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 84 章

字數:6466   加入書籤

A+A-


    春去夏來,忙碌的春耕後,又修了一段時間的水渠,冬日種下的大麥便變得金黃了。
    範小牛和父親範大牛,從自家的土地裏扛著一包又一包的麥穗回家,走得虎虎生風。
    在範小牛眼中,今天的父親臉上的笑容格外燦爛,這樣的笑容,他在很多叔伯和爺爺們的臉上都看到過。
    麥浪快黃的這段時間,父親甚至每天早上都要到自己的地裏去巡視一圈,猶如一個牧羊人在巡視自己的羊群,看著那些麥田的眼神都在發光,臉上也是壓抑不住的期待。
    其實範小牛也一樣。
    因為那些麥子交完了租子,便全部屬於他們了。
    一出生就是北戎人的奴隸,他一開始並不太明白分得田地的意義,可當看著麥子一天天成熟,他便漸漸明白了父輩們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
    自從慎郡王光複河原後,他才真正體會到生而為人的幸福,與世界的多姿多彩。
    幹活的時候不用再挨鞭子,也不用再擔心生病或惹怒了上官就被殺死,每一頓都能吃得飽飽的,種地以外的時候還有錢拿。
    錢可以換很多東西,有讓人身體變暖的衣服,還有甜甜的飴糖,果幹,香噴噴的肉包子……
    家裏還分到了房子,雖然破舊,卻是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地方,是他們的家,從外頭拿回來放到家中的東西沒人可以隨便搜走。
    從補房子的稻草,到石頭做的桌子,床,冬天禦寒的蘆衣,每一件東西被搬進家裏,他內心都會不由自主生出一種滿足感。
    而如今,他們正在往家裏搬有家以來的最豐厚的一樣財富。
    一袋又一袋的麥穗,倒出來填滿了屋子的一角,等收完了屬於他和父親的十畝地,還會堆得更多。
    曬幹了麥子的那一天,他和父親用自家的麥子磨了粉,和著蔬菜做了第一頓菜粑。
    雖然在城裏幹活兒的時候偶爾還會吃到白麵饅頭,這菜粑沒篩麩皮遠不如白麵口感細膩,可父子兩人卻覺得格外香甜。
    範大牛很是感慨:
    “若不是郡王,誰能想到我們也能過上這麽好的日子呢!”
    範小牛也跟著露出笑容:
    “是啊,眼看著以後還能越來越好呢!我們現在屋裏有好多糧,田邊地角種著豆,屋前屋後種著菜,田裏還有春天栽的稻子,以後再也不用擔心挨餓了!”
    “爹,我以後要多吃點,把身體養得壯壯的,到時候好參軍報效郡王!”說到這裏,少年的眼中露出幾分雀躍的期待。
    親眼看到過郡王犒賞全軍後,範小牛最崇拜最感恩的人就是郡王了。
    郡王說過,保家衛國,匹夫有責,他也想成為郡王手下的兵,殺北戎蠻子為死去的姐姐和母親報仇。
    更想在郡王手下立戰功,做英雄,在郡王眼前,昂首挺胸地接下郡王給的榮譽與犒賞。
    郡王先前招兵的時候,他的病才剛好,身體過於瘦弱矮小,去應征被刷下來了,心裏一直有個念頭,下次征兵他還要去。
    範大牛對此完全沒意見,沒有郡王哪有他們父子如今的好日子,兒子懂得感恩,有這個誌向去報效郡王他很高興。
    聞言狠狠點頭:
    “好,那咱們以後都多吃點!反正有糧了!”
    夏天太陽大,北地也氣候幹燥,夏收沒多久,糧食便曬幹了,裏正和百姓們很快便將當地的租子運送到了縣衙與府衙,夏收結束後一個月,李洵便得到了總的賬目:
    去年冬天種下的大麥,河原和燎原的耕地水源相對充足,畝產量略高一些,一畝地能收一百一十多斤,其餘地方在普遍是九十來斤,平均下來,總體畝產量一百斤左右。
    秋耕的時候還沒有收容流民,肅城四地的百姓總人口是六十八萬人。
    其中肅城的大戶人家蓄奴較多,全郡二十五萬人裏有十萬是沒參與分土地的,大抵相當於隻有五十八萬人。
    每人分五畝地,四地在秋耕的時候,隻有二百九十萬畝地進行了耕種。
    所以這些地的總產量大約在兩九千萬斤糧食,地租兩成,便有五千八百萬斤糧食,以如今的計量單位便是五十八萬石。
    士兵們參與秋耕的較少,收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李洵拿去獎勵剿匪的士兵們了。
    肅城的大戶們,土地所有權是自己的,一年隻需要給李洵交上一成稅負和人頭費,甚至有些有功名的還能免稅,基本不在此季的征收範圍內。
    當然,他們看著李洵當時號召百姓和士兵們秋耕,也讓自己手下的佃戶或家奴們種植了不少。
    對此,李洵暫時不打算去進行土地製度改革,動那些大戶們的蛋糕。
    畢竟肅城四地還有很多土地,如今收容了流民再加上春耕,也才種三分之一,這僅僅是針對已經開發過的,若想有更多耕地,還能繼續開荒,嚴重地廣人稀。
    所以隻要沒有那不長眼的想從他手中要回燎原,河原等地被他們拋棄的土地,平時也老老實實按照田畝數量交稅,他便不打算因為土地問題鬧得後方不寧。
    如今有了夏季收上來的五十八萬石糧食,足夠他手下的五萬兵馬吃兩年了。
    當然,他目前除了要養五萬兵馬,還要再供應一季那十一萬新收容來的流民們吃喝,未來還會收容更多的流民。實際上是吃不了兩年的。
    但夏收以後再過幾個月就是秋收,到時候還能再征一季的地租,以及還有年底的人頭稅,也可拿糧食抵。
    再加上如今四地除了官府,其餘人不能私自買賣糧食,不夠的時候還可以向民間征購,未來的糧食儲量是再也不用愁了。
    以後不必再浪費大量人力和財力對外購買糧食,也不用再擔心被嘉佑帝卡脖子了。
    豐收的喜悅中,林程來向李洵稟報了一個壞消息。
    “郡王,這次去定州采購鐵礦的人回來說,定州那邊買不到鐵了。”
    鐵器製造與鐵礦采購的事,原本是由肅城工曹的梁主簿負責的,不過後來林程養好了傷,腿腳雖然微跛,卻還是沒有過於影響行走,李洵便把此事交給他了。
    畢竟這事非常重要,李洵還是希望把它放在更親近的人手裏。
    至於原本的梁主簿,辦事一直很盡心,後來又在河原操持政事,李洵正式給他封了個郡丞。
    當然,他上頭也沒有郡守,幾乎與一把手無異,再好好努努力,升任郡守也不是沒有可能。
    有河原郡守這胡蘿卜吊著,梁郡丞與各地的縣令們,工作起來都十分賣力。
    得知李洵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衙門稱營造司,封他做營造令,林程受寵若驚。
    雖然李洵治下的官名和朝廷不一樣,但從司職來看,營造令已經與朝廷的工部侍郎大差不離,算是這小朝廷的高官了。
    如此重要的官職,林程覺得不應該交給他這樣一個跛子,會有損李洵手下官員的威儀。
    畢竟朝廷科舉取仕,也得五官端正,不能有任何殘疾。
    對此,李洵卻毫不在意地道:
    “為官從來都隻有能力與品行最要緊,和外形有何關係。能做好事,哪怕醜如夜叉,百姓們一樣敬愛,不做好事,就算外形在俊美威嚴,百姓們也恨之入骨。你看司農令周如植,麵上還刺字,可有百姓對他不敬?”
    “況且,保兄,此事關係重大,我需要更放心的人。你在工部當過差,營造兵器農具的事情你都經手過,此事你來做再合適不過。”
    林程這才接受了。
    雖然麵上沒說什麽,卻也為李洵對自己的信任與看重備受感動,發誓一定要做好此事。
    雖然他不能去外地采買,卻一直是事必躬親地把控著采買鐵礦,以及煉製出來的農具與兵器的質量。
    如今他來找李洵,卻是因為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麻煩,他找過父親,也嚐試過多番努力,卻還是無法攻克,隻能來找李洵這最高決策者想辦法。
    “殿下,此事源於定州那邊接到陛下嚴令,不可再向郡王您回下售賣任何鐵礦……”
    其實此事在前幾個月就已經有了苗頭,當時去采買的人回來,就說定州方麵已經接到京中嚴令不能再售賣鐵礦給肅城,但當時他賄|賂了礦頭,又花了不小的代價疏通沿路關卡,大肆采買了許多鐵礦回來。
    但一個半月以前,陛下察覺此事後龍顏大怒,直接下旨斬了礦頭,還嚴厲地申斥了定州郡守,嚴禁任何鐵礦流入肅城。
    為了脖子上的官帽和腦袋,定州開始嚴查鐵礦去向,哪怕他們盡力偽裝,也還是無法再像以往那樣大量采買鐵礦了。
    他派人去了更遠些的鐵礦,得到的答複也和定州差不多。
    甚至沿路的各個關卡,也嚴禁運送鐵礦。
    李洵聽得眉頭微斂,看來嘉佑帝如今是回過神來,發現現在從糧食上斷他後路已經來不及,便從鐵礦下手了。
    造農具,造傳統兵器,招新式兵器震天雷和燧發槍,樣樣離不開鐵礦。倒確實可以限製他。
    “如今鐵器短缺有多少?”
    林程道:
    “軍中武器還夠用,百姓們春耕的農具也配齊了,目前倒不算短缺,隻是鐵礦儲量已經很低,卻不得不為長遠計劃。”
    若是缺口大,他斷不至於現在才來匯報此事。
    原本是想著不能什麽事都讓殿下這主帥來操心,如今卻發現自己怎麽努力都解決不了,還是隻能告訴他。
    李洵聞言,心頭的擔憂便消散了大半,神色變得輕鬆起來。
    “此事我會去解決,保兄不必擔憂,最多不超過四個月,我們便能有大量鐵礦。”
    林程一頭霧水:
    “殿下有何辦法?”
    不是他不相信殿下的能力,關鍵是嘉佑帝以後隻會越來越防備殿下,西戎那邊也不可能傻得賣鐵器給大啟,能上哪裏弄鐵礦去?
    李洵卻沒有細說:
    “此事目前不能透露,保兄以後會知道的。”
    他要的鐵礦,自然是來自納古斯部落。
    他派人去看過,那座鐵礦大概因為不是淺表礦產,目前還沒被北戎發現。
    也正是因為不是北戎的鐵礦產地,目前那片草原幾乎沒什麽防守。
    他這幾個月多方試探已經得出了結論,北戎目前懼於震天雷的威力,是不敢來攻城的。
    不過,他很清楚,打曠野戰,若不能偷襲和包圍,震天雷的作用十分有限,他的騎兵占不到任何優勢。
    要殺敵,隻能以命換命。這樣的戰鬥太過慘烈,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輕易出兵。
    要真正在曠野戰上取得碾壓優勢,還得靠□□隊。
    亦或者等到合適的時機,偷襲殲滅北戎的有生力量。
    目前安全的燧發槍還不確定能不能造得出來,隻能等待秋收後的機會。
    那時候,經過大半年的全力防守,北戎士兵必然越來越浮躁和鬆懈,且他們結束夏季收割後,有了足夠的兵力,大概率要出兵增援鼎德和清河戰線。
    (