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士為文吏和老師(三更一百四十一萬和一百...)

字數:31568   加入書籤

A+A-




    三個吃過苦的哥哥吃到紅薯的時候非常感動。
    朱標便拿出曬好的紅薯幹, 給他們當零食吃。
    “少吃點,糖吃太多,不但會難受, 還會瘋狂放屁。”朱標叮囑, “我帶的紅薯在這裏也能種。平原上種水稻,山區上種紅薯、玉米和土豆, 希望明年能大豐收。”
    朱文正擦了擦眼淚,笑道:“等我回去,把紅薯幹供奉在我娘的墓前, 她一定會愛吃這個。”
    朱標受不了這個氣氛, 挨個抱了一下自己的好哥哥們,安慰道:“好,我陪你們去。”
    朱文正忍不住搓了搓朱標的臉, 李文忠和陳英也笑著揉了揉已經長得和他們一樣高的朱標的頭發。
    標兒無論長得再高, 也是他們最貼心的好弟弟。
    突如其來的感傷散去, 美食端了上來。朱標看著哥哥們大快朵頤, 笑得大大的眼睛彎成了小月牙。
    朱標喜歡去廚房指手畫腳, 讓端出來的美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 就是因為喜歡看家人和朋友們吃到美食開心的模樣,然後自得家人和朋友們的開心有自己一份功勞。
    “好吃!太下飯了!”朱文正把番茄炒蛋趕到米飯裏, 一邊刨飯一邊驚歎。
    他從未想過, 那酸甜的果子和雞蛋一起炒,會這麽下飯。
    李文忠就著毛血旺一邊吃一邊吐舌頭,一副嗜辣又不太能吃辣的矛盾模樣。
    陳英則是一樣嚐一口,慢條斯理地品嚐美味, 並思索這些美味能賣個什麽好價錢。
    他一直幫朱標做生意,對經商的事很敏感。現在雲南能發展這麽迅速, 和他發展商業,把雲南的特產曬成幹貨,在每年和南京、北京通信的時候順帶賣貨有很大關係。
    四人享受了一番愜意的美食時光,然後一同躺在院子中看著星星和月亮消食。
    朱標心裏有些難過,但他很快就接受了這個大家即將分別的現實。
    畢竟他們已經分別了很多次了。這次如果不是哥哥們捅了婁子,他也會在很久後才能和哥哥們見麵。
    以後哥哥們還是能至少一年一封信。如果鐵路修好了,他們說不定還能兩三年見一麵。雖然大家會分別,但也一定會重逢。
    朱標收起心中不舍,道:“現在我們對大明之外的了解還是太少。我們需要派出使臣,前往西方了解現在他們的國家情況,完善我們的地圖。”
    在古代,地圖非常重要。沒有衛星,世界地圖是人們花了幾百上千年用腳步踏遍土地,然後匯總描繪出來。
    所有能擁有世界地圖的國家,都是當世強國。
    朱標占了穿越者的便利,腦海裏有這個地球大陸完整的形狀。但他還需要往這個框架裏填充細節。
    朱標還是陳標的時候,為世界地圖框架填充內容就已經是陳家海外貿易商隊最主要的任務之一。
    陳家雖然沒有走遍全球,但經過和其他國家商人做生意,他們打探著國外政權變更和疆域變化的消息,一點點完善世界地圖。
    隻是商人們一出海就可能好幾年不回家。他們對政權變更的了解並不及時。所以朱標手中的地圖其實有滯後性。
    特別是中亞、東歐這一帶,因大元覆滅,大蒙古國中的汗國也陷入戰亂,國家政權更迭很快。朱標對四大汗國的了解並不多。
    倒是韃靼和瓦剌的消息朱標了解了不少。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朱棡。
    朱棡雖然也常去草原遊蕩,但他和朱文正不一樣。朱文正搶了就跑,朱棡則和那些草原部落“不打不相識”“以戰交心”,不斷把草原上的人往北直隸領。
    現在朱棡手中已經有了一支來自於草原的騎兵,朱棡經常拉著這支騎兵去和邊防軍的老將們打架,被朱標罰過很多次社區服務掃大街挑大糞)。
    朱標對於瓦剌和韃靼的消息就來自於朱棡手下的蒙古騎兵。
    “都是正哥開了個壞頭。現在三弟三天兩頭就帶著人去蒙古貴族中開會,還和韃靼和瓦剌的貴族做起了生意。”朱標滿心的嘈想吐。
    朱文正樂了:“瓦剌和韃靼是傻的嗎?我騙了他們一次,他們還相信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蒙古小貴族?”
    李文忠在竹躺椅上翻了個身,臉對著朱文正道:“沒聽標兒說嗎?朱棡手下的蒙古部落和蒙古騎兵都是真的。”
    陳英想了許久,都想象不出朱棡帶著蒙古騎兵在草原上浪,冒充蒙古貴族,被瓦剌、韃靼的當權者拉攏的畫麵。
    在他的印象中,朱棡還是個十分孩子氣的頑皮少年。
    陳英想,無論是標兒還是朱棡,在這個年齡階段,成長的速度真是太快了。
    “我已經罰過他了,不準他再深入草原。”朱標歎氣,“他去多了總會露餡,而且跑那麽遠,後勤耗費太多,不劃算。現在我已經著手在草原上鋪鐵路,沿著鐵路沿線建城,該是草原部落防著我們了。可惜西邊的地理情況太複雜,還是得哥哥們來守。”
    李文忠越聽越興奮,跑去書房拿來紙筆,讓朱標畫給他看。
    朱文正隻咋舌:“有了這玩意兒,我豈不是還有機會回來看望你?”
    朱標心頭一酸,臉上笑道:“要在複雜地形鋪設鐵路很難,我會努力。”
    朱文正伸手拍了拍朱標的腦袋,笑道:“不努力也沒關係。等我老了打不動仗了,還得回來讓你給我養老呢。”
    李文忠笑道:“我就不一樣了,我會一直麻煩標兒。”
    朱標在心裏道,等你們老了,我年紀也不小了。
    但他仍舊笑道:“好,一言為定。你們回來後,我就把皇位丟給太子,我們兄弟四人一起環遊世界去。唔,如果你們身體不夠好,我們就找個山清水秀有溫泉的地方隱居。”
    ……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朱標調整好了精神和身體狀態,開始幹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軍隊,檢查軍士們文化課掌握情況。
    和朱標相處過的將領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會這樣”的疲憊微笑,不熟悉朱標、隻聽過朱標名聲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標確實很可怕。
    現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煩是官吏不夠。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來的合格官吏?
    於是朱標盯上了軍中的人。
    現在大明建國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國前的時間,軍中的老兵們有些已經讀了近十年的書,雖說文采不怎麽樣,但讀書識字算術已經完全掌握,當個文吏綽綽有餘。
    安南行商剛打下來,軍隊不能撤走。三人的軍隊加起來,隻論精兵都有五六萬人。
    這五萬人都經過了軍中基礎教育,再差也會寫幾十個字;讀寫順利的人將近一萬人。隻要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員。
    朱標已經和哥哥們商量過了,朝中的武將們都去當文官了,那麽軍中這些人為何不能當文吏?
    朱標不僅要讓軍中的普通士兵們當文吏,還要讓他們當教化百姓的老師。
    勞動改造營和流民營中已經實踐完善的製度,朱標會照搬到安南。明軍不僅要給百姓們分田、幫百姓們重新規劃和建造村落,還要負責教導百姓們說大明官話和識字。
    有百姓能學會大明話,就能多領一塊地;如果能學會讀寫,就能分得更多的地,並從平民一躍成為底層管理人員。
    這一點有些違背井田製的公平原則,但比起公平,調動當地百姓學漢話、漢字的積極性,對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為重要。
    朱標問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來的孔家人數量有限,且不擅長教導一無所知的平民百姓。軍士們受了這麽多年教育,依葫蘆畫瓢,再加上朱標製定的教學大綱,正好“輔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學識,再加上軍士們的經驗,應該能迅速撐起安南行省的教育體係。
    這樣廣撒網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細水長流的事,朱標不奢望一兩年時間內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標想要的,是讓當地人都忙碌起來,並且在忙碌中有一種他們已經是大明人,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亂,肯定是要讓當地百姓感覺大明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必須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們比華夏的百姓過得更加沒有尊嚴,甚至不知道什麽是尊嚴。大明來了之後,又分田又免費教導識字算數,還幫他們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將他們當成人來對待。朱標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會讓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
    同時,這些文吏和老師都是大明的軍人。如果有誰要生亂,他們立刻就能鎮壓。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還要念著聖賢書中的道理,這就是朱標安撫安南行省的政策。
    “當地的貴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狀態。拉攏貴族治理當地,短期內安南看上去會很平靜,但安南的大明化過程會非常艱難。長期來看,會留下巨大隱患。”
    “將目標放在被貴族們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們沒當做人的農民身上,用農村包圍城市,雖然開頭會很麻煩,隻要戰線鋪開了,他們便無力反抗。”朱標笑著對到來的孔家人道,“而且他們輕視這些他們認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多阻攔。”
    雖然受了重傷,仍舊咬牙親自過來的孔希友歎息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為皇帝。”
    朱標點頭:“是的,皇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現在不過從安南從頭再來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還好老朽沒留在南京休息。”
    朱標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興來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們一定能相處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說,他之後會派官學的人來這裏‘實習’。詹事府中書令,‘實習’是什麽意思?”
    朱標現在已經不是北直隸知省,但他還有了“詹事府中書令”這個拗口的官職。所以孔希友稱呼朱標為“詹事府中書令”。
    “實習即在實踐中學習。”朱標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詩。”
    孔希友感慨:“當年諸子百家都會周遊列國,不會閉門造車。先祖也曾遊曆諸國,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總結得失。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後人以後要做學問,應該多走多看才行。”
    朱標道:“現在壓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著孔聖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孔聖人周遊當時的天下,你們乘坐著更好的船和車,周遊現在已經發現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啟發。我想孔聖人等著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荀子的話。雖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學的人抬出來抨擊,想把這個儒家先賢開除出儒家籍貫。但現在文人主流觀點,荀子仍舊是儒家聖人。朱標用這句話,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許久,道:“或許隻有詹事府中書令才會對孔家人說,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認為,先祖是聖人,是不可超越的聖人。”
    朱標笑著搖頭道:“孔聖人先是人,才是聖人。學海無涯,生命有限。孔聖人生前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他對弟子諄諄教導,言行中都傳達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開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隻把孔聖人當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無論是子孫還是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麽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標又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這麽說,你可能認為我不尊敬孔聖人。但我有時候翻看《論語》的時候總會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孔聖人在世,看到現在的儒學、儒士和他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很痛苦吧。”
    “幾千年了,這群不肖子孫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還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孔希友呆愣了許久,雙手顫抖著平舉,一言不發,隻對朱標深深作揖。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朱標調整好了精神和身體狀態,開始幹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軍隊,檢查軍士們文化課掌握情況。
    和朱標相處過的將領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會這樣”的疲憊微笑,不熟悉朱標、隻聽過朱標名聲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標確實很可怕。
    現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煩是官吏不夠。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來的合格官吏?
    於是朱標盯上了軍中的人。
    現在大明建國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國前的時間,軍中的老兵們有些已經讀了近十年的書,雖說文采不怎麽樣,但讀書識字算術已經完全掌握,當個文吏綽綽有餘。
    安南行商剛打下來,軍隊不能撤走。三人的軍隊加起來,隻論精兵都有五六萬人。
    這五萬人都經過了軍中基礎教育,再差也會寫幾十個字;讀寫順利的人將近一萬人。隻要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員。
    朱標已經和哥哥們商量過了,朝中的武將們都去當文官了,那麽軍中這些人為何不能當文吏?
    朱標不僅要讓軍中的普通士兵們當文吏,還要讓他們當教化百姓的老師。
    勞動改造營和流民營中已經實踐完善的製度,朱標會照搬到安南。明軍不僅要給百姓們分田、幫百姓們重新規劃和建造村落,還要負責教導百姓們說大明官話和識字。
    有百姓能學會大明話,就能多領一塊地;如果能學會讀寫,就能分得更多的地,並從平民一躍成為底層管理人員。
    這一點有些違背井田製的公平原則,但比起公平,調動當地百姓學漢話、漢字的積極性,對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為重要。
    朱標問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來的孔家人數量有限,且不擅長教導一無所知的平民百姓。軍士們受了這麽多年教育,依葫蘆畫瓢,再加上朱標製定的教學大綱,正好“輔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學識,再加上軍士們的經驗,應該能迅速撐起安南行省的教育體係。
    這樣廣撒網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細水長流的事,朱標不奢望一兩年時間內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標想要的,是讓當地人都忙碌起來,並且在忙碌中有一種他們已經是大明人,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亂,肯定是要讓當地百姓感覺大明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必須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們比華夏的百姓過得更加沒有尊嚴,甚至不知道什麽是尊嚴。大明來了之後,又分田又免費教導識字算數,還幫他們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將他們當成人來對待。朱標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會讓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
    同時,這些文吏和老師都是大明的軍人。如果有誰要生亂,他們立刻就能鎮壓。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還要念著聖賢書中的道理,這就是朱標安撫安南行省的政策。
    “當地的貴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狀態。拉攏貴族治理當地,短期內安南看上去會很平靜,但安南的大明化過程會非常艱難。長期來看,會留下巨大隱患。”
    “將目標放在被貴族們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們沒當做人的農民身上,用農村包圍城市,雖然開頭會很麻煩,隻要戰線鋪開了,他們便無力反抗。”朱標笑著對到來的孔家人道,“而且他們輕視這些他們認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多阻攔。”
    雖然受了重傷,仍舊咬牙親自過來的孔希友歎息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為皇帝。”
    朱標點頭:“是的,皇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現在不過從安南從頭再來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還好老朽沒留在南京休息。”
    朱標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興來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們一定能相處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說,他之後會派官學的人來這裏‘實習’。詹事府中書令,‘實習’是什麽意思?”
    朱標現在已經不是北直隸知省,但他還有了“詹事府中書令”這個拗口的官職。所以孔希友稱呼朱標為“詹事府中書令”。
    “實習即在實踐中學習。”朱標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詩。”
    孔希友感慨:“當年諸子百家都會周遊列國,不會閉門造車。先祖也曾遊曆諸國,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總結得失。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後人以後要做學問,應該多走多看才行。”
    朱標道:“現在壓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著孔聖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孔聖人周遊當時的天下,你們乘坐著更好的船和車,周遊現在已經發現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啟發。我想孔聖人等著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荀子的話。雖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學的人抬出來抨擊,想把這個儒家先賢開除出儒家籍貫。但現在文人主流觀點,荀子仍舊是儒家聖人。朱標用這句話,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許久,道:“或許隻有詹事府中書令才會對孔家人說,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認為,先祖是聖人,是不可超越的聖人。”
    朱標笑著搖頭道:“孔聖人先是人,才是聖人。學海無涯,生命有限。孔聖人生前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他對弟子諄諄教導,言行中都傳達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開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隻把孔聖人當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無論是子孫還是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麽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標又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這麽說,你可能認為我不尊敬孔聖人。但我有時候翻看《論語》的時候總會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孔聖人在世,看到現在的儒學、儒士和他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很痛苦吧。”
    “幾千年了,這群不肖子孫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還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孔希友呆愣了許久,雙手顫抖著平舉,一言不發,隻對朱標深深作揖。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朱標調整好了精神和身體狀態,開始幹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軍隊,檢查軍士們文化課掌握情況。
    和朱標相處過的將領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會這樣”的疲憊微笑,不熟悉朱標、隻聽過朱標名聲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標確實很可怕。
    現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煩是官吏不夠。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來的合格官吏?
    於是朱標盯上了軍中的人。
    現在大明建國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國前的時間,軍中的老兵們有些已經讀了近十年的書,雖說文采不怎麽樣,但讀書識字算術已經完全掌握,當個文吏綽綽有餘。
    安南行商剛打下來,軍隊不能撤走。三人的軍隊加起來,隻論精兵都有五六萬人。
    這五萬人都經過了軍中基礎教育,再差也會寫幾十個字;讀寫順利的人將近一萬人。隻要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員。
    朱標已經和哥哥們商量過了,朝中的武將們都去當文官了,那麽軍中這些人為何不能當文吏?
    朱標不僅要讓軍中的普通士兵們當文吏,還要讓他們當教化百姓的老師。
    勞動改造營和流民營中已經實踐完善的製度,朱標會照搬到安南。明軍不僅要給百姓們分田、幫百姓們重新規劃和建造村落,還要負責教導百姓們說大明官話和識字。
    有百姓能學會大明話,就能多領一塊地;如果能學會讀寫,就能分得更多的地,並從平民一躍成為底層管理人員。
    這一點有些違背井田製的公平原則,但比起公平,調動當地百姓學漢話、漢字的積極性,對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為重要。
    朱標問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來的孔家人數量有限,且不擅長教導一無所知的平民百姓。軍士們受了這麽多年教育,依葫蘆畫瓢,再加上朱標製定的教學大綱,正好“輔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學識,再加上軍士們的經驗,應該能迅速撐起安南行省的教育體係。
    這樣廣撒網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細水長流的事,朱標不奢望一兩年時間內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標想要的,是讓當地人都忙碌起來,並且在忙碌中有一種他們已經是大明人,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亂,肯定是要讓當地百姓感覺大明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必須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們比華夏的百姓過得更加沒有尊嚴,甚至不知道什麽是尊嚴。大明來了之後,又分田又免費教導識字算數,還幫他們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將他們當成人來對待。朱標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會讓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
    同時,這些文吏和老師都是大明的軍人。如果有誰要生亂,他們立刻就能鎮壓。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還要念著聖賢書中的道理,這就是朱標安撫安南行省的政策。
    “當地的貴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狀態。拉攏貴族治理當地,短期內安南看上去會很平靜,但安南的大明化過程會非常艱難。長期來看,會留下巨大隱患。”
    “將目標放在被貴族們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們沒當做人的農民身上,用農村包圍城市,雖然開頭會很麻煩,隻要戰線鋪開了,他們便無力反抗。”朱標笑著對到來的孔家人道,“而且他們輕視這些他們認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多阻攔。”
    雖然受了重傷,仍舊咬牙親自過來的孔希友歎息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為皇帝。”
    朱標點頭:“是的,皇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現在不過從安南從頭再來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還好老朽沒留在南京休息。”
    朱標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興來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們一定能相處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說,他之後會派官學的人來這裏‘實習’。詹事府中書令,‘實習’是什麽意思?”
    朱標現在已經不是北直隸知省,但他還有了“詹事府中書令”這個拗口的官職。所以孔希友稱呼朱標為“詹事府中書令”。
    “實習即在實踐中學習。”朱標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詩。”
    孔希友感慨:“當年諸子百家都會周遊列國,不會閉門造車。先祖也曾遊曆諸國,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總結得失。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後人以後要做學問,應該多走多看才行。”
    朱標道:“現在壓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著孔聖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孔聖人周遊當時的天下,你們乘坐著更好的船和車,周遊現在已經發現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啟發。我想孔聖人等著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荀子的話。雖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學的人抬出來抨擊,想把這個儒家先賢開除出儒家籍貫。但現在文人主流觀點,荀子仍舊是儒家聖人。朱標用這句話,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許久,道:“或許隻有詹事府中書令才會對孔家人說,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認為,先祖是聖人,是不可超越的聖人。”
    朱標笑著搖頭道:“孔聖人先是人,才是聖人。學海無涯,生命有限。孔聖人生前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他對弟子諄諄教導,言行中都傳達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開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隻把孔聖人當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無論是子孫還是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麽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標又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這麽說,你可能認為我不尊敬孔聖人。但我有時候翻看《論語》的時候總會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孔聖人在世,看到現在的儒學、儒士和他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很痛苦吧。”
    “幾千年了,這群不肖子孫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還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孔希友呆愣了許久,雙手顫抖著平舉,一言不發,隻對朱標深深作揖。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朱標調整好了精神和身體狀態,開始幹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軍隊,檢查軍士們文化課掌握情況。
    和朱標相處過的將領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會這樣”的疲憊微笑,不熟悉朱標、隻聽過朱標名聲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標確實很可怕。
    現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煩是官吏不夠。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來的合格官吏?
    於是朱標盯上了軍中的人。
    現在大明建國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國前的時間,軍中的老兵們有些已經讀了近十年的書,雖說文采不怎麽樣,但讀書識字算術已經完全掌握,當個文吏綽綽有餘。
    安南行商剛打下來,軍隊不能撤走。三人的軍隊加起來,隻論精兵都有五六萬人。
    這五萬人都經過了軍中基礎教育,再差也會寫幾十個字;讀寫順利的人將近一萬人。隻要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員。
    朱標已經和哥哥們商量過了,朝中的武將們都去當文官了,那麽軍中這些人為何不能當文吏?
    朱標不僅要讓軍中的普通士兵們當文吏,還要讓他們當教化百姓的老師。
    勞動改造營和流民營中已經實踐完善的製度,朱標會照搬到安南。明軍不僅要給百姓們分田、幫百姓們重新規劃和建造村落,還要負責教導百姓們說大明官話和識字。
    有百姓能學會大明話,就能多領一塊地;如果能學會讀寫,就能分得更多的地,並從平民一躍成為底層管理人員。
    這一點有些違背井田製的公平原則,但比起公平,調動當地百姓學漢話、漢字的積極性,對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為重要。
    朱標問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來的孔家人數量有限,且不擅長教導一無所知的平民百姓。軍士們受了這麽多年教育,依葫蘆畫瓢,再加上朱標製定的教學大綱,正好“輔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學識,再加上軍士們的經驗,應該能迅速撐起安南行省的教育體係。
    這樣廣撒網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細水長流的事,朱標不奢望一兩年時間內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標想要的,是讓當地人都忙碌起來,並且在忙碌中有一種他們已經是大明人,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亂,肯定是要讓當地百姓感覺大明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必須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們比華夏的百姓過得更加沒有尊嚴,甚至不知道什麽是尊嚴。大明來了之後,又分田又免費教導識字算數,還幫他們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將他們當成人來對待。朱標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會讓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
    同時,這些文吏和老師都是大明的軍人。如果有誰要生亂,他們立刻就能鎮壓。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還要念著聖賢書中的道理,這就是朱標安撫安南行省的政策。
    “當地的貴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狀態。拉攏貴族治理當地,短期內安南看上去會很平靜,但安南的大明化過程會非常艱難。長期來看,會留下巨大隱患。”
    “將目標放在被貴族們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們沒當做人的農民身上,用農村包圍城市,雖然開頭會很麻煩,隻要戰線鋪開了,他們便無力反抗。”朱標笑著對到來的孔家人道,“而且他們輕視這些他們認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多阻攔。”
    雖然受了重傷,仍舊咬牙親自過來的孔希友歎息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為皇帝。”
    朱標點頭:“是的,皇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現在不過從安南從頭再來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還好老朽沒留在南京休息。”
    朱標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興來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們一定能相處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說,他之後會派官學的人來這裏‘實習’。詹事府中書令,‘實習’是什麽意思?”
    朱標現在已經不是北直隸知省,但他還有了“詹事府中書令”這個拗口的官職。所以孔希友稱呼朱標為“詹事府中書令”。
    “實習即在實踐中學習。”朱標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詩。”
    孔希友感慨:“當年諸子百家都會周遊列國,不會閉門造車。先祖也曾遊曆諸國,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總結得失。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後人以後要做學問,應該多走多看才行。”
    朱標道:“現在壓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著孔聖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孔聖人周遊當時的天下,你們乘坐著更好的船和車,周遊現在已經發現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啟發。我想孔聖人等著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荀子的話。雖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學的人抬出來抨擊,想把這個儒家先賢開除出儒家籍貫。但現在文人主流觀點,荀子仍舊是儒家聖人。朱標用這句話,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許久,道:“或許隻有詹事府中書令才會對孔家人說,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認為,先祖是聖人,是不可超越的聖人。”
    朱標笑著搖頭道:“孔聖人先是人,才是聖人。學海無涯,生命有限。孔聖人生前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他對弟子諄諄教導,言行中都傳達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開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隻把孔聖人當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無論是子孫還是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麽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標又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這麽說,你可能認為我不尊敬孔聖人。但我有時候翻看《論語》的時候總會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孔聖人在世,看到現在的儒學、儒士和他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很痛苦吧。”
    “幾千年了,這群不肖子孫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還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孔希友呆愣了許久,雙手顫抖著平舉,一言不發,隻對朱標深深作揖。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朱標調整好了精神和身體狀態,開始幹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軍隊,檢查軍士們文化課掌握情況。
    和朱標相處過的將領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會這樣”的疲憊微笑,不熟悉朱標、隻聽過朱標名聲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標確實很可怕。
    現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煩是官吏不夠。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來的合格官吏?
    於是朱標盯上了軍中的人。
    現在大明建國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國前的時間,軍中的老兵們有些已經讀了近十年的書,雖說文采不怎麽樣,但讀書識字算術已經完全掌握,當個文吏綽綽有餘。
    安南行商剛打下來,軍隊不能撤走。三人的軍隊加起來,隻論精兵都有五六萬人。
    這五萬人都經過了軍中基礎教育,再差也會寫幾十個字;讀寫順利的人將近一萬人。隻要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員。
    朱標已經和哥哥們商量過了,朝中的武將們都去當文官了,那麽軍中這些人為何不能當文吏?
    朱標不僅要讓軍中的普通士兵們當文吏,還要讓他們當教化百姓的老師。
    勞動改造營和流民營中已經實踐完善的製度,朱標會照搬到安南。明軍不僅要給百姓們分田、幫百姓們重新規劃和建造村落,還要負責教導百姓們說大明官話和識字。
    有百姓能學會大明話,就能多領一塊地;如果能學會讀寫,就能分得更多的地,並從平民一躍成為底層管理人員。
    這一點有些違背井田製的公平原則,但比起公平,調動當地百姓學漢話、漢字的積極性,對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為重要。
    朱標問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來的孔家人數量有限,且不擅長教導一無所知的平民百姓。軍士們受了這麽多年教育,依葫蘆畫瓢,再加上朱標製定的教學大綱,正好“輔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學識,再加上軍士們的經驗,應該能迅速撐起安南行省的教育體係。
    這樣廣撒網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細水長流的事,朱標不奢望一兩年時間內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標想要的,是讓當地人都忙碌起來,並且在忙碌中有一種他們已經是大明人,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亂,肯定是要讓當地百姓感覺大明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必須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們比華夏的百姓過得更加沒有尊嚴,甚至不知道什麽是尊嚴。大明來了之後,又分田又免費教導識字算數,還幫他們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將他們當成人來對待。朱標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會讓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
    同時,這些文吏和老師都是大明的軍人。如果有誰要生亂,他們立刻就能鎮壓。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還要念著聖賢書中的道理,這就是朱標安撫安南行省的政策。
    “當地的貴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狀態。拉攏貴族治理當地,短期內安南看上去會很平靜,但安南的大明化過程會非常艱難。長期來看,會留下巨大隱患。”
    “將目標放在被貴族們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們沒當做人的農民身上,用農村包圍城市,雖然開頭會很麻煩,隻要戰線鋪開了,他們便無力反抗。”朱標笑著對到來的孔家人道,“而且他們輕視這些他們認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多阻攔。”
    雖然受了重傷,仍舊咬牙親自過來的孔希友歎息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為皇帝。”
    朱標點頭:“是的,皇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現在不過從安南從頭再來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還好老朽沒留在南京休息。”
    朱標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興來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們一定能相處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說,他之後會派官學的人來這裏‘實習’。詹事府中書令,‘實習’是什麽意思?”
    朱標現在已經不是北直隸知省,但他還有了“詹事府中書令”這個拗口的官職。所以孔希友稱呼朱標為“詹事府中書令”。
    “實習即在實踐中學習。”朱標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詩。”
    孔希友感慨:“當年諸子百家都會周遊列國,不會閉門造車。先祖也曾遊曆諸國,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總結得失。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後人以後要做學問,應該多走多看才行。”
    朱標道:“現在壓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著孔聖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孔聖人周遊當時的天下,你們乘坐著更好的船和車,周遊現在已經發現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啟發。我想孔聖人等著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荀子的話。雖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學的人抬出來抨擊,想把這個儒家先賢開除出儒家籍貫。但現在文人主流觀點,荀子仍舊是儒家聖人。朱標用這句話,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許久,道:“或許隻有詹事府中書令才會對孔家人說,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認為,先祖是聖人,是不可超越的聖人。”
    朱標笑著搖頭道:“孔聖人先是人,才是聖人。學海無涯,生命有限。孔聖人生前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他對弟子諄諄教導,言行中都傳達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開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隻把孔聖人當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無論是子孫還是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麽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標又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這麽說,你可能認為我不尊敬孔聖人。但我有時候翻看《論語》的時候總會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孔聖人在世,看到現在的儒學、儒士和他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很痛苦吧。”
    “幾千年了,這群不肖子孫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還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孔希友呆愣了許久,雙手顫抖著平舉,一言不發,隻對朱標深深作揖。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朱標調整好了精神和身體狀態,開始幹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軍隊,檢查軍士們文化課掌握情況。
    和朱標相處過的將領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會這樣”的疲憊微笑,不熟悉朱標、隻聽過朱標名聲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標確實很可怕。
    現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煩是官吏不夠。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來的合格官吏?
    於是朱標盯上了軍中的人。
    現在大明建國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國前的時間,軍中的老兵們有些已經讀了近十年的書,雖說文采不怎麽樣,但讀書識字算術已經完全掌握,當個文吏綽綽有餘。
    安南行商剛打下來,軍隊不能撤走。三人的軍隊加起來,隻論精兵都有五六萬人。
    這五萬人都經過了軍中基礎教育,再差也會寫幾十個字;讀寫順利的人將近一萬人。隻要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員。
    朱標已經和哥哥們商量過了,朝中的武將們都去當文官了,那麽軍中這些人為何不能當文吏?
    朱標不僅要讓軍中的普通士兵們當文吏,還要讓他們當教化百姓的老師。
    勞動改造營和流民營中已經實踐完善的製度,朱標會照搬到安南。明軍不僅要給百姓們分田、幫百姓們重新規劃和建造村落,還要負責教導百姓們說大明官話和識字。
    有百姓能學會大明話,就能多領一塊地;如果能學會讀寫,就能分得更多的地,並從平民一躍成為底層管理人員。
    這一點有些違背井田製的公平原則,但比起公平,調動當地百姓學漢話、漢字的積極性,對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為重要。
    朱標問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來的孔家人數量有限,且不擅長教導一無所知的平民百姓。軍士們受了這麽多年教育,依葫蘆畫瓢,再加上朱標製定的教學大綱,正好“輔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學識,再加上軍士們的經驗,應該能迅速撐起安南行省的教育體係。
    這樣廣撒網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細水長流的事,朱標不奢望一兩年時間內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標想要的,是讓當地人都忙碌起來,並且在忙碌中有一種他們已經是大明人,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亂,肯定是要讓當地百姓感覺大明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必須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們比華夏的百姓過得更加沒有尊嚴,甚至不知道什麽是尊嚴。大明來了之後,又分田又免費教導識字算數,還幫他們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將他們當成人來對待。朱標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會讓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
    同時,這些文吏和老師都是大明的軍人。如果有誰要生亂,他們立刻就能鎮壓。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還要念著聖賢書中的道理,這就是朱標安撫安南行省的政策。
    “當地的貴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狀態。拉攏貴族治理當地,短期內安南看上去會很平靜,但安南的大明化過程會非常艱難。長期來看,會留下巨大隱患。”
    “將目標放在被貴族們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們沒當做人的農民身上,用農村包圍城市,雖然開頭會很麻煩,隻要戰線鋪開了,他們便無力反抗。”朱標笑著對到來的孔家人道,“而且他們輕視這些他們認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多阻攔。”
    雖然受了重傷,仍舊咬牙親自過來的孔希友歎息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為皇帝。”
    朱標點頭:“是的,皇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現在不過從安南從頭再來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還好老朽沒留在南京休息。”
    朱標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興來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們一定能相處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說,他之後會派官學的人來這裏‘實習’。詹事府中書令,‘實習’是什麽意思?”
    朱標現在已經不是北直隸知省,但他還有了“詹事府中書令”這個拗口的官職。所以孔希友稱呼朱標為“詹事府中書令”。
    “實習即在實踐中學習。”朱標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詩。”
    孔希友感慨:“當年諸子百家都會周遊列國,不會閉門造車。先祖也曾遊曆諸國,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總結得失。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後人以後要做學問,應該多走多看才行。”
    朱標道:“現在壓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著孔聖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孔聖人周遊當時的天下,你們乘坐著更好的船和車,周遊現在已經發現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啟發。我想孔聖人等著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荀子的話。雖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學的人抬出來抨擊,想把這個儒家先賢開除出儒家籍貫。但現在文人主流觀點,荀子仍舊是儒家聖人。朱標用這句話,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許久,道:“或許隻有詹事府中書令才會對孔家人說,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認為,先祖是聖人,是不可超越的聖人。”
    朱標笑著搖頭道:“孔聖人先是人,才是聖人。學海無涯,生命有限。孔聖人生前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他對弟子諄諄教導,言行中都傳達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開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隻把孔聖人當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無論是子孫還是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麽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標又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這麽說,你可能認為我不尊敬孔聖人。但我有時候翻看《論語》的時候總會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孔聖人在世,看到現在的儒學、儒士和他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很痛苦吧。”
    “幾千年了,這群不肖子孫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還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孔希友呆愣了許久,雙手顫抖著平舉,一言不發,隻對朱標深深作揖。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朱標調整好了精神和身體狀態,開始幹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軍隊,檢查軍士們文化課掌握情況。
    和朱標相處過的將領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會這樣”的疲憊微笑,不熟悉朱標、隻聽過朱標名聲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標確實很可怕。
    現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煩是官吏不夠。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來的合格官吏?
    於是朱標盯上了軍中的人。
    現在大明建國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國前的時間,軍中的老兵們有些已經讀了近十年的書,雖說文采不怎麽樣,但讀書識字算術已經完全掌握,當個文吏綽綽有餘。
    安南行商剛打下來,軍隊不能撤走。三人的軍隊加起來,隻論精兵都有五六萬人。
    這五萬人都經過了軍中基礎教育,再差也會寫幾十個字;讀寫順利的人將近一萬人。隻要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員。
    朱標已經和哥哥們商量過了,朝中的武將們都去當文官了,那麽軍中這些人為何不能當文吏?
    朱標不僅要讓軍中的普通士兵們當文吏,還要讓他們當教化百姓的老師。
    勞動改造營和流民營中已經實踐完善的製度,朱標會照搬到安南。明軍不僅要給百姓們分田、幫百姓們重新規劃和建造村落,還要負責教導百姓們說大明官話和識字。
    有百姓能學會大明話,就能多領一塊地;如果能學會讀寫,就能分得更多的地,並從平民一躍成為底層管理人員。
    這一點有些違背井田製的公平原則,但比起公平,調動當地百姓學漢話、漢字的積極性,對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為重要。
    朱標問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來的孔家人數量有限,且不擅長教導一無所知的平民百姓。軍士們受了這麽多年教育,依葫蘆畫瓢,再加上朱標製定的教學大綱,正好“輔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學識,再加上軍士們的經驗,應該能迅速撐起安南行省的教育體係。
    這樣廣撒網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細水長流的事,朱標不奢望一兩年時間內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標想要的,是讓當地人都忙碌起來,並且在忙碌中有一種他們已經是大明人,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亂,肯定是要讓當地百姓感覺大明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必須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們比華夏的百姓過得更加沒有尊嚴,甚至不知道什麽是尊嚴。大明來了之後,又分田又免費教導識字算數,還幫他們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將他們當成人來對待。朱標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會讓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
    同時,這些文吏和老師都是大明的軍人。如果有誰要生亂,他們立刻就能鎮壓。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還要念著聖賢書中的道理,這就是朱標安撫安南行省的政策。
    “當地的貴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狀態。拉攏貴族治理當地,短期內安南看上去會很平靜,但安南的大明化過程會非常艱難。長期來看,會留下巨大隱患。”
    “將目標放在被貴族們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們沒當做人的農民身上,用農村包圍城市,雖然開頭會很麻煩,隻要戰線鋪開了,他們便無力反抗。”朱標笑著對到來的孔家人道,“而且他們輕視這些他們認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多阻攔。”
    雖然受了重傷,仍舊咬牙親自過來的孔希友歎息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為皇帝。”
    朱標點頭:“是的,皇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現在不過從安南從頭再來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還好老朽沒留在南京休息。”
    朱標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興來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們一定能相處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說,他之後會派官學的人來這裏‘實習’。詹事府中書令,‘實習’是什麽意思?”
    朱標現在已經不是北直隸知省,但他還有了“詹事府中書令”這個拗口的官職。所以孔希友稱呼朱標為“詹事府中書令”。
    “實習即在實踐中學習。”朱標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詩。”
    孔希友感慨:“當年諸子百家都會周遊列國,不會閉門造車。先祖也曾遊曆諸國,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總結得失。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後人以後要做學問,應該多走多看才行。”
    朱標道:“現在壓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著孔聖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孔聖人周遊當時的天下,你們乘坐著更好的船和車,周遊現在已經發現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啟發。我想孔聖人等著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荀子的話。雖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學的人抬出來抨擊,想把這個儒家先賢開除出儒家籍貫。但現在文人主流觀點,荀子仍舊是儒家聖人。朱標用這句話,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許久,道:“或許隻有詹事府中書令才會對孔家人說,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認為,先祖是聖人,是不可超越的聖人。”
    朱標笑著搖頭道:“孔聖人先是人,才是聖人。學海無涯,生命有限。孔聖人生前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他對弟子諄諄教導,言行中都傳達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開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隻把孔聖人當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無論是子孫還是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麽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標又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這麽說,你可能認為我不尊敬孔聖人。但我有時候翻看《論語》的時候總會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孔聖人在世,看到現在的儒學、儒士和他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很痛苦吧。”
    “幾千年了,這群不肖子孫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還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孔希友呆愣了許久,雙手顫抖著平舉,一言不發,隻對朱標深深作揖。
    經過了短暫的休息之後,朱標調整好了精神和身體狀態,開始幹活。
    他第一件事,就是召集軍隊,檢查軍士們文化課掌握情況。
    和朱標相處過的將領和士兵露出了“我就知道會這樣”的疲憊微笑,不熟悉朱標、隻聽過朱標名聲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小先生真的很可怕!
    朱標確實很可怕。
    現在安南行省最大的麻煩是官吏不夠。
    大明都缺官吏,安南行省哪來的合格官吏?
    於是朱標盯上了軍中的人。
    現在大明建國都五六年了,算上建國前的時間,軍中的老兵們有些已經讀了近十年的書,雖說文采不怎麽樣,但讀書識字算術已經完全掌握,當個文吏綽綽有餘。
    安南行商剛打下來,軍隊不能撤走。三人的軍隊加起來,隻論精兵都有五六萬人。
    這五萬人都經過了軍中基礎教育,再差也會寫幾十個字;讀寫順利的人將近一萬人。隻要把這些人都利用起來,安南行省就不缺行政官員。
    朱標已經和哥哥們商量過了,朝中的武將們都去當文官了,那麽軍中這些人為何不能當文吏?
    朱標不僅要讓軍中的普通士兵們當文吏,還要讓他們當教化百姓的老師。
    勞動改造營和流民營中已經實踐完善的製度,朱標會照搬到安南。明軍不僅要給百姓們分田、幫百姓們重新規劃和建造村落,還要負責教導百姓們說大明官話和識字。
    有百姓能學會大明話,就能多領一塊地;如果能學會讀寫,就能分得更多的地,並從平民一躍成為底層管理人員。
    這一點有些違背井田製的公平原則,但比起公平,調動當地百姓學漢話、漢字的積極性,對目前的安南和大明更為重要。
    朱標問自家爹要了孔家人。
    但能來的孔家人數量有限,且不擅長教導一無所知的平民百姓。軍士們受了這麽多年教育,依葫蘆畫瓢,再加上朱標製定的教學大綱,正好“輔佐”孔家人。
    孔家人的學識,再加上軍士們的經驗,應該能迅速撐起安南行省的教育體係。
    這樣廣撒網的教育,效率肯定非常低下。
    教化和教育本就是細水長流的事,朱標不奢望一兩年時間內能取得多大的成果。
    朱標想要的,是讓當地人都忙碌起來,並且在忙碌中有一種他們已經是大明人,日子會越過越好的思想。
    安南行省要激起民亂,肯定是要讓當地百姓感覺大明來了之後,他們的日子不會好過,必須要回到以前。
    安南行省的百姓們比華夏的百姓過得更加沒有尊嚴,甚至不知道什麽是尊嚴。大明來了之後,又分田又免費教導識字算數,還幫他們修房子整道路,第一次將他們當成人來對待。朱標相信,就算感情不可靠,利益也會讓他們做出合理的選擇。
    同時,這些文吏和老師都是大明的軍人。如果有誰要生亂,他們立刻就能鎮壓。
    一手糖果一手鞭子,嘴中還要念著聖賢書中的道理,這就是朱標安撫安南行省的政策。
    “當地的貴族肯定想回到以前作威作福的狀態。拉攏貴族治理當地,短期內安南看上去會很平靜,但安南的大明化過程會非常艱難。長期來看,會留下巨大隱患。”
    “將目標放在被貴族們看不起的百姓身上,放在他們沒當做人的農民身上,用農村包圍城市,雖然開頭會很麻煩,隻要戰線鋪開了,他們便無力反抗。”朱標笑著對到來的孔家人道,“而且他們輕視這些他們認為愚昧無知麻木不仁的百姓,就不會對我們的行為有太多阻攔。”
    雖然受了重傷,仍舊咬牙親自過來的孔希友歎息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就是如此成為皇帝。”
    朱標點頭:“是的,皇上就是這樣一步一步依靠百姓建立大明。現在不過從安南從頭再來一次而已。”
    孔希友笑道:“還好老朽沒留在南京休息。”
    朱標也拱手笑道:“我也非常高興來的是老先生你。我想我們一定能相處愉快。”
    孔希友道:“除了我之外,陛下說,他之後會派官學的人來這裏‘實習’。詹事府中書令,‘實習’是什麽意思?”
    朱標現在已經不是北直隸知省,但他還有了“詹事府中書令”這個拗口的官職。所以孔希友稱呼朱標為“詹事府中書令”。
    “實習即在實踐中學習。”朱標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的詩。”
    孔希友感慨:“當年諸子百家都會周遊列國,不會閉門造車。先祖也曾遊曆諸國,以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總結得失。確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孔家後人以後要做學問,應該多走多看才行。”
    朱標道:“現在壓在孔家人身上的枷鎖已經被去掉,孔家人可以沿著孔聖人走過的路再走一遍。孔聖人周遊當時的天下,你們乘坐著更好的船和車,周遊現在已經發現的天下,一定能有更多的啟發。我想孔聖人等著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一天,一定等了很久。”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荀子的話。雖然荀子老被程朱理學的人抬出來抨擊,想把這個儒家先賢開除出儒家籍貫。但現在文人主流觀點,荀子仍舊是儒家聖人。朱標用這句話,不算冒犯。
    孔希友沉默了許久,道:“或許隻有詹事府中書令才會對孔家人說,要超越先祖。大部分人都認為,先祖是聖人,是不可超越的聖人。”
    朱標笑著搖頭道:“孔聖人先是人,才是聖人。學海無涯,生命有限。孔聖人生前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從不認為自己全知全能。他對弟子諄諄教導,言行中都傳達出他希望弟子能在他開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攀爬得更高的期望。”
    “哪怕隻把孔聖人當做一位普通的先祖,那位先祖不希望子孫後代一代比一代強?無論是子孫還是學生,一代不如一代,那是多麽悲哀和可怕的事?”
    朱標又搖了搖頭,歎了口氣,道:“我這麽說,你可能認為我不尊敬孔聖人。但我有時候翻看《論語》的時候總會生出一個念頭,如果孔聖人在世,看到現在的儒學、儒士和他的子孫後代,一定會很痛苦吧。”
    “幾千年了,這群不肖子孫怎麽一點長進都沒有,還退步了呢?我想要的大同世界究竟何時才會到來?”
    孔希友呆愣了許久,雙手顫抖著平舉,一言不發,隻對朱標深深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