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朱元璋發怒
字數:6784 加入書籤
朱瀚冷哼一聲:“那些老臣,自恃資曆深厚,便對殿下諸多掣肘。殿下不必理會他們,隻需以雷霆手段推行此事。若有反對者,便以‘妨礙朝政’之名問罪。殿下要讓他們明白,如今這大明朝,是殿下說了算。”
朱標心中一動,他從未見過王叔如此強硬的一麵。
“王叔,孤明白了。孤會按照王叔的計劃行事。”朱標堅定地說道。
朱瀚滿意地點點頭:“殿下能如此想,臣弟便放心了。不過,殿下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此事推行起來,必定困難重重。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不會輕易罷休,定會想盡辦法阻撓殿下。”
朱標握緊拳頭:“孤不怕。為了這大明朝的江山社稷,為了天下百姓,孤定會勇往直前。”
朱瀚看著朱標堅定的眼神,心中湧起一股欣慰之情。
數日後,京城。
朱元璋坐在乾清宮的龍椅上,手中拿著朱標從江南傳來的奏折,眉頭緊鎖。
奏折中,朱標詳細匯報了江南書院之事,以及朱瀚提出的整頓計劃。
“這個朱瀚,倒是會出主意。”朱元璋輕聲自語道。
這時,高力士躬身道:“陛下,王爺此計雖好,但恐會引起朝中動蕩。那些與書院勾結的官員,背後勢力錯綜複雜,若冒然動手,恐生變故。”
朱元璋冷哼一聲:“朕豈會不知?但如今江南書院之事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若任由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繼續煽動百姓,這大明朝的江山遲早會出亂子。朱瀚此計,雖冒險,但值得一試。”
高力士道:“陛下聖明。隻是,太子殿下年幼,能否擔此重任?”
朱元璋目光一凝:“標兒雖年幼,但有朱瀚在旁輔佐,朕放心。而且,這也是一次鍛煉他的機會。若他能順利解決此事,朕日後便可將這江山放心交給他。”
高力士連忙道:“陛下所言極是。太子殿下聰慧過人,又有王爺相助,定能不負陛下所望。”
朱元璋微微點頭:“傳朕旨意,準太子所奏,命各地書院暫停講學,進行整頓。同時,著錦衣衛暗中調查與書院勾結的官員,收集罪證,待時機成熟,一並問罪。”
高力士躬身應道:“是,陛下。”
江南,金陵行轅。
朱標接到朱元璋的旨意後,立刻開始著手實施整頓計劃。他首先召集了江南各地的官員,宣布了朝廷的旨意。
“諸位大人,陛下旨意已下,命各地書院暫停講學,進行整頓。此事關乎朝廷威嚴和天下穩定,望諸位大人務必全力配合。”朱標聲音洪亮,氣勢不凡。
官員們紛紛躬身應道:“謹遵殿下旨意。”
然而,朱標心中清楚,這些官員中,有不少人與書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定不會輕易配合。
果然,在接下來的討論中,便有人提出了異議。
“殿下,書院乃教書育人之地,若暫停講學,恐會影響學子們的學業。還望殿下三思。”
說話的是蘇州知府陳文遠,此人一向與書院關係密切。
朱標目光一冷,看向陳文遠:“陳大人,書院雖為教書育人之地,但如今卻被一些心懷不軌之人利用,散播反明言論,煽動百姓對朝廷的不滿。若不加以整頓,這書院便成了禍亂之源。陳大人如此維護書院,莫非與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有所勾結?”
陳文遠臉色一變,連忙跪地:“殿下明鑒,臣對朝廷忠心耿耿,絕無與心懷不軌之人勾結之事。隻是,臣擔心暫停講學會引起學子們的不滿,進而引發騷亂。”
朱標冷哼一聲:“陳大人此言差矣。暫停講學隻是暫時的,待整頓完畢,書院自會重新開講。而且,朝廷會選拔一批真正有學識、有品德的讀書人進入書院擔任教職,傳播正統思想,這對學子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陳大人若真為學子們著想,便應支持朝廷的整頓計劃。”
陳文遠被朱標說得無言以對,隻得低頭道:“殿下所言極是,臣定當全力配合朝廷的整頓計劃。”
其他官員見陳文遠都已妥協,便也不敢再提出異議,紛紛表示支持朝廷的決定。
散會後,朱標回到書房,將今日的情況告知了朱瀚。
“王叔,今日之事還算順利,那些官員雖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公開反對。”朱標說道。
朱瀚微微點頭:“殿下做得很好。不過,這隻是表麵上的順利。那些與書院勾結的官員不會輕易放棄,他們定會在暗中使絆子。殿下要小心應對。”
朱標道:“王叔放心,孤已有所準備。孤已命人暗中監視那些官員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異常,便立刻采取措施。”
朱瀚滿意地笑了笑:“殿下能如此謹慎,臣弟便放心了。接下來,殿下要盡快選拔一批真正有學識、有品德的讀書人進入書院擔任教職。此事至關重要,關乎整頓計劃的成敗。”
朱標道:“王叔所言極是。隻是,這選拔讀書人一事,孤心中尚無合適人選。王叔可有推薦?”
朱瀚沉思片刻,而後道:“臣弟倒是有幾個人選。其一,乃翰林院編修張文遠,此人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且對朝廷忠心耿耿。其二,乃國子監祭酒李明德,此人治學嚴謹,品德高尚,在讀書人中頗有威望。其三,乃民間大儒王守仁,此人雖未入仕,但學識超凡,其心學思想對扭轉民間輿論大有裨益。”
朱標眼睛一亮:“王叔所薦之人,皆為當世大才。孤這就命人去請他們。”
朱瀚道:“殿下且慢。這三人中,張文遠和李明德在朝中任職,請他們倒是不難。但這王守仁,隱居山林,不問世事,恐難以請動。”
朱標微微皺眉:“那該如何是好?”
朱瀚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殿下放心,臣弟自有辦法。這王守仁雖隱居山林,但對天下大事並非全然不顧。殿下可寫一封親筆信,言明朝廷整頓書院之意,以及殿下求賢若渴之心。臣弟再親自前往拜訪,定能將他請出山。”
朱標大喜:“如此甚好。有勞王叔了。”
數日後,朱瀚帶著朱標的親筆信,踏上了前往王守仁隱居之地的路程。
王守仁隱居之地,乃一處深山幽穀。穀中雲霧繚繞,鳥語花香,宛如人間仙境。朱瀚沿著蜿蜒的小路前行,心中不禁對這位民間大儒多了幾分敬意。
終於,在一處茅屋前,朱瀚見到了王守仁。此人雖已年過半百,但精神矍鑠,目光深邃。
“在下朱瀚,見過王先生。”朱瀚躬身行禮道。
王守仁微微頷首:“王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不知王爺此來,所為何事?”
朱瀚從懷中取出朱標的親筆信,雙手遞上:“王先生,這是太子殿下的親筆信。殿下聽聞先生大名,欽佩不已,特命在下前來邀請先生出山,擔任書院教職,傳播正統思想。”
王守仁接過信,展開閱讀。片刻後,他輕輕歎了口氣:“太子殿下有此心意,實乃天下百姓之福。隻是,老夫已隱居多年,不問世事,恐難擔此重任。”
朱瀚連忙道:“王先生此言差矣。如今江南書院之事,關乎朝廷威嚴和天下穩定。先生學識超凡,品德高尚,若能出山相助,定能扭轉民間輿論,讓百姓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還望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出山相助。”
王守仁沉默片刻,而後道:“王爺所言,老夫豈會不知。隻是,老夫心中尚有一顧慮。”
朱瀚問道:“先生有何顧慮?但說無妨。”
王守仁道:“老夫擔心,即便老夫出山,也難以改變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的想法。他們已被前朝思想蒙蔽雙眼,聽不進正統之言。”
朱瀚微微一笑:“先生放心。殿下已有了應對之策。此次整頓書院,不僅要選拔真正有學識、有品德的讀書人擔任教職,還要對書院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傳播正統思想,弘揚忠君愛國之道。而且,朝廷會對那些心懷不軌之人進行嚴厲打擊,讓他們不敢再興風作浪。先生隻需盡心盡力教導學子,其餘之事,殿下自會處理。”
王守仁聽後,心中一動。他本就心懷天下,如今見太子殿下有如此決心和魄力,便也不再猶豫。
“既如此,老夫便應了殿下之邀,出山相助。”王守仁說道。
朱瀚大喜:“先生高義,在下代殿下謝過先生。事不宜遲,我們即刻啟程,前往金陵。”
王守仁點點頭,收拾好行囊,便與朱瀚一同踏上了前往金陵的路程。
金陵行轅。
朱標得知王守仁已答應出山相助,心中大喜。他親自出城迎接,將王守仁迎入行轅。
“先生能出山相助,實乃孤之大幸。孤定當重用先生,不負先生一片苦心。”朱標說道。
王守仁躬身行禮:“殿下言重了。老夫願為殿下效力,為這大明朝的江山社稷盡一份綿薄之力。”
朱標道:“先生請坐。如今書院整頓之事已刻不容緩,還望先生能盡快拿出方案。”
王守仁坐下後,沉思片刻,而後道:“殿下,書院整頓,當從三方麵入手。其一,選拔真正有學識、有品德的讀書人擔任教職,傳播正統思想。其二,改革書院的教學內容,增加忠君愛國、倫理道德等方麵的課程,讓學子們明白何為正道。其三,加強對書院的管理,製定嚴格的規章製度,杜絕心懷不軌之人混入書院。”
朱標聽後,連連點頭:“先生所言極是。就依先生所言,著手整頓書院。”
“王叔,孤能順利解決江南書院之事,多虧了王叔和王先生相助。孤定會銘記這份恩情。”朱標對朱瀚說道。
朱標道:“王叔過獎了。孤還有許多不足之處,還需王叔多多指點。”
朱瀚拍了拍朱標的肩膀:“殿下放心,臣弟定會全力輔佐殿下。如今江南書院之事已基本解決,但朝中還有一些隱患。殿下不可掉以輕心。”
而在京城,朱元璋得知江南書院整頓之事進展順利,心中也十分欣慰。
“標兒果然沒有讓朕失望。有朱瀚在旁輔佐,朕這江山,後繼有人了。”朱元璋輕聲自語道。
然而,朱元璋心中也清楚,這朝堂之上,暗流湧動,遠非表麵這般平靜。
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不會輕易放棄,定會在暗中尋找機會,卷土重來。
他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守護好這大明朝的江山。
“高力士。”朱元璋忽然喚道。
“奴才在。”高力士連忙躬身應道。
“傳朕旨意,命錦衣衛加強對朝中官員的監視,尤其是那些與江南書院有過往來的官員。一旦發現異常,立刻向朕稟報。”朱元璋說道。
高力士道:“是,陛下。”
朱元璋坐在禦書房中,手中握著一本奏折,眉頭緊鎖。
奏折是錦衣衛呈上的,詳細記錄了朝中一些官員與江南書院殘餘勢力暗中往來的情況。
“這些逆臣,竟還不死心。”朱元璋冷哼一聲,將奏折重重地拍在案上。
高力士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著,見朱元璋發怒,大氣都不敢出。
“陛下息怒,龍體要緊。”高力士輕聲勸道。
與此同時,朱瀚和朱標也回到了京城。
夜色沉沉,皇城之內,燈火通明。朱瀚披著一襲玄色蟒袍,立於禦書房外的回廊之下,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的宮牆。
他剛從朱標的書房離開,心中仍舊回蕩著那句低語:“皇叔,東廠之事,需得小心。”
東廠,這個由皇帝親自設立的特務機構,表麵上是為了監察百官,實則早已成為權力鬥爭的工具。
“王爺,東廠督主趙乾求見。”內侍低聲稟報。
朱瀚微微一愣,隨即點頭:“請他進來。”
趙乾身著飛魚服,步履穩健地走入,麵上帶著恭敬的笑意:“末將參見王爺。”
“趙督主深夜來訪,所為何事?”朱瀚語氣平淡,眼神卻銳利如刀。
趙乾微微一笑,從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雙手奉上:“王爺,這是東廠最新探得的情報,涉及朝中數位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