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疫病之危
字數:342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鴻臚寺女官 !
見蕭禮並不言語,他索性一口氣說完,“城中目前有五人上報說有眩暈之症,具體情形還要等郎中確認消息……”
其實,不用等醫者的消息,若是好端端的人,連續多日都無端眩暈,多半是染上疫病了。
“可有報給劉竟堂大人?”蕭禮華貴清朗的聲音中帶著些許陰沉。
就連他也沒有料到,這疫病如此致命,短短幾日就嚴重至此。
雖說他早有準備,可豐羅都城距離定縣路遠,如今要緊的是控製疫情,抓緊時間救治……
“下官午間已將此事上報給劉刺史,送信的回來說,大人已經拿著殿下的公文,安排人到豐羅請醫官了。”縣令知曉事態緊急,說話的速度都不自覺加快了一些。
“你先去穩住百姓,然後全城戒嚴,防止疫病擴散。”蕭禮想了想,又道:“豐羅雲邊縣和格蘭城距離此處不遠,兩地醫者最是擅長用藥,且派人去請有名望的醫者過來。”
說著他提筆,飛快寫下一紙公函,請豐羅兩地的官員沿途協助。
兩國開放互市後,不少豐羅商人選擇在南境暫居,是以蕭禮的請求,豐羅官員必然答允。
縣令十分機敏,他接過公函朝蕭禮躬身下拜,道:“殿下恕罪,下官與兩地官員有些私交,是以午間也命人啟程去雲邊和格蘭請豐羅醫者過來了。”
他雖然快蕭禮一步,已經安排豐羅醫者和本地的郎中一同看診,但此事到底涉及兩國往來,他如今私下行事,若是出了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想到這,他不由將身體伏低了一些,感覺那公文在手中拿著有萬鈞之重。
“一功一過。當務之急是守住定縣,不讓疫病擴散。”蕭禮示意他拿了公文離,並不打算治縣令的罪。
“下官遵命,定當竭盡所能!”
正說著,門外傳來兵士的稟報聲:“大人!寧雎河和清河過境處有巨石阻擋,豐羅醫者運送藥草的船隻過不來!”
聽到這一句,蕭禮的目光微微一凝,側首攤開了桌案邊上放著的地形圖。
“殿下,若是藥草送不過來,豐羅醫者再多恐也無濟於事啊!”本來要離去的縣令聽聞這個消息,一下子著急了。
“將熟知此處地形的兵士請進來。”蕭禮在長久的沉默中突然開口。
“遵命!”縣令聞聲立刻去辦,將今日午間自清河至寧雎河的兵士都叫了過來。“大人,屬下兩次經過河道,期間所見,不止有大石塊阻擋,山中泥沙也是一大隱患。屬下和弟兄們,來回都是棄船趟水走的。”一名兵士當先開口道,回憶起今天下午的
經曆,搖了搖頭。有人開了口,就有人接下去繼續補充:“還有……請來看診的豐羅人是楊三和孔英替換著背過來的,那一段到處都是淤泥不說,巨石壓在頭頂幾乎看不見天,屬下都是半蹲
著過來的!”
“是啊,當時若是有火藥,屬下幾個寧願炸開石塊,好歹車馬能過。”
幾個兵士對那段既非水路亦非陸路的河道怨言十足,說到那塊巨大的山石更是來氣,直言要炸掉它。
他們幾人雖然粗魯,卻很是聽長官的話。,硬是排除萬難將豐羅醫者帶了回來。此時縣令本來要製止他們幾人的抱怨,聽到兵士說要炸開巨石的時候,眼睛突然亮了亮,躬身請示蕭禮,道:“殿下,下官倒覺得以火藥炸開一條通路,倒也是可行之法。
”
隻要這條用處極大的水路一通,不僅解了當下的燃眉之急,還為此後豐羅醫官和使臣的往來提供了無上便利。
他滿懷期待地看著蕭禮,卻見座中的男子並不開口。
太子殿下的雙眸緊緊盯在地形圖上清河與寧雎河交匯處。那裏,地勢較低的雲邊縣近在咫尺,若是河道通暢,從定縣到雲邊縣隻需半日。
“先退下吧。”
良久,蕭禮似乎是累了,淡淡吩咐一句。
“是。”
眾人紛紛躬身離開,書房中又恢複了安靜。
近衛立在暗影之中,見蕭禮一刻不停歇,將袖間的密信拿出、拆開,仔細看了起來。
上麵寫了什麽他不曉得,他隻知道這信來自京城,上麵寫著他看不懂的文字,送信的兵士也神秘得很,隻說是殿下要的密信,再沒有半句別的。
半晌,他正了正身形,不知今日自己為何思慮如此之多。
“殿下!薛夫人剛才暈倒在府中了!”
已經是子夜十分,蕭禮派去護衛照看薛齡母親的將領親自來報。
他神色凝重,還將府中打理薛夫人生活起居的嬤嬤,以及負責照料薛夫人身體的郎中也帶了來。
這一行三人立在門外,本來眼神還停留在信上的蕭禮,聽見這一句,拿信的手沒來由地抖了抖。很快,他將手中的密信舉起來,湊在燭火邊上。他看信的眼神始終帶著寒意,卻久久不肯離開,直到信上的字跡都燒成了灰燼,他這才緩緩將桌案上的香爐銀蓋打開,親
自把還在燃燒的紙放了進去。
未久,那香爐被他重新蓋上,隔著升起的幽幽煙氣,他站起來,開口道:“進來說話。”“啟稟殿下,薛夫人本就體弱,早晨起身時說頭暈,老婦隻當是尋常毛病。誰料晚間就寢時,夫人暈倒在床邊,這便立刻喚來府上的郎中……”那嬤嬤說話有條不紊地,將自
己的所見說完後,便看向郎中,示意他開口。
郎中卻有些害怕,倒不是害怕蕭禮的威嚴,而是被這來勢洶洶地病情給嚇得。
隻聽他說:“夫人從前也常有頭痛昏迷的症狀,可晚間我見夫人已有高熱跡象,施針退燒也不管用,所有的方子都試過了……如今……如今怕是已經染了疫病。”
他說到最後,似乎極其不願承認。
薛夫人在府中待人頗為和善,前幾日硬撐著身子照看街坊鄰居,還在路口設了粥棚救濟難民……若非如此,夫人向來深居簡出,也不會這麽快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