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立信2

字數:5047   加入書籤

A+A-




    王壯的心思總是忍不住開始混亂。

    他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麽樣好。

    可如今,義渠和秦人已經和解,很多義渠遊民甚至加入了秦籍,加入秦人也不算背叛吧?

    王壯的腳步也慢了下來,那是因為內心的遲疑。

    而這個時候,他才有時間看一看自己的周圍。

    平時這條街人是不多的,而今天身邊的人為什麽突的一下子多了起來多了這麽多?

    而且這些人匆匆忙忙的,全是朝一個方向去的

    他們這是要去哪裏?

    平日裏對秦人活動漠不關心的王壯,這時也對秦人的異常行為開始上心了。

    這時候,一些閑言碎語就鑽進了王壯的耳朵裏

    “聽說了嗎?官府在集市的南門那裏豎起來一根大木頭呢!”

    “木頭?那是幹什麽用的?”

    “誰知道呢!”先前那人說著:“反正那木頭極高”

    “有多高?”

    那人比劃著:“唔兩三丈吧!”

    “到底是兩丈還是三丈啊!”

    “總之很高很重就對了看起來分量不輕呢!官府說了,隻要有人搬走那根大木頭,搬到櫟陽城的北門,就賞他五十金!”

    “五十兩黃金?!”有人直接驚叫了起來,

    “就搬一根木頭就能賺五十金?開玩笑吧!”

    “我覺得也像開玩笑。”

    “萬一真的呢?不得試試才知道嗎?”

    先前說話的那人低低的說著:“我還真不信了,官府都壓迫人的,這麽輕易就能給人那麽多金子!”

    “走,去看看!”

    “好啊,閑著也是閑著!”

    王壯聽著那些人的言語,不由的也想上去一探究竟了。

    也是啊,搬一塊木頭就能淨賺五十金?這話來忽悠他,他也不信啊!

    這秦國的官吏們,到底在搞什麽名堂?

    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嘛!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王壯一拍大腿,便快步的跟上了那兩個人,幾個轉彎之後,他便看見了此行的目的地。

    櫟陽市南門的門已經開了,可不知為什麽,人都不往那裏麵走。

    南門裏麵的鋪子顯得空空蕩蕩冷冷清清,反而是門前的高台和廣場上聚集了不少人。

    平日裏也沒見過這番人擠人的景象,今天王壯算是好好的開了一番眼界。

    而在人群的中間,空出一大片地方。

    那片地方的中間,豎著一根老高老粗的木頭,隻是粗粗的處理了枝丫。

    那木頭立得並不牢靠,隨時都會倒塌的樣子。

    這究竟是要幹什麽呢?王壯想不出來。

    而他望向高台,發現上麵有兩個人很醒目的立在那裏。

    他們周圍圍著那些在平時很常見的穿著黑色深衣的吏官。

    那二人頂著稀奇古怪的冠帽,穿著似乎料子很好的衣服,想必是那些吏官的頭頭。

    這時,嬴渠梁和景監卻是混入了高台下的人群之中。

    嬴渠梁萬萬沒想到,景監竟然會拉著他來到擁擠不堪的人海中觀風。

    因為他們身著布衣,暫時沒有人認出他們的尊貴身份。

    其實嬴渠梁和景監先去了一趟街市,而當他們重又返回南門這裏的時候,發現人陡然多了起來。

    人群摩肩接踵,一眼看不到邊

    嬴渠梁擠了半天,才稍微往前靠了一靠,勉強可以看見高台上站著的梁元和子岸。

    聽著圍觀群眾的話兒,聞著人群中間的酸臭味道,嬴渠梁大致明白了這些人聚集的原因:

    秦國官府說了,誰能將這根木頭搬到櫟陽市的北門,就能獲得五十金的獎勵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立信”?

    這又是什麽意思呢?

    嬴渠梁又望了梁元一眼,卻是覺得自己愈發看不懂梁元了。

    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年紀的人,怎的想法如此之多之奇?

    這時他又望向景監,希望景監能告訴他一些東西,而景監什麽也不說,隻是對嬴渠梁笑著:

    “君上,你就瞧好吧。”

    嬴渠梁一臉不滿的看著景監。

    看著景監一臉的笑容,嬴渠梁為什麽突然覺得心裏開始煩躁起來了?

    梁元此舉,就是要讓一國之君切身感受一下,他的子民,究竟對他的朝廷是什麽看法?

    要讓他知道,為何開始全麵變法之前,先要立那個信。

    正在嬴渠梁有點茫然的時候,他聽到旁邊嘈雜的人群中,有幾道聲音往耳朵裏鑽:

    “五十金呢!這麽多錢,夠吃一輩子啊!這錢你要不要去賺?”

    “才不要萬一到時候官府賴賬豈非大大不妙了?再說了,那麽大一根木頭,有那麽好搬?”

    “哎呀,你不去搬我去搬!”

    “行啊,我給你吆喝著,你去搬!”

    “還是算了吧,我看那一根木頭,就能砸的我半殘,官府還不給賠,白白上去丟人現眼一遭,還被砸傷,我吃飽了撐的啊?”

    “呦嗬,慫了?”

    “我啊,不給官府幹那個白工!”

    “也是,誰願意幹誰幹去,興許還真有一個傻子上去搬了呢!”

    “嗬嗬嗬嗬哈哈哈哈哈哈哈。”

    嬴渠梁聽著這拉耳朵的聲音是分外的不爽,到嘴邊的話不由自主就跑了出來:

    “難道在你們看來,官府就這麽不可信任?”

    我這個國君就真的這麽不值得你們信任嗎?

    嬴渠梁本來還想問這麽一句話的,最後還是沒說。

    而他身旁的一個人聽了嬴渠梁嘴裏呢喃的話兒,稀奇的轉回來盯著他道:“小夥子,不是秦人吧?”

    嬴渠梁沒有回答。

    那人卻當嬴渠梁默許了,意味深長的說了下去:

    “官府這麽多年來為了賦稅徭役不擇手段,而且對我們的痛苦和呼聲也是不理不睬所以我們,信不過官府。”

    信不過!

    這三個字轟的一聲就在嬴渠梁的腦海裏炸開了。

    這三個字,想來是多年裏橫在秦國百姓心中的一個坎啊

    可是他常在深宮未曾察覺,他以為,隻要給國家帶來好處,不失農時,百姓是一定會擁護他的。

    可是,當百姓信不過你的時候,你又能怎麽辦呢?

    你拚命的推行法令,而百姓根本不信你那一套,就算你那一套再有道理,對百姓再有好處,為之奈何?

    所以梁元才用曆史上的商鞅那一套,立信。

    用一根木頭立起秦民對官府統治的信任。

    賞金多少不重要,這根木頭的重量也不重要,唯有那個“信”字,價比萬金。

    至於為何弄了那麽重的木頭,便是為了讓搬運者搬的久一點,沿途吸引到更多的人來見證這一幕。

    嬴渠梁明白了梁元的用心,對他的欣賞又多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