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大宋錢莊 最早銀行
字數:4480 加入書籤
宰相王黼此時心裏不是滋味,畢竟他跟蔡京二人政見不同,水火不容,隻見目前朝堂之上蔡京受寵、其二個兒子又被皇上點名褒獎,心中就更加嫉妒和不好了,努力控製了下自己的情緒,沉思了片刻後,便主動站出來說道:啟稟皇上,剛才蔡太保詳細說明了朝廷的買撲製度,下官想簡單匯報下朝廷采購中的買撲製度和目前朝廷的金融機構。
對於宰相王黼其實最早我也是心裏非常的反感的,從我是太子時期起,就在老爺子麵前挑唆,讓老三出來跟我爭奪太子之位,還好在梁師成等人的活動下,老爺子才沒有聽信王黼的,後來便是他又進讒言,跟朱勔等人沆瀣一氣,重新啟動花石綱,導致東南百姓再次受到迫害,弄的很多百姓家破人亡,民怨沸騰。再就是王黼借著花石綱的名義,將東南上供的眾多錢物貪汙了十分之九,隻有十分之一上供到朝廷。而上次經過跟他的溝通以後,也多少能夠理解他的所處環境及難處,說實在的很多都是老爺子這個當家人的問題,底下的大臣為了爭寵,進而有了派係之爭及貪墨之心也是多少可以理解的,畢竟誰的屁股也都不幹淨。再則王黼也是識趣,將所有的家業都上交朝廷,畢竟目前朝廷財政也是困難,又麵臨諸多的改製,這到處需要錢,這也是花錢買平安吧,希望他以後認真反思,改過前非,重新為臣,為我大宋的發展和強盛添磚加瓦。
畢竟王黼跟蔡京二人在老爺子主政時期經常換著執政,多聽聽不同的說法和意見,對我來說確實是好事,想到這裏我也非常友好的,麵露微笑的回複道:王宰相請講,朕洗耳恭聽也。隨即王黼精神立馬像打了雞血一樣,朗聲開始說道:朝廷及京師的用度,如糧食、布料、辦公用具等,一般有二種方式進行采購,其一是朝廷有關部衙直接向商人購買需要的消費品,其二是召商承買,就是通過招標的方式將朝廷所需要購買的消費品承包給商人采辦。
在朝廷采購中引入買撲機製,可以節省采購成本,因為朝廷購買中的招投標原則,與拍賣坊店場務經營權的原則不一樣。簡單地說,拍賣經營權是自由報價,價高者得,承包朝廷采購也是自由報價,但是價低者得。最近的例子就是關於修建城牆,而需要耗費新磚一百餘萬,通過向買撲向向窯戶招標,得到下麵二個縣的窯戶響應,而成本僅需市場正常報價的一半左右。諸多的例子下官就不一一例舉了。接下來就是朝廷的金融機構設置,目前有便錢務、榷貨務、買鈔所(場)、抵當所、常平倉(青苗錢)、市易司(務)、內藏庫等等。
市易司創立於熙寧變法期間,總轄京師及地方市易務。其中京師市易務的職能有三個,其一是官府的大型貿易公司,對於市場上的物質,價格出現重大波動時出手幹預市場,使其價格恢複到正常水平。其二便是發行匯票,其三就是下麵的抵當所,麵向全國各州、府、縣的商人提供抵押貸款、擔保貸款。其年利率大概在20左右。這主要是針對工商業的,所以老百姓私底下稱抵當所為工商錢莊。
抵當所原本是一個負責清點和管理遺孤財產、戶絕財產、無主貨物、有糾紛的財物、官府收繳的贓物、人戶存人財物的機構,它最主要的功能還是代管遺孤財產。因為根據朝廷立法,對親人離世的遺孤,官府有責任將他們的財產核查清楚、登記在冊,存入檢校庫代為保管,並定時從代管的財產中劃出若幹,發給遺孤作為生活費,等遺孤長大成人,官府再將代管的財產返還給他們。
到了神宗朝時,檢校庫的功能又發生了項重大的變化,在熙寧四年五月,開封府檢校庫的勾當官吳安持(王安石的女婿)向朝廷提了一個建議,說孤幼的財產存放在庫裏,隻會越發越少,如果投資於資本市場,則將用之不竭,請朝廷批準京師檢校庫開展放貸業務,用利息收益來支付遺孤的生活費,這樣就不存在坐吃山空的問題了。神宗皇帝同意了這一建議,從此檢校庫獲得了將它代為管理的財產用於放貸的法律授權。
京師檢校庫原本隸屬於開封府,涉足放貸業務之後,成立了“檢校庫抵當所”,並從熙寧五年(1072)開始,同時接受市易司的管轄。也就是說,此時的抵當所實行雙重領導機製,開封府與市易司都是它的上司。到了熙寧九年,抵當所的金融業務又完全劃歸市易司管理,與檢校庫分離,所以有時也稱為“市易抵當”。正如“抵當”的名字所揭示,抵當所的主營業務是提供抵押貸款,年利率大致為20。同時,抵當所也接受存款,當時京師許多政府部門都將公款存入抵當所生息。
市易司抵當所的經營規模也遠非民間典當行可比,從京師到州縣,再到市鎮,都有抵當所的營業處。根據崇寧二年的一道詔書,凡萬戶以上的縣,或者雖無萬戶卻地處要緊去處的縣,都要設立抵當所,任命專職官員管理,不及萬戶且非重要的縣,以及“係商販要會處”的市鎮,也要設立抵當所,由監當官兼領。
總的來說就是抵當所通過有息存款,將社會的閑置資金(主要是官府部門的閑置經費)集中起來,再通過發達的放貸網點,將一部分閑置資金轉化為商人的商業資本。
常平倉本為糧食儲備機構,但熙寧變法期間,朝廷推行青苗法,利用常平倉的儲備金向農戶提供小額抵押貸款,規定年息不得超過20,這主要是針對農民及底層手工業者的,所以民間親切稱其為農業錢莊。
為了更好的適應迅猛發展的經濟貿易,解決商人對攜帶大量錢幣不便的困擾,朝廷在借鑒了唐代的飛錢製度後推出了辦理匯款業務的榷貨務便錢務),商人通過京師榷貨務匯往地方的商業用錢,數目相當龐大,如至道三年(997),榷貨務吸納的商人資金錢為170萬餘貫,大中祥符七年,榷貨務吸納的人便資金超過260萬貫,天禧五年(1021)則為280萬貫。
同時為了給商人提供方便,商人在地方州府存錢於榷貨務,到京師也是可以取現錢的業務。朝廷之所以熱衷於發展官營便錢業務,除了因為民間存在著發展長途貿易與異地匯兌的市場需求,更是出於官府財政轉移的需要,比如,將地方政府征收的稅錢調集到中央政府,或者給急需用錢的地方撥款。
而從商人的角度來看,他在京師便錢務(或榷貨務)納錢,然後到地方取款,相當於將一筆錢從京師匯到了地方。而從官府的角度來看,商人納錢於京師而提現於地方,意味著地方財政的現金轉移到了中央政府。這兩個過程是同步發生的。進而言之,官營便錢匯兌的發展,不但方便了商人的長途貿易與異地結算,同時政府也得以低成本地將地方征收的稅錢轉移到京師。
因為朝廷實施禁榷製度專賣製度),對茶、鹽、酒、礬、香藥、犀角、象牙等商品實行官府專賣,商人要販賣上述物品,通常先需要先到京師榷貨務繳納現錢或者金銀,領到一張鈔引,這鈔引就相當於商品期貨的憑證,然後憑鈔引再到指定地點提取貨物。有時朝廷財政緊張,也是通過多發鈔引來給朝廷融資,由於多發了鈔引,而實際又沒有那麽多的商品,所以民間就會留存過多的鈔引,這樣的鈔引由於提不到貨,很多人並將鈔引轉賣出去,由於鈔引有朝廷背景,很多商人將鈔引存儲及買賣,為的就是遇到來年貨物緊缺時漲價增值。
另外跟度牒類似的是度牒,也是朝廷財政緊張時的一種融資方式,度牒是僧尼,道士的身份證明,擁有官府頒發之度牒的出家人,才是合法的出家人。因為出家人擁有免征或減征賦稅的經濟特權,所以市場價值自然就高了,每當朝廷需要用錢時,經常往往會印製一批空名度牒(未登記出家人姓名的度牒),借以彌補財政赤字。有時朝廷采購日用品也用度牒支付給商人,商人再拿到市場上售賣度牒,這樣度牒由於其高價值就有了其貨幣功能。
總而言之,榷貨務的金融職能之一就是發行鹽鈔、茶引、礬引、香藥鈔、犀象引、空名度牒等有價證券,以及兌付便錢、交引等票據和發行紙幣交子等。
另外就是內藏庫是朝廷的戰略儲備庫,皇室的日常用度取之內藏庫,但這部分的支出隻占很小比重,內藏庫更重要的開支,乃是用於國家的公共事務,包括讚助軍費、讚助朝廷采購、讚助國家福利、讚助官營企業等等,內藏庫還掌握著朝廷銅錢貨幣的發行權。紙幣與有價證券的發行機構是榷貨務,銅錢的發行機構則是內藏庫,全國各地各個鑄錢監每歲年新鑄造的銅錢名義上都要先存人內藏庫(實際上各鑄錢監的銅錢當然不可能全部運到京師,但名義上發行權歸內藏庫),再由內藏庫撥給財政部門(戶部)使用。此外,內藏庫還掌管金銀的儲備,政府從坑冶課利所得的金銀、商民人納榷貨務的金銀、地方上供的金銀,都要存入內藏庫。戶部獲得內藏庫劃撥的金屬貨幣(主要是銅錢)後,又通過朝廷采購、發放薪俸、賑災等方式,將銅錢投放入市場,流布於天下。經過若幹輪流通,一部分銅錢又通過政府稅收、國家專賣、坊場買撲等方式,回流到朝廷手裏。這些回流的銅錢,照例也要按定比例納內藏庫封樁,退出流通。從財政的角度來說,這是儲備,從金融的角度來說,這又是平抑通貨膨脹的貨幣流量控製。由於我國貨幣經濟非常發達,商品經濟十分繁華,這市場盛況很大程度上是朝廷通過投放貨幣到回籠貨幣的貨幣循環創造出來的。而在貨幣循環中,內藏庫無疑充當了中心樞紐的角色。
這樣就完整的形成了金融的閉環,要是朝廷發行的紙幣過多,出現貶值的情況,榷貨務就會發茶引、鹽鈔、空名度牒等有價證券來回收市場上的多餘紙幣,從而維護貨幣市場的穩定,不出現嚴重的貶值及引發通貨膨脹,而要是榷貨務所發的茶引等過多,也會引起茶引等貶值,然後便是內藏庫會動用儲備金來回收茶引等,以維護其市場穩定。皇上以上就是朝廷目前的金融機構及功能分析。
在驚訝王黼能將複雜而枯燥的金融概念的解釋的這般易懂同時也在為大宋有這麽先進的金融體係而感到自豪,有了這些基礎大宋以後不雄起才是真的難,想到這裏心中便大喜便對下麵的王黼肯定道:王宰相辛苦了,這比內侍給朕講解的通透多了,今日朕所得甚多,同時也辛苦諸位愛卿了。針對目前的朝廷財政緊張,望各位愛卿都回去好好思考下,如何在現有的金融體製下,進一步改製經濟之策,以便讓大宋經濟更好更健康更穩定的發展,若有任何好的意見被采納朕將有重賞。隨著內侍的退潮聲響起,眾臣都行禮依次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