懷疑你要這麽做的原因。甚至,還會懷疑你有……反心……”

    宋濂的話,警告意味十足。

    “沒……那麽嚴重吧?”

    朱林心頭一顫。

    宋濂鄭重點頭道:“當然嚴重!尤其是你後麵還提到的開放海禁。倭寇之患自前元就已給朝廷帶來了不少損失,但自洪武三年的海禁以來,沿海亂世少了,百姓過得安寧了。你這時若提出開放海禁,那更是跟皇上反著來,出了亂子,更是難逃其咎。所以,有些話自己知道就好,不到時機,萬萬不可提出。”

    “呃……”

    朱林愣了愣。

    他承認。

    宋濂所說的這些話的確有理。

    而且。

    宋濂和朱元璋怎麽著也交往了二十多年,對對方的性子極為了解。

    宋廉敢說出這些話,那是真關心自己這個後生。

    朱林心中感動,連忙拱手道:“宋老先生的話,小子記住了。”

    “最好不過。”

    忽然。

    宋濂卻站起身來,朝著朱林拱拱手。

    “老夫子,這是做甚?”

    朱林忙起身將他扶正,大為不解道。

    宋濂深吸了一口氣,手劃過屋內道:“朱公子,老夫以前不信這天地間有所謂通天貫地之天才,但今日見到你,算是開了眼界了。”

    “你今日所說,雖然有些地方於上不敬,但是於國於家都極為有利,尤其是對於大明的未來更是有著無限的好處。”

    “老夫行將就木,但如蒙朱公子不棄,老夫願意助朱公子一臂之力。隻要朱公子真打算為國為民去做這些事,老夫絕對支持。”

    說著。

    宋濂竟揉了揉眼睛,看這樣子像是哭了。

    “宋老先生……”

    朱林傻眼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