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 48 章
字數:8784 加入書籤
看過楊進祿記載的新式火藥, 李洵對這款火藥的各方麵記錄已經較為滿意。
親自試過後,發現其與楊進祿所記載的果然是別無二致。
不僅是不用需要再使用前搖晃,而且爆炸的威力可與重新混合的粉末火藥持平, 完全解決了顛簸帶來的分層效應。唯一的缺陷,就是引燃的速度變慢了一秒。
顆粒狀的火藥,內部結構較為緊實,相比充分混合的粉末狀,點燃的速度會慢一些。
仔細思索一番,李洵覺得還是有必要加一部分桐油。
若油與醴酒一起混合, 會影響粘合度緊實度, 倒不如先加醴酒,成粒烘幹後,再在表麵浸一次桐油,再行烘幹。
如此,應該是既有助燃作用, 又不影響粘合強度的。
當然, 這隻是設想,到底行不行,還得看具體做出來的成品。
兩天後, 浸潤過桐油的火藥做好,李洵特地將兩種火藥堆放在地上進行點燃觀察過,確實如他所料,浸潤過桶油再烘幹的火藥, 比起隻加醴酒的那種, 點燃速度要快很多, 幾乎是即點即點燃。
而當它們被裝進震天雷的鐵殼子裏後, 新的火藥爆|炸速度也快上一兩秒, 且威力並不比隻加醴酒的差。
抗顛簸程度方麵,因為隻在表麵浸潤了桐油,也並未使得火藥的顆粒變得鬆散,所以它不會因為路途顛簸而變散。
至此,完美的顆粒火藥配方就完全成型了!
震天雷不管是威力還是使用的便捷性都已經提升到了極致。
接下來就該製造□□了。
槍械製造,是李洵最得心應手的事情。
作為一個優秀的特種兵,對於各種槍械結構,尺寸,作用原理他都可以信手拈來。
考慮到如今的彈|藥製造水平,他很快就畫出了一款滑膛式燧發槍的設計稿,將每個部位所需零件,尺寸畫出來,然後叫來楊進祿:
“拿給鐵器製造作坊那邊,令他們暫停下手中的工作,用最快的速度為本王將這上頭的東西打造出來。”
畢竟理論與實際是有差別的,他先前沒組裝過如此落後的武器,或許製造出的成品會因為某些誤差不能使用也未可知,必須得一邊試驗一邊調整,方能編寫出規模化,標準化製造的規範來。
楊進祿看著上頭形狀各異的圖案,有些不解:
“殿下,這是何物?”
在最擅長最喜歡的領域,李洵神采飛揚:
“是比震天雷還好用的神兵利器!”
震天雷雖然威力不錯,但用投石機投射少了些機動性,用手投,投射距離還是太近了。
這便導致它在使用的時候局限性很強,若非如此,他也不會兩次攻打北戎用的都是偷襲戰術。
楊進祿聽到這話,卻跟打了雞血一樣。
他如今是一點都不懷疑李洵的話。殿下說比震天雷更好用那就肯定比震天雷更好用。
震天雷的威力就已經夠無敵了,比震天雷還好的神兵,那得是何等驚人。
殿下有了這等利器,必將越發如虎添翼,到時候殿下拿下的領土可就不止肅城,燎原與河原三地了!
“奴才立刻就去!”
他興衝衝地跑去組織人手製造燧發槍零件。
交待完該交待的,李洵又回肅城去了,一方麵趁著還有空閑,多少陪伴一下妹妹,另一方麵,也檢查一下肅城的軍政事務。
五天後,楊進祿便讓人來稟告,說他要的東西已經造好了。
李洵再次回到雲麓寨,便見所有零件已經很整整齊齊地擺在了一個托盤裏。
組裝槍械,他閉著眼睛都能做,短短一兩分鍾,便將所有零件組裝完畢。
鐵匠們打造的時候還是比較精心的,並沒有出現任何尺寸不合的情況。
一杆完整的燧發槍呈現在眼前,修長的身軀,照門、照星、銃托、銃機等部位都是銀色的鐵,槍杆,槍托等部位包裹著一層打磨光滑的木頭,銀色與原木色相配,像極了博物館裏的陳列品。
這倒是讓本就是槍械愛好者的李洵起了幾分把玩的興趣。
隻是,仔細端詳摩挲了一會兒,他便微微皺起了眉頭。
“拿火藥,藥稱與幾雙牛皮手套來。”
“殿下,可是有什麽不對?”
楊進祿關切地問道。
李洵搖了搖頭,沒有答話,他隻好按照吩咐去準備東西。
楊進祿很快將他需要的東西拿來了,李洵來到寬闊的室外,找了幾個木頭靶子,站在了一百米多米外,然後讓所有士兵都退下,身邊隻留了楊進祿一人。
他先打開燧發槍後端的火藥池蓋子,將已經分裝好的少量火藥倒入其中,關上蓋子。
然後將槍身豎起來,把大量彈藥倒入槍管,抽出通條插到底反複幾次,然後戴上幾層牛皮手套,舉平槍身,扣動扳機。
槍體內部的燧石相互撞擊,尾部冒出大量火焰,隻聽嘭地一聲響,槍管的火藥被推了出去,一百多米外的木樁木渣橫飛。
楊進祿大為驚歎:
“殿下,神了!這麽□□,竟然能打中那麽遠的東西,要是個人,還不得皮開肉綻腦袋開花!而且這比強弓的射程還要遠些,卻毫不費力!”
作為李洵專門設計的滑膛式的燧發槍,它克服了早期燧發槍射程短的劣勢,有效射程在一百五十米以上,若不要求精度,則可以達到三四百米。
楊進祿一眼就看出了這東西的優越之處。
它的有效射程明顯比強弓還要略長一些,但關鍵是它不像強弓一樣,需要射手的臂力異常強健,且需要全力拉弓,才能保證一百多米的射程內有極強的穿透力,能對中箭者造成有效殺傷。
訓練有素的強壯弓手,在使用強弓的時候,最多發出十二三箭,手臂便會脫力,這玩意兒卻輕輕鬆鬆就打出去了。
那還不得想打多少次就打多少次。
強弓的射程尚且不如這神兵,一般的弓箭就更比不上了。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這東西若拿到戰場上,必然所向披靡。
而且,火藥可比造弓箭省錢省時太多!
想到此處,楊進祿看著這陌生武器的眼睛都在閃光,恨不得馬上就批量產出幾萬把來。
但他的主子臉上卻絲毫沒有喜色,隻是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著射擊。
楊進祿不明所以,隻得在旁邊看著。
不知道過了多久,他也忘記數李洵發射了幾次,突然砰地一聲巨響,李洵手上的神兵突然炸開。
“殿下!”
楊進祿緊張地跑上去,然後便見李洵微微皺眉,將手上的幾層已經炸爛的牛皮手套脫下來扔掉。
即使隔著這麽厚的手套,他的兩隻手還是傷到了,整個掌心都是血。
“殿下……殿下你的手!”
楊進祿驚恐極了,他生怕自家主子出個什麽意外。
李洵麵不改色,前世他受過的傷多了去了,對疼痛的忍耐力很強。
“不用擔心,我早有防護,隻是一點皮外傷。”
楊進祿聽他這話,便明白他是早就知道會這樣,心中又擔心又生氣,忍不住哽咽著責備道:
“您既然早知如此,為何不讓其他人來試!偏要以身犯險!這手要是有個什麽好歹,可怎生是好!”
說著說著,便用尚且完好的那隻手抹起了眼淚。
李洵見他一個大男人竟然哭起來,有些窩心又覺得有點好笑,溫聲安撫道:
“本王有所預料,自然知道如何防備,若換了其他人來,傷勢便遠不止如此。好了別哭了,本王心裏有數,一點皮外傷,幾天就好了。”
楊進祿卻不肯信,趕緊跑著去喊大夫,等大夫確定了隻是皮外傷,李洵清洗了傷口,上了藥,他的情緒才平靜下來,卻還是忍不住強調:
“殿下,以後再不可以身犯險!”
李洵點點頭,屏退左右,隻留了楊進祿說話。
“這東西叫燧發槍,威力你看到了,但我們如今的製造工藝有問題,所以才會像剛才那樣炸膛。本王不讓別人試,隻是不想造成無謂的傷亡,也不想過早泄密,或者在軍中引起恐慌。”
一開始他是沒發現這槍有什麽問題的,但稍微把玩了一會兒,他便發現槍管上有一道銜接的縫,雖然已經打磨得很平滑,卻還是能感覺到其中的不同。
當時他就意識到,這槍必然會炸膛。
所以他沒有讓其他人來試,使用的時候也沒有瞄準,就是因為擔心造成更嚴重的損傷,或者讓士兵們以後對這槍產生恐懼心理,不敢使用。
楊進祿見他是要與自己商量正事,也不好再糾結於李洵剛才的以身犯險,而且,殿下所說,也確實是一件頂要緊的事。
“還請殿下詳細指示,奴才好叫工匠們改正。”
李洵卻搖了搖頭:
“目前本王也沒什麽好辦法。”
這是冶煉技術的問題,不是他的專長。
“先前你說,有個工匠想到了用鐵絲網篩製顆粒火藥的辦法?”
“是。奴才已經賞過了。”
先前做顆粒化火藥時,大家一開始隻能手搓,效率低不說,大小也難以統一。後來有個工匠便想了這法子,立刻便被楊進祿采用了。
想到殿下說要獎勵敢於創新的工匠,他當時還賞了那工匠十貫錢。
李洵卻道:
“將所有工匠召集起來,本王要再賞。”
楊進祿不明所以,卻還是立刻照做了。
當日下工的時候,所有工匠便被聚集起來,李洵站在台前,道:
“本王召集爾等來此,是要嘉獎一人,並宣布一些新政。”
所有人不明所以,你看我,我看你,當著郡王的麵卻不敢隨意交談。
李洵繼續道:
“工匠範三郎,上前來。”
那位叫範三郎的工匠,小心翼翼地走上台前,剛要跪下行禮,卻被李洵攔下了。
李洵朝身邊的親衛點了點頭,親衛立刻領命而去,不過片刻,便抱了一筐錢上來。
李洵這才對眾人道:
“本王已經聽你們楊大人說過了,範三郎想出了鐵網篩製火藥的法子,極大地提升了製造火藥的速度,對坊中貢獻很大,因此,本王特嘉獎其賞錢一百貫。”
他揮了揮手,親兵便將那一筐錢遞到了範三郎手裏。
天降橫財,範三郎整個人都傻了。
底下的數百大小工匠卻是羨慕得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就算是地位最高的大匠,一個月也隻得三貫錢的工錢,而大匠,每個工坊僅僅隻有一個。
李洵將眾人的神色收入眼底,道:
“大家勤動腦,但凡提出的建議有助於提升效率,或武器威力,或解決了技術難題,本王都將重重有賞!”
說著,當眾宣布了技術創新獎,其獎金最低十貫,最高一萬貫。
一萬貫這個數字,狠狠地刺激到了台下眾人。
一個幾口之家,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種地,交了稅,刨除種子,畜力與自家嚼用,最多就能存下個三五貫。那還得是風調雨順,自己家有幾畝地,不能全靠租的情況下。
一萬貫,得存幾千年。
而這,僅僅隻需要一個新點子!
就算拿不到一萬貫,能拿個最低檔次的十貫,或者稍高檔次的百貫,也足夠家裏寬裕地過好些年了!
看著眾人激動的模樣,李洵當場宣布了一項萬貫懸賞的技術難題——
打造出一個口徑不超過一寸,長度不低於二十寸的圓管,必須一體成型,厚度不超過十分之一寸,內裏光滑,且高溫不變形,鐵錘重擊不碎裂。
驗收合格,立刻獎勵一萬貫。即使未能攻克全部難題,能達成部分,也能獎勵一百貫到幾千貫不等的獎金。
工匠們當場便冥思苦想起來。
“這麽長的管子,又很細,還得內裏光滑,如何能一體成型?”
“是啊,而且管子那麽薄,怎麽可能做到高溫不變形,重擊不碎裂?”
“太難了!”
“不難能值一萬貫?”
“對!一萬貫,再難也得想出來!”
被這一萬貫吊著,眾人的創新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起來。
李洵之所以會如此重金懸賞,便是因為經過初步試驗,他已經充分意識到那燧發槍的問題所在。
以如今的冶鐵技術,造出來的成品,炸膛率會高達百分百。
這一方麵是因為冶鐵的技術不達標,雜質含量高鐵質較脆,且製造出的槍管經過瞬間高溫後很容易變形,影響彈道,彈藥不能順利推出,便會造成炸膛。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目前無法造出一體化的槍管。為了保證槍管內部能打磨平滑,槍管隻能和震天雷的外殼一樣,分成兩半製造,等將內部打磨平滑後,再焊接在一起。
這幾方麵的原因疊加起來,可以說每一支槍都必然會炸膛,區別隻是使用次數多少的問題。
若造火門槍,炸傷的便是士兵的手指手掌,這種能瞄準的燧發槍,則會在炸膛的時候炸傷他們的眼睛,甚至是炸潑腦袋傷及性命。
那都是滿腔熱血忠心追隨他的士兵,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妻兒老小兄弟姐妹在等著他們回去。
他不能明知道炸膛率那麽高,還執意用他們的手指,眼睛,甚至是性命去為不成熟的□□獻祭!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推出這種不成熟的□□。
為了製造更安全的槍,他必須讓工匠盡快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便是提高冶鐵精度,並且能保證高溫下不變形。
第二則是,如何才能打造出一體化而非焊接的槍管。
這兩大問題,不管能解決哪一個,或者其中一個方麵,都能獲得高達千貫的獎勵。
除了在軍工坊內部懸賞以外,他也在肅城,燎原與河原張貼了這一懸賞令,甚至還招來了商賈,讓他們去各地行商的時候,也幫著他宣傳這一懸賞令。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他隻能將這交給百姓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