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 58 章

字數:7234   加入書籤

A+A-




    灰沉沉的天空下, 流民們不敢占據官道,隻能擠在肅城東門外的一個坡度很小的緩坡
    雖然也是在露天下, 卻至少有一麵能擋住刀子一般的寒風,再加上彼此的體溫,勉強能讓人稍微暖和一點。
    從萬德貴等人進城後,他們已經在這裏等了許久, 卻沒有沒等到任何回音。
    孫老頭看著黑沉沉的天,和懷裏瑟瑟發抖,臉色發青的孫女,對兒子孫大郎道:
    “大郎,你不要再管我們了,你年輕力壯,那城裏的郡王肯定願意收的, 你自己進城去, 咱們家能保住一個是一個。”
    孫大郎聽到這話, 眼眶一紅:
    “爹,你說的什麽話, 要是沒有你們,我活著還有什麽意思!”
    有些城裏是願意收留年輕力壯的流民的。
    一些大戶人家會到城外來趁機蓄奴,很多孑然一身的,為了一口吃的都自賣自身做了大戶人家的奴仆。
    但那些大戶人家也不是做慈善的,讓他們給能得用的流民一口吃食活命他們願意, 想讓他們養活更多的人那是絕不可能的。
    為了避免麻煩,他們往往一開始就擺明要求隻收那些單身漢。
    人在餓到了極致的時候, 道德, 法律往往都隻能拋在腦後。淪為匪徒搶劫殺戮同為流民者有之, 狠心拋棄家中老幼者也有。
    但像是孫大郎這種,始終對家人不離不棄的也不少。
    他們知道,家裏人離了他們會更難生存下去。
    為了給自己和家人找到一個容身之所,他們已經輾轉了好幾個縣城與郡城,但迎接他們的都是緊閉的城門與奪人性命的箭矢。
    高高的城牆,手持武器的守城士兵,他們無可奈何,隻能繼續趕往下一個城。
    他們在路途中遇到了萬德貴等人,說要去肅城投奔一個對士兵很好的郡王。
    孫大郎聽說了肅城那邊士兵的待遇,心動極了,若真的能拿到那麽多錢,他就不愁養不活家人了。
    萬德貴他們的話,猶如絕望生活裏的最後一根浮木,哪怕聽起來好得有些不真實,卻也是他們這些無處可去的人最後的希望。
    和他一樣的許多青壯年,都是抱著這樣的希冀跟著來的肅城。
    “大郎……”
    旁邊的邱大娘在喊他,孫大郎轉過身,撞上的便是一雙渾濁中充滿懇求的眼睛。
    “大郎,我求你件事,待會兒你要是能進城,能不能讓我家小滿跟著你。”說著,她把自己餓得皮包骨頭的小孫子推到孫大郎身前。
    “以後你把他當奴仆也好,當兒子也罷,都行,隻要你給口吃的,讓他能活命就好了!”
    天馬上就要下大雪了,走到肅城已經是他們的極限。她自己年紀大了,又沒有可以依靠的子侄,就算郡王真的以傳說中那麽優越的條件招兵,她和小孫子這種純拖累,也不可能進城。
    她年紀大了,死了沒什麽,但她的孫子還這麽小,她想給他找一條活路。
    孫大郎很明白她的處境,可他如今自己家裏人都難保,又如何管的了別人。
    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拒絕。
    “對不起,大娘……”
    邱大娘沒有勉強他,隻佝僂著背,牽著孩子去求下一個人。
    人群裏,像是邱大娘這樣失了依靠的老人或婦人也不少,此時都在想著辦法,祈求同路的人帶他們或身邊的孩子進城。
    然而,時間一息一刻地流逝著,他們沒能等到城裏來消息,卻等到了城門關閉。
    絕望在人群中蔓延,哪怕因為經曆過很多生死已經麻木,但十幾天來吊著他們的唯一希望破滅,還是有人忍不住抹起了眼淚。
    孫大郎也如同被巨石重擊般,喪失了所有掙紮的力氣。
    茫然四顧,隻有冬日枯黃的野草,和遠處看起來滿是枯枝敗葉的雲浪山。
    沒有任何可以讓他們躲避風雪的地方。
    正在此時,隻聽一聲沉重的嘎吱聲,剛關閉沒多久的城門打開了,連接護城河的吊橋也放了下來。
    一隊騎兵一馬當先地走在最前頭,後頭跟著不知道多少人的步兵,步履整齊,長|槍雪亮,跑動間擲地有聲。
    這些人一起很快來到了他們棲身的小土坡前。
    兩隊步兵跑上前來做出護衛的姿勢,那些騎兵裏,一位身穿黑色披風與銀色鎖子甲的年輕將領,越眾而出,走到了最前麵。
    另一個滿身襤褸的枯瘦中年男人騎馬跟上去,落後了半步,恭敬地道:
    “郡王,這就是那些流民。”
    這人大家都認識,就是帶他們一路來到肅城的萬德貴。
    讓他們吃驚的是那位年輕將領,竟然就是傳聞中的郡王。
    但這位郡王看起來是如此的高不可攀,身邊又帶著那麽多手持鋒利兵器,還很壯實的士兵,沒有人敢發出聲音。
    經曆過太多次被驅趕射殺的場麵,此時他們不敢表現出任何一點可能會被誤會有攻擊性的樣子。
    李洵看著那邊瑟縮在一起的流民,因為有人投奔的疑心與驚喜都通通沉到了心底。
    這些人穿著破舊不堪的衣裳,蓬頭垢麵,瘦得隻剩下一張皮,臉上顴骨突出雙眼凹陷,手腳隻剩下骨頭。這些人裏,有老人,有婦女,有小孩,也有一部分青壯年。
    看向士兵們的目光,都透著難以掩飾的恐懼。
    這樣的人,絕不可能是他先前懷疑的那種,借著流民的名義來肅城作亂的禁軍。
    他們是一千多裏外的戰場附近長途跋涉來到肅城的,走到這裏的青壯年都瘦成了這樣,又有多少身體沒那麽強壯的人死在了路上?
    戰亂,最苦的始終是最底層的百姓。
    這一刻,他突然理解了始皇帝一統六國的雄心。隻有建立統一融合的國家,百姓才能長治久安。
    但那樣的宏願離對他來說,要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能做的隻有眼前事,能救的也隻有眼前人。
    “帶他們去城東的救濟所安置。”
    吸納人口是早就在計劃裏的事情,早先為了給沒有進項的肅城百姓提供工作,除了修路修城牆修營房,他還吩咐過周應亭在城中修建房屋,作為收容流民的臨時居所。
    那些房屋,擠著些住,收容上萬流民是沒問題的。
    萬德貴狠狠地鬆了口氣,進了城,哪怕是乞討,也有口飯吃,去巷道裏站著,也能少經受些風雪。
    此時的流民們,尚且不知道李洵這句話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麽。
    但即使如此,能被允許進城,大家還是高興極了,趕緊收拾著隨身的行李,準備隨軍隊進城。
    沒多久,便從城裏駛出來十幾輛馬車,跟在郡王身邊的一個將領模樣的男人便高聲道:
    “有病在身不便行動的,過來搭乘馬車。”
    能跟著萬德貴等人一路跋涉來到肅城的,還真沒有幾個病到走不動的。
    一輛馬車拉五個人,隻用了兩輛車。
    那將領便道:“還有剩餘的車,六十以上的老人,六歲以下的孩童也去坐吧。”
    眾人都驚呆了,誰也沒想到,他們不但被允許進城,甚至還可以坐馬車。望著那一輛輛駿馬拉著的青篷車,沒有人敢動。
    那將領便親自來點人:
    “這位老伯和你身邊的小童,這位大娘和帶著的孩子,還有這位大嫂子和你帶著的孩子,去坐第一輛車。”
    被點到的,正是孫老頭和他孫女杏兒,邱大娘和她的孫子小滿,還有另一個帶著一歲多大嬰兒的婦人。
    孫老頭磕磕巴巴地道:
    “這……這麽好的車,怎麽能給咱們這些下等人坐……”
    那將領笑了,露出一口白牙,語氣分外親切:
    “老伯放心,這些車本來就是郡王下令,用來幫扶那些行動不便之人的。快上去吧,風大,別把你和孩子凍病了。”
    聽到這話,孫老頭也不敢說什麽了,趕緊帶著孩子上了馬車。
    上車的時候,趔趄了一下,旁邊站著準備駕車的士兵立刻眼疾手快地扶住了他,爽朗的聲音道:
    “老伯,當心些!”
    上了車,隔絕了寒風,渾身都暖了很多。
    可孫老頭還是覺得像做夢一樣。
    怎麽會有這麽好,這麽親切的兵老爺。
    還有郡王,那可是住在皇宮裏的龍子鳳孫,居然會給他們馬車坐。
    一行人到了城東,下了車,很快便見到一排排整齊的房屋,都是秸稈野草做的頂,泥土牆,房頂上的草是簇新的,顯見是新修的。
    帶隊那位將領讓他們十人一間屋,可自行選擇同伴。擇定後,選一名室長,由室長前去登記。
    行走在寒風中的流民們,直到進了屋裏,這才覺得渾身暖了不少。
    這年頭能住得起瓦房的人少,流民們看著眼前的土牆,心中生出了一些安定的感覺。
    有牆,有房頂,終於不怕這個冬天被凍死在冰天雪地裏了。
    被選定的室長,陸陸續續前去登記,而其餘人,則是整理著自己少的可憐的行李。
    當一切都安頓下來後,他們突然聞到風中傳來的一絲麥香。
    緊接著,便有士兵走了過來大喊:
    “郡王有命,每日施粥兩次,維持二十日,請各位鄉親自帶碗筷前去領取。”
    郡王不僅讓他們進了城,安排了住的屋子,竟然還施粥!
    頓時,眾人眼中滿是驚喜,趕緊拿著自家的豁口碗前去領粥。
    到了領粥的地方,果然見火把下,那裏架著兩口鍋,裏頭正煮著香噴噴的麥糊。
    現場站著兩隊手中拿著雪亮大刀的士兵,有人在宣講著領粥的紀律,眾人必須排隊成長列,不可哄搶,否者哄搶者軍棍二十,不排隊的今日不許領粥。
    有士兵們鎮場,哪怕流民們都已經好多天沒吃過正經的食物,現場依舊秩序井然。
    沒多久,最前頭的人便領到了麥糊。
    不過,在打麥糊之前,負責打麥糊的士兵們卻把一大碗麥稈倒進了鍋中攪拌,緊接著便笑著大聲對眾人解釋道:
    “老鄉們別嫌棄,咱可不是要作踐人,先前咱們肅城就有餓久了的人,在施粥的時候囫圇把粥倒進肚子裏,結果活生生給燙死了。從此郡王便下令,施粥的前三頓,都得在糊糊或者粥裏放麥稈。為了大家的性命安全,老鄉們吃的時候可千萬吃慢些,把麥稈都吐出來!”
    眾人聽得這話,吃飯的時候都是一邊吃一邊吐麥稈,沒有一人因為久未進食而出意外。
    香噴噴暖呼呼的麥糊糊慢慢流進肚子裏,被寒風侵襲的身體真正由內到外暖起來了。
    這一刻,流民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第二天第三天,施粥照舊,麥糊糊卻一天比一天幹。
    流民裏的病人,也有大夫來看了病,喝上了藥。
    為了讓大家安心,關於二十天之後的安排,也第三天施粥的時候就有人來宣布了。
    等他們稍微養好了身體,便會有人來招工。適合男女老少的工種都有,大家可以自行選擇,雖然工錢並不豐厚,但讓大家不餓肚子還是沒問題的。
    因為生病或者過於年老實在不能工作的,每天也有三兩的救濟米糧。
    等明年開春,郡王還會給大家分發土地,每人五畝地,隻收兩成稅負。
    聽到這樣的話,流民們裏許多人都忍不住喜極而泣。
    當初選擇來肅城,真是他們此生最大的幸運。
    沒有哪一城的郡守,像郡王一樣慈悲。
    給了他們擋風避雪的房子,每天還能吃兩頓飯,以後的生計也安排得妥妥當當,還給他們分田土。
    在郡王治下,他們不僅看到了活下來的希望,未來還能活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