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程朱理學
字數:3293 加入書籤
宋濂萬分震驚,原本他還以為能提出內閣製度之人怎麽說也應該是一位深諳朝堂的隱世老儒,此番前來也是帶了幾分比較一下的意味。
可當知道李泰竟是一個不及弱冠的少年時,宋濂整個人都有些不好了。
“晚輩確實名叫李泰!”
宋濂依然是一副見鬼的樣子,許久之後方才恢複正常,輕咳了兩聲,有些裝腔作勢的說道:“四書五經可曾讀完了麽?”
李泰頓時一陣無語,這些儒生,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全都好為人師,上來還沒說兩句,這便是要考教學問了。
隻不過李泰也不想把宋濂得罪狠了,真給自己落實一個狂生的名頭。
對於宋濂的態度,李泰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就是將宋濂當成了一塊茅坑裏的一塊石頭,說有多重視倒也沒有,卻又怕不小心砸了一下崩自己一身糞。
因此李泰隻能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回太史公,已經讀完了!”
“哼,可不是看了一遍便叫讀完了!”宋濂輕哼一聲,隨後又問道:“可曾選定了本經?”
四書五經是讀書人必讀的書目,隻不過人力終有盡時,因此現在的讀書人會從這些儒家經典中挑選一本成為自己的本經,重點研讀,大概便相當於後世的必修科目。
“五經皆為晚輩本經,不分先後!”
宋濂臉上頓時又是怒色一閃,喝到:“好你個黃口小兒,真是好大的口氣,也不怕讓人聽見笑掉了大牙!”
李泰隻是微笑沒有說話,隻是這態度頓時讓宋濂更加不滿。
“我且問你,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此句何解?”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貢問政》,此句若是朱元璋問起,李泰大可以從生產關係,稅製、商業行為各種角度來解讀。
可宋濂明顯隻是單純的考教學問,李泰隻得依照著宋濂的思路言道:“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
中規中矩的答案明顯不讓宋濂滿意,冷哼一聲說道:“不過是朱子批注,沒有半點自己的理解麽,這樣讀書,比的不過是強聞博記,算什麽通讀五經?”
李泰卻是搖了搖頭,他雖敬重宋濂風骨,卻不喜歡宋濂這對待學問的方式。
正是因為宋濂這種人的存在,導致八股文大行其道,一個個隻知道對著聖賢的書籍,翻來覆去的翻閱,恨不得每一句每一個字都要各種延伸和解讀。
文章寫得越來越花團錦簇,可對於民生政事卻越來越忽略。
而與之對比,同時期的西方,卻在研究力學定律,從物理的層麵上改變了世界。
這種風氣,李泰覺得自己應該改一改。
而眼前的文壇魁首,毫無疑問便是李泰最應該先改造的對象。
這仿佛是一種使命感,自從穿越到大明之後,李泰便一直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而努力,現在得知李善長至少辭去了左相的官位,這讓李泰稍微鬆下了一口氣。
可再之後李泰突然發現自己似乎沒了目標,無論是現在種植的番薯,還是即將施行的商業計劃都是李泰給自己找的方向。
可今日與宋濂相見,李泰突然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麽了。
他或許為了身家性命終身不想入朝為官,卻也不願再一次看到中華民族落後於世界的步伐。
李泰就想要當一名執鞭人,要用鞭子狠狠的將大明重新抽回正確的道路上!
“太史公學究驚人,晚輩自知在太史公麵前永遠隻是後進末學,隻是晚輩尚有一事不明,想向太史公請教!”
“講罷!”宋濂聽見李泰向自己請教,立刻拋開先前的不滿,甚至覺得李泰孺子可教,並非是那無可救藥之徒。
隻是一旁的朱標看著李泰那有些熟悉的笑容,心中有了些不好的預感。
他沒記錯的話,前幾次李泰寥寥幾句話就將李善長朱元璋乃至於他自己鎮住時,李泰也是這種笑容。
“好,既然如此,那晚輩可就問了!”
裏李泰先是笑著說了一聲,隨後十分認真的說道:“敢問太史公,讀書人為何要通讀五經?”
“自然是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宋濂臉上一副表情你這都不懂的表情,而李泰卻再一次問道:“那敢問太史公,如何才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朱子曰,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有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明此道理,自可做到修身齊家,至於治國和平天下,你這黃口小兒,尚還不到你能接觸的層次!”
宋濂一臉傲然說這句話的時候,卻全然忘了這改變了大明朝堂格局的內閣製度便是出自李泰之手。
“太史公所言,不外乎格物窮理四個字!”李泰隨口回道。
“嗯,你小子倒是還有幾分悟性,這四個字便是朱子一身所學問的精華所在!”
宋濂麵含微笑的說道,隻是緊接著李泰的問題卻讓他忍不住微微眉頭一皺。
“隻是晚輩還是有一事不明,這朱子說要格物窮理,可是這格物,到底該如何格,這窮理,世上到底有多少理?”
這大概也是後世程朱理學評價不高的原因,除了存天理,滅人欲這種幾乎違反人性的主張之外,程朱理學給給你了解題答案,卻絲毫不跟你說解題的過程。
也正是因此,才讓後世的儒生紛紛走錯了路,一個個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不是隻能轉而翻來覆去的研究朱子和其他聖賢們所說的每一句話了。
而宋濂毫無疑問乃是儒學大成者,但同樣,也是走火入魔最深者。
李泰這一句,頓時將宋濂給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