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合作寫論文,隆重的送別
字數:3727 加入書籤
周燦每次都是全力以赴,再加上有著骨外、神外的紮實功底與大手術經驗,他的表現相當不俗。在搶救與診斷中,急救生智醫術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大。遇到緊急搶救,這門特殊醫術會自動為他帶來智慧,診斷思路比平時要清晰50%。而且自帶頭腦冷靜效果。別的醫生遇到病人出現險情時,慌亂、緊張那是在所難免。就連經驗豐富的劉主任遇到病人出現大的險情時,也曾表現出高度緊張,焦慮。額頭上不停滲出汗水,表情也會變得格外凝重,語氣急迫。可見急救生智醫術所附帶的頭腦冷靜是多麽寶貴。人越急,腦子越亂,分析能力越差,出錯的概率也更高。周燦能夠屢次在搶救中立功,表現極為優秀,絕不僅僅是一方麵的優勢。而是有著多方麵的優勢疊加。同時進入重症醫學科的32個規培生,與他比起來可就相形甚遠。他們很多還停留在簡單的學習各種儀器的操作、如何泵藥,如何上血濾機、呼吸機之類的基本操作與較低淺的搶救層麵。對於靈活用藥、處理各種突發險情,他們完全沒那個能力。周燦卻是一騎絕塵,規培僅一個月的時間,已經可以像高年資住院醫那樣獨立值班。甚至經常有高年資住院醫請他幫忙。當然,這並不代表他一定比高年資住院醫厲害。各種基礎知識的學習尚且沒能學全,進階的知識就更不用說了。所以,他一直表現得非常謙虛,也非常勤奮。遇到不懂的,往往會及時向上級醫生們虛心請教。在重症醫學科漸漸取得的超然地位,為他的請教提供了極大便利。別的規培生都是向住院醫請教。周燦卻可以直接向主治、主任醫師請教。千萬別小看這個優勢。住院醫對很多問題的理解是遠遠無法達到主治、主任水平的。向主任醫師請教,得到的解答會更透徹,更深入。甚至很多時候旁征博引,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小問題引伸出多個與之關聯或類似的問題。一兩次請教,或許差距不明顯。周燦請教的次數多了,積累也是越來越厚實。這也是他能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實力真追高年資住院壓的原因之一。還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石醫生以7床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為根據,邀請周燦一起深入研究,寫論文。目前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論文內容也在不斷擴充。可惜實例僅此一例,這也導致要查的資料非常多。有時,看似隻有短短幾句話,或者幾組數據比對,卻需要花費兩人很多時間與精力。再加上患者體內感染的寄生蟲暫未在任何醫學論文、雜誌、書籍中發現。這同樣大幅提升了研究難度。雖說寫論文的過程無比艱難,但是對周燦的好處也是非常大。要知道,石醫生可是把這篇論文當成評審副主任醫師的論文之一。在級別上相當高。周燦將來晉升主治醫師,這篇論文就是很好的依據。比那些花錢買論文,或者東抄一段,西抄一段的偽論文高級太多太多。一個月的規培期結束後,其他規培生紛紛離去。金銘希去了消化道外科規培。周燦卻是仍然留在重症醫學科繼續深造。……時間荏苒,日月如梭。三個月的重症醫學科的規培生活,充實、緊張,幾乎每天都會送別逝去的生命。周燦在這裏麵工作久了,最大的感受就是無力和無奈。醫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太多了。有時候看著一些年輕生命的逝去,他心裏特別難受。不過在這三個月內,他也從一個重症病房的菜鳥,變成了出手幹淨利落,用藥果斷,搶救狠辣的幹將。經他搶救的患者數不勝數。很多都是周燦把他們從鬼門關一次次拉回來,然後小心翼翼的照護著,最終平安的送出icu病房。每次有這種好轉的病人送出重症病房,醫護們都會特別高興。經常開玩笑說,終於又送出去一個活的。周燦離開重症醫學科的這一天,終於還是到來了。在這裏呆久了,他與醫生、護士們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每次在搶救病人時,大家就像戰友一樣往上衝。這種科室間的團結氛圍,任何一個科室都比不了。包括急診科。在重症醫學科內,也有著各種競爭,偶爾還會有勾心鬥角,不過大家卻始終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和睦、團結。組與組之間,沒什麽隔閡。醫生與護士有時候就像一起拚搏的‘夫妻’。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周燦對這個科室充滿不舍。天下終無不散的宴席,他該轉往新的科室規培了。重症醫學科的醫生辦公室內,劉主任親自為他送別。“小周,雖然這三個月我是你的帶教老師,但是我感到特別幸運。帶你的過程中,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特別是你在外科方麵的經驗,以及勇於探索的無私無畏精神,還有腦回路清奇的診斷能力,都讓我獲益匪淺。這三個月,重症醫學科的重症病人轉出率一直在提升,住院周期大幅縮短。我知道,你的功勞最大。”劉主任看著周燦,心中那是一萬個舍不得他離開。這員幹將不但為重症醫學科帶來了極強的活力,而且效果極為顯著。周燦喜歡反複研究那些他認為有可能經過治療後好轉的病例。等到病因明確,或者有了一些可以實施的手術方案、治療方案後,他都會及時的向劉主任提出來。三個月最少幫助超過七十位患者成功脫險,那些患者最終全部平安的轉出重症監護室。“受到你的影響與啟發,讓我意識到了重症醫學科的嚴重不足。我們以前確實太保守了。我已經向醫院提出申請,增加一個輪值機製。神內、心胸內科、消化道內科、婦科、產科、神外、心胸外科、消化道外科等多個權重科室,每個月派出一位主治以上級別的醫生到重症醫學科參與值班。”“術業有專攻,有專科醫生的加入,對於重症患者的診治將會得以積極推動。可以減少死亡率,大大提高重症患者的好轉率。”劉主任也意識到再這麽當和尚撞鍾,不行。就好比一棵小樹,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被風吹倒了,連根都撥了出來。第二天,這片區域的護林員張三看見了,趕緊跑過去把它扶起來。本來想要給它打個木樁,又擔心傷害到它的樹幹,於是就這樣扶著。一直等著它,想要讓它重新長好。張三每天就這樣扶著它,連吃喝拉撒的間隙都得叫老婆過來幫忙。還得叫老婆天天給它澆水。就盼望著這棵樹的根係能夠早日重新紮進泥土內,變得穩固。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著,張三為了幫助這顆樹苗重新站起來,夜以繼日,與老婆兩人對它百般照顧。非常辛苦。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這棵樹很爭氣。樹根重新紮進泥土深處,不需要張三再扶著了。它又重新恢複了生機。然後過了沒多久,又有一棵樹被風吹倒了。張三與他的老婆又是老辦法,‘傻人式’的扶著,日夜照顧。這時農夫李四走過,看到後就提出一個建議。可以給這棵樹做一個三角架支撐住樹幹,然後把根部的泥土重新加固,再澆水幫助這棵樹渡過難關。張三剛開始是不願意的,害怕傷到這棵樹。在李四的勸說下,最終答應試一試。結果,發現用了李四的辦法後,樹苗不但沒死,反而隻用了半個月就恢複了生機。從那以後,張三再也不傻呼呼的蠻幹了。從這個小故事不難看出,圖雅醫院目前的重症醫學科,對病人的治療方式就是護林員張三的傻子模式。看著特別辛苦,特別累。但是效率低下。治療方式太過保守,對病人其實反而不利。周燦的到來,就像是那個路過的農夫李四,大膽的提出各種手術建議,或者診明真正的病因,對病人進行積極治療。看似冒險,效果反而更好。劉主任意識到重症醫學科的治療模式有問題,這就行了。至於怎麽解決,周燦不會管。申請讓各大權重科室派主治級別以上的醫生過來輪值,在周燦看來不一定能夠實施。這其中涉及到複雜的利益關係。真正的解決辦法,恐怕還得努力培養本科室的醫生。可以讓他們去權重科室進修。“小周,規培結束後,有什麽想法?”“我會回急診科工作。”“要是你能來重症醫學科工作就好了。你要走,我是真的特別不舍。”劉主任看著他,目光中透著濃濃的不舍。“其實我也挺舍不得您與其他同事,但是醫學道路的求索,本就是馬不停蹄的向前行進。我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專攻領域目前還沒想好。”周燦絕沒有進重症醫學科的想法。以後有需要,回這裏進修學習倒是可以。“就知道留不住你。下一個規培科室是哪?”劉主任露出一絲苦笑。在不少醫生眼裏,重症醫學科是個吃香的科室。但是在周燦這種超級醫學天才眼中,可能還真有些看不上。“下一個規培科室是心胸外科,然後就是泌尿、肝膽、腸胃外科,最後是普外。把這幾個科室規培完了以後,我會轉到內科的幾個科室規培。”三年時間,看似很長。對於周燦來說,卻是十分緊湊。打根基方麵,醫院明顯在把他當成全科精英醫生來培養。整個圖雅醫院,能享受到他這種待遇的醫生並不多。“行吧!反正這三個月,你與重症醫學科也算是結下了深厚的緣分。以後有什麽需要,可以隨時找我。等你學成之後,也可以時常來重症醫學科轉轉,幫一幫那些生命垂危的患者。”劉主任隻能退而求其次。“謝謝您這三個月對我的照顧和栽培。還有胡醫生、石醫生、魚副主任等人也給了我許多幫助,這些我都會一一銘記在心。將來肯定會經常過來患患門的。”周燦對他們是真的充滿感激。這三個月,他學到了許多極其珍貴的急救知識。這對他將來回急診科工作,乃至一生的行醫,都會有著巨大好處。“哈哈,周醫生剛才可是提到我的名字了!”魚副主任從外麵走了進來。胡醫生、石醫生等人也是陸續進入辦公室。“你們有的在當值,有的下班在家,怎麽都過來了?”劉副主任驚訝的看著這些人。“這不是聽說周醫生要走了,有些舍不得嘛!我們一商量,就趕過來跟他道個別。”胡醫生笑著解釋。“謝謝!謝謝你們如此看重我。能遇到你們,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緣分。今後就算走了,我也會想念大家。”周燦雙手合什,連連向他們致謝。這麽多人為一個規培生送行,真的是太隆重了。也說明他們把周燦看得很重。隻有在乎,才會趕過來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