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 81 章

字數:6791   加入書籤

A+A-




    李洵的折子, 通過驛站係統快馬加鞭進行傳送,隻花了十多天便送到了京城。
    嘉佑帝曾經交代過,凡是來自肅城的折子, 都要第一時間送到他案頭。
    由於沒經過尚書台的篩選,嘉佑帝一打開折子,便直麵衝擊,隻覺得一股熱血直衝腦門而去:
    錢六十萬貫,糧十萬石,草一萬車, 上品軍刀五萬把,皮甲五萬付,綿服五萬套, 箭矢二十萬發, 馬三萬匹。
    總共價值六七百萬貫,就算是劉淵手下有十萬大軍,也從未索要過如此數額巨大的軍需!
    李洵那逆子,他不僅要,還赤|裸裸地威脅,說什麽已經告知全軍,朝廷認可他們收複河原的功勳, 必不會辜負將士們駐守北疆,直麵北戎的辛苦。希望朝廷速速把軍需發來,以免讓數萬將士寒心。
    如此一來, 但凡他不給軍需,就必然會讓肅城四地的數萬將士心生怨氣。
    可關鍵是, 那四地的兵馬是他的兵嗎?
    那些人分明已然全部被李洵收服, 是他李洵的兵!
    拿他的錢, 養自己的兵,真是打的一副絕好的算盤!
    “白日做夢,朕絕不會讓他如願!”
    嘉佑帝拍著禦案,咬牙切齒。
    破例給李洵肅城四地的兵權,還讓他揚名天下,已經讓嘉佑帝足夠憋屈。錢財也就罷了,他下令不許讓李洵在附近買鐵買糧,那錢財他根本發揮不了太大作用。
    可這些軍需,卻是實打實能壯大軍隊力量的,他絕不可能讓李洵得逞。
    把李洵的折子丟在一邊,嘉佑帝打算直接無視。反正那些兵也不可能聽命於自己,他才不管那些人的想法。
    可過了十來日,欽差回來了,向他匯報了肅城等地百姓對於他賞賜慎郡王的反應。
    嘉佑帝氣得額頭青筋直跳:
    “反了!反了!一群亂民!竟敢如此非議朕!”
    欽差連忙下跪請罪。
    嘉佑帝努力壓下怒氣,繼續問:
    “肅城可還有其他異常之事?”
    欽差道:
    “肅城一派祥和安泰,百姓安居樂業,倒是無甚異常。但慎郡王讓臣務必給您帶個話……”
    嘉佑帝明知道李洵說的絕不會是什麽好事,卻擔心他另有陰謀,不敢不聽。
    他咬牙道:
    “說!”
    欽差戰戰兢兢的,哪怕覺得這話沒什麽不妥,卻也擔心再觸怒嘉佑帝。
    “……慎郡王說,請陛下快些準備軍需,不然軍中的怨憤就壓不住了,到時候朝廷拖欠軍餉苛待有功邊軍的事,說不定就要傳得天下皆知,不僅動搖邊關軍心,更有損陛下英名……”
    嘉佑帝臉色鐵青,手一揮,麵前的奏折便盡數灑落在地。
    “豎子大膽!”
    欽差立刻磕頭請罪。
    嘉佑帝看得心煩,這種臣子,除了請罪還能幹什麽,根本不能為他分憂:
    “滾!”
    然後又氣衝衝道:
    “叫魏相立刻來見朕!”
    等魏平光來的時候,嘉佑帝依舊餘怒未消,一見他就把李洵的折子扔到他麵前,道:
    “你出的好主意,現在李洵那逆子,咄咄逼人問朕要軍需,不給便要大肆汙蔑朕苛待有功將士,擾亂軍心,敗朕名聲!”
    若不是魏平光出的這餿主意,怎會助長李洵的貪心與氣焰。
    魏平光深知,嘉佑帝是在怪他當初極力建言,給了大皇子名正言順的兵權。
    看過大皇子的折子,他也不由為這位大皇子的肆無忌憚皺了皺眉。
    當年溫文隱忍的大皇子,如今是越發桀驁不馴了。
    此番作為,是一點餘地也沒留,恐怕將來輕則割據,重則謀反,也難怪嘉佑帝如此生氣。
    可他依然不後悔曾經的決定,因為那是勢在必行的。
    “陛下息怒,請聽臣一言。”
    “慎郡王雖然大逆不道,他說的話卻不無道理。哪怕那些人如今是慎郡王麾下的將士,可外人眼裏,依舊是朝廷的將士,也確實為大啟保衛疆土,不給軍需說不過去。”
    嘉佑帝眉頭皺得死緊,厲聲道:
    “依你之言,還應該答應李洵的條件?”
    魏平光連忙道:
    “當然不是完全答應,隻按普通邊軍的軍需,先給付一季的便可。而且,也不能叫他白拿了朝廷的軍需。他既然敢要這軍需,就必須發兵幫助朝廷攻打北戎。”
    嘉佑帝沉吟了一會,道:
    “須得謹防樊城之事重演,不能讓他發兵鼎德。”
    李洵狼子野心,若給了他名正言順帶兵東進的權力,難保他不借機沿路吞噬各邊城兵力。所以,哪怕鼎德城麵臨很大的防守壓力,他也完全沒想過要讓李洵去增援。
    魏平光深知他對慎郡王的防備之心,自然也不會提出這等讓嘉佑帝反感的建議。
    “陛下說得極是。所以臣的意思是,朝廷從銀泰等郡迅速調集糧草兵器送往肅城等地,務必要緊急又大張旗鼓,做出肅城一方準備出戰的姿態來。如此,北戎那邊若得知了,必然會做好隨時迎戰的準備,甚至可能主動出擊。”
    嘉佑帝的眉頭頓時舒展開來,臉上露出笑意:
    “如此一來,他就是不想戰也得戰了!而且,為了占據先機,還必須盡快主動出擊!”
    以往那些強盛的中原王朝,進攻草原遊牧蠻夷,往往都是在初春時節。
    因為肅城等地的初春,於北戎還是冬季,氣溫卻早已不如嚴冬那麽冷了,比較有利於中原兵活動。
    此時草原遊牧往往集中在一個固定的地方過冬,不會像平時一樣四處遊蕩,隻要找對了地方,一打就能消滅對方很多有生力量,作戰效率比起其他季節高很多。
    李洵從小熟讀史書,自然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
    但凡朝廷放出風聲,即使他想與北戎和談,對方也不會信。那這一仗就必須打。
    既然避無可避,自然隻能把握最好的季節。
    “不過,也難保他為了保存實力,臉都不要了,做縮頭烏龜。”
    魏平光建議道:
    “那便讓附近的守軍,冒充慎郡王麾下,主動前往北戎地界進行挑釁。”
    嘉佑帝頓時撫掌而笑:
    “此計甚妙!不怕他們打不起來!”
    隻要李洵和北戎開戰,其手中的神兵利器,必然會牽製住北戎很大一部分的兵力,如此便減輕了鼎德和清河附近的敵軍增兵壓力。
    更妙的是,即使李洵不肯將那神兵利器交出來,也不得不為朝廷所用。
    這一刻,他對魏平光又重新滿意起來。
    “那此事就交給魏卿全力督辦!糧草兵馬用最快速度調動起來,務必要做得像些,讓北戎不得不攻!”
    “是!”
    魏平光領命而去。
    他原來本就掌著兵部,要調集錢糧兵馬等軍需,那是熟門熟路。他全力督辦之下,很快就從肅城南邊的銀泰等未曾受災的郡,調集了五萬石糧食,以及其他許多軍需,民夫加廂兵,上萬人,聲勢浩大地把東西運往肅城。
    一路運送,還一路對外散播消息,說這是慎郡王要對北戎開戰,朝廷在為其調撥軍需。
    頓時,附近好幾個郡都知道了,慎郡王要攻打北戎。
    肅城在外的商人們首先得知了這個消息,趕緊跑到郡王府報信。
    他們見多識廣,自然是識出了些不對勁,雖說行軍打仗,糧草先行,可哪有如此張揚,恨不得把消息宣揚得天下皆知的。這不是在通知敵人做好準備麽。
    他們深深感恩慎郡王剿匪的恩情,自然不願有小人作祟,壞了慎郡王的計劃,趕緊快馬加鞭,趕回肅城,到慎郡王府報信。
    慎郡王府立刻通知了政務總長林德康,林德康也覺得很不對勁,立刻讓王常青去向李洵稟報此事。
    李洵此時正在河原練兵,王常青跑死了兩匹馬,星夜兼程趕到河原大營,一到就急火火地把事情稟告給了李洵。
    “郡王,咱們是真的要出兵攻打北戎嗎?怎麽會消息走漏得如此厲害?北戎那邊會不會已經察覺?”
    王常青一個八尺大漢,此時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可他家殿下聽後,修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略一沉思,卻是露出了和煦的笑意。
    “不用擔心,隻是陛下給我們送軍需來了。看這架勢,東西給得肯定很實在。”
    當然,他要的東西,全給是不可能的。他本也沒指望,不過是坐地起價,就地還錢而已。
    王常青迷惑不解:
    “陛下怎麽會給我們送軍需?”
    殿下都這麽不給陛
    李洵道:
    “前些日子,本王寫折子向陛下討軍需了。”
    王常青還是不解:
    “陛下能這麽好說話?您說要他就給?”
    李旭道:
    “當然不會。這流言不就是代價嗎?”
    他早就料到嘉佑帝不會那麽輕易給軍需,還以為非要等到流言滿天飛了才會摳摳搜搜給一點呢,沒想到卻有人給他出了個挺高明的主意。
    緊鄰河原的北戎地界上,有他非常需要的鐵礦,煤礦,還有廣袤的土地,他其實早有今春攻打北戎的打算。
    不過,這也要等合適的時機,並不是一定要打,被嘉佑帝他們這一攪和,北戎有了防備,倒是未必適合出兵了。
    王常青這才腦子轉過彎來,大驚道:
    “那咱們還要出兵嗎?陛下如此一宣揚,北戎有了防備,這一仗可就沒那麽好打了。”
    李洵毫不猶豫地道:
    “當然不出兵。”
    王常青一愣,他完全沒想到,如今的形勢都箭在弦上了,向來神勇又頗有進取心的郡王,竟然選擇了縮回去。
    “可北戎攻來怎麽辦?”
    即使他們不出兵,卻難保北戎得知了消息,不主動出擊啊。
    李洵嘖了一聲,拿起書桌上的筆輕敲了下王常青的額頭,帶著一些點撥的意思溫聲解釋道:
    “怎麽辦?以逸待勞不好嗎?攻城戰好打,還是守城戰好打?”
    王常青頓時恍然大悟,憨厚地笑起來:
    “嘿嘿,那咱們還得感謝陛下,又出糧又出力,幫咱們把敵人給誘了出來!”
    李洵這才讚同地點點頭:
    “正是如此。”
    不過,此時誰也沒想到,得知消息的北戎,不僅完全沒有主動出兵的意思,反而趕緊調集各方力量,為最近的一座城池加固起了防禦,竟是打定主意要當縮頭烏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