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 82 章

字數:7950   加入書籤

A+A-


    卻說北戎方麵, 因為肅城一線在出關上把控異常嚴格,消息傳不出去,隻能迂回從其他地方繞行。
    所以, 銀泰等郡開始大規模運糧後過了十七八天, 消息才傳回了王庭。
    身在王庭的納古斯家貴族大驚失色。要知道, 與河原臨近的北戎草原,正是他們部落的領地。
    若大啟的慎郡王來攻, 他們的部落首先就要遭殃。
    北戎這樣出身在馬背上的民族,平時是不畏懼與中原王朝打仗的, 打不過, 草原這麽遼闊,他們有健壯的駿馬,大不了跑就是了。打勝未必容易, 要跑卻很容易。
    隻要人手還在,隨時可以憑借靈活的優勢,侵襲大啟邊關城鎮,掠奪財物糧食和人口,讓大啟邊關的士兵和百姓不堪其擾,卻毫無辦法。
    可唯獨在冬季, 他們是聚集在一起的,人口, 牲畜, 財物,全都在城裏。隻要破城,他們便會損失慘重。
    那位慎郡王, 手中擁有那可怕的震天雷, 還有投石機, 一旦來攻,攻破城池的可能性極大。
    冬季是繁衍的季節,如今部落裏很多女人還有牛羊馬都在孕期,若是麵對敵襲快速奔逃,很容易流產。
    帶不走的大件財物,鐵器,糧草等,也很容易落入敵手。
    到時候,納古斯部落損失慘重,可就再也無法在王庭說得上話了。甚至還可能被其他部落趁機吞並了自己部落的勢力。
    納古斯家族的在王庭的大臣,第一反應就是請求大汗發兵增援納古斯城。
    其他部落的人卻是大肆反對。
    “先前就已經派了兩萬人駐守納古斯城了,還增兵,其他戰場不要了?”
    “對啊,咱們總共才二十幾萬的兵力,你納古斯城已經占了四萬,比清河戰線的兵還多,還嫌不夠?”
    “明眼人都知道兵力放在納古斯城,往南打根本啃不動,得不到好處,還不如往清河那邊增兵,好歹能搶些財物和女人!”
    “沒錯,剩下的兵力還得防備大啟攻打其他邊城呢!”
    一時間,納古斯家族的人成了眾矢之的。
    北戎也就是這幾十年靠著從大啟手中奪來的套河幾郡,多養活了很多新生兒,這才能湊出如今多達二十五萬的兵力。
    饒是如此,也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得出一兩個壯勞力,才湊齊了這等規模。
    這些人在草原上忙著割草收獲的時候,很多都是要回家幫忙的。
    所以,他們這二十五萬大軍其實大有水分,根本不像是大啟那樣,一百多萬都是隨時可以待命的士兵。
    如今納古斯城除了納古斯家族自身的兩萬兵力,又部署了兩萬王師,總共有四萬人,已經算是很照顧他們了。
    再要增兵,就是對其他部落的嚴重不公平。
    納古斯家族的大臣想罵娘,敢情不是他們處在納古斯部落的位置上,天天麵臨慎郡王這種恐怖的強敵提心吊膽!
    見眾人都反對增兵,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嚷著讓指責他的這些人跟納古斯部落換地盤。
    還說隻要換了地盤,他保證不反對增兵。
    “你這根本就是無理取鬧!”
    其他人自然是不肯的。
    河原被占了,如今的納古斯部落可是和強敵慎郡王隻有一山之隔,要是對方打來,那是一點緩衝都沒有。
    誰願意去這種鬼地方。
    “好了,都閉嘴!”
    上首的北戎汗惱怒地喝道,大敵當前,如今是吵架的時候嗎?
    阿古達木的威信還是足以壓服眾人的,所有人頓時閉嘴。
    阿古達木這才問兩個在身邊的兒子的意見。
    哈丹□□曆來受寵,但自從烏力罕近來越發受北戎汗看重後,反倒性格沉穩了許多。
    至少剛才王帳下其餘部落的叔伯們吵架的時候,他就沒參與進去。
    如今等阿古達木問話,這才恭恭敬敬地站出來回答:
    “兒子覺得,應當於納倫山穀周圍設伏,但凡他慎郡王敢來,必讓他有去無回!”
    之前已經討論過是否主動攻打河原,因此就連好戰的哈丹□□,也沒想過要主動出擊,先發製人,而是保守地采取了防守的策略。
    納古斯城處於納倫山穀的包裹之中,非常有利於冬日躲避風雪。
    要去納古斯城,隻有一條路,那路兩邊都是山,很方便設伏。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納古斯城設在那山穀裏,隻要守住了那條路的入口,即使有敵人來襲也很安全。
    阿古達木又問向來足智多謀的烏力罕:
    “烏力罕,你覺得如何?”
    烏力罕道:
    “兒子也讚成哈丹台吉的意思。”
    聽到這話,哈丹□□頓時驕傲地昂起了頭。
    終於有一次,連烏力罕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了。
    旋即又聽烏力罕道:
    “不過,兒子覺得,此事或有蹊蹺,那慎郡王向來愛用突襲之策,此次怎麽會如此不謹慎地走漏消息?這不太像他的作風。”
    這話倒是稍微有些價值,阿古達木正色看過去,追問:
    “你覺得他另有所圖?”
    烏力罕道:
    “納古斯城易守難攻,途中便於設埋伏,那慎郡王不可能不知道這點。兒子懷疑,他此舉或許正是為了引誘我們主動出擊。若我們不出兵,他們可能還有後手。”
    “不過,我們隻要保持防備,絕不主動出兵,他的陰謀便不能得逞。當然,為防慎郡王真的攻來,通往納古斯城的入口處,需要全力修築防禦工事。”
    阿古達木滿意地點頭。
    “就按烏力罕所說的,納古斯城全力修築防禦工事,保持戒備,絕不主動出擊。”
    果然,沒過多久,就有一支自稱大啟慎郡王麾下的騎兵來到納古斯城附近故意挑釁,等北戎兵追出去,他們又不要命地跑。
    納古斯城的守將一看,更加篤定這是慎郡王的誘敵之策,不管他們怎麽挑釁,都隻把他們驅逐出兩三裏遠就掉轉馬頭回城,堅決不追遠了。
    此事被五百裏加急送到了嘉佑帝案頭。
    嘉佑帝看完邊關奏報,頓時臉黑得像鍋底。
    這一次,他又出糧草又出兵器,還花了大力氣以最快的速度調集到肅城,就是指望北戎和李洵那逆子打起來。
    結果現在,東西全都進了李洵的口袋,北戎竟然不出兵!
    往日裏大啟不招惹他們,他們尚且無事生非,殺人如麻。
    如今,他都派人打到他們家門口了,他們竟然不敢追!
    僅僅就因為那些人打著的是李洵那逆子的旗號,凶悍的北戎竟然成了縮頭烏龜。
    可見他們是有多畏懼李洵。
    第一次直接見識到李洵對北戎的震懾能力,他心中就像是有一把火在燒。
    短短一年時間,李洵竟然發展出了連北戎都要避其鋒芒的實力……
    既然不能指望北戎主動出擊,那便隻能從李洵這邊下手了。
    於是,他親自下了旨意,命令李洵在二月底之前,發兵攻打納古斯城。
    聖旨到的時候,李洵和林德康等人正在救濟所視察。
    因為嘉佑帝此次難得的大方,他白得了五萬石也就是五百萬斤的糧食,還是有人給運到城裏來的,連運輸的錢糧都不用出。
    有了這麽多糧食,李洵頭一個想到的應便是再收容些流民。
    如今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許多地方都會鬧饑荒,必然會產生新的流民。而那些在寒冬裏苦熬勉強活下來的人,日子也會更加艱難。
    有了餘力,他便想讓更多的人能活下來。而且,如今他也有餘力在保障治下原有百姓口糧的同時,再多養活些外來人口。
    此時已經是二月,再過三個月,去年種的冬大麥就能收獲了,收了冬大麥再過三四個月,春小麥和水稻也能收割了。
    到時候他治下就再也不必依賴外部的糧食,隻要人口不過分膨脹,便不會缺糧。
    況且,這些新來的百姓也不是一直需要救濟糧養著。這一次來的人還趕得上春耕。
    隻要給他們提供幾個月口糧,等秋收時,他們就能吃自己種出來的糧食了。
    仔細計算過後,他給萬德貴下達的指令上,可收容流民的數量上限提升到了八萬人。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
    他剿匪的名聲在外,如今要讓流民來肅城比以前容易了不知道多少倍。
    萬德貴帶著錢糧兵馬出去,不過短短的十幾天,就已經聚集了足夠數量的流民,帶了回來。
    前幾批的流民已經分派到燎原,河原等地的村落裏,但空置下來的救濟所,要安置這麽多人還是有些困難。
    再者,眼看著天氣暖和起來,比起冬天,更容易爆發疫病,實在不宜長期聚集。
    李洵便打算著,將生病的暫時留下來養病,其他人就趕緊遷到河原去。
    那邊有大量空置的村落,房子雖然年久失修,但如今天氣已經不那麽冷,也是勉強能住的。
    等人安置下去,頭一個月直接把米糧送到村中,讓他們自行安排夥食,後麵幾個月,完全排除了疫病風險,便可以讓他們自己上縣衙領了。
    如今就正在由大夫進行排查。
    李洵看著大夫們一個個仔細地把脈診斷著生病流民的病情,每個大夫麵前都排了上百人,心中暗自鬆了口氣。
    也虧得先前為了引進流民,在附近的郡縣高價征集了很多大夫過來,不然這麽多人,就原先城中那十幾個大夫,還真不知道要看到什麽時候。
    “郡王,京中有聖旨送到。”
    親衛前來稟報道。
    李洵微微挑眉,不知道嘉佑帝又玩什麽幺蛾子。
    終歸是沒好事。
    “先讓人招待欽差,本王視察完救濟所就回去。”
    嘉佑帝不值得他中斷了正經事特意回去一趟。
    於是,京城來送聖旨的欽差,便從正午等到了天黑,這才等到李洵姍姍歸來。
    說是欽差,實際上是一個禁軍裏的營指揮使,為的便是能快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將旨意送達肅城。
    文官不太能騎馬趕路,自然是不行的。
    等了這麽久,這禁軍都頭欽差臉上卻絲毫沒有因為李洵遲來怠慢的不悅,一見李洵,便態度很恭敬地帶著手下同來的禁軍士兵向李洵行禮。
    “參見慎郡王!郡王福德安康!”跪地俯首,禮節上一點也不敢有疏忽。
    當然了,禁軍中有幾人沒聽說過慎郡王的彪悍事跡,至今還有好幾百禁軍被慎郡王關押做苦力呢,在他麵前,誰敢拿大。
    伸手不打笑臉人,李洵也沒為難他們,叫人拿出香案,換了郡王袍服,禮數還算周全地接旨。
    念完聖旨,那禁軍營指揮使硬著頭皮道:
    “郡王,陛下要您回個準話。”
    李洵站起身來,將聖旨遞給身邊的內侍,不緊不慢地道:
    “那你回去告訴陛下,春耕在即,如今本王忙不過來。等哪日得空了,自會去攻打北戎的。”
    禁軍營指揮使臉上發僵,卻也不敢多問。誰都能聽出這是一句推托之詞。
    等打發走宣旨的欽差,一同接旨的七公主擔憂地上前詢問道:
    “大哥,你真的不打算理會父皇的旨意嗎?”
    李洵笑著幫她理了理剛才因為下跪而有些散下來的鬢發,柔聲道:
    “春耕在即,我手下的士兵們有很多事情要忙,哪有空去打仗。”
    這話他可不是敷衍。
    複通水渠,分田地,農事宣傳,運輸肥料,樁樁件件都是事。甚至為了更多的棉花產量,還得派人去多種些田地,根本分不開身。
    七公主對於近來的事情也算是聽說了不少,聞言更加憂心忡忡,忍不住提醒道:
    “可是……消息都已經放出去了,你還讓士兵們忙於農事,等北戎真的攻來,會不會打個措手不及。”
    李洵篤定地道:
    “不會。我這邊越是專注農事,他們越不敢來。”
    七公主困惑地看著他。
    怎麽會有這樣的道理。
    敵人忙著春耕,不正是偷襲的好時候麽。
    可見他也沒有解釋的意思,她也不好多問,畢竟是軍國大事,萬一說出來走漏了消息就不好了。
    而且,看大哥的反應,她的這些顧慮他全都考慮進去了,她一個外行人,自然也不用再過多置喙。
    防止失聯,請記住本站備用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