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第 78 章

字數:6241   加入書籤

A+A-


    李洵這一番敲打之後,其餘都頭繼續上課。
    課堂風氣卻是一下子好了很多,張巧奴的第一堂課,不管是國文還是算數都很順利。
    不僅都頭們在聽,教室裏還聚集了許多有上進心的士兵與隊長,可以說是整個教室圍得水泄不通。
    即使這麽多人,卻也依然很安靜,為了大家都能聽到夫子講課,眾人有誌一同地保持了安靜與秩序。
    這堂課結束後,張巧奴將今日所教授的內容全部寫到了黑板上,說如今沒有那麽多課本,士兵與隊長們若有記不住的,可以隨時到教室裏察看,此舉頓時贏得了眾人的感激。
    兩堂課結束,士兵們都對這個善良貼心的夫子好感倍增,走的時候紛紛抱拳行禮。
    等士兵們和軍官們散去,張巧奴這才走到隔壁去與其他女夫子匯合。
    “巧奴,講得很不錯!”作為教頭的周堯薑第一個笑盈盈上前,誇讚道。
    其餘女子,也都很佩服她在課堂上的表現,個個將她好一通誇獎。
    張巧奴雖然也很有成就感,卻明白那些軍漢有此變化到底是因為什麽。她誠實道:
    “若不是郡王,我真不一定壓得住他們。”
    其餘人剛才沒好現身,雖然知道郡王會教訓那些嘴上不尊重的痞子,卻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郡王剛才到底做了什麽?”
    “為什麽突然來這麽多人聽課?”
    大家都很好奇那時候發生的事。
    張巧奴一五一十地將之前在食堂發生的事情告知了眾人。
    眾人聽後很是感慨:
    “其實我一開始真的很怕去軍營教書會不會遇到什麽不好的事,現在知道郡王對我們如此鼎力支持,我就一點都不怕了。”
    “是啊,我之前也擔心都頭們不服管教呢,郡王這一招下去,保管他們什麽歪心思都不敢動了,隻能老老實實聽課!”
    “先前郡王為了我們的安全,會每七天就派親衛來巡視,以後來營中也會親自召見我們,讓我們受了委屈可以當麵告狀,我原以為這已經是夠保護我們了,卻沒想到今天還有別的後手!我們這樣的人,何德何能讓郡王如此關照!”
    周堯薑是從頭到尾都明白李洵的打算的,自然知道郡王對這些女子的用心良苦,見狀對眾人道:
    “郡王早就說過了,大家教完了都頭可以教士兵,教完了士兵還可以教士兵子女,一輩子不愁沒工作的。如今為了大家能順利適應軍營教學,也是盡可能地想辦法為大家排除困難,郡王為大家打算到如此地步,大家也要盡心盡力,為郡王多培養人才,方才不辜負郡王的大恩!”
    眾人紛紛鄭重點頭。
    “周教頭你放心,我們定會使盡渾身解數,盡可能地多教生員!”
    “是啊,郡王可是給了我們一條康莊大道。誰要是敢不好好教書報報效郡王,那簡直不配做人!”
    眾女子心中燃起了鬥誌。
    郡王如此瞧得起她們,讓士兵與軍官們給予她們真正的夫子一般的尊重,那她們必然竭盡所能,對得起這份尊重!
    夫子們竭盡全力教,士兵們也想學,再加上有護衛營的十幾個都頭被派到其餘軍營樹立典型,李洵治下軍營裏的掃盲運動推行得十分順利。
    與此同時,李洵對於東路,西路,南路的剿匪也在逐步推行著。
    有時候是他自己親自帶隊,有時候則是夏金良,林樂慶或者陽鉞這樣的主將帶隊。
    不是自己帶隊的時候,每次出征前,他都會親自去出征的軍營,給士兵們做戰前動員,讓他們知道自己此行的意義:
    是檢驗平日的操練成果,為將來與北戎之間門的戰爭做熱身。
    也是肅清商道,讓他們的親人能買到更低價更穩定的貨物,更是幫助那些深受匪徒侵擾的可憐百姓。
    他們不僅要剿匪,更要宣揚慎郡王麾下軍隊的威名,讓異地百姓都知曉,慎郡王麾下的軍隊不僅勇猛,更是軍紀嚴明,絕不危害百姓的仁義之師。
    “你們要讓更多的外地百姓知道,你們如此強大又有紀律,所以你們保衛的領地非常安全,那樣當他們無處可去的時候,才會願意來肅城河原。隻有人多了,才能有更多的人來為我們種地,才會有更多商人來我們的城中販貨。假以時日,我們的城池才會越來越繁榮!”
    這樣的話,讓士兵們心中由衷地生出了一種責任感。
    雖然他們有的來自京城的禁軍,家鄉是五湖四海,有的來自附近的邊塞郡縣,如今卻都同樣視肅城等地為自己的家園。
    這個家園,物價穩定,官吏清明,讓他們吃飽穿暖,安居樂業很有歸屬感。他們想像郡王說的那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發展得更加繁榮。
    他們想讓自己的親人和孩子,即使在邊塞,也能看到不下於中原的繁榮景象。
    想到那樣的未來,眾人心中便充滿了期待,也有了動力,從自身做起,用良好的軍紀軍風,為自己的家園宣傳,吸引更多的人來建設自己的家園。
    當然,李洵不在的時候,光是用雞湯來保障軍紀是不夠的,還得配上嚴格的監督措施。
    在臨行前,他便對領軍的將領以及所有士兵說得很清楚,他會秘密隨機在軍中挑選十人,任命為軍紀監督,回來後專門向他匯報所在軍隊的違紀事件。
    一經查證屬實,該士兵便會受到重賞,並且會被提拔到他身邊做專門的督察員,以後便不再參與殺敵,而是專門進行違紀糾察。
    如此一來,有更好的前途,還有重賞,且能脫離原本的軍隊,不再受原本的長官轄製,不怕這些監督者不想說實話。
    而士兵和將領們,根本不知道誰是監督者,自然也不敢抱著僥幸心理做一些違背軍紀的事。
    如此幾番紀律嚴明的剿匪下來,果然像李洵所預期的那樣,附近的百姓都對他治下有了好感和向往。
    商人們有了暢通的商路,運輸成本下降了不少,他治下四地的物價也降低了不少。在聽聞肅城等地吏治清明,治安良好,當地當兵的也有錢後,還有不少外地的商人主動前來販貨。
    幾番剿匪下來,不僅麾下的新兵得到了鍛煉,在士兵們的積極宣傳下,連治下領地也變得更熱鬧了。
    當李洵這邊剛開始進行第二次剿匪時,同樣位於北部邊關的劉淵,正對著皇帝的親筆書信愁眉不展。
    “爹,發生什麽事了?”
    副將劉瑾關切地詢問道。
    劉淵拿出那封已經存放了好些天的嘉佑帝親筆書信,遞給兒子:
    “你看過就知道了。”
    皇帝的這封信,雖說是密信,但事關軍機,劉淵並不覺得需要對自己的親兒子保密。
    劉瑾是劉淵的次子,二十多歲的將領,十二歲就隨父親出征,練就一身行軍打仗的好本事。看完信件,他也同樣眉頭緊皺:
    “如今邊關這情況,我們能守住鼎德一線就算不錯了,怎麽主動出擊?真是腦袋發熱,想一出是一出!”
    劉淵連忙嗬斥兒子:
    “休得胡言!”
    劉瑾也知道自己這樣說有些不敬,收斂了神色道:
    “我隻是有些生氣,當著外人斷不會如此失態的。可是爹,您要按信上的吩咐做嗎?”
    劉淵歎了口氣: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管以後如何,至少如今我在的時候,我不能隨意讓麾下的士兵去送死。”
    大啟如今被西戎北戎全麵封鎖,根本買不到良種戰馬,如今的戰馬大都是十多年前遺留下來的馬種生出來的後代,一代不如一代。如今軍中大多以矮腳馬為主,即使這些馬訓練得當能上戰場,其速度和衝擊力也遠不如北戎的戰馬,騎兵戰力大損,野外作戰基本上都很難在北戎兵手裏討到好處,每次野戰都傷亡巨大。
    就算有了連發的床子弩,也不過是和對方的投石機打了個平手,再仗著厚厚的城牆守住城池而已。
    如今正是北方最冷的時候,士兵們在風雪天裏手都是僵的,反應能力必然大幅下降,哪裏比得上長期在風雪中遊蕩的北戎騎兵。此時放棄擅長的守城戰,主動出擊,無異於自尋死路。
    陛下這是看著慎郡王在河原打了勝仗,便逼迫他也要早些拿出戰果。
    可哪怕陛下怪罪,他也絕不能拿著那麽多大啟士兵的命去冒險。
    聽出父親話中的悲涼,劉瑾也心頭發沉。
    他們這支劉家軍,在討要軍需時向來不留情麵,損了朝中許多人的利益,早就有人參他爹驕矜跋扈。
    如今又違抗陛下的命令拒不出兵,未來會如何可想而知。
    眼下戰事膠著他們尚且還不會有什麽事,但凡戰端平息,恐怕就是秋後算賬之時。
    可即使如此,他們也得盡自己所能,全力去守護這北疆的安寧。至於後事,也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京中的嘉佑帝,從除夕後,就一直在等待著來自北疆的消息。
    一方麵是期待劉淵那邊,在他給的壓力之下,能想到辦法打一場大勝仗壓過李洵的光芒。
    另一方麵,則是希望石恩等人能快些回京,挽回他險些犯下的錯。
    等了一個多月,才發現劉淵這老烏龜一直按兵不動,還回信說了種種不宜出兵的理由,讓他很是惱火。
    往日看劉淵還算不錯,如今卻越發覺得他無能,還根本不把他這皇帝的命令當回事。
    可邊關戰事膠著,劉淵也無大錯,不可能換將,更不可能對其施加懲戒,這樣隻會擾亂軍心。
    如此,他的希望便隻能寄托在李洵這邊的神兵利器之上。
    若得了這神兵利器,重新裝備一支軍隊打退北戎,他對劉淵這樣桀驁又無能的將領,便不必再忍耐了。
    有同樣的武器,李洵那逆子手中兵少,也不會再是他的對手。
    如今,就隻等石恩把林德康一家帶回,便能實施下一步計劃了。
    然而,從石恩出發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人還杳無音信。
    正當他懷疑是不是石恩等人是不是出了什麽意外時,陳旺給他帶來了消息:
    “陛下,您上次派出去的禦林軍回來了!”
    嘉佑帝心頭大振,連忙道:
    “快宣石恩來覲見!”
    他迫不及待地想見禦林軍帶回來的林德康等人,確定自己的計劃沒有出岔子。
    陳旺卻有些支吾,仿佛難以啟齒的樣子:
    “陛下,石統領被俘了,這次派去的禦林軍……隻回來了五個人,而且這五個人,還在禁軍中弄出了大亂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