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洗心革麵 收服童貫
字數:4110 加入書籤
這點童貫說的是實話,畢竟這麽多年無戰事,加上募兵製等原因,上到皇上下到百姓,對戰爭的殘酷性、緊迫性都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導致全民皆歧視武人,好男不當兵已經在社會形成共識,武人地位的低下必然導致人才的缺乏,從而陷入了武備鬆懈的惡性循環。對此我便認可到:童太尉有如此家國情懷,憂國憂民之心,本太子甚慰,隻是我朝上下近百年不識兵事導致軍備長期荒廢,而要改變這一局麵,還是先從重視將領開始,正所謂欲治兵必先選將。
見我這麽說,童貫便深知我必然有其應對的方法隨即便拱手道:老臣請太子爺示下!我便微微一笑道:童太尉既然如此真誠,那本太子就不客氣了,由於童太尉執掌我朝軍事近二十年,本太子就麻煩童太尉幫調幾位將士來訓練京師的禁軍,原真定府敢戰士中的分隊長,現在老家湯陰為父親嶽和守孝的嶽飛,還有你熟悉的西北軍延安府韓世忠和鄜延路馬步軍副總管劉光世及西北軍信郎張俊,童太尉將這四位將士調入京師,分別任禁軍最為精銳的上四軍天武軍、捧日軍、神衛軍、龍衛軍的都虞候,負責訓練和甄選士卒,為本太子後期籌備大宋新軍做兵員準備。
見童貫也是實話實說,我也就順勢安慰道:本太子非常理解童太尉的一片苦心,畢竟大宋百姓習慣了安定穩定的局麵,朝中主流意見不讚成兵戎相見,盡量以檀淵之盟為榜樣,用歲幣買平安導致童太尉在軍事上不敢貿然奮進,放不開手腳大幹一場,加上其最近幾年宮中建設耗費巨大,其原本拮據的經濟狀況更是雪上加霜,而戰事最後拚的還是經濟實力,更甚的是由於多件不經戰事和不重武,導致京師及周邊禁軍訓練荒廢,其軍隊戰鬥力堪憂等原因,從而導致童太尉偶有心而力不足也。
五月,童貫命西北名將種師道率兵逼近,遼國此時也開始感到恐慌,但是童貫仍然沒有做好出兵遼國的心理準備,宋軍雖然逼近但是也沒有越過兩國邊界,還是希望逼迫天祚帝投降,於是又派了一位使臣前往燕京說服遼國,這次派過去的是曾經數次出使金國的馬擴,鑒於前麵幾位使臣剛剛被殺,但是身為職業外交家的馬擴還是毅然選擇了前往燕京。
童貫見我在從軍事、軍備、兵員素質、軍費、戰略、民意等原因給他做了總結,真正說到他的心坎裏去了,便感動的淚流滿麵,趕忙跪拜道:老臣謝太子爺的理解和支持,最知我者還是太子爺是也。說罷便重重的磕了個頭,我見狀也確實有些少許的感動,畢竟也是為我大宋朝廷服務了一輩子的老人,隻是由於收到諸多的節製和朝廷政局的影響,靠著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手腕走到今天,期間雖然有著讓人齷齪不齒的經過,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這不是他一個人的錯,而是曆史的悲哀。
我便真誠的說道:童太尉請起,往事如塵就讓它隨風而去,從今日起望童太尉跟本太子一起勵精圖治、厲兵秣馬、一雪前恥也。特別是目前外有異族虎視眈眈,內有經濟困擾,我等身為大宋臣民,理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乘金國剛吞並遼國需要自我消化之空檔期期間,加強兵事軍備,發展經濟,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也。
而童貫聽後卻大喜過望,馬上表示了認同並同時派了張寶、趙忠二位使臣前往燕京,勸說天錫帝投降。而天祚帝一聽,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百多年的澶淵之盟,作為兄弟國家的大宋竟然聯合外人共同攻打遼國,並還要自己向大宋稱臣獻城投降,於是火冒三丈直接將二個使者砍了頭。就此,宋遼二國締結了百年的互不侵犯盟約被打破,從而也隻有在戰場上兵戎相見了。
一場政治交易就此達成,雖然在封建社會皇上有著生殺大權,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殺了之後對於事態真有起正麵作用嗎,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畢竟一位朝中重臣其背後都有著一股強大的勢力,而能不能將其為我所用,這就是一個哲學辯證的問題了,而且聰明的君主往往是能用奸臣,後世吹噓的千古一帝康熙,正是利用了和珅的斂財能力,所謂的忠臣和奸臣都是相對的,也要看當時所處的曆史環境而言,沒有絕對的忠奸之分,隻有能不能將其充分的利用,為國為民爭取最大的利益而已。更何況很多事情由這些所謂的奸臣出麵解決,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後便是關於目前朝廷軍隊的具體作戰能力、兵員素質、駐紮情況、募兵體製等更童貫深入的交換了意見,在此期間我也知道了不少關於本朝的很多兵事問題,為了下一步籌備大宋新軍提供了軍事儲備。
童貫默念了一次四人的名字便拱手行禮道:請太子爺放心,老臣將以最快的速度將此四人調任。為了進一步安撫童貫,我便對他說道:那就有勞童太尉了,由於目前本太子提舉皇城司,政務比較繁忙,若童太尉義子中有哪位能勝任軍中之事,還望童太尉割愛推薦於本太子。童貫聽罷隨即跪謝道:老臣叩謝太子爺提攜之恩,老臣回去選一犬子,供太子爺驅使。我便微笑道:童太尉客氣了,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嗎,本太子相信童太師也。
童貫我聽懂我的意思,便起身拱手道:太子爺所言極是,據老臣跟金人多次交涉的經驗及馬擴的所見所聞可以看出,金人亡我之心不死,待他日必將犯我大宋疆土,這也是軍中諸多將領的一致看法。隻是老臣也是非常的無奈,畢竟兵事不如金人,隻能是處處受氣挨打的份,目前除了秦鳳路、利州路等的西北軍由於條件艱苦又跟西夏偶發戰事,固此軍紀軍力相對較好,其他如京師及周邊禁軍和東北邊軍戰力都堪憂也。
其實以當時的條件,宋軍擁有十五萬剛從南方剿滅方臘起義回來的勝利之師,士氣正旺,童貫要是下令全力攻取燕京,那以遼國當時的一萬多士兵肯定是守不住燕京,而童貫先是外交失敗,督促種師道金兵逼迫,又派使臣勸降,反反複複舉棋不定,最後被遼國看穿起猶豫的心理,加上遼國人認為宋軍不守盟約,加上衰兵必勝的氣勢,反而把處於進攻一方的宋軍打的節節敗退。真的是一將無能,害死三軍。
六月十二,由於朝廷錢糧不足,下令北上的宋軍班師回朝。宋軍第一次收複燕京之戰在一片窩囊的氣氛中落下帷幕。到了九月,由於身為漢人的遼國涿州將領郭藥師和易州守將高鳳率部投誠大宋,朝廷不費一兵一卒便得到上述二州,便又派兵北上,想乘機收複燕京。這次動用五十萬兵力,大軍駐紮在燕京南麵的盧溝河邊,遼軍統帥蕭幹在距離燕京十裏外紮營和宋軍對峙。而這次宋軍的統帥劉延慶卻無心戀戰,雖然經過郭藥師的奮力拚殺,但是由於統帥的騷操作,導致了宋軍大敗並同時將宋神宗以來在邊界存貯的大量戰備軍用物資消耗殆盡,整整五十萬大軍,被一萬多遼軍殺的再次潰不成軍。
童貫又從由於戰事南逃燕京的百姓得知,燕京目前人心惶惶,軍備不整,便督促種師道越過國界進攻遼國,種師道迫不得已,隻好在藍溝甸過河,但是軍隊剛開始過河,便遭到了遼國耶律大石的襲擊,裨將楊可世部損失嚴重,爾後遼國派使臣指責宋軍毀約,種師道自知理虧就向童貫請示該怎麽辦,童貫由於此時慌了神不做指示,遼軍氣不過並向南殺來,而種師道沒有接到童貫的指示並邊戰邊退,由於此時風雨大作,導致軍隊隊形混亂,加上恐慌便導致士卒相互踐踏死傷慘重,同時遼國由於宋軍的毀約,也在向西路軍宋軍發起進攻,駐紮在西村的西路軍同時也吃了敗仗。這二場敗仗,讓遼軍充分了解宋軍的虛實,雖然看似十五萬大軍,其實戰鬥力根本就不行,遼軍的一萬多騎兵就可以將其輕鬆擊敗。
由於此時的馬擴還在燕京跟遼國人談判,得知宋軍被擊潰的消息後便憑借自己的口才得以虎口脫險,在遼國派王介儒將其送回的路上,見到一路上燕京百姓舉家南逃,王介儒氣不過就跟馬擴說道:遼宋由於盟約已經太平了上百年,白發老人都沒有見過戰爭,一旦兵戈再起,最後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你們大宋總是說燕京父老都在懷念大宋,卻不知道自從契丹獲得了燕雲十六州,已經過去了近二百年,難道燕京百姓對遼國就沒有感情了嗎?這話給了馬擴非常大的觸動。
宋軍再次慘敗的消息傳到金軍大營,金人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事實,於是在十二月初六,金人進入居庸關,擺好軍陣,嚇的燕京城內的蕭太後連夜逃跑,第二天遼國的大臣們集體走出丹鳳門向金軍投降,最終經過多輪的外交談判,大宋每年給金國歲幣二十萬兩銀加三十萬匹絹,再加一百萬兩銀贖回燕京,但是這還僅僅是一座空城,金人將燕京城內的富裕人家家業一百五十貫以上)三萬戶都集中起來帶走。次年四月十四,馬擴和統製官姚平仲等人率領所部兵馬一同進入燕京,其次是李嗣本的五萬河東地區兵馬,再是種師道率領的西北軍,郭藥師的常勝軍,接著便是童貫、蔡攸率領的大軍,最後壓陣的是馬公直率領的河北、京畿兵馬。麵對一座被金人掠奪一空的廢墟之城,大宋大肆宣傳童貫、蔡攸的收複之功並舉國慶祝。
所以綜上說述,童貫所謂的收複四州、攻打西夏、平定方臘、收複燕京也隻是個形式而已,要說起專業的軍事素養和膽略,童貫還是欠火候,但是在用人方麵童貫確實有自己的本事,包括西北名將種師道、專業外交家馬擴等人。加上其大宋重文輕武的體製問題和朝廷的求和戰略,導致了好好的一手軍事牌被打成了最爛的結局。而童貫所說的一片苦心也就是在朝廷主和戰略的前提下,加上大宋主要軍事力量禁軍的戰鬥力確實差等原因,能維持住如今的局麵已經是他盡了最大的努力。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