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袖子之錐,鋒芒初露
字數:4487 加入書籤
今天的會議,小孫一直在聆聽,他也在思考,兩位廠長的講話、發言包含的意思,給他的印象是,魏廠長做事雷厲風行,有不達目的死不休之果敢,候廠長謹慎,善於患得患失,精明為官之道,雖然各懷心思,存在重點分歧,但他們的想法應該是一致的,魏廠長希望通過實幹得到認可,候廠長希望分廠有所建樹,改變李副廠長的原有印象,在幹部輪崗問題上,其出發點也一致,隻是對後果擔心有側重的考量罷了。
現在王書記突然把他推到前台,自己正好針對各自心態,通過事實消除顧慮,也不枉自己一個多月的曆經的辛苦。
孫超華正在想如何開口,引起大家共鳴,突然聽到候廠長,喊自己,“小孫那你就給大家說說你的觀點?”
小孫起身,對大家說,“各位領導的觀點,雖然看似不同,其實已經達成了一致的看法。”
在座的人聽了小孫開口之言,心想,“他怎麽就把大家的意見,說成了一致了,如果一致,那還等著什麽呢?看看他如何解釋?”
見大家對其拋出觀點有所懷疑,他微笑一笑,“我看到了各位領導的疑惑表情,請耐心聽我說完。”
他說,其所以沒有決定,是因為大家對實施的效果,沒有把握,所以才出現了幾種不同的說法。
他列舉事實,從現有六名人員的年齡構成、從事崗位年限入手,對現有大件環節、軸套環節、裝配環節、油漆等四大環節,計調員崗位相似性,劃分檔次,分析難易級別,又公布了與各位人員,交流後得到的意願,強弱統計分析結果。
最後他歸納自己觀點,“綜上分析,我認為現在具備了兩個必要的條件,一是涉及的輪崗人員意願十分強烈,二是大家更願意參與實施,三是分廠領導的目標是明確的。”
“聽起來似乎蠻有道理,那如何能保證實施不發生偏差?”精明的呂青山,作為工會負責人,說中了要害,也是大家一直猶豫不決,難以下決定的問題所在。
小孫見呂青山說到大家都十分關注,而又不願首先說出的問題,回答道,“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大家可能都聽說有人把結婚七年後婚姻叫‘七年之癢’說得大致意思,夫妻共同生活七年之後,就進入平淡的生活,久而久之,感情淡化,這麽辦?”
“是用離婚解決,再婚增加新鮮感?”有人開起玩笑說到,“小孫自己沒有結婚,還是個童子,倒給我們談起這個問題,這不是有點偏離主題了嘛?”
“就是,我們在這裏說這麽嚴肅的問題,他還有心思談這個,大學生就是小資情調太濃了,什麽場合都不分?”
“這有什麽可指責的,人家隻不過用了一個例子,想說明幹部輪崗的必要性,你不仔細聽人家的真實用意,倒是以此來亂扣帽子,還搞已經過時的那一套,有點太陳舊了,也太老套了。”
會場一下亂了起來,讚成與反對各持己見,互相不讓。
小孫見狀,急忙站起大聲說道,“在座領導,各位師傅,請我把話說完,大家再議不遲。”
“對,大家還說耐心聽人家小孫把話說完,再發表意見。”王書記,也為小孫維持會場秩序,才使大家平靜下來。
“也許我剛才覺得例子不恰當,給大家了誤導,我換一個說法吧。”
他又舉了一個例子,說,“這個故事,可能有人聽說過,它講的是老鷹蛻變的故事。”
他開始了故事的解說,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年齡可達70歲,它在40歲的時候必須做出一個困難,而重要的決定。鷹喙長而彎,可以碰到胸脯,鷹爪老化,無法去捕捉食物,這時候翅膀也沉重,飛翔吃力,要麽等死,要麽經曆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也就是比死亡更痛苦的蛻變。
鷹必須飛到一個山頂,在懸崖上築巢停住,不再飛翔,首先用鷹喙擊打岩石,直到原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待新的鷹喙出來,再用鷹喙把爪上老化的指甲一根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當新指甲長出後,再用新指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大約五個月後,新羽毛長出,新喙長出,新爪子長出,整個蛻變的過程,長達150天,一次練獄般磨礪,在一個曙光乍現的黎明騰空而起,成為翱翔天空的雄鷹。
小孫把故事講完了,“關於這個故事,我們不必探究它的真偽,我把這個故事說個大家,就是想說明,知識在更新,環境在變化,客戶對產品的要求也在變化,我們用已有的辦法,不能一成不變的解決新的問題,需要大家更新觀念,提高知識儲備的學習能力。”
見大家很認真的思考,小孫又說,“就拿前邊大家有爭議的例子來說,我當然不是鼓勵大家通過結婚、再婚維持家庭的新鮮感,我的意思是,大家要找到回到結婚如此的感覺,除了加強溝通之外,肯定是尋找共同關注喜好,來通過學習不斷提升改變了,有了意願的共識,那學什麽還難嗎?”
“對對,如果是我,為了維係婚姻,做什麽都願意,還怕學習嗎?”有人對小孫的故事,誘發代入感。
“當然,用這兩個事例,大家會聯想事例本身,也許有人認為不合現實,誇大其詞,那就曲解了我的本意,我隻想以此來說明,有了學習改變的意願,就會促使我們去想、去幹,而不是找借口,不去踏實的去幹。 "
"至於如何保障實施效果,關鍵還是人的因素,既然是人的因素,我們可以建立一對一的輪崗培訓獎懲製度,個人與分廠確立協議,獎懲兌現,舉了例子,比如拿我來說吧,如果跟分廠確立的輪崗協議,如果看結果,達到要求指標,可以提前轉正,未完成指標,可以延期轉正。”
“我的發言完了,不對之處,還請指正。”小孫結束發言。
“老吳,我確認一下,小孫提到的對人員意願調查分析,是否屬實,你也認可。”王書記突然向老吳提出了這個疑問。
老吳不知何意,但小孫、老苗明白,大家也把目光聚焦到老吳身上。
老吳站起來回答,“我不明白書記用意,隻好據實回答,調查問卷我看過,交流我都在場,統計分析結果,小孫給我看過,我用人格擔保,絕對沒有問題。”
書記聽了老吳回答後,馬上表態說,“我同意小孫的分析,收回之前觀點,大力支持實施。”
“我也同意?”原來態度很硬氣,覺得沒有必要讓大家人到中年,還要學習的老王都轉變態度,站到支持行列。
魏廠長見大部分人同意,就轉向候廠長,老毛一看風向變了,再不亮出觀點就落伍了。
“剛才小孫的發言,觀點明確,有數據分析,很有說服力,也催促我們分廠決策層早下決心,既然大家意見一致,我完全支持實施,並願意承擔領導責任。”
黃廠長對老王附耳低語,“領導就是領導,關鍵之際,彰顯存在,一呼百應,決定乾坤。”
“難道你不認為小孫說得符合工廠實際情況嗎?”王書記反問。
“我沒有反對,我也是讚成了呀?”黃副廠長為自己辯解。
“但你也沒有首先讚成支持呀?”王書記說的他一時無語。
魏廠長看來時間,已經晚上十點半了,說道,“今天耽擱大家時間,很不好意思,但我們富有成果,好在方案一致通過,這為下一步推進工作提供的依據,我代表分廠,再次表達萬分感謝!”
會後,黃副廠長走到小孫身邊,問小孫來自哪裏?學什麽專業?小孫一一回複,黃廠長說,“以後我們多交流交流,讓我這個老牌大學生也充充電。”
小孫也禮貌回敬,“聽李大姐說到過你,你與他老公玩得很好。”
“小夥子知道的還挺多。”說完,黃副廠長拍了拍小孫肩膀,笑著離開了。
小孫收拾完東西,放到辦公室,準備離開,魏廠長又拍了拍他肩膀,“好小夥,繼續努力!”
小孫不明白,這裏的年長者,怎麽都習慣拍年輕肩膀,李大姐告訴他,那是這裏年長者對年輕人,特有的誇讚方式,意味著鼓勵的安慰,認可的肯定。
“奧,原來如此!”小孫似乎明白了,這裏的含義。
李大姐告訴他,昨天的發言很精彩,大家對你已經刮目相看了,就連有點“玩世不恭”老黃黃副廠長),愛說怪話的老王,都對你重新有了認識,在她麵前說,現在的年輕人,發言時,一點都不膽怯,既不打磕,也不用稿子,一口氣就是二十多分鍾,而且思路清晰,邏輯推理,無可辯駁。
超華有點驕傲,說“那是得益於在校時,喜歡參加辯論會的鍛煉。”
“那這就不奇怪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留著。”李大姐好像對超華講,也好像自我得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